佛教中五毒什么意思

 在金庸小说中我们听到过一个叫做“五毒教”的组织,而实际生活中五毒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我们所指的五毒实则为五中动物合称为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有关五毒的信息,除了这些在佛教中,也有五毒的说法,你们知道是哪五毒么?

  佛教中,管贪嗔痴慢疑叫五毒,这五毒,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这五种习性不是毒药,但对人的危害甚于毒药,是人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

  一、贪心

  贪指的市贪爱、贪恋,贪婪。过于贪恋物质的享受,抛不开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欲太大的人,会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贪的习气,只是程度不同,小到贪吃、贪睡、贪喝、贪玩,大到贪财、贪权、贪名、贪色,都是贪之毒的表现。贪是人的本性,要抛掉很难。就算是修习佛法的人,甚至可能会贪恋佛法,贪恋成佛。

  贪心若不除,拥有再多,你也不会获得幸福与快乐,因为贪是没有止境的,大多数人都中了贪心之毒,或深或浅,要想解毒,就要通过学习佛法,来去除你那颗贪婪的心。

  二、嗔心

  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嗔心一生,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佛教中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行为。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冲动就是嗔心在作祟。

  当你了解了自己和众生,并不是我和与我之外对立的关系时,你的嗔恨心就会减少,若真去除了我执与法执,做到了无我、无人、无众生相,也就不会再生嗔恨心了。

  三、痴心

  痴就是愚痴、没有智慧,众生都是愚痴不明的,所以才经常把假的当成了真的,又把真的当成了假的,傻傻的分不清楚,有人爱的死去活来,这就是愚痴的表现。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愚痴之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别人都不如自己聪明,总是以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评判他人。

  四、慢心

  慢指的是待人傲慢,也可以理解为虚荣心攀比心,慢心大多数人都有,总看不起别人。慢源于愚痴,由于不自知,更不知别人,所以造成一个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别人比自己强的,也会表现出轻慢不屑的态度,不服气。要想进步,就必须要去除慢心,多去培养自己谦虚的品德,骄傲使人落后,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

  五,疑心

  疑就是怀疑,不相信别人。有些人只信自己,连老子、孔子这样的圣贤的话都不信,看什么都持一种怀疑的眼光。还有一些人,连自己都不信,做事情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这样一种态度,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们对未知的事物可以去怀疑,但也要去求证,不能怀疑过后,停留在怀疑与不相信之上。

  但是五毒可以转化,正确认识到它们的危害性,将不利的条件变成有利的条件,这是佛教徒的主要任务,转化的根据和过程是用五戒来对治,佛经中“转五毒为五戒”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