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扫天下之后,认为自己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皇帝这个称号便成为了我国封建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欧洲文化与我们华夏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像我们现在熟知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女王称号,更多简单都是"国王"和"女王",用皇帝称谓的几乎没有,实际上在欧洲历史上只有很少的君主可以称之为皇帝。英语中国王为King,皇帝为Emperor,而西方对应我们所谓的皇帝来自于拉丁语Imperator和Caesar,即为最高领袖最高领导者的意思。
一、皇帝头衔的几番波折最早的时候,需要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拉丁文中Imperator和Caesar,中文译为"奥古斯都"和"恺撒",包括现阶段中像俄语、或者德语中关于皇帝一词的词根也可以说是和"恺撒"同根。实际上,欧洲皇帝都是被罗马帝国所认可的,一脉传承下来才有着"皇帝"的称谓,而国王说白了就是我国分封制度中各位诸侯一样。
罗马帝国是欧洲古典文明的鼎盛时期,对于整个欧洲的军事、人文、农业等等均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庞大的罗马帝国也避免不了分裂的结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方首都为罗马,西方首都为君士坦丁堡并且还将国家名改为拜占庭帝国。于是皇冠便一分为二,这两个皇冠都是在整个欧洲所认可的合法皇冠。而其中作为罗马帝国的皇冠也就成为了整个欧洲的最高认可。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消灭,身为德国人的祖先。随后,法兰克人崛起,消灭掉了日渐衰落的日耳曼帝国,建立了新的法兰克帝国。法兰克国王受到教皇的加冕,一举成为了皇帝,也就是"查理大帝"。受到神权至上观念的影响,教皇的手中一直保留着较大的权力,因此如果需要加冕,必须要受到教皇的认可。
期间皇冠兜兜转转,随着战争从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中又跑向与德意志密切联系的"奥托大帝"的手中,"奥托大帝"的后人"腓特烈一世"将国家更名为神圣罗马帝国,而代表着权力的皇冠便留在了的德意志地区。多个国家的君主轮番尝试着皇帝的正统认可。随后,到了19世纪早期,只有拿破仑受到加冕,奥地利和俄罗斯也有着"皇帝"称谓。随后到了19世纪中期,德国和英国国王又将"皇帝"称谓拿到了自己手中,虽然英国的行为比较与众不同。
二、"皇帝"加冕1721年,"皇帝"(俄语:Император)的称号来到了俄国。俄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该头衔。在此之前,俄国并没有该称号,只有这"沙皇"这一称谓,该称谓是高于一般的国王但是低于"皇帝",因此,可以说提高了俄国的官方认可度,即使大家还是更愿意称之为"沙皇"。
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杰出的拿破仑一路上披荆斩棘,用自己的强权建立了君主制,并且武力之下,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意志的继承者,让教皇献上皇冠,为其加冕,于是"皇冠"也被法国的得到过。路易·拿破仑想要相仿,于是自己加冕之后称自己为"拿破仑三世"。1850年时,德意志联邦议会给普鲁士国王加冕成为皇帝,但是普鲁士国王并没有接受,而是在普法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他才坦然的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的称谓,因为他的手下统领的已经是德意志帝国了。
而英国,作为现在的强国,但是它却和王冠的距离一直很远。英国的本土地区仍然还是王国,对于英国国教而言,对抗天主教的权威,自立为皇,不需要教皇的加冕也无所谓。因此在1801年时,不列颠和爱尔兰合并,乔治三世拒绝了皇帝的称谓。直到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建立了印度殖民地,因此被加冕为印度女皇。这也是为什么称为大英帝国。
结语其实皇帝和国王是不一样的,是一种精神上象征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对于自己国家的领土,自己的权力完全没有变化,只能说是受到了教皇的认可,是正统的认可。但是皇帝和国王权力相同,二者见面也不需要称臣,一切都是维持原样,只不过面子上更好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