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马名字怎么获得:战马的负重到底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很多都是骑着马,而那些强大的战马可以说给你带来了优越的条件,不但跑得快,而且反应迅速,像我们知道的关于的赤兔马,跟着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可你知道为啥它叫赤兔吗?古人根据什么来给战马取名的?

  以毛色命名。

  我们知道马儿在古代是地位尊崇的牲口,古代与马相关的词汇要比现在咱们使用的丰富得多,所以很多带马字旁的字被创造了出来,它们也和马儿的毛色相关。所以出现了“骐”(就是青黑色的马)、“骢”(是毛色青白相间的马,比如说水浒传里呼延灼所骑就是一匹青骢马)、“骅骝”(就是指枣红色的马)、“骓”(就是指青白杂色的马)等词语。如果是一匹上好的黑马,无半分杂色,就被称之为乌骓马,项羽就曾经作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如果乌骓马四个蹄子全白,就被称为踏雪乌骓马,如果是只有马蹄子前有一抹白,就称之为踢雪乌骓马。在水浒传里呼延灼被桃花山所偷就是这么一匹踏雪乌骓马)。此外还有爪黄飞电(三国演义里曹操骑的一匹名马,蹄子呈黄色,故有此得名)。

  以速度命名。

  绝影就以速度命名的马,爪黄飞电同样强调了速度如同飞电一般。再比如说周穆王游行天下所乘的八匹马,《穆天子传》中这样写明:“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您看看,这名字取得是既贴切又霸气,一听就知道是不可多得的宝马!

  《三国志》:“布有良马曰赤菟。” “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裴松之对此也加了注释:《曹瞒传》曰,时人语,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菟。可见赤兔马的原名是赤菟,可能是误写或以讹传讹所以“菟”字变成了兔子的“兔”。

  古代战马有多重要

  在古代,骑兵就是野战之神。强大的战略、战场机动能力使骑兵能够纵横沙场,在战争中往往起到决胜的作用。世界上的名将,亚历山大大帝,罗马后三头之一的安东尼,中国的霍去病、吕布、马超都是骑兵将领。

  骑兵打仗卖力,但兵种建设的成本却很昂贵,尤其是在战马上面。一匹战马所消耗的粮草抵得上五个平民的口粮,所以,历朝历代都把军马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来抓,其意义不亚于今天的航空发动机。

  先秦时期最高军事长官就叫“司马”,可见马匹对于一国军队的重要性。明太祖朱元璋也说了,“马政”是国本,一百年不动摇。号召全民来养马,但是马没养好,还把大明江山丢了。

  战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汉朝开国年间,马匹数量稀少,皇帝的座驾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大臣上朝用的车都是要用牛来拉的。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军队骑兵数量的不足,在战争中难以作出机动应对的手段,所以在汉朝初年,中原屡屡被匈奴打脸。

  战马在战场要承受多大的负荷?

  一位重骑兵,战马必须要负荷的有这些东西:一名强壮的士兵+一套士兵铠甲+一套战马铠甲+一把骑枪+其他

  重骑兵做为一只王牌军队,里面的士兵基本都是身强体壮,单兵素质非常高,重骑兵里面的领队更是猛将,如西夏铁鹞子就有记载,领队者皆一时之悍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假设一名骑兵的体重为70kg左右,这个体重应该中规中矩吧。

  骑兵的铠甲。重骑兵的铠甲要求十分高,基本要求全副武装,只流露出视线,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宋朝铠甲的重量。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

  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

  重骑兵的战马必须是上等战马,这么重的负重,还要要求战马冲锋,可想而知,这些战马是多么的辛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