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根据古代的文书资料记载,“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古代年龄到了二十岁,则需要在宗庙中行加冠一些礼数,所以这里提及的弱冠之年并不是说年龄很老了,而是二十岁。
在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所以弱冠之年是多少岁呢,就是指男子20岁,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女子满15岁结发,是及笄之年;而男子则是满20岁行冠礼。所以弱冠之年在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这个时候的加冠之后的男子已经表示成年了。
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其实冠礼到了后世,冠礼废弛不行,却仍保留了弱冠、及冠、及笄与成人取字的说法和习俗,仍含有对子女进行成人之道教育的意义,但冠、笄礼仪制度的不再实行,可以说是传统家教中的大失误。宋代的司马光曾呼吁恢复古代的冠礼制度,他认为冠礼久废,近世人情轻薄,多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得方法的原故,所以现在的孩子,“往往自幼至长,愚呆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