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而且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历朝历代对都城的防护可谓费尽心思。然而,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在它269年的岁月中,都城长安却先后被六次攻陷。
1、安史之乱,被攻陷时间: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
唐朝建国以来,历经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和武则天的政启开元,唐王朝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中达到巅峰,然而随着四海升平,唐玄奘一方面开始沉迷酒色、任用小人、疏于朝政,另一方面由于施政错误,导致边镇开始逐步做大。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起兵十五万发动叛乱,迅速控制河北全境。十五日,在确定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放手洛阳,同时令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兵东征。
然而,由于唐朝的主力军队全部为边军,短期内根本赶不回,高仙芝只能临时招募军队,但这些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有限,结果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便攻陷了洛阳。常清、高仙芝被迫采取守势,坚守潼关不出,然而唐玄宗由于听信监军宦官的诬告,却以“失律丧师”为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斩,起用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率兵20万镇守潼关。
潼关乃是长安以东最重要的关隘,哥舒翰进驻之后立即加固城防,安禄山多次发兵进攻均被击退,被阻于潼关以东数月。安禄山见强攻不成,于是便将精锐隐藏起来,只以老弱病残示人,结果唐玄宗听信判将崔乾佑“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之言,于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命令哥舒翰出关迎战。
虽然潼关守将哥舒翰和在河北攻打叛军的郭子仪、李光弼均认为唐军应该死守潼关,但唐玄宗却再杨国忠等人的谗言下,强令哥舒翰初战。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结果被叛军打的溃败不已,逃回潼关的仅剩八千余人。到初九日,潼关告破,哥舒翰被迫撤往关西驿,重新收拢残军意图再战,但旋即再度战败,哥舒翰被俘后转投安禄山。
潼关告破之后,长安已经无险可守,唐玄宗得知消息之后,连夜带领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等人出逃,长安随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不过,叛军占据长安之后,随着次年正月安禄山被儿子所杀,再加上唐军的反攻,长安于至德二年(757年)便又被收复。
2、吐蕃入侵,被攻陷时间:广德元年(763年)十月
安史之乱持续时间长达八年,历经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三代帝王,才于广德元年(763年)被平定。这八年之中,为了平定内乱,朝廷抽调了大量边军,以致边防空虚,这使得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得以趁虚而入,这次吐蕃入侵便是典型的例子。
趁着唐王朝西部边军被调走,西部边防空虚的机会,吐蕃趁机出兵东侵,数年之间连续侵占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兰州、廓州、河州、鄯州、洮州、岷州、秦州、成州、渭州等十余州,尽占河西、陇右之地。
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出兵攻占奉天(今陕西前线),兵临长安城下。面对来势汹汹的吐蕃大军,唐代宗李豫再度出逃陕州避难,而长安城中的士绅大夫和大量百姓则逃往荆襄或逃入深山峡谷之中,长安旋即陷落。
吐蕃攻占长安之后,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纵兵抢掠焚舍。唐代宗连忙以雍王李适为元帅,重新起用郭子仪为副元帅反击吐蕃。郭子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为疑兵,并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制造混乱,吐蕃士兵以为郭子仪率领大军来攻,慌忙撤离,长安陷落十五日后再度被收复。
3、泾原兵变,被攻陷时间:建中四年(783年)十月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繁镇割据现象开始逐步严重,尤其唐代宗竟然“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得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为了地方节度使,这些人本就与中央朝廷离心离德,而唐朝藩镇格局的严峻局面,正是从河北地区开始泛滥的。
唐德宗李适继位之后,面对“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割据局面,开始力图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于是请求承袭其父之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亦也代为请求,但却被意在削藩的唐德宗拒绝。于是,李惟岳和田悦便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反唐。同年七月,李正己去世,其子李纳亦请袭父位,唐德宗同样予以拒绝,李纳遂反。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发动叛乱,并攻占襄城,唐德宗派遣哥舒曜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畦兵万人讨伐李希烈,但却被叛军围困于襄城。唐德宗于是又派泾原兵去解围。当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在幽州谋反而被软禁于京师,泾原兵在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公挟持节度使姚令言哗变。
唐德宗李适无奈出逃奉天,叛军进入长安后推举朱泚为首领,史称泾原之变或泾源兵变。之后,奉诏讨伐朱泚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参与叛乱,唐德宗又被迫逃亡梁州。直到兴元元年(784年)五月,随着李晟等攻克长安,唐德宗这才重新返回长安。
4、黄巢起义,被攻陷时间:中和元年(881年)十二月五日
唐僖宗李儇继位后不久,关东地区遭遇大旱,然而官府还要催缴各种租税、差役,王仙芝于是聚拢百姓发动叛乱。王仙芝起义爆发后,黄巢也在冤句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起义爆发之后,却因各州县却欺瞒上级,导致朝廷不知实情,而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也是坐视观望,致使起义军发展很快。后来,黄巢率部南下进攻浙东,开山路700里突入福建,攻克广州,而后又回师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进中原,并最终于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攻陷东都洛阳。
攻占洛阳之后,修整十余天便开始挥兵西进,之后更是仅用时六天便攻克了潼关。之后,黄巢起义军直扑都城长安,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十二月初五,黄巢前锋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顺利进入长安,长安城再度宣告陷落。
黄巢进入长安之后,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不过,黄巢的起义军军机败坏的极为迅速,不久之后便“杀人满街,巢不能禁”。中和元年(881年)正月,唐军开始反扑,并一度收复长安,但官军入城后因烧杀抢掠而陷入混乱,结果又迅速被义军杀退。直到中和三年(883年)四月,唐朝各藩镇军队汇聚长安,多次击败义军,再加上义军粮食耗尽,黄巢这才匆忙撤离长安。
5、李茂贞两破长安,被攻陷时间:乾宁二年(895年)
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本是平叛功臣,因参与围攻黄巢义军,而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从光启二年(886年)开始,李茂贞便因护从唐僖宗有功,先后被加封为武定节度使,凤翔和陇右节度使,之后还被封为陇西郡王,并被赐名李茂贞,字正臣。
之后,李茂贞开始割据凤翔地区,因其离长安很近,因而常常插手朝中事务,这招致了刚刚继位不久的唐昭宗不满,于是下令调李茂贞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并以凤翔节度使由宰相徐彦若接替他的位置,但却被李茂贞直接拒绝。
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不顾大臣劝阻,坚决出兵讨伐李茂贞,李茂贞击败朝廷军队后,直接领兵进军长安问罪,直到唐昭宗依言杀了宰相杜让能这才退兵。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和李克用又因河中节度使继承问题发生冲突,李茂贞直接发兵进入长安,逼迫唐昭宗改换了节度使的仁宣,直到李克用发兵来援,自知不敌的李茂贞这才撤军。八月,唐昭宗返回京师后招募军队,李茂贞却认为唐昭宗这是在防备自己,于是又领兵进攻长安,唐昭宗新招募的军队不堪一击,无奈逃出长安投奔华州韩建,李茂贞攻入长安,纵兵大加抢掠,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
6、朱温篡唐,被攻陷时间:天复元年(901年)十月
朱温早年曾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义军,后于中和二年(882年)改投朝廷,后因平叛有功而被赐名“全忠”,并被加封为宣武军节度使,进封梁王。之后,朱温以河南为中心,迅速扩大势力,逐渐成为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次年,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今属陕西)李茂贞、邠宁(今彬县、宁县)王行瑜等为外援。
天复元年(901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七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宦官则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之后,李茂贞因多次败于朱温,被迫于天复三年(903年)正月杀韩全诲等二十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持唐昭宗返回长安,唐昭宗就此沦为傀儡,对朱温唯命是从。
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往洛阳,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等则联名讨伐朱温,朱温西征之前,于同年八月杀死唐昭宗,改立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哀帝禅位,朱温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唐朝至此灭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