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四季之一,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天季节,生气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万物开始闭藏。
气象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季节类节气。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入冬季,降雨量、湿度、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分明。
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不考虑物候以及降雨量、光照等要素。气温变化划分法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以下算是入冬。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在中纬地区,虽与气温明显变化基本相一致,但各季的长度并不一样。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
物候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寒潮形成冬季,太阳光热能将进入一年中最少的时节,北半球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热能,高纬地区的空气就会被大量冷却下沉进行堆积,最终形成寒潮倾泻南下。立冬过后,东亚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冬季环流,副热带高压已退至太平洋北纬20度以南,西风带南压到北纬35度上下,西风带将在帕米尔高原被分为北支西风和南支西风,北支西风将地中海和北海的水汽送往天山形成降雪,降雪后的空气深入冷却堆积,在青藏高原东侧的槽位形成冷空气南下。而南支西风在青藏高原南侧形成南支槽拐入孟加拉湾,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至我国中东部地区,当北支槽的冷空气和南支槽的暖湿气流交汇时,就会形成低温雨雪天气。
节气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1月20-21日交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