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呢?人们通常喜爱的气味,是诱人或令人惬意的气味,所言的陈香气味,也是诱人而使人惬意的气味,而不是使人厌弃或至少无诱惑力的气味。但凡有过霉变的茶,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汤,或浓或淡,难免带有霉气味或陈旧性霉味,刺鼻而令人厌恶或至少不诱人,有着不使人感到惬意的气味,因而都是霉臭味,而不是陈香味,包括现代“熟茶”的气味也不是纯正的陈香味。那么,普洱茶的保存禁忌有哪些呢?我们知道凡是曾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都不属于保存品质优良的茶。
保存好的茶,其滋味需纯正而爽口此外,保存好的茶,其生津力强,好的茶汤能消除喉内的叮麻、发痒等各种不适之感。而所有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都几乎不具备上述优点,气味、滋味不纯正,非但不生津、不润喉,反而使喉咙紧缩、发痒、麻痛等,产生明显的不适感。这类茶不管保存多久,都很难消除其杂味。
茶汤的品质,也能在冲泡前后的叶片与茶梗的色泽和韧性上反映出来。以古树茶为例,其新茶冲泡时叶底呈黄绿色,浓度适当的茶汤带浅黄色;陈化8年左右者显金黄色;15年左右者显深黄色,滋味中还带苦味;20年左右者显黄红色,滋味还带活性;25年左右者显红色;30左右者显紫红色;35年左右者显深红色,以此类推。冲泡后的叶底,8年左右者仍显黄褐色;15年左右者显深黄褐色,20年左右者显暗黄褐色,25年左右者显褐色;30年左右者显深褐色;35年左右者显暗褐色,以此类推。而茶渣的韧性,除了非生态者或制作异常者以外,都应是良好的,只是会逐渐从黄绿色向黄褐色,从黄褐色向暗褐色的深度过渡。
保存或转化异常的散茶或茶饼,其内外欠洁净,如附有霉尘等。只要茶梗断面微带“白头”(正发霉)或微带“黑头”(发过霉)者,茶饼就杂有霉味,冲泡时散发的气味里也微带霉味。其茶汤即使表面上鲜红、透明、亮丽,其气味也带霉味或陈霉味,年限偏短者的滋味带陈苦味,饮后使喉咙感觉紧缩、发痒、刺麻等。如果茶梗断面只要有近1毫米长的发黑段,即使叶片没变黑,茶渣中的霉臭味已较明显,茶汤也微显暗红色,透亮度偏低,其滋味中的霉味或陈霉味已较突出,年限偏短者的陈苦味也偏重,饮后喉咙紧缩、发痒、刺麻等感觉更明显。如果茶梗1厘米以上变黑,或部分叶片明显变黑,则叶底霉气味浓重刺鼻,茶汤明显暗红甚至偏黑色,饮后喉咙紧缩、发痒、辣麻等会十分突显。而冲泡出的茶梗和叶片全部是黑色者,特别是冲泡出的叶底已不成形状者,品质就可想而知了。
不曾霉变者的保存品质,也会有缺陷,如吸收杂味、异味,遭蛀虫等小动物损坏,受油烟、香烟、香水、洗涤物等各种尘埃或浊气污染等。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茶味,而且涉及食品卫生问题,但这类缺陷相对较易于避免。
◄不同地区的保存►
针对上述会降低茶品保存质量的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患避免措施。那就是面对不同的环境或条件,采用不同的保存技术。
在长年湿度低于65%的地区,只要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适合自然透气存放。如果只是某些季节的湿度高于68%的地区,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的前提下,在这些季节以外的时节适合自然透气存放;而这些季节内则可以在茶受潮以前,趁其干燥时非真空密封后保存;也可在这些季节内用抽湿机将储室内的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也可以用电热器将储茶室气温升高到36℃至44℃之间,使其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如果没有专用储茶室,储藏环境有异味或杂味,甚至还会受小动物损坏,即使整年湿度都低于65%,也必须非真空封闭保存。如果长年湿度高于68%的地区,无论储室内有无异味或杂味,不管有无小动物损坏,都必须非真空封闭保存,而且必须趁干燥时封存,并在无异味或杂味的环境下开封,否则都会降低保存质量。在我国北方或西北方的高原多风地带,也适合非真空封闭或透气而避气流保存。
可见,普洱茶的存放既不是非密封保存不可,也不是非自然保存不可,而是应根据实情来灵活确定。普洱茶“越存越不香”的根源,不是因为透气保存,也不是因为发酵,一是因受潮霉变,二是受潮后吸收了周边杂味或异味。
至于某份“熟茶”是否曾有过霉变,一是嗅其气味是否清香诱人;二是看冲泡的叶底是否带黑色。凡杂有黑色者,几乎都有过霉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