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专家揭秘味精致癌真相

味精可以说是我从小吃到大的调味料,无论是炒菜还是煮汤,妈妈喜欢放一点味精在菜肴里面,别提味道多鲜美了!但是近些年来网络上一直在盛传味精是一种致癌物质,不仅不天然吃多了还容易生病。而在这年头通常只要被认定不天然,跟该死就已相去不远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让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不知道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放味精,但据最近台湾的一项调查发现,约有30%的人由于摄取味精过量而出现了嗜睡、焦躁等现象。而对味精的种种非议由来已久,有的甚至说某某国家已经立法,吃味精犯法。这让很多美食爱好者心有顾虑。吃吧,担心生病又会被人说没见识;不吃吧,觉得难以下咽。事实上,我国以及那些被说成禁吃味精的国家却从未停止过生产味精,人们的生活中也几乎每天都没离开过味精。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对味精有这么大的偏见呢?

味精之所以被认为是致癌物质 ,是因为早在1968年就有科学家报道,有人食用添加味精的馄饨汤后出现从头到上肢有麻木感和全身倦怠等症状,并因此有了个“中国餐馆症候群”的名称,然后味精就背上了黑锅。事实上,当年的网络并没有现在发达。不存在网上差评和什么爆料公社可以爆料,这位科学家便把这个经历发表在十分有公信力的科学期刊《新英格兰科学杂志》上,所以到现在仍有人对味精存在误解,甚至以讹传讹。

是否致癌,看看它在我们身体里如何工作,就清楚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以粮食为原料,国外一般用糖、蜜作为原料,我国用粮食作物,比如大米或是玉米来生产味精。人体的味觉器官中存在着氨基酸特异性受体,谷氨酸钠水解为谷氨酸,谷氨酸有鲜味,从而使味精发挥增进食欲的作用,并且诱导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谷氨酸钠存在于葡萄、番茄这些水果中,像牛奶、鸡蛋、猪肉等食物中也同样存在。这些常见的水果和食物都是经常吃的,对身体可是大大有益,甚至连我们人体都会制造,既然连人体都会制造,那味精哪会有毒呢?

那么什么情况下味精才会有毒

谷氨酸钠容易处于一种并不稳定的状态,加热后极易脱水变为焦谷氨酸钠。但温度并不是人们传闻的100℃。味精溶解最佳温度是70℃-90℃;如果到了200℃以上,谷氨酸钠才能变为焦谷氨酸。一般烹饪条件达不到这个温度不说,其次,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更是没有食用和商业价值。所以味精不宜与食物一起长时间烹调,也不宜在煎、炸和烘烤食品中使用。

味精是安全的,从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突然变异性试验等多种试验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安全的不一定是健康的,安全是以正确使用为前提的。早在1999年,专家们就总结出每天每人食用50克-200克的量,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

切勿过量,否则就真的伤身了

当然,任何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即使它无毒,也不可食用无度。味精的使用同样应有一定的限制:味精添加应适量,每道菜添加的味精不应超过0.5克,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

当味精摄入过多时,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导致人体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一些人则会心跳加速、心慌意乱。血液中谷氨酸增高也会限制人体对钙、镁、锌、铜等必需微量元素的吸收,还会妨碍儿童骨骼发育;长期使用过量的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因此不要长时间、习惯性食用大量味精;不要对味精高温加工,因为味精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有害物质;在烹饪时,最好在出锅之前再加入味精。因为长时间加热,会形成焦谷氨酸钠,丧失了味精的鲜味。

此外,包括美国、欧盟都已将味精归入安全的添加剂,所以各位真的不用担心味精对人体会有不好的影响,但是一切还是以适量为主,任何事物过量对身体都没有好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