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庚日是什么意思啊:原来三伏天是这么计算的

  我们总能在一些古装剧中听到比较陌生的计时词,比如路人会在晚上问打更的人,现在是几更天。因为现在问时间都是几点了,相差很大。很多人都听不懂,也搞不明白,感觉古时候的人计时好麻烦啊,哪里像现在看下手机就可以了。那么他们所说的几更天到底什么意思?农历的庚日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国的古代,计时是和阴阳八卦有所关联的,会用到天干地支记录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而我们在古装的电视电影中经常听到的三更天: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幼学琼林》中说:“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庚日”就是庚字开头的日子。由于天干有10个,所以每10天轮到一个“庚日”。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比如今年06月21日北京时间08:57夏至。之后

  第一个庚日是06月29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庚子日)

  第二个庚日是07月09日(农历六月初七,庚戌日)

  第三个庚日是07月19日(农历六月十七,庚申日)——初伏第1天

  第四个庚日是07月29日(农历六月二十七,庚戌日)——中伏第1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