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诗中的"胡城县",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县叫胡城县?
《唐诗鉴赏辞典》于这首诗的释文后加了注释,"胡城县:唐时县名,故址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这是明明白白地说了,胡城县是唐朝的一个县,并且有具体位置--"安徽阜阳县西北"。其他解释这首诗的人,也多数是这么说的。
安徽阜阳,唐代属河南道颍州,可是查《旧唐书·地理志》,是这样说的:"颍州,中,汉汝南郡。隋为汝阴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于汝阴县西北十里置信州,领汝阴、清丘、永安、高唐、永乐等六县。六年,改为颍州,移于今治,省高唐、永乐、永安三县。贞观元年,省清丘县。"颍州内并没有一个"胡城县"。查《新唐书·地理志》"颍州汝阴郡,上。本信州,武德四年置,六年更名。土贡:施、绵、糟白鱼。户三万七百七,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县四:汝阴,(紧。武德初有永安、高唐、永乐、清丘、颍阳等县,六年省永安、高唐、永乐,贞观元年省清丘、颍阳,皆入汝阴……)"。《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记述县名是极详细的,颍州所领的县名也说得很清楚。可两部地理志中,都没有一个"胡城县"。
《辞源》只说,胡,"国名。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其地在今安徽阜阳西北。《辞海》说的也基本是这样。均没有说有个胡城县。
由此可见,诗中的胡城县并不是一个实有的县名,而是作者为了写作需要虚拟出来的。《唐诗鉴赏辞典》首先认定了它是一个县名,然后,根据古胡国的位置,断定出胡城县的位置,这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解释损害了诗意。
胡城县的有无,看似是无关宏旨的考证,其实,对诗的解释有重大意义。如果说这个县是实有的,诗人是在写实,那么,诗中所说的事,就成了一个县的个例,诗中写的就成了个别现象;如果说这个县是虚拟的,那么,诗中所说的,就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了。
诗人虚拟出一个县,并让它名为"胡城",这是别有意味的。"胡",胡乱的胡,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意思是我这不是实指的,另一个意思,随便哪一个县都是这样,胡乱的社会,就有这种胡乱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