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
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胤立乎?
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7月12日】
倭关东军到津,内阁昨召集紧急会胤议,商讨对华政策,全国政党与产业界宣胤言拥护其阁议。以余观之,皆为其外胤强胤中胤干之表现,但战事势必扩大,不能不亟谋应付之方。
【7月19日】
政胤府对和战表示决心,此其时矣!人以为危,我以为安。立意既定,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对倭最后之方剂,唯此一着耳!
书告既发,只有一意应战,不再作回旋之想矣!
【7月23日】
明轩(宋哲元)只报告11日与倭方所协商之三胤条,而对19日所订“细则”,尚讳莫如深,似以不加深究为宜,使其能负责也。
【7月24日】
日来运用军事与外交,费尽心力;而倭寇迫我形势之险恶,亦于昨今两日为甚--以彼恐我反胤对宋哲元所订条约而不肯撤兵耳。
【7月26日】
廊坊、广胤安门之挑战,是倭必欲根本解决冀察与宋哲元部也。……遭必不能免之战祸,当一意作战,勿再作避战之想矣!
【7月28日】
“历代古都,竟沦犬豕矣。悲痛何如!然此为预料所及,故昨日已预备失陷后之处置,此不足惊异也。”
【8月1日】
苏俄之外交诡诈无比。如苏俄先与我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借以威胁倭寇,亦要求倭寇订立互不侵犯条约,而作固胤守中立之计,此亦不可注意也。
【8月11日】
对倭取胜之要诀,在于深沟、广壕、坚壁、厚盖、固胤守、坚拒、乘机袭胤击,大敌则避,小敌则战,制敌死命,全在于此。而临战之时,则须负伤不退,宁胤死胤不胤屈,操胜之道,如此而已矣!
【8月13日】
(一)
对倭作战,应以战术补武器之不足,以战略弥武力之缺点,使敌处处陷于被动地位。 (二)
“共产党乘对外战争之机会,发动其阴谋,当设法防制之。”
【8月15日】
倭寇空军技术之劣,于此可以寒其胆矣!
【8月17日】
唯信仰可以移山也。
【8月26日】
此事未知英国取何种态度,或于全部战局之胜负有关也。
【8月28日】
近日战局渐转劣势,人心动摇。此次战事本无幸胜之理,唯冀能得持久耳!
【8月31日】
自二十三日倭寇在狮子林、小川沙镇与张华滨各处强袭登陆以后,我六十七师进攻川沙不利,罗店为敌占领,吴淞线又被突破,我军遂转入被动地位矣。
【9月7日】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为我国所有,敌国焉得而不败乎!”
【9月8日】
我抗战决策既定,沪战虽稍有不利而心神仍泰然也。
【9月25日】
【9月30日】
俄狡而倭暴,吾中华实处其中。
【10月3日】
闻此消息,忧患为之尽释,而精神胜于物质之效,庶于此可见。最后胜利必归于我矣!
【10月7日】
此皆于我精神助力甚大;唯以军事局势不能转入主动地位为可虑耳!
【10月25日】
共产党之投机取巧,应切实注意,然此辈不顾信义之徒,不足为虑,只要晓以利害,动之以正义,则可矣!吾当一本以正制邪、以拙制巧之道应之。
【10月27日】
我军留守闸北之谢晋元团,孤军奋斗,中外人士均受感动,且表示崇高敬意;以与敌军野蛮残忍、受世人之唾弃两相比较,则不啻有霄壤之别。此战虽退,犹有荣焉!
【10月30日】
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限度。今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10月31日】
此次抗战成败得失固难逆料,但统一局面必可因益见巩固。
【11月4日】
军事失利,国内各反动派逐渐猖獗,共党尤为跋扈。外患未消,内忧日增,不有大勇,何能旋乾转坤?凡事应以国家利害为前提。如我自认为是,则当以大无畏精神行之可也。
【11月7日】
保持战斗力,持久抗战;与消耗战斗力,维持一时体面,两相比较,当以前者为重。
【11月8日】
苏州河南岸,以兵力用尽,不能不令撤退,但并非为金山卫登陆之敌所牵动。唯藉此战略关系,使敌知我非为力竭而退,不敢前进,此乃于将来之战局有利。
【11月13日】
抗战最后地区与基本战线,将在粤汉、平汉两铁路以西。
【11月15日】
九国公约会议宣言,虽语气软弱,仍不足为虑;其后,共同行动必能实现也。
【11月26日】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成败利钝,非所道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月27日】
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艰难缔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胜言矣!
余能多留京一日,则国家与人民及前方军队,则多得一日之益,总理与阵亡将士,亦多得一日之安。
【11月28日】
忧患生忍耐,忍耐生智慧。
【11月29日】
为缓兵之计,不得不如此耳!
【12月2日】
联俄本为威胁倭寇,如倭果能有所觉悟则济矣!
【12月4日】
倭俄均欲以中国为战场,以中国为牺牲品,我国又焉能不亟图自强哉!
【12月6日】
倭寇对德大使所提调停办法,以我不能屈服,彼已决绝乎!
倭军所惯用者为奇袭与包抄而已!
【12月7日】
应迁移之物品,皆能如数运完,若早10日离京,则大局更不堪设想矣!
【12月16日】
近日,各方人士与党中重要负责同志以军事失败,非违求和不可,几乎众口一词;殊不知此时求和,无异灭亡,不仅外侮难堪,而内乱益甚,彼辈只见其危,不知其害;不有定见,何能撑此大难也。
【12月26日】
倭所提条件如此苛刻,决无接受余地。
【12月27日】
今日除投降外无和平,舍抗战外无生存,彼等实昧于大势,不知国家利害,此革囧命之所以未能成功而一至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