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大渡河边万马嘶,两军隔岸各相持。飞兵直取桥头堡,决胜运筹有导师。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向大渡河挺进。历史网(www.87art.cn)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不得,失败便不得了”。他率领十万大军,就是在大渡河上“不得了”的,被曾国藩指挥的清兵击溃,饮恨坠河。
安顺场是大渡河南岸的一个渡口,两边都是险峻的高山,部队在这深山沟里,没有回旋的余地,,极易被敌军伏击歼灭。石达开的大军就是在这渡口全军覆没的。
红军到达安顺场后,由17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但此地无法架桥,且只有一只渡船,全军如照此速度过河就有陷入敌人包围夹击的危险。毛泽东知道安顺场大部队渡河有困难以后,因时而谋,当即指示,飞夺泸定桥。他指出,大部队一时难以过河,而敌五十三师等部正向我军赶来,红军仍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他决定分兵两路前进:以红一师和军委干部团到大渡河西岸,为右纵队,由刘伯承(司令员)和聂荣臻(政委)率领,从大渡河东岸北上,以策应西岸,准备攻占泸定桥;由林彪带红二师、一军团团部和五军团,为左纵队,从大渡河西岸赶向泸定桥。军委纵队和其余部队由泸定桥过河。毛泽东特别强调:“这是一个战略性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我军大部队才能过大渡河,避免石达开的命运,才能到川西去与四方面军会合。”
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敌人大为震惊,将防御重点转移到泸定桥上,正在调兵增防,准备死守泸定桥。我英勇的红军战士边打边走,向泸定桥急行,最后以一昼夜行军240里的高速度,进抵泸定桥西岸。
泸定桥是四川通康藏地区的咽喉,桥是用十三根悬在空中的铁索连成的,两边各有两根铁索做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铁索,铁索上横铺木板作为桥面,桥头石碑上刻有诗句:“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桥下激流奔腾,震耳欲聋。浊流从上游山峡间如瀑布倾泄而下,冲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礁石,激起无数巨浪和漩涡。
桥对岸泸定城内驻守着两团国民党军队,桥头早已筑好防御工事,并将铁索桥上的桥板全部抽去。敌人以为有此天险,万无一失。
红军由二十二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在火力的掩护下飞夺泸定桥,胜利地占领了泸定城。
战争是随时随地不断变化着的,高明的指挥员不死守既定方案,僵化不变,而是灵活地因时因地调整作战部署,去战胜敌人。毛泽东在原定安顺场过河遇到困难时,因时而谋,果断决定飞夺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及时地全部渡过了大渡河,将长途尾追的国民党中央军完全甩掉了。“因时而谋”,这正是毛泽东灵活机动指挥战争的军事谋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