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的开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时间

西罗马帝国,286年被戴克里先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罗马开始有东西两部分,处于西部的即分裂为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成为东罗马帝国。正式名称与东罗马帝国相同,均用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公元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覆灭。

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定于476年9月4日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克威迫退位之时。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需要立体且多方面的分析,总的来说内部因素大于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文化的分裂

罗马帝国一直存在着两种官方语言,即希腊语和拉丁语,希腊以及近东地区一直没有被罗马化,这间接导致帝国的分裂(例如,尼禄推崇希腊文化,这或许是他在罗马不得人心的原因)。

2、帝国扩张过大

扩张边界价值开始呈负数,即扩张的成效比下降,而管理巨大的帝国十分困难,在戴里克先改革后,帝国分裂已经不可避免,而这种问题可谓是大帝国崩溃的普遍问题了。

3、西罗马帝国的城市化不如希腊地区

农场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无法建立有效的税收,后期的征税官逃跑事件很多,而为了维持局面以及帝位的轮换,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收买军队和民心,结果税收螺旋式上升,币值也开始下降,经济彻底崩溃。

4、上层社会的价值观的堕落,生育率下降

生产力和创造力下降,军事上严重依赖雇佣军。

二、外部因素

1、日耳曼蛮族开始强势,在受到罗马文化影响下组织能力提高。

 

2、气候变化导致一系列的民族迁徙,例如匈人。

以上内外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影响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亡,新进的日耳曼民族占据原本罗马的行省分而治之,此举也延续罗马法及其传统,原先的日耳曼部落大多已经基督化,属于阿里乌教派,在侵入罗马后纷纷改归天主教,以获取当地罗马公民的效忠,也同时转为支持较具实力的天主教会,尽管他们保持了部落既有的法律,却无法避免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法系由查士丁尼一世汇编的民法大全为主要架构,是为古代的私法也是现代的大陆法系的基础,而海洋法系则是基于日耳曼人的英格兰~萨克逊法演变而来。

拉丁文在现代几乎形同死语,其与邻近的日耳曼语族和凯尔特语族融合,成为现代的罗曼语族,例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加泰罗尼亚语、奥克语和罗曼什语。

拉丁文也影响了日耳曼语族例如:英文、德文以及荷兰文,甚至包含了凯尔特语和阿尔巴尼亚语,也涵盖了斯拉夫语系的波兰语和捷克语,还有和印欧民族毫不相干的匈牙利语。

拉丁字母也发展出新的字母如J(从I发展而来)、U(从V发展而来),日耳曼语和波兰语还发展出了W,这些影响涵盖当今地球上拼写字母系统,罗马数字自今仍被使用,然而其地位遭受阿拉伯数字的挑战。

政治思想也被罗马的皇帝制度有所影响,皇帝兼任宗教领袖(先是罗马的多神信仰的大祭司,后成为基督教皇帝)因此成为最高唯一的统治者。

尽管到了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仍坚持自称为继承西罗马帝国的帝位以维护统治的正当性,而这又是缘于800年教宗良三世向查理曼大帝求援,在事成后封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而神圣罗马帝国可以在中世纪以帝号自居(其他国家大多称王),是因为罗马政治的共治制,该国认定拜占廷帝国是帝国的共治者,而两国是古罗马的继承人。

此举直到1806年结束,法国在路易十四时代国力大幅增加以使法国具有帝国的地位,为拿破仑一世称帝奠基基础,而拿破仑在该年击败以奥地利帝国为首的第四次反法同盟,迫使其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号。

 

西罗马帝国的遗产还包含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逐渐取代西罗马帝国的权威,成为西欧最具权威的组织,也稳定5世纪罗马覆亡后的乱世,也借此强化法律、人民以及行政资源,因此出现安波罗修之类的宗教强人,在罗马遭受日耳曼部落入侵后的大黑暗时期(9~10世纪),天主教会成为最高的权威,影响力也逐渐到了北欧。

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被称作查理曼大帝以继承西罗马帝国,从此以后又多一个新的皇室,之后演变成神圣罗马帝国,所以之后的德意志皇帝都以继承西罗马帝国皇帝自居。

总结一下西罗马帝国的覆亡,有对以下层面重要的影响:

社会: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完结了西欧、北非等地的奴隶社会。

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重大影响,所以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中古时代。

民族:后来由外族瓜分的西罗马帝国,成为今天一些欧洲国家的前身。

政治:欧洲之后不再有统一政权。

局势:欧洲黑暗时代展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