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了佚,苍梧郡广信县(今广东封开)人。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左氏春秋》重要传人,贾护授陈钦,陈钦授王莽(新朝皇帝)。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
人物生平他自幼勤敏好学,受过良好的教育,熟习《易》、《书》、《诗》、《春秋》和《礼记》五经。
公元前32~公元前29年(建始年间),陈钦到京城西安跟古文学家贾护学习《左氏春秋》。他不墨守成规,有创见而成一家,著有《陈氏春秋》,被公认为左氏的传人,当时的学术界就有“左氏远在苍梧”之说。
西汉成帝刘骜时代(公元前32年左右),陈钦被交州刺史举贤良方正。到京城长安后,被任为“五经博士”,封奉德侯。后陈钦师从经学大师贾护。从此学业大进,与当时另一大学问家刘歆齐名,成为当时全国的古文经学权威之一。
不久,陈钦又被举荐为教育刘汉皇家子弟、族戚以及掌管祭祀宗庙礼仪的太常官员。陈钦成了西汉古文经《春秋学》和《左氏春秋》的主要经师。这下,听他讲课的就不是一般人,而是最高统治者皇上了。他教授过两位皇帝:一位是汉平帝,一人是时任大司马、后来篡汉的王莽;他还把自己所著的《陈氏春秋》(已佚)传授给王莽。
公元9年,陈钦由于被王莽“重用”,后半生很不好过。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取代西汉刘姓皇帝统治。王莽封陈钦为“厌难将军”,以表彰他憎恶神学邪说的战斗精神。是年十二月,王莽下令改匈奴单于名为“降奴服于”,发兵30万,分十路驻屯边郡。准备大举进攻匈奴。其中,由厌难将军陈钦率领的大军驻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
公元11年(始建国三年),“始建国”是王莽所建新朝的第一个年号,共5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3个字的年号),匈奴单于得知大军压境,立即派他的弟弟咸去朝见王莽。咸表示臣服于新,并将自己的儿子助和登留在长安做人质。王莽得意忘形,高兴地封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岂料,咸回去后,匈奴军队仍常常来侵扰边境,闹得边地很不安宁。
公元12年(始建国四年),陈钦把匈奴军队常常来侵扰边境情况如实报告王莽: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所为。”建议处死咸之子登。王莽得知后大怒,立即将登斩首于长安。
公元14年(天凤元年),边塞大饥,人相食,谏大大进言罢兵,边军被迢还。咸继位匈奴单于后,方知儿子登已死,悲愤交加,要求将儿子的尸骨取回安葬,并发兵入侵。王莽为了与咸和谈,讨好咸,撤回驻屯边郡大军,将陈钦免职调回长安,次年又以莫须有罪名,将陈钦等18人逮捕入狱,把杀登的责任推到陈钦身上。陈钦自知难逃一死,在长安狱中愤然说“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遂自杀。封开县城郊野矮岗在陈钦墓,渔涝戴村有将军祠。
文学贡献西汉后期,今文经学在流行、兴盛过程中,愈来愈烦琐,家法章句愈演愈密,每说一字、解一经,动辙数十万言,且与天人感应、谶纬之说结合起来。当时大部分儒生都对图谶深信不疑,通经与通图谶成为“通儒”的一个重要标志。谶纬之盛,以致被视为“内学”,而《五经》反倒落至“外学”之窘境。由是今文经学流于神秘诞妄。
《左传》写于公元前四世纪,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属古文经学派。自武帝以来,今文经学一直是汉代的官方哲学,古文经学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只是在民间中私相授受。
于是,在西汉哀帝年间,陈钦与刘歆一道提出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古文旧书”立为官学,要求朝廷设立《左传》博士,与今文经学派之间进行了一场学术大论争。理由是左丘明与孔子同道,曾亲见孔子。而被称为今文经学所立的《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是七十子后学,“信口说而背传记”之作,有“失圣意”。
在西汉朝廷中,不仅担任教职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连那些达官显宦也都是通过学今文经而得官的,因此,陈钦、刘歆的要求引起今文经太常博士们的怨恨和激烈反对,并触犯了当时的执政大臣。双方爆发了激烈论争,时任大司空的名儒师丹,竟大怒上奏陈钦、刘歆“改乱规章,非毁先帝所立”。
汉平帝即位,受过陈钦教诲的大司马王莽操纵朝政。王莽接受了古文经学的观点,自比周公,其还支持陈钦与刘歆将古文经立官学和设博士的主张。这些活动的背后,包藏着王莽为了利用古文经进行“改制”篡汉的祸心。由于在辩论中得到王莽相助,故陈钦代表的古文经学派赢得胜利。《左氏春秋》终于被列为官学,并设立博士。影响十分深远。陈钦作为古文经学的旗手而受到学术界的景仰,其所著的《陈氏春秋》(已佚)被视为古文经学的经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