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是什么朝代设立的?“六扇门”的作用

 我们常常能在一些影视剧里听到一个词“六扇门”,看样子有些像是类似于锦衣卫、东西厂那样的朝廷机构,但是又没有锦衣卫出名,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机构,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朝代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介绍一下,六扇门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叫六扇门,又是那个朝代设立的?
    

    还记得老版本的四大名捕吗?当时被四个武功高清,长得又帅的男主角给迷住了,朝廷有这样的人物,简直太赞了。当然近年来还是有新的翻拍版本出现,如果历史上真的有四大名捕,那他们的名字是不是也是这些?工作也是六扇门呢?到底存在吗
    其实真正的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明清时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元代指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秦代《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这是中国最早的三法司。
    在古代,我们也将衙门称作六扇门。那么,六扇门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的衙门,气派又森严,与今日简易装修的公安办公室可不同,那时的衙门都有六扇大门组成。虽然有六扇大门,但是也并不是每扇门都可以使用。
    整个衙门用于出入的大门只有一个,位于中轴位置正南方位。这个大门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扇门板子,它是具有屋顶的。这种样式的大门,平常百姓是不能兴建的,它代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所有的衙门大门都是统一的,不论你是处于京城还是边远小镇,大门都必须是三开间,每间大门要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六扇门扇,因此又将官府衙门称作六扇门。
    

    民间传说的“六扇门”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这个“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犯案只要不上动天庭,都可以不了了之。
    历史上关于六扇门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据说六扇门成立于唐朝初年,唐朝廷建立六部。为了彻底解决隋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绿林豪强,刑部建立“六扇门”秘密训练基地,训练新锐少年,成立专门的机构,这便是六扇门的雏形,不过随着后来唐朝政务走上正规,这个六扇门也就逐渐被撤去了。
    到了宋朝这一机构又重新出现,宋王朝为加强治安,秘密组织一群人便是俗称的六扇门,但是这群人一方面在稳定朝廷治安,另一方面这群人又经常与黑道和江湖上的人来往密切。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处理有关国家大事的案件,专门成立了一个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杀手于一体的秘密组织。因为这个组织的秘密性,又因为总部大殿是一个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门”。
    

    组织成员因行动机密也叫总部为“六扇门”。因为这个组织行动诡异、手段凶狠、专办大案,民间广为传诵六扇门的威严恐怖。时间久了,六扇门在江湖上也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个“六扇门”组织在查办魏忠贤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但随着明朝灭亡也最终消失。
    锦衣卫,明朝最为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可能是由于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得天下,所以心里总有一个结,总觉得王位坐的不牢靠,所以亲军都尉府这个官职不太够用,撤掉之后,又裁了仪鸾司,改头换面,成了锦衣卫。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皇帝直属军事机构锦衣卫,变成供自己驱使的特种部队,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秘密的审讯。
    除此之外,锦衣卫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锦衣卫的整个历史,其实间接就是大明朝历史,从洪武十五年始,至南明永历皇帝终,锦衣卫共持续了长达290年的历史,可谓劳苦功高。
    从年代上来讲,锦衣卫出现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六扇门出现在万历年间,所以像之前《六扇门之空印案》中对于空印案的改编,改在了时间,把空印案作为了贪污案放在了明朝中叶,而与六扇门出场时间相符合,来增加电影的趣味性,此改编也看出了编剧的良苦用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