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有着很多重名的国家,就比如说在非洲有着三个叫“几内亚”的,两个叫“刚果”的。今天小编要讲的圭亚那是一个位于南美洲的国家,也是一个有着三个重名的国家,分别是圭亚那(合众国)、苏里南(原荷属圭亚那)以及法属圭亚那。三个圭亚那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两个分别脱离英国和荷兰独立,另一个则依然留在法国,成为法国的海外大区。
▲三个圭亚那
除了英属、法属、荷属之外,南美原本还存在西属和葡属的圭亚那,加起来一共有五个圭亚那。南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圭亚那呢?为什么有的圭亚那消失,有的依然留在原宗主国,而有的却选择了独立?
▲五个圭亚那
一、瓜分圭亚那,五个圭亚那形成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圭亚那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南美洲北部的高原和沿海地区,主要以河流为界,在自然地理学上叫做“圭亚那地盾”。
▲圭亚那的地理概念
最早瓜分美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大航海时期的开启者,两国在美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双方一度兵戎相见。因两国都是极度狂热的天主教国家,在殖民地争夺问题上,天主教领袖的教皇成为了仲裁者。
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划分出一条从南极到北极的子午线,即“教皇子午线”。但葡萄牙在美洲没有领地,这个方案破产。1494年,在教皇的主持下,两国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以另一条子午线为准划分美洲势力范围。
▲两次教皇子午线的划分
1494年的教皇子午线刚好横穿了圭亚那地区,葡萄牙获得了圭亚那高原东部,将它划分在巴西总督辖区的阿马帕州,西班牙则把剩余的圭亚那置于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
16世纪开始,随着西葡的衰落,荷兰、英国和法国也把触手伸到了美洲。虽然美洲被西葡瓜分得到了欧洲列强的默认,但北部的圭亚那地区却成为了列强竞争范围。
1588年,英国通过战胜西班牙,成为新兴殖民帝国。1630年两国签订《马德里条约》,西班牙将西属圭亚那的部分地区割让英国,即“英属圭亚那”成立。
▲英西战争,英国战胜西班牙,夺得海上霸权
英国的海上霸权面临着荷兰的竞争。英国通过颁布《航海条例》限制荷兰,两国先后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1663年,英国占领荷兰在北美哈德逊河口的殖民地,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以荷兰的胜利告终,1667年英荷签订《布雷达条约》,英国将英属圭亚那的部分地区割让给荷兰,但作为条件,英国换取哈德逊河口的殖民地,即纽约。“荷属圭亚那”成立。
▲荷兰在曼哈顿岛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的纽约
法国也在开始向美洲大陆扩张。1643年,法国占领圭亚那东部的卡宴地区。
法国占领该地引起了英葡两国的不满。葡萄牙以这里是教皇子午线规定的葡萄牙势力范围为由,一直希望夺取这片土地。而英国和法国是老对手,自然不希望法国做大做强,因此极力支持葡萄牙。
18世纪末,法国爆发大革命,欧洲建立反法同盟对抗法国,西葡英三国都加入反法同盟阵营。1809年,英葡两国组成联军,利用法国忙于欧洲战事占领法属圭亚那。
但葡萄牙人对这里的占领没有持续太久。1814年法国战败,战后为了不让法国被过度削弱,保持欧陆平衡,英国却同意将卡宴地区还给法国。自此,“法属圭亚那”确立。
▲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法国战败
经历了大国长达几个世纪的争夺,英法荷西葡都没有独占圭亚那地区的能力。南美形成了英属、法属、荷属、西属和葡属五个圭亚那并立的局面。
▲五个圭亚那分布图
二、五个变三个
西班牙将西属圭亚那,划分给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委内瑞拉都督辖区,葡萄牙则把圭亚那地区划分在巴西总督辖区,其余三国则单独成立“圭亚那”。
圭亚那地处热带地区,水热资源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但无一例外的是这里的财富都掌握在宗主国手里。19世纪初开始,西属圭亚那所在的新格拉那达总督辖区,在玻利瓦尔的带领下,开启了反西班牙运动。
▲南美独立战争领导者-玻利瓦尔
而在南美南部的西属殖民地,则形成了以圣马丁为主的反西班牙势力。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南一北的联合夹击下,西班牙遭遇溃败,西属殖民地纷纷独立。西属圭亚那被并入了到了新独立的国家-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后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西属圭亚那并入委内瑞拉)。
葡属圭亚那所在的巴西,此时也发生了反葡斗争。19世纪20年代,葡萄牙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王权旁落。为保护王室的权力,留守巴西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葡属圭亚那划分给巴西。
▲巴西帝国第一任皇帝,原葡萄牙王子
西属和葡属美洲独立影响到了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统治。英属、法属和荷属圭亚那人民也纷纷起义,加入到反抗斗争中。然而三地人民的反抗不像西葡殖民地那样联合作战,而是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
相比于衰落中的西葡,英法荷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实力。三个圭亚那的反抗斗争无一例外被镇压。从19世纪20年代到二战后,南美一直保持了除三个圭亚那是殖民地之外,其余地区均是独立国家的格局。
▲1823年,英属圭亚那奴隶起义
三、二战后的不同选择
五国为了瓜分圭亚那,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该地土著人口急剧下降,为弥补劳动力人口的短缺,英法荷都从其他的殖民地引入劳动力。
英国主要从印度引进劳动力。从1838年到1917年,约有20万印度劳工到达英属圭亚那。荷兰主要从印尼的爪哇岛(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和印度引进劳动力人口。
因此,在英属和荷属圭亚那,印度裔占据着主要比例。法国则主要从非洲引进劳动力,法属圭亚那的人口以非洲后裔和法国非洲黑白混血为主。
▲苏里南(荷属圭亚那)人口比例,大多为掠夺的劳工后裔
当时选择移民的人们,本国经济状况落后,因此来到圭亚那也是为了更好的谋生,他们抵抗宗主国的情绪,没有西葡殖民地的人民强烈。
但面对宗主国长期的压迫,越来越多人开始觉醒。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席卷世界,英属和荷属圭亚那人民掀起解放运动。
面对圭亚那地区的独立运动,英荷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受到二战打击严重的英国也希望顺势摆脱庞大殖民地的财务负担。1961年,英国赋予了他们有限自治权,改称“圭亚那”,但权力依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二战后,拉丁美洲解放图(红色为尚未独立的地区,但法属圭亚那因属于海外省,严格意义上属于法国领土一部分)
1962年至1964年,圭亚那爆发三次大罢工和暴乱,要求英国给予圭亚那独立权。为缓解紧张局势,1966年英国通过《1966年圭亚那独立法》,将圭亚那从一个半独立的自治领,变成独立的英联邦国家。
《圭亚那独立法》的出台只是圭亚那人民争取独立的第一步。1970年,圭亚那宣布退出英联邦,成立“圭亚那合作国”。
而荷属圭亚那的斗争则更加漫长。20世纪20年代,荷属圭亚那发现了铝矾土资源,使得当地从热带作物种植区变成了矿区。丰富的铝矾土资源,刺激了荷兰重新控制这里的欲望。
▲苏里南的铝土矿
1945年,荷兰给予荷属圭亚那普选权,但普选权并不意味着荷兰要放弃这里。为了独占当地矿产资源,荷兰于1954年将荷属圭亚那变成了海外自治省,控制这里的防卫和外交权。
但受到民族解放浪潮影响的人民依旧举行各种抗争,在“去殖民化”的影响下,此时荷兰已无任何道义去镇压。1975年11月25日,荷兰不得不承认其独立,荷属圭亚那改名为“苏里南”。
▲1975年,荷兰承认苏里南独立
不过,法属圭亚那二战后没有选择独立,而是在1946年成为了法国的海外省,正式宣布了对法属圭亚那实行管辖权。1947年,法国赋予法属圭亚那两个参政席,法属圭亚那获得了在与法国本土其他地区一样的权利。
为巩固的统治,法国取消了对海外省的歧视的政策。1977年,法属圭亚那成为法国的海外大区。至此,法属圭亚那居民享受和法国本土居民同样的待遇。
除政治上逐渐趋同法国本土的政策外,法属圭亚那经济对法国的高度依赖,也是其没有独立的原因。与圭亚那(21万平方公里)和苏里南(16.4万平方公里)相比,法属圭亚那(8万平方公里)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市场小。
二战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席卷了全球。为了争夺太空的主导权,各大国都开始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法国亦不例外。
▲法国在法属圭亚那建立的欧洲航天中心
法属圭亚那因地处低纬,有利于火箭发射,成为了法国理想的航天基地。1968年,法国在这里建立起“欧洲航天中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欧盟和欧元区的成立,法属圭亚那是法国的海外领土,也成为了欧盟和欧元区的一部分,目前法属圭亚那已经成为了南美洲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人均GDP高达18000美元,是南美洲最高的地区。如果法属圭亚那人民选择独立,恐怕这样的发展程度是很难凭自己实力达到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