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闹钟怎么起床:竟然在大街上相互传话报时

 每天最难得就是早晨起床的时候被烦人的闹钟吵醒,简直是太痛苦了,现在起床虽然很方便但是很吵闹,不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起床的?难道是靠着鸡打鸣吗?毕竟那个时候可没有闹钟这种东西。

  古代因为照明条件差,只有富贵人家能燃灯,一般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皇帝则需要在五更天上早朝,所以二更天入睡,相当于9~11点。睡得早,起床后完全没有困意。(大家可以试试晚上9点睡,6点起床,精神百倍!)

  闻鸡起舞”大家都不陌生,公鸡在天亮时会打鸣,在农村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百姓一般便依照鸡叫起床。

  打更,在旧时中国,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过去,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人们根据打更的节奏与次数不同判断时间,从而准时在约定的时间做相应的事。

  至于起床,古代大概并没有准时这一说。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而且节奏很慢,做事不用精确到分分秒秒,也没有必要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掐点起床。

  古人代代相传,家庭的习惯使得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到了固定的时间点自动就醒来了。

  在早期的发明中,出现了对于晨间闹钟的初步尝试——比如蜡烛钟。这个来自中国古代的简单装置内嵌着钉子,当蜡烛融化后,稳定在里面的钉子就会掉落,在某个指定的时间,钉子会在金属托盘里发出很大的声响,就能叫醒睡觉的人。

  但这些较为简陋的发明是不可预测而且是不可靠的。因此,在更精确的机械被创造出来之前,人们不得不依赖上面这种种更与生俱来的计时方式:我们的生物钟。

  还有一种就是鸡鸣

  谈起叫起,那我们肯定离不开一种动物,就是“鸡”。温庭筠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寅有“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我们可以看得出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雄鸡一叫天下白”的动物,习性密切相关。动物叫起了,就存在在古代很多的家庭中。

  一些山谷隐士,就鸡叫以为晨,猿鸣为夕,因此在我国古代动物叫起床就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

  传呼报时,更鼓

  更夫,鸡人叫起以外,还有着人们在大街上传呼报时,叫人起床。每到早晨或者是某一时刻,大街上就会由专门司职报时的人相互传护。到了唐朝时,有大臣看到满大街的呼声,觉得麻烦,于是就向当时的皇帝皱起,发明了更鼓。在当时长安城的每条大街上设立更鼓报时,每个股有专门的负责人叫香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