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简介:景颇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景颇族简介:景颇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景颇族

  “景颇”原是该民族景颇支的自称,其他支自称有“载瓦”、“浪峨”、“喇期”等。现在统称景颇族。

  截止2000年,景颇族人口132143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盈江、潞西、瑞西、梁河五县境内。这些地区山脉绵延,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五百零三公里。此外,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及思茅地区的澜沧县等地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

  景颇族语言

  景颇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1957年在原有拉丁字母拼音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景颇文。在树木葱翠、竹林翠绿的山坡上,景颇人的村寨优美干净,别具风情。一座座竹楼,一户户人家,组成了一个个寨子,有的大,上百户;有的小,仅有二三户人家。

  景颇族建筑

  景颇族人聚居于云南德宏州各县及怒江泸水、古冈等山区丘陵地区。住房多为竹结构草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牲畜。房屋为长廊形,一端开有房门,进门后有一条过道。房间里有一棵木柱,大小粗细不一,木柱在景颇族象征着财产和势力的标志。住房分有三至十间不等,各间房有门无窗。屋内设有火塘,用于煮饭烧茶,地上铺上竹篾席作寝塌。

  景颇族服饰

  景颇族妇女上身穿黑色平绒制成的对襟或左襟短上衣,胸前缀满装饰用的银泡,下穿羊毛编织的红筒裙,系~条红色腰带,小腿裹着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头戴羊毛织成的红色包头,喜欢佩带银饰物。男子一般穿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老人留辫子缠在头顶上,以黑布包头,青年人喜欢裹白包头。男子外出时必挂长刀或肩扛长枪,背着精致美观的挂包,盛槟榔、草烟等什物。

  景颇族食俗

  景颇人有着本民族一套独特的饮食习俗,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

  景颇族人多数以大米为主食,也有的地方以吃玉米为主。过去的吃法比较简单,用芭蕉叶包上米饭,平均分配,每人一份,用手抓着吃。副食品是豆类、薯类,还有采集来的野菜野果。除了节日外,平时很少吃肉。蔬菜和肉类都只放盐和辣椒烧煮。

  景颇人喜欢饮酒,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的器具,人人会酿酒。酿制的水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喝起来清凉可口,十分解渴。水酒在景颇族人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结婚、贺新房、节日、交朋友,都少不了水酒。景颇男女都爱嚼草烟、芦子和槟榔,以清毒解暑。

  景颇族婚俗

  景颇族的婚恋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树叶情书,汤跌,迷确与迷考等,是中国丰富多彩的婚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夫一妻制组成的景颇族家庭是景颇社会的基本单位,在诸多方面也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景颇族信仰

  景颇族崇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供奉的鬼分三类,即:天鬼、地鬼、家鬼。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最大的祭典“目脑”,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天主教也曾经传人过,但没流传开。

  景颇族丧葬习俗

  景颇族的葬俗属于正常死亡的,一律土葬。下葬数月或一二年后,丧家要为死者举行送魂仪式,即沿着景颇族祖先南迁路线,把死者的灵魂送回北方的老家去。建坟时,最主要的一项是在坟上搭一座三米多高的圆锥形茅草棚,其顶端插一个木雕人像,上面还有用火炭、红土和猪血所绘的彩画。图案有日、月、山、水、野兽、家畜、刀枪、农具、农作物等,以表明死者的性别、年龄及其生前的主要活动。坟的四周要插上竹竿,有几根就表示有几个儿女。坟头用石块垒成。坟建好后,不再有祭奠活动。

  景颇族节日

  景颇族先民很早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通过大量口头文学反映人类征服自然,传播生产知识,表现人类智慧以及颂扬开发自然和驯服野兽的英雄事迹等,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反映了景颇族独特的优秀民族文化。总的来说,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目瑙纵歌节”、采花节、农尚节、新米节等。

  景颇族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节日期间有着丰富的活动。景颇族也一样,春节之前先准备节日的物品。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所不同的是大年初一,鸡叫头遍,青年男子便要去争挑新年的第一挑水,挑回后舀出一碗与头天准备好的一碗水比较轻重,若新水重,说明今年的雨水比去年多,反之则少。生产经验丰富的老人也站在门口观望初升的太阳照射的地方,若被太阳光照到的树、草、山峦等呈白色,当年应多种白色的谷物,若呈红色,则多种红色的谷物。初三这天,景颇族青年男女分成两批,比赛打靶,姑娘们把值钱的东西用马尾挂在树叉或竹竿上让小伙子用枪射击,打到物件不算本事,只有打断马尾使物件掉下来才算好枪法,小伙子一旦把物件打下来,姑娘们就用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款待他们。初三过后,人们便开始走亲串友。初五以后年节即结束。
景颇族恩鲜鲜

  景颇语,即采花节,是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春节后数日举行。

  届时,景颇族各村寨的男女青年便相约在一起,带上食物和饮料,敲锣打鼓地来到预先选择好的花山上。小伙子们鸣枪、放鞭炮,姑娘们则忙着采集各种鲜花布置娱乐场,随后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景颇族姑娘们还把事先准备好的用线拴起的熟鸡、熟肉等吊在树上,让意中的小伙子射击,如吊线被打断,姑娘们就向小伙子们敬酒,敬槟榔。傍晚,互相赠送礼品。

  景颇族目脑节

  又称“总戈”,景颇语音译,意思是“大伙跳舞”。云南省德宏一带景颇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间举行,节期一至三天不等。

  相传,景颇族的创世英雄宁贯娃的父母曾对他说:“我俩死后,你要举行目脑送魂仪式,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大地,你就能变成人,繁衍人类。”宁贯娃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去学会了目脑舞,教会了别人,并每年举行一次,经过世代相传,便成为今天景颇族一年一度的节日。

  节日当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汇集到广场上,广场上树立着木脑柱,高二十米,用两块栗模板制成。右侧木板上画着蔽菜,象征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左侧木板上画一四方形并等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用一种颜色表示。两柱中间交叉两把大刀,象征景颇族人英勇善战、刚毅不屈的性格。柱旁还竖有两块高约八米的木板,上绘各种图案,象征子孙发达。

  上方和下方横匾分别画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各种农作物、家畜,象征着景颇族的发源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晨,节日典礼开始,广场上一片欢腾。礼乐齐奏,人们身穿盛装进人广场。一群盛装打扮的妇女走进广场,她们排成一列,头顶装满鸡蛋、糯米、米酒的竹篮。这时,在欢声中,礼炮骤响。来自各地的景颇族同胞,互相赠送礼物和敬酒,在欢声中翩翩起舞,从清晨到晚上,整整要跳两个通宵,场面壮观而热烈。

  景颇族火把节

  云南省德宏一带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瓜果成熟季节择日举行,节期一天。

  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上山砍篙枝,捆成火把,同时从园子里摘新鲜的水果尝鲜。当夜幕降临时,人们点燃火把,从家出发经过园圃,再返回家中,熄灭火把,然后,一边吃节日食品,一边唱歌。所唱的内容多是赞美当年瓜果如何香甜,一直持续到深夜。

  景颇族新米节

  又称“吃新谷”,景颇族民间传统节日。没有固定的日期,谁家的谷子先成熟,谁家就先过节。

  届时,主人要先背着竹篓到地里收一捆成熟的糯谷放在篓里,回家后放置在“鬼门”中。

  然后再通知亲朋第二天来做客。节日当天,首先要进行祈祷,摆好用新米春的把把和水酒、干鱼等,给鬼灵许愿,希望保佑全寨子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免遭灾祸,将来一定杀牛祭祀。

  接下来,大家入席,开始节日的聚餐。饭是用新米做的把把,菜是鲜嫩的野菜,由于景颇族节日期间不许宰杀牲畜,所以席间只吃鱼虾。

  景颇族叫谷魂

  又称“献谷堆”。云南省景颇族传统宗教节日。具体日期不定,一般在每年秋收后举行。

  传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所种的谷子的谷魂到天上去了,地上的种子不再生长。家狗日夜望着天空嚎叫,终于把谷魂又叫回到地上,而且庄稼长势也很好。因此,每年秋收后,景颇族人就举行叫谷魂的活动,以祈求谷魂保佑庄稼年年丰收。在庆祝节日的时候,人们更不会忘了给狗吃一顿好的,以示感激。

  男主人互相串门,除了祝贺节日,饮酒进餐外,还要互相交流生产经验,商讨来年的农事安排。因此“新米节”既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又是一个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日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