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本 名:玄烨 

别 称:蒙古汗号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称文殊皇帝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主要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主要成就: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发展经济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庙 号:圣祖 

陵 墓:景陵 

年 号: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人物生平

早时勤学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史载孝康章皇后向太后问安之时,出门时看到有龙绕身,孝庄太后才知道孝康章皇后有身孕。孝庄太后说:“我当初怀顺治皇帝的时候就有这种景象,如今佟佳氏也是如此,必定降下祥瑞。”

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的喜欢,顺治帝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康熙帝犹抱憾不已 。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并没有危及性命,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玄烨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史载玄烨天表英俊,声音洪壮有力。六岁的时候,偕同众兄弟向父皇问安。世祖福临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皇二子福全说作为一个贤王足矣。唯有玄烨说道希望效法父皇。于是福临十分看重玄烨。

后来,康熙帝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他所说的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辞 。

少年天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突然病逝。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八岁丧父,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又在他十岁的时候病重。生母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十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在四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但受“顾命”之初,尚能谨慎从事,履行誓词。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横和专权的野心。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后,处处越位抓权。首先便跟苏克萨哈不相容。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 但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康熙帝铲除鳌拜之后,甄别官吏,为被鳌拜矫旨处死的苏克萨哈等昭雪,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实操朝政大权。

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 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一时间清帝国危在旦夕。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叛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康熙帝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分化敌军,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安亲王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汉将、汉兵作战。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先后投降。 广东的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降。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吴三桂局促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统一台湾

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台湾纳入版图又被提上日程。恰逢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之位,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驱逐沙俄

清兵入关后,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中国领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沙俄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沙俄军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为了彻底消除

中国军民保卫雅克萨之战

沙俄侵略,康熙帝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数日攻克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次年初,康熙帝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俄将阿列克谢·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被清军击毙,俄军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俄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廷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廷答应所请,准许沙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的领土。

西征漠北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兵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大清,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政府关系密切。

康熙年间,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策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噶尔丹本来就与喀尔喀三部中的土谢图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对喀尔喀的战争。

康熙二

40岁的康熙

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很快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一世决定投清,于是喀尔喀三部数十万分路南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死去。至此康熙时期讨伐噶尔丹之战始告结束,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随着他的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地盘的不断扩大,又萌生向东扩张的野心。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军事重镇,并派兵侵入西藏。由于康熙及时派兵进藏协同藏军围剿,才将准噶尔势力赶出西藏。

在清朝要说最著名的几位帝王就要数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在这三位皇帝在位期间,被称为清朝的康乾盛世,所以至今影视剧也非常喜欢改编这三位皇帝的生平故事。喜欢看影视剧的人都知道康熙在影视剧里面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帅气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中的康熙非常帅气的形容有些夸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帝王而已,但是康熙的身高在历史上确实是不高的,没有电视中的演员那么高大威猛。但是康熙在位期间几乎让整个大清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所以足以见得康熙的治国能力非常强,并且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一位君王之一。

康熙在位期间他平定了三藩,并且还统一了一直没有收复的台湾,让清朝的土地更加进一步扩大,当时清朝的土地被百姓称为无边无际疆域辽阔。总占地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这基本上是中国疆土最辽阔的时期。

年轻时的康熙非常喜欢征战沙场,他亲自率领兵将征服准噶尔,遏制沙俄的扩张,保卫了自己国家的疆土。征战准噶尔这个事情,让很多边疆敌人对清朝产生了忌惮,这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所以在当时很多百姓的眼中,康熙是一位明君,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康熙不仅征战沙场厉害,对于治理国家也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土地、水利。只要这两个安定民生的关键做好了,国家的兴盛就指日可待,所以康熙对于水利也有丰富的认识。曾经六次微服私访巡视江南的水利工程,对每项工程都作出了特别的指示,并且经常能指出水利工程的独到之处。很多时候对于文武百官所提出来的治理水利工程的问题,他都能准确的找到错误的地方,并且能够实施一个良好的方案,在当时康熙年代可谓是把水利做到了极致,让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幸福。

所以康熙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给清朝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并且让很多周边国家都对清朝有所忌惮,这也是为康乾盛世奠定下了基础之后的清朝,一直负数下去屹立不倒,最大的功劳就要数爱新觉罗-玄烨,把大清治理的非常好,所以他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被称为千古明君。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是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时期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为康熙。

佟佳氏是康熙的生母,其生母在宫中是并不受皇帝恩宠的贵妃。康熙降生的时候,其父亲顺治皇帝正与满洲大臣的鄂硕之女董鄂氏爱的死去活来,哪还有精力顾得上这个刚刚诞生的三阿哥。康熙在他七岁的时候,染上了天花病,但是他所患的天花病并没有危及到他的性命,只是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几个细小的麻点。这次的患病使他拥有了终身的免疫力,而他的病也成为了他未来登基称帝的一个有利的因素。

康熙八岁丧父,九岁时又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在这两年间,他失去了两个亲人,后是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一直抚育辅佐着他。在母亲佟佳氏患病的时候,他没日没夜地守在母亲的床边,茶饭不思。母亲去世时,康熙日夜的哭泣,不吃不喝,可见其对母亲感情的深厚。康熙到了晚年,每当回忆起这一幕幕还会感到悲伤,在父母边上没有一天是轻松快乐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

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十分的关心康熙的成长,对康熙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始终悉心陪伴着康熙,鼓励他要向先人学习,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她一直以帝王的标准训练康熙,教育他宽厚仁慈,温良恭敬,行为动作都中规中矩。康熙也刻苦努力勤奋的学习,他从五岁开始,早出晚归,无论天气有多恶劣,康熙从未间断过学习。父母双亡后的他更加努力,认真的研读儒家经典以及各种历史传记。还学习骑射技艺,文武双全。他还不耻下问,虚心向朝廷大臣学习朝政之事。繁忙的学业差点压垮他的身体,后用针灸治疗调养身体。康熙一生都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和满洲文化骑射文化的训练,还有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养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康熙接受的都是正规正统的文化教育,有着深厚的汉学修养。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执政期间,实现国土的完整和统一。康熙16岁时就打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的大权,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的捍卫者,也是执政者。他的成就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