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爱新觉罗·阿敏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赫图阿拉
主要成就:攻打明朝
性 别:男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将领,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后金四大贝勒之一。努尔哈赤年间,曾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爱尔礼获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人物生平
其父子兄弟因谋叛太祖,兄阿尔通阿、弟扎萨克图被杀,父囚禁而死。他免于一死,养于太祖处。初封贝勒,多有战功。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太祖长子褚英攻取乌拉宜罕山城。四十一年(1613),与太祖灭乌拉部。四十三年,太祖创建八旗制度时,任镶蓝旗旗主贝勒。后金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俗称二贝勒,参予国政。四年;破明兵于萨尔浒山、尚间崖及栋鄂路,旋参加灭叶赫部之战。六年,从太祖攻克沈阳、辽阳。十一月入朝鲜袭毛文龙所部。十一年(1626),先后征喀尔喀巴林部。及扎鲁特部。天聪元年(1627),与贝勒岳托等征朝鲜,连陷定州、安州、平壤,朝鲜王被迫请和,订“江都之盟”。后从太宗征明锦州、宁远。四年,入山海关,克永平、滦州、迁安等地。翌年,明将孙承宗率兵反击,监军道张春等围田滦州,他怯不增援,反杀降人逃出关外。六月,清太宗定其十六条罪状,囚禁。崇德五年(1640)十一月,逝于狱。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封侄子爱新觉罗·阿敏为和硕贝勒,毕竟阿敏为他打下江山立过汗马功劳。按说,努尔哈赤应该继续重用他,而阿敏却差点人头落地,这是为什么?
第一,天聪元年,阿敏征战朝鲜时,朝鲜抵挡不住这猛烈的攻势,国王被迫求和并接受和议的所有条件。但阿敏没有退兵,打算在朝鲜自立门户。这个不再归国、试图分裂的意图遭到众人反对,阿敏不得不返回大金,走之前为发泄怒火,展开一顿烧杀抢掠。
第二,天聪四年,皇太极派阿敏率师驻守山海关内四座城池,谁知阿敏遇到明兵反击,他在连战失利后弃城而逃,逃前还下令屠杀投降的汉族兵民,并将城中财产洗劫一空。
第三,阿敏知道,父亲被囚被害死的真正凶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伯父,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皇太极继位后,他就把对先汗压抑的积怨暴露出来,原形毕露。
第四,阿敏本就一介武夫,常口无遮拦地在朝野散布自己的不满怨言,矛头直指皇太极,公开宣战,暗示自己的篡权野心。
就这样,皇太极的杀心被阿敏的恶性恶行成功激发,在阿敏大败而归时打算处斩他,后为表仁慈改为囚禁,阿敏就这样重蹈了父亲的覆辙,死在狱中。
而他本可以继续效忠,以两朝元老名望享用后半生,可他偏偏选择了另一条不归路,命运弄人,令人唏嘘。
爱新觉罗·阿敏是后金开国功臣之一,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被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可是为何皇太极继位后,却将他圈禁至死呢?
阿敏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次子。
舒尔哈齐当年和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两人协作配合,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舒尔哈齐功劳不小。
随着势力的变强,舒尔哈齐不甘心听命于努尔哈赤了。在他看来,“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凭什么你做大哥我做小弟呢?
于是,舒尔哈齐带着军队和家人跑到黑扯木,准备自立山头。
努尔哈赤很快抓住舒尔哈齐,将他圈禁起来。同时,还把舒尔哈齐闹得最凶的长子阿尔通阿和三子扎萨克图诛杀。
本来,暴怒中的努尔哈赤也要一并杀掉阿敏的。幸得代善、皇太极等人劝阻,阿敏才逃过一劫。
这一段冷静下来后,努尔哈赤想到昔日舒尔哈齐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日子,心里也很是不忍。于是,让阿敏继承了舒尔哈齐的财产,并将他带在身边,予以重用。
阿敏是舒尔哈齐事件的见证者。打心里对强大的努尔哈赤满怀畏惧。为了取得努尔哈赤信任,他在战场上勇猛异常,屡立战功。
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登基称汗,建立后金政权。
同时,努尔哈赤根据军功、年龄等,将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和八子皇太极封为和硕贝勒,既“四大贝勒”。
这四个人中,唯有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在努尔哈赤心中,早已将阿敏视为己出。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被明军的红衣大炮击中,伤得很重,来不及确立继承人,便不治而亡。
汗位的空缺,让四大贝勒各怀心思。不过,从情形上看,最有实力也最有希望登上汗位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极。
阿敏跟随努尔哈赤多年,始终被其控制,许多事情不能自主,因此他认为此时是自己独立的机会。于是,他暗中找皇太极讲条件:“我与诸贝勒议立尔为主,尔即位后,使我出居外藩可也。”
阿敏想要做个藩主,就像当年他爹舒尔哈齐一样。皇太极头脑清醒,虽说他提出支持自己,皇太极还是毅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皇太极即位后,阿敏颇为不满,经常抱怨:“我何苦生而为人!”“还不如山上一棵树,一块石头。就算做棵树,被人伐倒做柴,或者做块石头,被野兽在上面撒尿,也比我现在要好过。”
天聪元年,阿敏奉皇太极之命,与贝勒济尔哈朗、岳托等人出征朝鲜。出征之前,皇太极命他们与朝鲜结盟后,即刻返回。
阿敏统帅八旗,进入朝鲜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朝鲜王招架不住,表示“愿悉索吾土物产以献”,归降后金。
阿敏却不干,下令继续进攻,要灭了朝鲜。
岳托等贝勒提醒阿敏,皇太极在出征前有交待的。
阿敏却说:“汝等欲归者自归耳。”
不但如此,他还说,干脆我们就在此“屯种自居”。为此,他还特意拉拢在朝中倍受歧视和猜疑的杜度(褚英之子)说:“他人愿去者去,我叔侄二人可同住于此。”
杜度深恐众贝勒疑心,脸都吓得变了颜色说:“我干嘛要和你同住?皇帝才是我的亲叔父!”
最终,在亲弟弟济尔哈朗的劝说下,阿敏才不得不与众贝勒返回王城。但在返回王城之前,他将已经称臣的朝鲜抢掠一空。
皇太极得知后,非常愤怒,严厉地批评了阿敏。
天聪四年,皇太极亲率八旗征伐明朝。一路连夺山海关内永平、滦州、迁安和遵化四城,战绩斐然。
次年,明将孙承宗率军顽强抵抗,皇太极所夺四城岌岌可危。皇太极命阿敏率军前往驻守。
受明军所制,阿敏所率的清军不敌,节节败退,死伤无数。
阿敏见明军气焰极盛,内心胆怯,将城中已投降的军民悉数屠光,并将财物抢掠一空,然后弃城而逃。
吃了大败仗的阿敏,招到全国人民的谴责。皇太极召集众贝勒开大会,讨论如何处置逃将阿敏。
在会议中,诸贝勒和大臣们历数了阿敏16宗罪,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阿敏罪不可恕,应立斩。
皇太极经过考虑后,决定将死刑改为囚禁。
此后,阿敏被囚禁在狱中,一直到死。
爱新觉罗·阿敏生于大清皇家,父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但是,身份显赫荣华富贵的日子并没有让这一家人心满意足,其父舒尔哈齐最终选择谋反。失败之后被努尔哈赤囚禁,虽然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自古以来,法理也不外乎人情,身为皇家血脉的阿敏非但没有受到父亲的连累,还被大伯努尔哈赤留在了身边,并获得了非常好的待遇。位列四大贝勒之一,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的次子。阿敏虽然为人粗鄙,但是骁勇善战,为努尔哈赤打败过很多敌军,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按理说,阿敏的形象是一位为国出征,忠心耿耿的大英雄。但众所周知,在一次战役中,阿敏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敌军侵蚀,身为主帅的他有了弃军保己的想法。于是开始在城中烧杀抢掠。得到足够的财产之后,最终弃城而逃。他的所作所为传到皇太极的耳中,天子震怒,下令将其囚禁,一直到他死都没能走出牢笼,享年55岁。阿敏的行为固然可恶至极,但是,即使他没有这样做,也未必能得善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太极早就容不下他,只不过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
即便没有这件事,别的罪名也可以将他置于死地。皇太极之所以仇视阿敏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阿敏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当年阿敏的父亲谋反失败后,努尔哈赤下令将其囚禁,这种下场虽然是罪有应得,但是阿敏这种生性粗鲁之人又岂会懂得什么国家大义呢?即便懂得,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父亲的死而无动于衷?所以对这件事情一直心有怨恨。无奈,伯父努尔哈赤过于强大,又手段狠毒。所以,在他生前,阿敏对于杀父之仇一直是敢怒不敢言,将这种怨恨默默的埋在心里。
让他惧怕的努尔哈赤终于去世了,皇太极奉先王遗命承接帝位。与南征北战,性情残暴的他比起来,皇太极自然是儒雅之辈。这个时候,阿敏一改之前忠心耿耿的形象,经常有意无意的显露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诸多抱怨,他将这种消极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丝毫不避讳已为天子的皇太极。但他的种种自怨自艾难道只是不满于父亲被囚禁至死的事情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或许他的孝义还值得同情。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根本目的,只是借题发挥,不服从皇太极的统治而已。
正所谓,愚蠢之人,你想给他生的机会,他都不知道好好的利用起来。阿敏的父亲就是谋乱犯上之辈,儿子虽得以赦免,但是却愚蠢至极。他不感念皇恩浩荡,反而心心念念的走父亲的老路。1627年,阿敏与朝鲜的一次战役,就将他的狼子野心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朝鲜军队被打的落花流水之际,国王见势不妙转而像清朝求和。就在两方谈好议和条件之后,阿敏非但没有撤兵的意思,还想进入朝鲜都城。从此留在那里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皇帝,从此与皇太极并肩。
好在大清王朝没有那么多糊涂之人,阿敏的手下纷纷劝其三思,明确反对他这样做。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阿敏只得放弃这个念头。这一事件中就可以看出,阿敏看似英勇,实则没有什么谋略,至于治国之才,便更是与他无缘。古往今来,一个成功的谋反,或者说自立门户,向来都是有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充足的准备,再加上人心所向,才是可以称帝的基本条件。而阿敏的这一举动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支持,这就说明在此之前没有经过精细的谋划,纯属个人临时起意。若王者这么好当,恐怕天下在无贫民了吧!
最终,这个愚蠢却又不想服从皇帝的人,在战败之后,突然数罪并发,被众臣决议处死,好在皇太极虽然心中对他无比愤恨,甚至以数条欲加之罪让天下人知晓他的恶行,但最终还是顾念亲情,没有赶尽杀绝,免除他的死罪,囚禁起来,直到死去。这过程,这结局,与父亲舒尔哈齐是何其的相似。如果他能安分守己,虽做不得皇帝,也必然是一位功绩累累,受万民敬仰,令皇太极敬重的股肱之臣。可惜他当年明明得以赦免却没有想着为国尽忠,最终,愚蠢,让他付出了永久囚禁的代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