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阿思哈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满洲正黄旗
出生时间:约1710年
去世时间:1776年
谥 号:庄恪
阿思哈(约1710—1776):萨克达氏,满洲正黄旗人。自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充军机处章京。乾隆十年,擢甘肃布政使。十四年,擢江西巡抚。寻授吏部员外郎。
个人履历
(约1710—1776)萨克达氏,满洲正黄旗人。自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充军机处章京。乾隆十年,擢甘肃布政使。十四年,擢江西巡抚。疏言:“各营操演枪炮,须实子弹。营马应令骑兵自饲。技艺以纯熟得用为要,步法、架势不必朝更夕改。”上嘉其言得要。旋调山西。十六年,平阳旱,未亲往抚恤,诏责之。十七年,蒲、解等处复灾,请以平阳富民捐款解河东道加赈。上谕之曰:“赈济蠲缓,重者数百万,少亦数十万,悉动正帑,从无顾惜。富户所捐几何,贮库助赈,殊非体制。此端一开,则偏灾之地,贫民既苦艰食,富户又令出赀。国家抚恤灾黎,何忍出此?”责阿思哈卑鄙错谬,不胜巡抚任,召还,夺官。寻授吏部员外郎。
阿思哈出自上三旗,1726年在北京个转为旗人子弟开设的官学学习,并直接从内阁得到了一个中书职位,在京城低级职位上见习之后。1745年被派往甘肃任布政使,四年后升任江西巡抚。第二年调任山西巡抚,在那里强迫受灾地区的富户缴纳“赈济”款给地方政府,地方士绅的公愤影响了弘历,他被撤职改任吏部员外郎。到1755年,他以布政使衔派往准噶尔军前经理粮运。一年之内,他以军功受荐,在1757年再次成为江西巡抚。三年后,军机处的调查确定他受贿和勒索,判处绞刑,但是弘历很快给他减刑,让他以三品顶戴去乌鲁木齐赎罪。两年后他再次升到巡抚的职位,先后在广东、河南任职。后来,弘历认为阿思哈的一个奏章愚蠢可笑,终于认定他缺乏旗人的勇气、诚恳和纯正,并不能指望他会有所改变。于是,被贬往伊犁赎罪。四年以后,他被召回北京在军机处幕僚任职,并很快改任都察。1775年他被派去协助镇压王伦起义,因胆怯而受谴责,再次受辱,但被允许保留职位。同年,弘历赐予他在宫中骑马的特权。1776年,他代理吏部尚书,旋即改任漕运总督。同年底去世,谥“庄恪”。
人物生平
二十年,命以布政使衔往准噶尔军前经理粮运。擢内阁学士。二十二年,命署江西巡抚,莅任,清理屯田,寻真除。学政谢溶生劾阿思哈婪贿派累,命尚书刘统勋、侍郎常钧等按鞫,得实,拟绞。二十六年,诏免罪,以三品顶戴发乌鲁木齐效力。二十八年,命往伊犁协同办事。二十九年,授广东巡抚,调河南。三十年,疏言:“卫河运道浅阻,濬县三官庙、老鹳嘴诸地砂礓挺据河心,重载尤艰浮送。向於上、下游浅处建筑草坝以束水势。详考河形,夏秋水盛,无须草坝;冬令源涩,草坝亦属无益。不如於上游先期蓄水,临时开放。饬府县督河员於九月望后起,至漕船出境止,暂闭外河以上民渠,使水归官渠,重运自可疏通。凿去砂礓,并集夫疏濬浮沙,以利漕运。”又请借司库闲款,委员分购河工料物,以除沿河州县按亩派累,均报闻。
三十四年,擢云贵总督。师征缅甸,阿思哈出铜壁关至蛮暮军中,奏军中粮马不敷。上责其畏难,解任,以副都统衔在领队大臣上行走。旋召为吏部侍郎,入对失上指,夺官,戍伊犁。三十九年,释回,仍充军机章京。擢左都御史。大学士舒赫德师讨王伦,命阿思哈偕额驸拉旺多尔济率健锐、火器两营以往。事定,拉旺多尔济言城北搜剿王伦馀党,阿思哈未同往,下吏议,夺官,命留任。四十一年,署吏部尚书,旋授漕运总督。卒,赐祭葬,谥庄恪。
社会评价
阿思哈初抚江西,上眷之独厚。广西巡抚卫哲治入觐,上问各省督抚孰为最劣,哲治引罪,上谓:“姑置汝!”哲治举阿思哈对,时以为难能。
陈小春版(鹿鼎记)邓煜荣饰阿思哈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九月三日,山西巡抚阿思哈亲临法场监刑,蓬头垢面的逆犯王肇基被当众杖毙。这是乾隆皇帝即位以后下令处死的第一个以文字触法的精神病人。幼年时也曾经读过诗书,但后来由于患上了轻微的精神病,也就无法再继续用功,以图科考入仕了。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家里自然不能指望他来糊口度日,没有办法,只好任其四处游荡。然而大脑机能不甚健全的王肇基却偏偏在昏昏蒙蒙中产生了升官发财的非分之想。当官的前呼后拥,荣华富贵,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惬意!谁能肯定我王肇基就没有这种福气呢?我的墨水可不能白喝,既然无法通过科考飞黄腾达,借献书言事求进用总可以试一试吧。
主意下定,王肇基便马上展纸磨墨,挥笔著书。先议论一番国家大政;再指斥一通文武大臣之不能为国为民尽心出力;最后评价一下儒学大圣孔孟程朱。大作完成后,王肇基为了让皇上看着高兴又写一幅恭祝皇太后万寿的对联,附在书前。事不宜迟,王肇基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匆匆赶往汾州府同知图桑阿处呈献,希望能通过他转递皇上御览。图桑阿阅后觉得书中语句“错杂无伦”,且有毁谤圣贤之处,再看献书人神情恍惚,“类似疯癫”,于是赶紧与知府商议如何处理此事。
最后,两人决定一面将王押发介休县看管,一面禀明巡抚大人巡抚阿思哈接到禀报后,认为此案乃属借名献颂,妄肆狂,大干法纪,他怕汾州知府等人因案犯有疯癫之状而从轻办理,王肇基被押到太原后,阿思哈亲自主持会审。且看下面的审讯记录:问:案犯王肇基,你出于何意敢献诗联?供:我献诗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讨皇上喜欢的意思,并无别意。问:你所写书内妄议国家事务,意含讥讪,究竟是何居心?从实招来!供:如今是尧舜之世,这何敢有一字讪谤,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故此将心里想著的事写成一篇来呈献。
问:你书中所论朝廷内外满汉文武大臣各事,从何处得来?供:我是从京报上看来的,也有说闲话听来的。只求大人代我进了此书,我就有官做了。问:孔孟乃大圣,你为何要妄加毁谤?供:论那孔孟程朱的话不过是要显我才学的意思,并非有心毁谤。问:你作此书可有人指使?有人商议?有人看过?还不从实招来!供:这个本子做完写完,即行呈献,并未与人看过,也无人指使。审来审去,阿思哈等人最后终于确信王肇基是个精神不健全者审讯结束后,阿思哈立即具折将案情和审问经过详细禀明乾隆帝。
乾隆接到奏折和公堂记录后,也认为王肇基“意是疯人而已”,但是“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捏编时事,病发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安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知岂可复容于光天化日之下。著传谕该抚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俾愚众知所炯戒。”阿思哈于九月二日接到上谕,九月三日即将王肇基从大狱中提出,押往刑场。在如潮的围观者面前,王被打得血肉模糊,哭天嚎地,不久便死在棍棒之下一度以宽仁著称的乾隆皇帝就这样如此荒唐而残酷地虐杀了位精神病人。
阿思哈,萨克达氏,出身于名门贵族,是冠于满清八旗之首的正黄旗人,自幼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少年时就成为一名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研习经世治国之道。“学而优则仕”,官学生在清代是官员大吏的后备军。雍正四年(1726),阿思哈由官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被授任内阁中书,掌管宫中诸文书的起草、记录、翻译誉写等事务,在当时属七品官。不久,他又被授任内阁侍读,负责章奏的审查及其批答。不过几年,他又升任刑部郎中,主管刑部一司的事务,并在军机处行走。短短几年里,阿思哈可谓平步青云,少年得志。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勤勉慎从,恪行公务,注意学习探讨,增长治国才干,为以后长期的为官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雍正皇帝承继大统十三年,于1736年驾崩,其子弘历继位,清朝翻开了乾隆皇帝当政六十年的历史,统治达到了最为鼎盛的阶段。乾隆十年(1745),阿思哈被授任江西巡抚,从此离开京城,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地方大员生涯。他注意深人实践,调查实情,立志破除弊端,他悉心了解江西的兵营训练情况,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便上疏朝廷,如实禀奏,并提出了自己的些改进方法。
他上疏道:“现在各个兵营演练发射连环枪炮时,因为要用火药引爆,所以必须将铅子装人枪炮内,以防止仓促之间发生事故。另外,各兵营的马匹都是供马兵骑射训练的,用以紧急重大的军事行动,所以事关重大。然而各兵营由于担心士兵偷减草料,所以都是专门安排人负责饲养马,只有在集体操练的日子里才让士兵用马训练二三次,这样不利于操练。应该让士兵本人拥有一匹固定的马,训练时间长了,士兵和马熟悉协调了,肯定有助于提高骑射技艺。同时,士兵操练的技艺应该制定固定的规则和严格的要求,步法姿势不要朝令夕改,而要按规则要求严加训练,达到技艺纯熟,运用自如。这是非常重要的。”阿思哈的这一奏疏具体合理,切中要害,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
阿思哈在江西任职一年,被调仼山西巡抚。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风沙多,旱灾频繁。阿思哈到任的第二年,山西平阳府发生旱灾,收成受到影响。作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于他未能亲临平阳救灾抚民,有失职之嫌,受到朝廷指责。又过了年,即乾隆十七年(1752),邻近平阳的蒲、解之地也遭受旱灾。阿思哈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想方设法地展开救灾工作,他让平阳的一些士绅富豪捐了些银两,送到河东道的库府,以增加蒲、解等地的救济款项。阿思哈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本以为这样做弥补了上一次的过失,救灾有方,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不料,朝廷对他这种做法严加指斥,皇帝在上谕中指出:“此奏疏真是荒谬之至,让朕感到骇人听闻。
你所管辖的省里偶然遭受灾害,让地方股实富贵之家从自家仓廪积蓄中捐出钱粮以赈济贫民,本来也有功可论。然而你上奏朝廷,无非是表明你赈济灾民没用政府的物资,你难道还要求论功行赏不成?国家一向重视救济灾民,从不延误,毫不吝惜,每次多达数百万银两,少则也要几十万,都是从国家府库中正式拨出的,这个你应该很清楚。要是依靠富户捐助赈济灾民,那能有几个钱?那岂不违背我朝祖制?你开了这个头,如果其他地方也这样做,受灾之处的百姓饥寒贫苦,富户又要被迫出钱捐物,那成何体统?你真是不理解朕的治国之道!”皇帝在谕令中指示吏部对阿思哈严加审查。接到这道上谕,阿思哈心中凉了大半,不胜惶惑惊恐,好在上边没有治罪,以后谨慎从事,别重蹈此辙。
心中刚刚安定,忽又传上谕到,阿思哈如惊弓之鸟,不知是吉是凶,慌忙整理衣冠,忐忑不安地恭听,只听得:阿思哈不胜巡抚之职,来京候旨以待发落,吏部审议其革职。”阿思哈不禁颓丧之至,心想自己尽职尽责,有什么大的过失,竟落到审议革职这一步?山西供职仅两年,竟如此不顺?当然,他对于自己的处境,一点也奈何不得。身在官场,升降沉浮,也是常事。阿思哈回京后不久,于同年十二月,被授任员外郎,在吏部供职六年,相安无事。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阿思哈奉命挂衔布政使,前往准噶尔兵营办理粮运。他长途跋涉,风沙无阻,不畏艰辛,圆满完成任务。四月,升迁内阁学士,位从二品,掌管命的传达和奏章诸事。三个月后,又加军功一级。
经过几年波折,阿思哈又官高位显。乾隆二十二年(1757),阿思哈又别京城,再赴江西代理巡抚。江西的军队兵丁原来都是由各州县编查以备征用,由于在编查过程中有不少殷实之家漏网,不少贫困之户又往往将自己的屯地典卖出去,以逃脱服役。由于兵丁不足,直接影响漕运的顺利进展。阿思哈针对这一情况,赴任不久就决心设法清查兵丁。他组织了一批人员,按照原有的名册详细核实各兵丁的族谱,查出保甲户册中遗漏的人丁及其新生人口一一作了登记,共查出军丁27万余人,原先统计中隐漏的屯地900多顷,他还让应服役的人分期付款赎回典卖的土地,实在无力赎回的,就让统领漕运及其同族同船的人出钱赎买,这样共赎回屯田300多顷。
阿思哈领办的这项工作浩繁细致,历时近3年才完成,他上疏朝廷,一一作了详细的汇报,他指出:“江西设立屯田原来是为了利于漕运。然而,军丁们都分散在各自的屯地上,照田亩数上缴地租。实际上政府获得的地租并不多。这里每隔10年就要修造一次大船,每年的漕运用银数百两,耗费很大,真是入不敷出,屯田也就有名无实。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对那些登记隐漏的屯地和典卖出去又赎回的屯地征收地租。同时,政府应专门派人每4年清查统计一次,谨防军丁脱漏,使漕运费用充足,运输便利。”阿思哈的建议颇有见地,受到朝廷赞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