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阿奴律陀
外文名:梵语:Anawrahta,巴利语:Anuruddha
别 名:阿努罗陀、阿罗隆多
国 籍:缅甸
民 族:缅族
出生地:蒲甘
出生日期:1015年3月8日
逝世日期:1078年3月23日
职 业:国王
信 仰:上座部佛教
主要成就:统一缅甸
弘扬上座部佛教时 期缅甸蒲甘王朝
阿奴律陀(梵语:Anawrahta,巴利语:Anuruddha,1015年-1078年),缅甸蒲甘王朝的创建者(1044年-1078年在位)。与莽应龙(Bayinnaung,1551-1581年在位)、雍籍牙(Alaungpaya,1752-1760年在位),被称为缅甸“三大民族英雄”或“三大帝”。又由于其对佛教的大力护持而被尊称为“缅甸的阿育王”。阿奴律陀是宫错姜漂(一作混修恭骠)之子,即位后,首先统一群雄割据的局面,先后征服了南部的打端、西部若开族的阿拉干王国,并与北方的大理国维持和平均势,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百四十三年(1044-1287年)的基业。当时王朝的领域,北起八莫,南滨大海,东部统领掸族诸部,西临北阿拉干,为缅甸最早统一的王国。
登上王位
阿奴律陀是蒲甘王国君主宫错姜漂(一作混修恭骠)之子。当时蒲甘王国的王位落入一个叫良吴苏罗汉的农夫手中,出身原王族的宫错姜漂在1001年夺回王位,并抢夺良吴苏罗汉的三个王后为妻。其中的南宫和中宫王后已怀上了良吴苏罗汉的儿子,分别是后来的国王基梭和叟格德,他们成为宫错姜漂的养子;而北宫王后则与宫错姜漂生了阿奴律陀。1021年,基梭和叟格德兄弟发动政变,废黜了宫错姜漂,迫使其出家为僧,其后这两兄弟相继即位为王。
阿奴律陀是其义兄叟格德手下的臣子,而其母北宫王后则侍奉废王宫错姜漂。一日叟格德对阿奴律陀说:“弟悉子辈,哥乃母辈。”阿奴律陀不解,将此话告知其父宫错姜漂,宫错姜漂指出叟格德欲霸占阿奴律陀之母为自己的王后,阿奴律陀大怒,遂与其父共谋推翻叟格德。其后叟格德果然立了阿奴律陀之母为王后,阿奴律陀则进攻叟格德,在与叟格德单挑于蒲甘城时用父亲留下的宝矛刺死了叟格德,这是1044年的事。
阿奴律陀夺位以后,请求父亲宫错姜漂还俗复位,但被宫错姜漂谢绝,并传位于阿奴律陀。于是阿奴律陀受命登基为新任蒲甘国王,尊宫错姜漂为僧王,4年后宫错姜漂驾崩。
南征北战
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之时,缅甸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缅族的蒲甘王国只是当今缅甸地域众多国家中的一个。骠国在9世纪中期已经瓦解,但在缅甸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一些强大的骠族部落仍在活动;上缅甸的广大地区,由各掸族部落首领统治;西部阿拉干仍是若开族的独立的国家;而南部沿海地区,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孟族国家,其中最主要的是直通王国。
但是,在阿奴律陀登上王位之前,蒲甘王国已经历了近200年的发展,为阿奴律陀发动的统一缅甸的战争准备了有利的条件。蒲甘王国立国于钦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处以东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时被称为“大泽之乡”。皎克西地区在公元11世纪之前已成为粮仓。从蒲甘时期的碑铭看,蒲甘附近地区当时已种植水稻、高粱、豆类、冬瓜、茄子、胡椒、葡萄、甘蔗、槟榔等61种农作物,农业生产已具有相当的发展水平。
蒲甘王国的经济发展,为阿奴律陀发动统一缅甸的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缅人又娴于骑术,阿奴律陀首次大规模地运用了战象,骑兵成为蒲甘军队的组成部分。蒲甘的军队后来在缅甸纵横驰骋,南征西伐,骑兵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阿奴律陀治军极严,谁稍微有违他的命令就被处以死刑。他利用新建立的强大军队,实现了蒲甘王国的稳定和统一。
经过10多年的经营,蒲甘的国力已相当强大,于是阿奴律陀先于1057年挥师南下,讨伐孟人国家直通。他进攻直通的理由是因为他想向直通求取三藏,而直通国王摩奴哈却出言不逊,甚至骂蒲甘为蛮夷,于是阿奴律陀亲率水陆两军问罪直通。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摩奴哈没有反击的力量,只好紧关城门,坚守不出。蒲甘军队猛攻不下,就改变战略,断其粮草。3个月后,城内断粮,秩序大乱,蒲甘军乘机攻入,孟人国王摩奴哈俯首投降,直通王国从此并入蒲甘版图。其后阿奴律陀纵兵焚掠直通城,将其夷为平地,并虏获直通王族、各种匠人和技师以及大量僧侣、学者到蒲甘,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三藏。随后勃固等孟人国家也归附了蒲甘。南方的征服使蒲甘王国得到了出海通道,而阿奴律陀把在直通得到的许多上座部佛教的经典和珍宝、及众多僧侣带回蒲甘,则对缅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阿奴律陀征服南方孟人地区后,又向西面扩大领土,率军翻越阿拉干山脉,征服了阿拉干北部。在东北方向,阿奴律陀把他的统治扩大到与今掸邦地区交接地带,在杰沙、太公、曼德勒、八莫等地建筑了43处要塞。他还征服了昭披耶河流域的泰人地域,并击败真腊,其影响力甚至扩展至锡兰和爪哇。至此,阿奴律陀成功完成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据缅甸史书记载,阿奴律陀还曾到过大理国(缅甸史书记录为妙香国)。据说当时大理有一颗佛牙,阿奴律陀率水陆两路7200万人进入大理,但大理皇帝拒之于城门外,不肯给佛牙,阿奴律陀施以巧计,使大理皇帝同意交出佛牙并予以款待,怎奈佛牙始终滞留于天际,不肯降落在阿奴律陀的宝盘中,于是阿奴律陀只带了一个碧玉佛像回国。在归途中,接受缅甸北部掸族各土司的朝觐,娶木邦土司之女苏蒙拉(一作修牟罗),提高了自己在掸族中的威望。
离开人世
阿奴律陀虽然信奉佛教,但为维护其专制统治,采取了比较残暴的手段。阿奴律陀的严酷无情不是专门用来对任何一个民族集团的,他对他的一切臣民都是如此,因为他感到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需要严厉的措施。他从不接受“神王”崇拜,甚至对人民崇拜多神也表示不耐烦。人们传说他曾用魔枪的一头痛打诸神,阿奴律陀牺牲了他的名望,才实现了他独尊佛教目的。他的臣民对他又敬又怕,但是并不热爱他。他对手下也多有猜忌,在从大理回国途中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两员大将瑞品基、瑞品艾兄弟,此事引起众人不满。阿奴律陀为平息众怒,追封瑞品基、瑞品艾兄弟为神。
而阿奴律陀与其子江喜陀的关系更加微妙。先是阿奴律陀从印度吠舍里国迎娶般萨格罗亚尼公主为王后,生下了江喜陀。但有大臣进谗言说该公主不是吠舍厘国王的亲生女儿,阿奴律陀闻之大怒,把公主迁到北部勃粦马地方,当时公主还怀着江喜陀,此时发生大地震,阿奴律陀询问占星师,占星师告诉他国北有一胎儿将来做王,于是阿奴律陀下令杀光北方孕妇,杀了7000人,但江喜陀之母幸免于难。后来占星师告诉阿奴律陀说该胎儿没有被除掉,阿奴律陀又杀了6000个婴儿,但江喜陀也没有被杀;再后来占星师又告诉阿奴律陀说该胎儿已到牧童般年龄,阿奴律陀又杀了5000个牧童般年龄的儿童。但江喜陀都逃脱了,后来占星师告诉阿奴律陀江喜陀并非夺取他王位的人,而是隔代继承之人,阿奴律陀后悔误杀那么多人,于是令江喜陀回到自己身边并加以重用,成为阿奴律陀南征北战的四员神骑骁将之一。后来炯国侵犯蒲甘属国勃固,阿奴律陀派江喜陀等4员神骑骁将带兵40万前往征讨,取胜后勃固国王将爱女玛尼山达公主献给阿奴律陀,在护送公主到蒲甘途中,江喜陀与公主有染,阿奴律陀闻后大怒,欲将其处死,但江喜陀又一次逃走。逼走江喜陀使阿奴律陀更加不得人心。
1078年,阿奴律陀在打猎途中遭野牛袭击而死,一说是他的敌人伏击并将其杀死。死后其子苏卢(一作修罗)即位,不久后蒲甘即在孟人的反抗下分崩离析,江喜陀登上王位,恢复了蒲甘的统一。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这么个国家,人家地方不大,但却一直有着很强的存在感,而且和中国关系还很铁。看过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都知道,当那帮子毒贩猖獗于金三角时,正是这个国家和中国缉毒警通力合作,才剿灭了一波又一波猖狂的毒贩。
是的,这个小国家,叫做缅甸。
然而,缅甸只是它最新的一个名字,考虑到这个国家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比起很多欧洲国家都古老呢),古代的缅甸还有其他更古老的名称。今天老王就来简单说说缅甸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
01
在中国史籍上,唐代称缅甸为“膘国” , 宋代称为“蒲甘” ,元代称为“缅”,明代以后才称为“缅甸” 。
这其中,蒲甘是缅甸早期的国名,同时,也是蒲甘王朝都城的名称。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十二缅甸始末》中说:“缅人,古朱波也。汉通西南后,汉谓之掸,唐谓之骤,宋谓之缅,逮明朝主为缅甸宣慰司。自永昌西南,山川延邀,道路修阻,固名之缅也。”
古缅族壁画
所以缅甸的得名,完全是我大明朝赐予的。
接下来老王再来说说缅甸的前身之一,蒲甘。话说蒲甘原是一个小村,位于亲敦江与伊洛瓦底江汇合地处南不远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敏建县境内,和曼德勒相距不远,到仰光也仅仅500多公里。此地地势优越,交通方便,是云南经掸邦到不丹经商的必经之地。
传说公元847年时,有一位叫彬牙的缅甸部落酋长,曾在此地建立了一个革命根据地。刚开始这地儿人烟稀少,后来随着生产(双重意义)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就变成了一个乡镇。
蒲甘景色
不过直到阿奴律陀登基此地,建立蒲甘王朝之前,这个地方还只能算是一个国家的雏形。它北与南诏为邻,东为山岭,除少数掸族外,几无人迹,而西南方均为膘族人之地,更南一点,就是得楞人的地盘。
蒲甘南部的直通和勃固,是缅甸各民族文化水平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 孟族集居地,也是最早接受印度传入上座部佛教的区域,当时西部沿海地区的若开族,正在筹建区域自治,许多大小城镇也已逐渐兴旺和发达。
北部和东北部高原地带,则处于掸族封建土司的统治之下,摩尼镇和丹伦县等地区的吉仁族, 也根据各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性、特点,散居在各个地区和角落,从事农业生产,扩充实力,抵御外族的入侵。
值得一提的是,南部孟族同中南半岛东南部势力——强大的高棉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北部的掸族同国力正在不断增强的南诏,进行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接触。
所以,当时蒲甘周围邻国的情况是:东南面,是高棉族人建立的高棉王国,势力范围扩展到缅甸南部的颠那沙廉等沿海地区,和马来亚半岛。东南隔海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 一个力量强大的,控制了庞大地域的室利佛逝王国。西南隔海,统一了印度南部地区和锡兰,并将其力量扩展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注辈国。正在逐渐走向衰亡的道路。
从上面的格局,可以明显看出,阿奴律陀王登基后,欲完成统一缅甸之大业,绝非易举。
阿奴律陀王
首先,孟、掸两大强族之兴起,是最大的威胁和障碍。此外, 上述诸邻国, 随时都有入侵蒲甘的可能,这对蒲甘王国的存在和巩固显然是不利的。面对这样的国内外条件,蒲甘王国何以能南征西伐,逐步扩大疆土,成为一个大国呢?
02
这是因为,蒲甘王国虽然不大,但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也是异常丰富。根据考古发现,蒲甘城迷崩佛塔的碑铭载有丈量土地的器具及水稻、玉米、豆类、香瓜等76种作物,堪称是舌尖上的蒲甘……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11世纪的古国,已经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
庄稼多了,也就能够供应得了更大的人口。从公元650年开始,许多由咱们云南流入缅甸境内的古缅族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附近的著名产米区— 叫栖,始终是蒲甘坚固的经济支柱。
大量史料证明,蒲甘不仅便于同平原地区缅族人民联系,而且是当时正在迁移的缅甸人民的主要通道。因而有利于把缅族人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
再到后来,蒲甘盛世揉合了缅、孟、骡、贴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依靠佛教作为宗教精神思想,把各族人聚合起来。如此优厚的自然条件和文明基础,是立国强兵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显然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积聚了足够强大的实力。
而且,他们的作战主力缅族战士,更是有着勇不可当的战斗力。
03
根据史料记载,古缅族的大规模南迁是在公元七至九世纪之间。尤其是强盛的南诏国攻陷膘国之后,才迅速流入缅甸境内的。
他们从云南来到缅甸的东北部,接着又迁徙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多数云集在蒲甘及其附近的叫栖县一带地区。他们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冲破层层障碍,磨练了百折不挠的斗志,培养出了英勇顽强的强大战力。
如今的缅族女战士,英姿飒爽
而缅族人中的佼佼者——阿奴律陀,更是缅甸漫长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大BOSS。他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促进国家的繁荣兴旺,征服直通、阿拉干等地,使缅甸南、北部和西部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阿奴律陀凭借宗教战争取胜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从而推动了佛教文学及建筑雕刻的发展。从此之后,缅甸人民笃信佛教,很自然地对这样一位佛教的传播者倍加信崇和怀念。
从古至今,各种缅甸史学家们纷纷撰文作书,歌颂阿奴律陀王的伟大功绩。
只不过他们当然不会提到,这位伟大人物也有可怕的另一面:1057年阿奴律陀征服直通后,曾经大开杀戒,给生活在直通的孟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孟族人民怨声载道,不断发起暴动。
哦,后来继承其王位的修罗王,就是在孟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丧命的。
阿奴律陀之后的一位明君江喜陀,就聪明得多了。他机智地采取了安抚和团结政策,对缅、孟族人民一视同仁。比如在宫廷中起用孟族人担任文武大臣,按照孟族人的习俗为他们举行晋封礼,还册立孟族公主为王妃,用孟族的艺术风格建造阿难陀寺等著名庙塔。可谓是极尽讨好孟族人之能事。
江喜陀像
江喜陀年迈之时,为了使缅、孟两族人民长期友好相处,甚至把自己的宝贝千金瑞因梯,嫁给了前任孟族国王摩奴诃的曾孙那格达门,并生下了缅、孟混血王子——阿隆悉都。
阿隆悉都倒也不负众望,在位时颁布了全国统一使用的度量衡制度,并把一切旧有的判例汇编成法典,还同一些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04
如此,正是在诸位大佬的努力,外加内在外在的优越条件下,诞生了缅甸史上辉煌的蒲甘王朝。
这个盛世的确堪称经济繁荣, 武功震栋。经济上,足以供应大量寺院的修建,国势上,足以吸引外国高僧来访,并鼓励缅甸僧徒到锡兰等国求学。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强大兴盛的朝代,才有了后来的缅甸。
信仰佛教
在阿奴律陀即位之前,蒲甘王国历代君王均信奉阿利教(一个万物有灵与大乘佛教混合的教派)。这个教派教规松弛,并有干涉王室和僧人享有“初夜权”等恶习,阿利教是一种密教,要求弟子与男女师傅过一段时间性生活才结婚,也食肉酗酒,民众对其敢怒不敢言。阿奴律陀对这种堕落专横的宗教非常不满,欲加以整饬。就在此时,下缅甸孟人直通王国的僧侣阿罗汉因不满国内印度教盛行而来到蒲甘,他那苦行禁欲的圣洁的品德,与阿利教僧侣的贪饮好食、骄横放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他在短时期内就说服了阿奴律陀皈依上座部佛教。阿奴律陀封阿罗汉为国师,并派遣使臣前往直通取经,孟人国王摩奴哈不但不给佛典,还侮辱了派去的使臣。阿奴律陀大怒,于1057年发动了征服直通的战争。经过3个月的苦战,终于攻破直通,俘虏了摩奴哈王,缴获三藏经30部,俘获僧俗学者和各种工匠3万余人,用32头白象驮回战利品至蒲甘。阿奴律陀还处死了阿利教僧侣的头目,并将30名阿利僧和6万门徒发配去做刀枪手或象粪清扫工等苦力,阿罗汉及其信徒也将上座部佛教传播至缅甸各地,奠定了上座部佛教作为缅人的宗教信仰地位。
阿奴律陀开启了蒲甘统治者广建佛塔的先河,以兴建在蒲甘的瑞喜宫佛塔最著名。塔内珍藏从锡兰迎来的佛牙和圣物,这个工程十分浩大,甚至直至他逝世时尚未竣工。当时上座部佛教的重镇——锡兰的佛教日益衰落,阿奴律陀于1071年应锡兰王之请,派遣高僧多人携经典至锡兰讲经弘法,反哺锡兰佛教。阿奴律陀大力宣扬上座部佛教,以此作为安定和凝聚民心、维护和稳定统治的重要国策。在此后的243年间,历代蒲甘国王都执行这个国策,效仿阿奴律陀护佛弘法,并相信广建寺塔将功德无量。
发展农业
据缅甸史书记载,阿奴律陀刺死其义兄叟格德后,整整6个月不得安睡。是时,帝释天托梦:“大王欲消弭所犯杀兄之罪,可广建浮屠、佛窟、寺院与佛亭。此外可凿井掘池,开沟挖渠,筑堤疏河,辟田垦地,以此为你兄做功德。”因此阿奴律陀在位时的国策,除了弘扬佛教以外,还鼓励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史载“(阿奴律陀)王在全缅各地,因地制宜地兴修堤、堰、渠、塘。王到南部的垒敦后,登达良山,环视四周,见格育山泉水下泻。阿奴律陀认为:‘如层层设堰筑坝,引水灌田,将在佛教长存之五千年中为众生造福。’遂用7200万士卒在班扬河附近筑金达、鄂乃丁、彪比亚、古弥四堰”。阿奴律陀对农业的重视,促使蒲甘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其强盛与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制文字
阿奴律陀在位时,仿照孟文和骠文创制了缅文,最早的缅文碑铭雷谢德碑就出现于他在位时的1058年,他还把在直通虏获的30部孟文三藏经翻译为缅文。但是由于缅文草创,在阿奴律陀时期尚未完善,故当时仍主要流行巴利文、孟文等文字,到蒲甘王朝后期,缅文才全面流行。
完成统一
阿奴律陀先后征服了下缅甸孟人的直通王国、阿拉干北部,使上缅甸的掸邦各土司纷纷归附称臣,实现了缅甸的首次统一。他使蒲甘王朝的版图辽阔,领有原骠国的故土上缅甸、孟人之国的下缅甸和北阿拉干,并将其势力扩展到昭披耶河流域和马来半岛的广大地区。阿奴律陀在统一过程中所倚仗的是江喜陀、鄂推友、鄂隆赖和良吴毕四员“神骑骁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