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外文名称:August von Mackensen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
出生地:萨克森
出生日期:1849年12月6日
逝世日期:1945年10月8日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击败俄国、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
军衔:陆军元帅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一1945年10月8日),德国统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69年入伍,曾参加普法战争。后任步兵第十七军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东线第九集团军司令,因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大败俄军而于1915年晋升元帅。后任德奥第十一集团军司令,转战巴尔干半岛,在两个月内横扫塞尔维亚,1916年率德保集团军群攻占罗马尼亚,任驻罗占领军司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1936年接受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时,就以推崇的口吻赞叹马肯森是当代机动战大师,是他最佩服的世界名将中排名第一。
1849年12月6日,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出生于萨克森位于维腾贝格附近的豪斯-莱比锡。其祖父曾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担任过汉诺威的骑兵指挥官,在马上一直活跃到90岁。不过他的父亲路易斯·马肯森这时只是一个土地经纪人,直到1887年才靠其财富成为一名贵族。马肯森在易北河和莱比锡地区长大,那里是1813激战的战场。祖父的光荣的骑兵生涯和父亲对保皇主义的热爱对马肯森影响颇大,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轻骑兵军官。但是由于担心门第的偏见和昂贵的费用,其父亲并不赞同他的理想。马肯森不得不压抑住热情,在私人指导下完成了高中教育,开始学习经营农业。不久机遇降临,1869年10月1日,不满20岁的马肯森获准作为一年期的志愿兵加入精锐的"死亡轻骑兵"部队。马肯森十分兴奋,决意抓住这个机会。随后爆发的普法战争(1870-71年)让他得偿所愿。
战争中,"死亡轻骑兵"隶属于第4骑兵师,该师属于威廉王储率领的第3集团军。1870年8月5日初临战场后,马肯森作战十分勇敢。10月5日,他被提升为军士长。奥尔良战役后,他晋升为少尉。1871年战争结束后,马肯森在父亲的要求下复员,并进入哈勒大学学习农业。但他更大的兴趣在于选修专业外的战争历史课程。最后他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让他回到军队,成为了一名轻骑兵军官。由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稳定而不引人注目晋升。18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1879年11月21日,马肯森和多萝西·冯·合恩结婚,这一婚姻提升了他在军中的地位。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1905年多萝西去世。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
1880年马肯森进入总参谋部,获得了毛奇的赏识。1884年2月,转任第7团参谋。一年后,负责指挥在梅斯的第9龙骑兵中队。1888年10月15日,他晋升为少校,就任布罗姆博格的第4师参谋。1891年2月11日,马肯森回到总参谋部,担任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在和施利芬相处的两年半里,马肯森获益良多,其表现也得到了好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91年和威廉二世的会面,马肯森对于战史的熟悉留给皇帝很深的印象。1893年6月17日,马肯森转到第1死亡轻骑兵团。他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分别于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1898年,他作为副官陪同德皇威廉二世访问巴勒斯坦。马肯森身高六英尺的体形和恳挚谦恭的举止使他在扮演这一角色上大获成功,获得了皇帝的器重。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派往指挥死亡轻骑兵旅。1903年,他调往指挥位于但泽的第36师,同时兼任皇帝的将级副官。同年9月11日,在这个职位上晋升为中将。1908年1月27日,马肯森晋升为骑兵上将,负责指挥第17军。同年4月29日,他再次结婚,对方是列欧妮·冯·奥斯汀。
一战中马肯森参加了几乎东线的所有主要进攻。最初他隶属于普里特维茨的第8集团军,对抗入侵的俄军。1914年8月,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9月下旬,马肯森调往新成立的第9集团军,并在11月4日升任该集团军司令。在波兰战役中,马肯森指挥第9集团军进行对华沙的围攻和对罗斯的进攻,其中罗兹战役尤为令人称道。他随后因此获得了蓝马克斯勋章。在奥匈军1915年3-4月间的喀尔巴阡山攻势惨败后,马肯森带领德军增援兵力南下,于4月出任德奥第11集团军司令。在参谋长汉斯·冯·塞克特的协助下,他于5月2日指挥第11集团军和奥匈第4集团军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攻势,一举突破俄军防线。在这个夏天,马肯森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接连发动了三波攻势,其先头部队俘虏了12万俄军,消灭了俄国第3集团军。这次胜利使他在6月20日被提升为陆军元帅。马肯森继续挺进,6月22日,率部攻取伦贝格;8月29日,拿下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他在这次壮大的攻势中一直推进到巴哥河畔,赢得了作为突破战术大师的声望。
1915年9月,马肯森被调往巴尔干半岛,指挥了对塞尔维亚的新攻势。10月7日,他指挥德军11集团军、德奥第3集团军对数量处于劣势和厌战的塞军实施心理攻势。10月9日,即顺利拿下贝尔格莱德,12月4日,即两个月内横扫整个塞尔维亚。他对英勇抵抗的塞尔维亚后卫部队大为赞赏,称其为只有在童话故事中才能遇到的勇敢人物,因此特地为对方阵亡将士立碑纪念。当罗马尼亚参战趋势明显后,法尔肯海因于1916年春任命马肯森担任在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集团军司令,这支部队由保军、土军和德军混编而成。罗马尼亚实际参战后,马肯森于9月1日开始向北进攻。分别在9月6日和9月9日攻克图特拉坎和锡利斯特拉,并夺取了从康斯坦察到多瑙河畔切尔纳沃达的铁路线。由于兵力不足,他一度被阻。当得到两个土军师的加强后,马肯森继续北进,11月在斯维什托夫渡过多瑙河,朝东北方向的布加勒斯特挺进。12月1日他曾一时被罗军反攻所阻,但12月6日即在法尔肯海因的第9集团军的支援下进入布加勒斯特。随后,马肯森一直负责指挥罗马尼亚占领军,巩固了对罗马尼亚的控制。
停战之后,他于1918年11月在诺维萨德被法军拘留。1919年12月,马肯森从军队中退役。之后他涉足政治,于1933年加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和政府。1934年6月30日曾和兴登堡联系,以阻止在长刀之夜的屠杀。但他没有成功,结果前国防部长库特·冯·施莱彻尔上将和其幕僚库特·冯·布莱多夫少将被杀。虽然支持希特勒,马肯森依然是一位前君主主义者。已退位的威廉二世于1941年在荷兰去世,马肯森作为唯一一个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出席了葬礼。二战中,实际上处于退休状态的马肯森没有扮演任何活跃的角色。但他1940年写信给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说他已经过了90岁,不大过问时事,但听人反映说陆军在波兰战役不能制止谋杀,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自尊,作为陆军的长者,他对这不能不表示关注。他的第三个儿子埃贝哈德·冯·马肯森是德国一级上将。1945年10月8日,96岁高龄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卒于汉诺威附近的策勒。
评价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是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更是一位能干的、充满活力并足智多谋的将领。作为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征服者,他是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 。
埃贝哈德·冯·马肯森(德文:Eberhard von Mackensen,1889年9月24日-1969年5月1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一名一级上将。
出生在波兰波森省比得哥什,他的父亲是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小马肯森于1908加入德国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个中尉,1915年战伤,转往参谋官负责谋略,一战结束后他续留在军中,1934年升为上校,1935年被任命德国第10军参谋长,1937年担任装甲旅旅长,1938年升为少将,1939年担任威廉·李斯特上将的参谋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马肯森担任德国第14军团参谋长,于1939年9月谋略进攻波兰;接着转任德国第12军团参谋长,谋略法国战役 (二战),1940年1月1日他晋升为中将,八个月后又升官为骑兵上将,1941年1月升任东战场德国南方集团军属下德国第3装甲军司令,开始领带大军,1942年11月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陆军元帅升任东战场德国A集团军司令时,马肯森随即升任德国第1装甲军团司令,并于1943年3月参与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大战苏联红军,稍后因战功升一级上将,但在同年的顿巴斯战役和第聂伯河战役被红军马利诺夫斯基和科涅夫击败,被撤销职务。不久马肯森被重新启用,派到意大利担任第14军团司令,在卡西诺山地之战对抗英美盟军,到1944年他因防线被突破被勒令退役。他在战时荣膺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战后
1945年德国投降,马肯森成为战犯,1947年他被法庭判长达21年有期徒刑,但是1952年就获释放;1969年他在Nortorf故逝.
第9集团军司令 多瑙河集团军司令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陆军元帅 )
1849年12月6日-1945年10月8日
一位典型的普鲁士军官,更是一位能干的、充满活力并足智多谋的将领。作为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征服者,他是德军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
出生于萨克森位于维腾贝格附近的豪斯-莱比锡。其祖父曾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担任过汉诺威的骑兵指挥官,在马上一直活跃到90岁。不过他的父亲路易斯·马肯森这时只是一个土地经纪人,要到1887年才能靠其财富成为一名贵族。马肯森在易北河和莱比锡地区长大,那里是1813激战的战场。祖父的光荣的骑兵生涯和父亲对保皇主义的热爱对马肯森影响颇大,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轻骑兵军官。但是由于担心门第的偏见和昂贵的费用,其父亲并不赞同他的理想。
1870年8月5日初临战场后,马肯森作战十分勇敢。10月5日,他被提升为军士长。奥尔良战役后,他晋升为少尉。1871年战争结束后,马肯森在父亲的要求下复员,并进入哈勒大学学习农业。但他更大的兴趣在于选修专业外的战争历史课程。最后他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说服了父亲,让他回到军队,成为了一名轻骑兵军官。由此,他开始了一系列稳定而不引人注目晋升。1876年9月,他晋升为中尉。
1880年马肯森进入总参谋部,获得了毛奇的赏识。1884年2月,转任第7团参谋。一年后,负责指挥在梅斯的第9龙骑兵中队。1888年10月15日,他晋升为少校,就任布罗姆博格的第4师参谋。1891年2月11日,马肯森回到总参谋部,担任参谋总长施利芬伯爵的第一副官。在和施利芬相处的两年半里,马肯森获益良多,其表现也得到了好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891年和威廉二世的会面,马肯森对于战史的熟悉留给皇帝很深的印象。1893年6月17日,马肯森转到第1死亡轻骑兵团。他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分别于1894年1月27日和1897年3月22日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1898年,他作为副官陪同德皇威廉二世访问巴勒斯坦。马肯森身高六英尺的体形和恳挚谦恭的举止使他在扮演这一角色上大获成功,获得了皇帝的器重。1901年9月,马肯森被威廉二世提升为将军,派往指挥死亡轻骑兵旅。1903年,他调往指挥位于但泽的第36师,同时兼任皇帝的将级副官。同年9月11日,在这个职位上晋升为中将。1908年1月27日,马肯森晋升为骑兵上将,负责指挥第17军。同年4月29日,他再次结婚,对方是列欧妮·冯·奥斯汀。一战中马肯森参加了几乎东线的所有主要进攻。最初他隶属于普里特维茨的第8集团军,对抗入侵的俄军。1914年8月,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胜利充分的补偿了他此前遭到的失败。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月9日开始第一次马苏里湖会战。
9月下旬,马肯森调往新成立的第9集团军,并在11月4日升任该集团军司令。在波兰战役中,马肯森指挥第9集团军进行对华沙的围攻和对罗斯的进攻,其中后者尤为令人称道。他随后因此获得了蓝马克斯勋章。在奥匈军1915年3-4月间的喀尔巴阡山攻势惨败后,马肯森带领德军增援兵力南下,于4月出任德奥第11集团军司令。在参谋长冯·泽克特的协助下,他于5月2日指挥第11集团军和奥匈第4集团军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攻势,一举突破俄军防线。在这个夏天,马肯森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接连发动了三波攻势,其先头部队俘虏了12万俄军,消灭了俄国第3集团军。这次胜利使他在6月20日被提升为陆军元帅。马肯森继续挺进,6月22日,率部攻取伦贝格;8月29日,拿下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他在这次壮大的攻势中一直推进到巴哥河畔,赢得了作为突破战术大师的声望。
1915年9月,马肯森被调往巴尔干半岛,指挥了对塞尔维亚的新攻势。10月7日,他指挥德军11集团军、德奥第3集团军对数量处于劣势和厌战德塞军实施心理攻势。10月9日,即顺利拿下贝尔格莱德,12月4日,即两个月内横扫整个塞维利亚。当罗马尼亚参战趋势明显后,法尔肯海因于1916年春任命马肯森担任在保加利亚北部的多瑙河集团军司令,这支部队由保军、土军和德军混编而成。罗马尼亚实际参战后,马肯森于9月1日开始向北进攻。分别在9月6日和9月9日攻克图特拉坎和锡利斯特拉,并夺取了从康斯坦察到多瑙河畔切尔纳沃达的铁路线。由于兵力不足,他一度被阻。当得到两个土军师的加强后,马肯森继续北进,11月在斯维什托夫渡过多瑙河,朝东北方向的布加勒斯特挺进。12月1日他曾一时被罗军反攻所阻,但12月6日即在法尔肯海因的第9集团军的支援下进入布加勒斯特。随后,马肯森一直负责指挥罗马尼亚占领军,巩固了对罗马尼亚的控制。
停战之后,他于1918年11月在诺维萨德被法军拘留。1919年12月,马肯森从军队中退役。之后他涉足政治,于1933年加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和政府。1934年6月30日曾和兴登堡联系,以阻止在长刀之夜的屠杀。但他没有成功,结果前国防部长库特·冯·施莱彻尔上将和其幕僚库特·冯·布莱多夫少将被杀。虽然支持希特勒,马肯森依然是一位前君主主义者。已退位的威廉二世于1941年在荷兰去世,马肯森作为唯一一个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出席了葬礼。二战中,实际上处于退休状态的马肯森没有扮演任何活跃的角色。1945年10月8日,96岁高龄的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卒于汉诺威附近的策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