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安庆绪
别 称:安仁执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粟特人
去世时间:759年
主要成就:杀父自立为帝
年 号:载初
谥 号:哀皇帝→晋剌王(史思明追谥)
政 权:大燕
安庆绪(?—759年),安史叛军首领,唐朝叛臣。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唐玄宗赐名庆绪,与兄安庆宗同为安禄山与原配康夫人之子。安史之乱的祸首元凶之一。安庆绪虽然性格内向,但骑马射箭都一流,于是成为其父麾下大将。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用一个月的时间由河北范阳打到东都洛阳,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初一,建立大燕政权,定都洛阳,安庆绪被封为晋王。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安庆绪与严庄、宦官李猪儿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后被迫退出洛阳,逃亡邺城。乾元二年(759年),为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谥其为哀皇帝,后又降为“晋剌王”。
人物生平
弑父自立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第二个儿子。母亲康氏是安禄山的元配妻子。安庆绪善于骑马射箭,得到安禄山的偏爱。还不满二十岁,就获得鸿胪卿官衔,兼任广阳太守。他原名叫仁执,玄宗赐名叫庆绪,安排在安禄山手下当都知兵马使。
至德二年(757年),他伙同严庄等人谋杀安禄山后,严庄、高尚把他立为安伪朝廷的君主。安庆绪一向懦弱,说话颠三倒四,严庄担心人们不服,不让他跟外人见面。严庄任安伪朝廷的御史大夫,封冯翊郡王,独揽军政大权。他大力提升那些将领的官职,以此笼络人心。
连战败北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唐肃宗南巡凤翔郡,才知道安禄山已死,派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跟回纥缔结婚姻并要求他们出兵讨伐叛军。同月,郭子仪攻克河东郡,叛军将领崔乾祐悄悄向南逃遁。八月,回纥三千骑兵到了。九月,广平王李豫率领蕃汉联军收复西京长安,安守忠逃亡,叛军尸体堆积如山。十月,叛军将领尹子奇攻陷睢阳郡,杀死张巡、姚门言等人。唐军乘胜到陕郡,叛军害怕,命令严庄把骁勇善战的精锐兵力全部派来抵御。李豫派遣副元帅郭子仪等在陕州西边的曲沃跟叛军作战,在新店击溃了叛军,追杀了二十里,消灭燕军十多万,尸体摆了三十里。
拼死反击
严庄跑到东京洛阳,告诉安庆绪,安庆绪逃奔河北,跟随的步兵不满三千人,骑兵才三四百,到了新乡,听说大将严庄已经投降唐朝,各位将领的心思也动摇起来。叛军阿史那承庆部落及李立节、安守忠、李归仁等部分另逃散在恒郡、赵郡一带,范阳只有张通儒、崔乾佑等两三人,时常前来衙前参拜。到了卫州,则已经没有人来拜见了,等到了汤阴,随从的人已经逃走了一半多,就是那些还没有逃去的,也都驻扎在离安庆绪很远的地方。安庆绪知道人心已经转移改变了,也不敢过问。到相州,随从的人已经差不多逃完了,只剩下疲惫不堪的士卒一千、骑兵三百。到滏阳县界,当时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驻有士卒一万,军马三百在滏阳城,安庆绪处在必死之地,就对他的几位兄弟说:“一样是死,不如死个痛快。”于是和安庆和等三人率领家童几百人,设奇计大破唐军,李光弼大败。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的营地距离四五里,听说李光弼被打败,军队立即溃散。
安庆绪就分派八队人马兵发布战报声称:大破李光弼、王思礼两军,收降、斩首万计,营幕俨然,上天帮助、提供方便,什么也不缺少,况且回鹘兵已经撤走,立功不难。先前溃散的将士,限于本月二十六日前到相州集结屯住,下个月八日再去攻取洛阳。各路叛军听说在河东打败了官军,叛逆之心又稳固下来,接受安庆绪的招诱,在十月全部都到了相州。安庆绪把相州改称安成府,大赦境内,改年号叫天和。委派薛嵩训编练新旧部队三万余、骑兵六千以上。十天之内,叛将蔡希德率众从高平来归,田承嗣从颍川来归,武令询从唐州来归,沿途部队又达到六万。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安伪朝廷的青州、齐州节度能元皓一人率领兵马归顺李唐朝廷。乾元元年(758年),安伪朝廷的德州刺史王暕、贝州刺史宇文宽等都归顺了李唐朝廷,河北各镇部队都已守城多月,安伪朝廷命令蔡希德、安太清猛攻,又被叛军攻陷,把守城将士抓去,剁成血块吃掉。安伪朝廷发觉下面的很多官兵秘密商议归顺李唐朝廷,就把各级将领和士卒全部进行调换,纵容他们自相屠杀,归顺的念头才瓦解了。安庆绪不理政事,只是修建亭榭楼船,通宵宴饮。高尚等大臣之间各不同心。蔡希德部队最精锐,他秉性又刚直,张通儒进谗言诬陷就绞死了他,三军将士因蔡希德不被重用横遭冤屈而愤恨沉痛。任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代理统帅安伪朝廷内外的部队。崔乾祐秉性执拗乖僻,士卒们不服从他。
邺城之战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肃宗派遣郭子仪等九位节度率领步兵骑兵二十万进攻安庆绪盘踞的相州,任命鱼朝恩为军容使。开始,郭子仪的战术是,派三千名弓箭手埋伏在壁垒背后。第二天交战,他指挥自己的部队佯装溃逃,叛军追赶他们,弓箭手一齐射击,叛军全军溃败。安庆绪派薛嵩向史思明搬救兵,说要把燕国帝位禅让给他。史思明先派李归仁率领步兵一万人、骑兵三千人,尽早到滏阳接应。等李归仁到了滏阳,郭子仪的包围圈已很坚固,筑了三道城墙,挖了三道战壕,楼橹望台的雄伟气势,自古以来不曾有过。又放水去灌城脚,相州城内地下水猛涨,口口井都大水横流。安庆绪让安太清接替崔乾祐任都知兵马使。史思明到相州南边攻打魏州,魏州节度使崔光远向南逃跑,史思明占领魏州城几天之后,就是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自称燕王,立年号。
为部绞杀
安庆绪从乾元元年(758年)十月被围到乾元二年(759年)二月,相州城里的人相杀而食,一斗米的价钱七万多,一只老鼠值好几千钱,人们把塌墙下的麦谷壳和马粪洗一洗就像喂马一样地吃掉。史思明带领人马援救相州。这年三月六日,郭子仪等围城部队吃了败仗,撇下相州向南撤退。他们毁掉河阳桥以便据守谷水。史思明带领部队到邺县南边筑起营垒驻下。安庆绪派人收缴了郭子仪等人军营中丢下的粮食超过六七万石,又跟孙孝哲、崔乾祐商议紧关相州城门固守,提出回头抵御史思明,将领们说:“眼下这种情况哪里能够对燕王史思明背信弃义呀!”张通儒、高尚、平冽对安庆绪说:“史王远道而来,我们都应该去迎接,道歉。”安庆绪答复说:“随你们各位去看看他。”史思明见张通儒等人来了,一块儿抱头痛哭,送给他们丰厚的礼物,又催他们回相州城去。整整过了三天时间,安庆绪还是不到史思明那里去。
史思明秘密召见安太清,要他诱出安庆绪。安庆绪不得已,只好带着三百骑兵去见史思明。史思明把他领进军营,命令全体将士穿甲戴盔握着武器等待他。直到他的几个弟弟被带到庭前,安庆绪这才拜了两拜跪下叩头称臣说:“我不能担当重任,丢失了长安洛阳,长时间陷入重重包围,没想到燕王看在我父亲的面上,率领部队远道而来援救。”史思明说:“丢失长安洛阳,打仗失利,那又算得了什么。你作为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夺取王位,难道不是大逆不孝吗?我替你父亲来惩罚你这个奸贼。”说罢就把安庆绪拉出去,连同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都处以绞刑。
安禄山是唐朝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是安禄山挑起的这场政治战争。安禄山是胡人,他的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人,父亲是一位康姓人士,很早就死了。后来母亲改嫁,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安禄山和安思顺等人拜为兄弟,从此安禄山就跟着他们一起为安姓。
在近期播出的古装大剧《大唐荣耀》中,安禄山这个胖子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所以就对他格外关注,他到底是怎么得到唐玄宗的信赖的?安禄山是否和传闻一样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的身边似乎一直就只有安庆绪,但是每一次安庆绪做了什么让他不满意的事情,他就会毫不手软的处罚安庆绪,还扬言自己有十多个儿子,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安禄山到底有多少儿子?这些儿子又是谁生的呢?
安禄山此人武力值高,情商也高,明明是自己不遵守法律,偷别人家的羊被抓,却大放厥词问张守珪为何要杀自己?后来张守珪看上了安禄山的机灵劲儿,对安禄山委以重任,还将安禄山收为义子。安禄山在任职期间,处事圆滑,用重金收买人心,让朝中官员为他在唐玄宗面前说好话。在玄宗面前,安禄山虽然立下了种种的军功,但是表现得很低调,不骄傲,反而利用自己外形上的特色,逗哄玄宗和杨贵妃欢心,还请杨贵妃收自己为义子,更加讨得了玄宗的欢心。
历史上安禄山有两位夫人,他的原配妻子为他生下了长子安庆宗和二子安庆绪,安禄山对这个原配夫人康夫人并不是很宠爱,对次子安庆绪也不喜欢。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朝天宝六年的时候,唐玄宗封安禄山的次妻段氏为国夫人。可是此时,安禄山的原配康夫人还健在,按理说应该封康夫人为国夫人才对。封国夫人这件事,唐玄宗不会不知道应该封谁合适,但是他却封了安禄山的次妻,说明是安禄山特别说明了的,他喜欢段氏,所以请唐玄宗封段氏为国夫人,给她尊贵的身份。
安禄山极为喜爱段氏,还想将段氏的孩子安庆恩培养成自己的继承人。安禄山一共有是一个儿子,除了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以外,其余孩子的名字记载很少。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原配康夫人所生的少子,但是安禄山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安庆绪为人内向,但是骑射功夫很好,是安禄山的所有儿子中比较出色的,安禄山一直仗着自己有很多的儿子可以培养,对安庆绪的态度时好时差。安庆绪还不满二十岁,就得到了鸿胪卿官衔,还兼任广阳太守,实属年轻有为。他原本不叫安庆绪,叫仁执,玄宗看他能干,专门为他赐名为安庆绪的。
在电视剧中的安庆绪,小时候跟着母亲康夫人在吴兴居住,康夫人和沈珍珠的娘亲曾经是闺中密友,康夫人受不了安禄山暴怒的脾气,就带着儿子安庆绪赌气来到了吴兴,投奔沈易直的妻子。在吴兴,沈珍珠和安庆绪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安庆绪的母亲康夫人去世,安庆绪也回到了范阳,到了父亲安禄山身边生活。安庆绪从小就喜欢着沈珍珠,为了沈珍珠,他可以顶撞自己的父亲。虽然他为人冷酷狠厉,但是对沈珍珠从来都是听之任之,呵护备至,是世界上唯一的完全不考虑自己立场,帮助沈珍珠的男人。因为安禄山是安庆绪的父亲,安史之乱也有安庆绪的手笔,而沈珍珠嫁给了广平王李俶,和安庆绪站在了对立面。
安庆绪多次告知沈珍珠不要相信自己父亲,他是在利用珍珠,可是珍珠报仇心切,根本顾虑不了太多。后来珍珠找到心爱之人李俶,对安庆绪也一直只以兄妹之情相待。安庆绪隐忍着父亲安禄山的暴烈脾气,在安禄山称帝以后,设计杀了安禄山,自己继位了。
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胡人。安禄山的身世和经历也算波折,他的母亲是突厥的巫婆,父亲又早早的过世了,母亲后来又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安禄山不想和继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多次想要逃出突厥。长大成人后,他离开了突厥,独自闯荡江湖。
安禄山很有头脑,又敢于冒险,会六国语言的他就做起了为买卖人之间商议价格的牙郎,赚了不少钱。他十分圆滑,口才又好,能屈能伸的,周围的人都不讨厌他,相反还很喜欢他。而他正式开始从经商转为从政是从遇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始,那时安禄山因为偷羊被抓,张守珪多次严刑拷打安禄山,最后准备直接杀了安禄山。安禄山不想死,激动的说:“大人难道不想消灭一两个强大的藩族吗?为何要来为难我一个小小的胡人?”张守珪听了这话,竟然意外的觉得安禄山是个有勇谋的大丈夫,就饶过了安禄山,将他释放了。
安禄山就这样开始跟着张守珪做事,张守珪让他和史思明二人出去抓回活的俘虏,安禄山每次出去,总能按时完成任务回来,张守珪逐渐宠信安禄山。安禄山这个人有些胖,跟着张守珪的这些年,吃的好了就更胖了,张守珪觉得安禄山哪里都好,就是看不惯安禄山的胖,安禄山知道以后,再也不敢吃饱,权当是减肥了。张守珪看中安禄山骁勇善战的才能,为了拉拢安禄山,将安禄山收为义子。此后,安禄山的官途一片光明,他自己也很厉害,知道打点朝中官员,让他们在皇帝玄宗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这样一来,玄宗听人夸安禄山夸得多,心里对安禄山的好感就多了。没多久,安禄山就被玄宗封为了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以后就可以上朝廷见皇帝,报奏折了。这也是安禄山进入中央朝廷的开始。
安禄山在任职期间,屡屡立功,又有不少人为他说好话,玄宗对安禄山的宠信坚定不移,若是有人说他的坏话,他就亲自将人绑着,送到安禄山面前,让安禄山自己解决。玄宗的信任和宠爱,让安禄山在朝中横行霸道,在范阳一方管理三个地区,俨然就是占领了那片区域的霸主,成了一位“土皇帝”。朝中,只有玄宗宠臣杨国忠可以与安禄山一斗,杨国忠在朝中也是一个大奸臣,他借着杨贵妃在宫中的宠爱,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宰相的位置。不过他也仅仅是为了过奢靡富贵的生活,和安禄山要谋反的野心可不是一个级别的。为了玄宗的宠信,和在朝中的地位,这两个巨头终于还是斗上了。可惜,杨国忠虽然让玄宗远离了宠臣李林甫,却不能让皇帝怀疑安禄山有谋反之罪,甚至因为屡次说安禄山的坏话而惹得玄宗不喜。幸好有杨贵妃从中斡旋,杨国忠才不至于失去宠信。
电视剧《大唐荣耀》中,安禄山是一个浓眉小眼,相貌奇异的矮胖子,他称呼杨贵妃为义母。当然在历史上,安禄山的确是杨玉环的义子,而且是安禄山自己主动请求的,后来杨贵妃看他胖,还算可爱,就收下了这个义子,还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诞生礼。剧中,安禄山靠着自己的胆识和谋略,以及身边的史思明等人的协助,暗中谋划着军事方面的问题。他先是想办法让玄宗交给自己自由嘉赏士兵的权力,借以笼络军中人心,接着又派儿子安庆绪四处打探京中各地的军事部署情报,为将来作战方针做准备,还让玄宗赐给了自己许多的战马和士兵。安禄山和契丹早就达成了和约,可是安禄山却以打败了契丹为理由,到京中领取封赏。
安禄山是厉害的,他一起兵,唐朝的守将都无人能敌,他带领的士兵各个以一当百,他自称为帝,建立了燕国。不过,由于安禄山偏爱幼子,导致次子安庆绪的嫉妒,安庆绪就杀了安禄山。
公元756年六月,潼关。这里见证了辉煌盛唐的落幕,也见证了一代名将哥舒翰的尴尬人生结局。时运的无情,个人的无奈,都化作尴尬无言的曲终人散。
公元756年以前,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已然延续了几十年,国家承平日久、安逸已极,李唐王朝的君臣们,一天天沉浸在乱伦、专权与贪腐的泥沼中,混吃等死,全然看不到危机就在眼前。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切尽在一念间。
当那个叫安禄山的胡人以弯刀快马掀起安史之乱时,整个国家顿时犹如羊圈中冲进了群狼,到处是惊慌失措、引颈待戮的哀鸣。坦荡的华北平原不过是胡马的演练场,拥有山河之险的东都洛阳也顷刻沦陷,号称名将的封常清、高仙芝一路溃败,安禄山仅用六个月便兵临潼关城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代名将哥舒翰被架上了这个危险的历史舞台。
哥舒翰(?—公元757年),突厥人,自幼资质非凡,文武双全,言行举止极具大汉英雄的风采。从军后,因治军有方,号令严谨,甚得军心,深受名将王忠嗣的欣赏,以军功成为其副手。王忠嗣遭罢职后,哥舒翰接替王忠嗣职务,经营西北,主持对吐蕃作战,多次大破吐蕃,取得了著名的石堡城之战的胜利,收复了九曲部落,将大唐与吐蕃的战线推进到青海湖及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并在战场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这样,哥舒翰兼任陇右、河西、朔方节度使,成为大唐西北方向的主要军事统帅,其麾下的西北劲卒更是成为日后平定安禄山叛乱的主力,也唐王朝中衰后,赖以讨伐藩镇、拱卫京师的依靠。唐诗中“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是盛赞哥舒翰的。哥舒翰多年征战未尝有败,其战功卓著有目共睹。
然而在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前,哥舒翰于755年二月因纵酒过度,已中风瘫痪,闲废在家。而唐玄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也只得硬生生地将残疾人哥舒翰推上帅位。世事真是难料,如果哥舒翰当初因中风立马死去,那么他必将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留在青史之中,可惜哥舒翰死不逢时,遂将自己的一世英名化为乌有。
当哥舒翰拖着病体勉强来到潼关后,他发现局势远比他想象的凶险。一是唐军在军事上完全处于下风。安禄山叛军是唐朝边兵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而唐朝由于守外虚内,中原地区军事准备几乎为零。由于西北精兵一时难以到达潼关,故中央政府掌控的军队多临时招募,根本不堪一战。二是唐军连败,士气低迷,到处望风而降。三是经历了安禄山叛变之痛,唐玄宗从之前对军事将领的放手使用转变为防范有加、猜忌甚重。一代名将高仙芝、封常清仅仅因为从战场实际出发而采取战略防御的策略,唐玄宗就听信宦官谗言,将其处斩。即便对于哥舒翰,唐玄宗也并非完全信任。四是杨国忠、哥舒翰将相不和。杨国忠在当时的所作所为令无数人对他痛恨不已,安禄山造反在很大程度上也杨国忠逼反的。故哥舒翰部将王思礼就劝哥舒翰杀杨国忠为民除害。哥舒翰虽未答应此事,但二人的谋划竟被杨国忠得知。杨国忠乃劝玄宗以杜乾运(杨国忠心腹)率军进驻灞上监视哥舒翰。而哥舒翰岂是好惹之人?遂借故杀杜乾运,吞并其军。这件事令杨国忠、哥舒翰愈加彼此防备,玄宗也更加猜忌哥舒翰。五是哥舒翰所统帅的潼关唐军,多为各地败兵和新招募士兵,战斗力不强。而且哥舒翰因身体原因,难以处理日常军务,遂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独断专行,就让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和李两人互不服气,相互掣肘,致使军中号令不一。
当然,哥舒翰虽然身体残废,但脑子还比较清醒,他审时度势,继续沿用了高仙芝、封常清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凭借潼关之险,阻挡安禄山的狂飙猛进,进而再图反攻。这样,安禄山狂攻半年多,毫无进展。针对当时形势,哥舒翰进一步指出:“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请持重以敝之,待其离隙,可不血刃而禽。”建议玄宗坚守要隘,待叛军久攻不下、军心涣散之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当时的形势也确实如哥舒翰所料,正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在北线,郭子仪、李光弼连败史思明,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在东线,叛军为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在南线,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一时进退维谷,“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已打算回老巢范阳。
就在战局胶着的关键时刻,玄宗再出昏招,在杨国忠的撺掇下,竟令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哥舒翰深知此时绝不能进行决战,乃上疏劝谏说:“禄山习用兵,今始为逆,不能无备,是阴计诱我。贼远来,利在速战。王师坚守,毋轻出关,计之上也。且四方兵未集,宜观事势,不必速。”
远在河北前线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建议玄宗:“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极言哥舒翰只可固守潼关不可出兵决战。但昏聩的玄宗根本不听这些正确建议,严令哥舒翰出关决战。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初四,哥舒翰被迫出兵。行前,这位沙场老将自知此战凶多吉少,乃“抚膺恸哭”,引兵出关。结果,正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所料,此战唐军全军溃败,紧接着潼关也被攻破,都城长安失陷在即。而我们的哥舒将军也早不复当年的骁勇,竟被部将绑缚在战马上献与安禄山。多年后,大诗人杜甫在名篇《潼关吏》中感叹道:“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安禄山见到阶下囚哥舒翰后,小人得志地责备他说:“汝常易我,今何如?”可怜一代名将哥舒翰此时竟全无英雄胆色,居然伏地谢罪,“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想以此来求苟活。安禄山大喜,封哥舒翰为司空,让他修书招降各地。然而这些哥舒翰的昔日部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安禄山大失所望之余,马上变脸将哥舒翰囚禁起来。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常有吊诡的结局,估计安禄山和哥舒翰可能都不会料到,两人竟会在一年中先后死于同一个人之手,此人即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安禄山绝非成事之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个边塞胡人一味嗜杀残暴,竟逼得亲儿子安庆绪杀之以自保。安禄山死后,唐军陆续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在逃往邺城之前,嫌哥舒翰等俘虏累赘,遂杀之。一代名将哥舒翰,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了。他折节求生,也只不过多活了一年而已。安禄山、哥舒翰这对老冤家,就这样脚跟脚地死了,也不知两人会面于黄泉之下,又该说些什么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