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二世强力王,铁腕王

中文名:奥古斯特二世

外文名:August II Fryderyk Moncny

别 名:强力王

国 籍:波兰

出生日期:1670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733年2月1日

职 业:波兰国王

信 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使德勒斯成為璀璨的文化之都

            建立了薩克森的絕對君主制

            徵收普通消費稅,把常備軍,擴增到三萬人(與普魯士勢均力敵)

奥古斯特二世(强力王)(铁腕)(1670年5月12日—1733年2月1日) 波兰语:August II Fryderyk Moncny;德语: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波兰国王(1697年—1706年,1709年—1733年)。在登上波兰王位前,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萨克森选帝侯(称腓特烈·奥古斯特一世,1694年-1733年)。腓特烈·奥古斯特为萨克森选侯约翰·乔治三世之子,1694年自其兄约翰·乔治四世处继承选帝侯爵位。他身形魁梧、力大无穷,据说可徒手摺断马蹄铁、单手破墙。政治上他十分仰慕路易十四,因此终生以其为偶像。然而他一生成就有限,只建立了萨克森的绝对君主制,并获得王权虚设的波兰王冠一顶;其领土与人口并无实质增加,可说是半吊子的雄图霸业。

腓特烈·奥古斯特于1699年结束波土战争,偕同奥地利、俄国、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卡尔洛维茨和约。尽管在战争中取胜,但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的自私自利,波兰并未能分得一块大蛋糕。和约的最大受益者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得以将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吞并。腓特烈·奥古斯特于1699年11月与俄国和丹麦结成反对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北方同盟。1700年8月,腓特烈·奥古斯特与俄国和丹麦共同投入反对瑞典的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然而,战争的进展很快证明波兰缺乏与瑞典对抗的军事能力。1701年卡尔十二世在里加战役中打败波兰军队,到1702年他已经攻克波兰首都华沙。1704年7月12日,贵族会议在卡尔十二世武力威胁下宣布废黜腓特烈·奥古斯特,选举亲瑞典的斯坦尼斯瓦夫·列辛斯基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但是这一决定受到波兰大部分小贵族的反对。1706年奥古斯特二世被迫无条件投降,签订阿尔特兰施泰特和约,放弃自己的波兰王位。但是,1709年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会战中将卡尔十二世彻底击溃,导致奥古斯特二世重登波兰王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逃亡普鲁士。

1714年,奥古斯特二世与俄国、丹麦、普鲁士联盟反对东山再起的卡尔十二世。1715年波兰贵族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奥古斯特二世,但两年后即被平息。1721年,奥古斯特二世与瑞典签订斯德哥尔摩条约,恢复战前疆界。

奥古斯特二世致力于恢复波兰形同虚设的王权,并且一直拒绝签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为确保其女儿玛丽娅·特蕾莎继承奥地利王位而要求各国君主和诸侯签署的国事诏书。因为他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娶了查理六世的哥哥约瑟夫一世皇帝的女儿,也对奥地利王位继承提出要求。

奥古斯特二世的外号“强力王”可能含有贬义,意在讽刺他不遗余力地追逐女色。他拥有365名子女的传闻虽然无法证实,但其的确拥有不少私生儿女,其中最出名就有法国历史上四个大元帅之一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

奥古斯特二世统治时期,进行了宫廷革新。今天德累斯顿凭借其杰出的建筑和艺术成就享有“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的雅号,也当归功于奥古斯特二世把在南欧和西欧宫廷所见闻的好处,搬用到了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很大一部分巴洛克建筑要归功于奥古斯特二世,他曾经说过:“君王通过他的建筑而使自己不朽”

由於他计划令德勒斯登成为最重要的皇家住处,他亦开始发现中国制造瓷器(「白色的黄金」)的秘密;在他统治下,在德勒斯登和迈森发明了欧洲的瓷器。他亦从欧洲各地招揽了许多最好的建筑师和画家来到德勒斯登。这段时期,在J.A.哈赛的直接指导下,该市的音乐生活也开始活跃起来,1718年建立豪华的森佩尔歌剧院,并在1719年请到知名的韩德尔来演出。他的统治标志德勒斯登在众欧洲城市当中,开始在技术和艺术上呈现出领先地位,德勒斯登也因此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斯」。

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不但在初期建立萨克森-波兰贸易公司,成功打入波罗的海,更让波兰的农业与萨克森的工业互相配合,使得萨克森经济在大北方战争之後强力复甦,大大有利於萨克森财富的增长。

当时邻国的普鲁士「士兵王」,正以令人难以忍受的吝啬积累钱财,实施全力建军、提高军备的政策。奥古斯特二世却对自己的高尚风雅与文化建设沾沾自喜,曾自诩其都城德雷斯顿是德意志的雅典(暗指自己高雅),把邻国普鲁士都城柏林比作德意志的斯巴达(暗指士兵王粗俗),士兵王听闻这个评价後却颇为高兴。两人死後,士兵王的军国主义方针被证明是正确的;他英明神武的儿子——腓特烈大帝继位後(扩军至16万人),在1756年轻易地攻破军备不振的萨克森(军队不足四万),建立北德地区的霸权。

1730年,奥古斯特二世与普鲁士公开结盟;他并在夏季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典礼,总数三万六千的萨克森军,配备精良、夺目的装备,向邻国展现萨克森雄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当时年轻的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大帝也在现场观礼,据说他因此忌惮萨克森的国力,在未来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就以占领萨克森、榨取其资源为第一目标。

1763-1765年辅政的伟大政治家托马斯·冯·弗里奇(Thomas von Fritsch,1700-1775年,出身中产阶级却成为贵族),於1763年公允地评价说,奥古斯特二世在位的最後十年(1723-1733年),乃是萨克森史上绝无仅有的巅峰期,再也没有一位萨克森君主,享有过这样的辉煌与荣耀。(1763年萨克森选侯腓特烈·奥古斯特在俄国强大的压力下,不再兼任波兰国王)弗里奇任内策画萨克森一系列的重建计画,十年内就将萨克森的国力与经济从废墟中救起。

奥古斯特也拒绝签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为确保其女儿玛丽亚·特雷西娅继承奥地利王位,而要求各国君主和诸侯签署的国事诏书,希望能在之後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分一杯羹(结果一无所获)。

1945年2月的一个晚上,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上空云集了大量飞机,它们进行了数个小时的轰炸,使这座巴洛克城市沦为一片废墟。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非常漂亮的一座小城,被誉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却在二战中遭此厄运,令人们不胜唏嘘。

二战后,这座城市按照以前的样子重新建造,许多地标性的建筑重建后与之前相比丝毫不差。城市中的人们按照记忆使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获得了新生。德累斯顿的重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统治萨克森的韦廷家族分裂后,萨克森也分成了两半。阿尔布雷希特系的阿尔布雷希特三世(1486-1500)获得萨克森公爵头衔,选择以小城德累斯顿开始对他新获得的萨克森公国的统治。当然,这个萨克森公国与以前的同名公国相比,已经大大缩小了,它的范围相当于以前的萨克森公国的迈森边区,即韦廷家族的龙兴祖地。萨克森的另一半归恩斯特系。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定都德累斯顿,但也重视迈森城,在迈森周围还建了一座能够俯瞰迈森城的城堡,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阿尔布雷希特堡。他开创的领地也可以被称作萨克森-迈森公国。

阿尔布雷希特系恪守天主教信仰,这与韦廷家族的另一支系、转向新教的恩斯特系不同,故而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支持。在阿尔布雷希特的孙子莫里茨时,于1547年获得了萨克森选侯的头衔,从而成为韦廷家族的正统。而恩斯特系则进一步分裂,形成以魏玛、科堡、哥达、爱森纳赫、耶拿等为中心的小诸侯国,即今图林根州的主体部分。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中,萨克森选侯首鼠两端,本想既不得罪哈布斯堡皇室,也不招惹北方新兴大国瑞典,但是最终还是被迫卷入战争。这个新教之地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由于它是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势力的对抗前线,因此,萨克森地区发生的战争也非常多,无论是哪一方胜利都会从这片土地上践踏而过。在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中,萨克森获得了斯拉夫人居住的卢萨蒂亚地区,但它朝向东边和沿着易北河扩张领土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东边的普鲁士日益壮大起来,成为德意志的新的霸主。此后,萨克森的选侯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发展,而德累斯顿就成为这个领地的华丽中心。

“强力王”奥古斯特

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二世(1670-1733)之所以被称作“强力王”(der Starke),是因为他的体格健壮,魁梧高大,力大无比,也被称为“萨克森的赫拉克勒斯”。据说他有365名情妇,私生子无数,故而这个绰号也用于暗示他的性能力。此外,他非常憧憬路易十四,希望能在萨克森建立路易十四那样的辉煌成就。

萨克森从中世纪中叶起就对东方孜孜以求,到奥古斯特时期终于结成了果实。1697年,他当选为波兰国王,兼领立陶宛。为此,他还放弃了新教信仰,皈依了天主教,曾在当时欧洲的新教势力中引起轩然大波,唯恐引起欧洲宗教势力的失衡。但是对于奥古斯特来说,为了获得波兰,这场弥撒值得。同他的祖先莫里茨一样,宗教的选择只是一种策略,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还是保持了萨克森的新教现状。为什么呢?因为这意味着萨克森仍然要做德意志新教力量的领袖。周围的普鲁士对这个地位觊觎已久,但萨克森依然稳坐钓鱼台,不肯退让,此后的萨克森选侯虽然都是天主教徒,但是作为新教势力领袖的地位却一直保持住了。

奥古斯特成为波兰国王后,想要好好经营波兰,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土地和财富一直传承下去。这与中世纪萨克森的东进方针是一脉相承的。除此以外,奥古斯特还想将立陶宛以东的利沃尼亚(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入势力范围。这就与当时崛起的大国瑞典发生了矛盾。瑞典是一个新兴的大国,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个波罗的海帝国,也占有了德意志许多土地,甚至在三十年战争当中和之后还经常欺负萨克森。对于这样一个霸主,当时中东欧没有哪个王侯能够与之争锋。因此,奥古斯特想要占据波兰和继续东扩的目标困难重重。然而,这时候在东方出现了一个有很大潜力的盟友,这就是与他年龄相仿的彼得大帝,想为自己统治下的俄罗斯争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于是,萨克森选侯与彼得大帝一拍即合,双方决定结盟共同对抗瑞典。1700年,一场被称作“大北方战争”的战事开始了。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很快就击退了俄罗斯,打垮了萨克森。不仅将萨克森选侯的军队从利沃尼亚赶走,还侵入波兰,攻克华沙,占领了大量土地,并培植了新的代理人。奥古斯特想要求和,但又想反击,瑞典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出兵萨克森,迫使他让出了波兰的王位。此时,被打败的彼得埋头致力于改革军队,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多年,终于在1709年决定性地击败了瑞典,为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奥古斯特也搭了这趟顺风车。他跟着彼得大帝重又加入战争,并且从此在彼得大帝的支持下统治着波兰。但是,他在波兰的建树少得可怜。向往路易十四的他一直想要像法国那样,在波兰建立绝对主义统治,然而,波兰由来已久的大贵族传统却让他处处掣肘,奥古斯特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不断向俄罗斯搬救兵。同时,还得求助于奥地利。这两个强邻名义上是为了帮助奥古斯特统治波兰,但早就垂涎三尺。这在几十年后的瓜分波兰事件中体现出来。

奥古斯特的邻居普鲁士,虽然此时国力还比不上萨克森。对于邻国普鲁士积极发展军事,穷兵黩武,奥古斯特一向不以为然,充满鄙夷。他认为自己治下的萨克森繁荣昌盛、文治武功,首府德累斯顿堪比德意志的雅典,而粗鄙的普鲁士也就是德意志的斯巴达,普鲁士的君主腓特烈·威廉一世被他贬为“士兵王”。然而,不到半个世纪,普鲁士新任君主腓特烈大帝就打败了萨克森,成为德意志北部的霸主。

奥古斯特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什么建树,在他统治波兰的三十多年中,王权几乎形同虚设,处处依赖俄罗斯的帮助。萨克森公国的实力长期没有增长,相对于普鲁士等诸侯国,差不多算是停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能的选侯,却将大量精力转向资助艺术,建设城市。

奥古斯特年轻时,到法国和意大利旅行,所见所闻对这个来自中东欧相对落后地区的青年震撼很大。尤其是法国的凡尔赛宫,令他如痴如醉,一心想要仿效路易十四建造一个类似的都城。他继位后,便以德累斯顿作为梦想实现之地,竭尽全力地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

德累斯顿位于易北河的南岸。这座城市靠近河岸的最中心处是一座扩建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占地很大,被用作萨克森选侯的住处。奥古斯特在18世纪初进行了改建,使其成为光芒四射的巴洛克风格。奥古斯特将辛苦经营搜集来的珍宝都藏在宫中,专门辟为珍宝馆。由于其上有绿色外层的穹顶,故被称作绿穹顶博物馆,是德累斯顿最为著名的参观之处。

在宫殿的西边,是奥古斯特新建的一座宫殿,称作茨温格宫(Zwinger)。这里紧靠着老的内城城墙的西端,原本是用于防御的城堡。奥古斯特想将这里仿照凡尔赛宫进行改造,于是有了现在的宫殿,建筑风格和立面都模仿了凡尔赛宫。奥古斯特还在宫殿周围建了一片花园式庭院,一直延伸到易北河边。宫殿中设有大型图书馆,还藏有大量名画和瓷器,是奥古斯特用来装饰其新宫殿的。今天也分别有收藏这两种艺术品的博物馆设在宫殿中。尤其是画廊,挂满了拉斐尔、提香、丁托列托、乔尔乔内、鲁本斯、伦勃朗、维梅尔等大师的画作。奥古斯特搜集绘画,邀请全欧洲的艺术家到宫廷为他服务,从而收集到大量的艺术珍品,以此彰显他的权力和地位。

就这样,奥古斯特将德累斯顿建设成为萨克森充满光环的首府城市。此外,在德累斯顿的东边近郊,还建有奥古斯特的夏宫——皮尔尼茨宫,这是一座充满东方情调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在德累斯顿西北十余公里处,还有一处巴洛克风格的莫里茨堡,城堡主体周围有四座对称分布的圆形塔楼,均有红色的屋顶和黄色的墙身。城堡还对称地坐落于一处矩形的草坪上,孤悬于湖水之中,深处森林腹地。这座精美如艺术品般的城堡也是奥古斯特狩猎的地方,他专门派高超的建筑师来对这座建筑进行改造和修饰。

此外,奥古斯特对东方的瓷器也充满好奇,经常一掷千金购买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为了求得制作瓷器的秘方,他不惜重金,甚至将炼金术师关在城堡中逼迫其研究制作瓷器的方法。经过反复实验和烧制,终于发现了瓷器制作的关键配方——高岭土,破解了中国瓷器的秘密。在掌握这项技术后,1710年,奥古斯特在迈森建起了生产瓷器的工场。这算得上是开了欧洲瓷器制造业的先河。从此,迈森设计和制造的装饰性瓷器行销整个欧洲,成为宫廷和贵族家族的奢侈品。当然,这种瓷器与东方的瓷器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却从此成为西方上流社会餐桌上的重要器具和室内摆设。有意思的是,近千年来萨克森一直向往着东方,最终却是通过瓷器这种充满东方色彩的器具得到了实现。

1733年,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死于华沙。在他身后,波兰国王的头衔导致新一轮的争夺。奥古斯特的儿子最终获得华沙的王位,并将他父亲开启的德累斯顿都城营造事业继续开展下去。

不看世界史,不知道有人比中山靖王还强力,中山靖王一辈子生了一百多个孩子,让三国刘备刘皇叔有了个自立王国的正义名头,而这个在波兰当国王的德国人,一辈子生了365个孩子,让人不得不说他称第二,谁称第一。

这人是谁呢?

他就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1670年5月12日—1733年2月1日)。欧洲历史称其为“强力王”,“萨克森的赫拉克利斯”,一个原因就是他太能让女人生了。在一夫一妻制度的欧洲国度,拥有情妇和私生子是很平常的事,不过,这位强力王也实在是太彪悍了,活了60多岁,竟然生了那么多的孩子。当然,他官方认可的并不多。可即便如此,也有很权威的解释证明他确实有这么多的娃。那人是谁呢?奥古斯特的亲戚,德国普鲁士的公主威廉明妮(英国乔治一世的孙女)。她说奥古斯特二世有365或是382个孩子。公主都开口了,大家能不信吗?

在这些私生子女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历史上四大元帅之一的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而萨克森的曾孙女,也就是奥古斯特二世的曾曾孙女是著名法国作家乔治·桑,她的情人就是“钢琴诗人”萧邦。

看上去,奥古斯特二世也不像浪子,可是浪子这事儿是看不出来的。与他有关系的,基本全是贵妇,说明此人的本事是非常厉害。传闻战略伙伴彼得大帝曾经给他送去过春宫图。在欧洲,这样的行为通常会引起反感,没想到给了奥古斯特二世后,他很高兴,还回彼得大帝表示十分感谢。彼得大帝年轻时风流倜傥,也抢过女人,看到奥古斯特二世与他爱好相投,也是十分满意。

其实,奥古斯特二世被称为强力王还有个原因,是他真的很有力气。他能够徒手掰断马脚蹬,还能手指夹住狐狸扔好远。(欧洲二指禅?)

这种扔狐狸活动曾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上层社会很流行。奥古斯特二世,曾经在德雷斯顿(现在德国萨克森州的文化名城)举办了一次扔狐狸大赛,在这场大赛中,奥古斯特二世亲自参赛,大赛总共扔死了647只狐狸,533只野兔,34只獾和21只野猫。(真不知道,这些动物和他们什么仇什么怨,被他们这么扔法。)

那么除了这些之外,奥古斯特二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其实,这个波兰国王是德国人。他的父亲乔治三世是德国萨克森公爵,选帝侯,母亲是丹麦公主,哥哥乔治四世继承了公爵爵位与选帝侯位(德国特有的一种制度,保证诸侯继位,由卢森堡时期的查理四世提出)。哥哥死后,他继承了所有爵位,本人成为当时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位18个候选人中的一个。为了得到国王位置,奥古斯特二世转投罗马天主教,效忠哈布斯堡家族,成为金羊毛骑士团的一员。

作为萨克森公爵,惊呆了众人转投罗马天主教的奥古斯特二世,并没有处理好本土宗教事务,尤其没有赋予罗马帝国天主教教徒的民事权利等,直到1717年,他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他唯一的结婚生子)在萨克森宣布自己是罗马天主教教徒。然而,奥古斯特二世的妻子是非常纯粹的新教教徒,她没有出席丈夫的加冕礼,更拒绝跟着丈夫去波兰。

这或许也是奥古斯特二世能有很多情妇的原因之一吧。

奥古斯特二世除了这些花边事之外,他在波兰的统治实际上是分两次的。

第一次做国王:1697年—1706年

如先前所说,奥古斯特二世改投了天主教并得到了教会支持,而与他竞争的一孔蒂王子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两人分别被不同的宗教势力支持,但是,在孔蒂王子待法国的两个月期间,奥古斯特二世率领了萨克森军队奔赴波兰-立陶宛联邦。他积极参加了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联盟,并在1698年赢得了波海赤战役的胜利,次年,签订了合约。接着,在1700年8月,奥古斯特二世联盟俄国和丹麦共同投入反对瑞典的大北方战争,结果惨遭失败。被誉为“十八世纪初小拿破仑”的瑞典人卡尔十二世在1701年里加战役中打败波兰军队。1706年,奥古斯特被迫放弃王位。

不过,盟友彼得大帝继续在与对方战斗,1709年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会战中将卡尔十二世彻底击溃。奥古斯特二世终于可以回来了。

第二次做国王:1709年—1733年,期间,1715年波兰贵族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奥古斯特二世,但两年后即被平息。1721年,奥古斯特二世与瑞典签订斯德哥尔摩条约,恢复战前疆界。

(上图淡黄色区域为萨克森)

奥古斯特二世十分重视建设,今天的德累斯顿就是因为受他影响,才能成为德国最有文化的城市之一,并得到了“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的雅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