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

  本 名:阿育王

  别 称:阿输迦

  字 号:佛教护法名王

  所处时代:孔雀王朝

  民族族群:印度人

  出生地:古印度

  出生时间:公元前303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232年

  主要成就:统一印度

  性 别:男

  英文名:Ashoka Maurya

阿育王 As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育王曾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他的祖父,也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约公元前273年,频头沙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即位之初的阿育王沿着祖父的脚步前进,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阿育王的前半生被称作“黑阿育王”时代。后来他信奉佛教,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被称作“白阿育王”时代。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阿育王统治的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被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王朝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阿育王 As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育王曾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他的祖父,也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约公元前273年,频头沙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即位之初的阿育王沿着祖父的脚步前进,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阿育王的前半生被称作“黑阿育王”时代。后来他信奉佛教,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被称作“白阿育王”时代。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阿育王(Asoka,约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他的英雄事迹,可与亚历山大帝相抗衡。

他的一生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于是停止武力扩张。他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成为佛教的“大护法”。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

阿育王在位的时期,曾经在首府华氏城的鸡园寺,会集比丘一千众,以目犍连子帝须为上首,重新结集佛教经典,并编撰了《论事》,这就是佛教文化史上的著名的“华氏城结集”。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安于“八吉祥六殊胜地”,东震旦国(中国)得十九颗。

阿育王还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大臣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在阿育王所建立的第十三岩面的敕文上,有这样的记载:“阿育王即位第九年,征羯羧加……既克羯羧加,乃笃护正法,归依正法,将弘播正法之教。……”敕文的后面又记载着曾派遣宣教师去到叙利亚、埃及、马其顿和伊庇鲁斯等国,其传播的盛况,由此可见。这些文物至今还在那里屹立不倒,成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无比瑰宝。

斯里兰卡的佛教,实由阿育王时代开始,以后明王相承,便成为他们的国教了。

我国唐代西明寺沙门释道世,和朋友们一起,经过在全国大范围的考证,利用10年的时间,写出了长达一百卷的《法苑珠林》,其中,他们就具体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国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相继建造的十九座宝塔塔名、建塔时代与立塔的地点。虽然当时全国的佛寺已有“百千”,但释道世认为,只有这19座,是阿育王所造,地宫里有佛祖的舍利。包括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发掘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内有“佛顶真骨”),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的佛舍利塔等。

阿育王 As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育王曾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主要功绩:

  传播佛教

阿育王在结束战争之后,开始专注于礼佛,他广修寺庙,召集四方僧人,编撰,完善和整理了许多佛经,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黄金时期,此外他还派僧人外出传教。

护法名王

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时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15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还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定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政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倡导正法

阿育王所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

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顺父母和对待亲戚朋友。

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

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

要对其他宗教宽容,和平共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