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

本 名:孛儿只斤·阿里不哥 

别 称:阿里布哥 

所处时代:大蒙古国 

民族族群:蒙古

忽必烈之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简介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种说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杀)。

生平经历

汗位之争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初,忽必烈从蒙、宋前线匆匆北返抵达燕京。他在燕京附近驻扎了将近三个月。

蒙哥汗亲征时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竭力诱使忽必烈回到草地,好逼迫他就范,再名正言顺地登上大汗宝座。忽必烈则清楚地意识到,在阿里不哥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自己在控制和调动进入汉地的蒙古军及汉军方面拥有莫大的优势与便利。因此他不肯轻易离开经营有年的中原而贸然北上。双方间使臣往返,交涉不断,矛盾日趋激化。1260年4月中,忽必烈拘禁阿里不哥派往燕京的心腹脱里赤,先发制人,在新筑成不久的开平城宣布即大汗位。

忽必烈在漠南抢先即位,完全打乱了阿里不哥的预谋。阿里不哥只得匆匆于1260年夏季,在驻夏据地阿勒泰山中,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诸王宗戚,举行大会,并在会上被拥立为大汗。出席大会的,有察合台子哈刺旭烈的寡妻兀鲁忽乃妃子、察合台孙阿鲁忽、窝阔台孙尔赤(合丹子)、海都(合失子)、术赤孙忽里迷失和合刺察儿、蒙哥子阿速台和玉龙答失、塔察儿子乃马台、别勒古台之子等。

这样就出现了两大汗相抗衡的局面。站在阿里不哥一方的有影响的东道诸王似乎很少,但他从西道诸王那里获得的支持,又要多于忽必烈。尽管当时正在经营西亚的皇弟旭烈兀和立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拔都后玉别儿哥,态度都不无暧昧之处,然而替旭烈兀留守漠北份地的他的儿子药木忽儿,最初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而别儿哥冲制的钱币上刻有阿里不哥的名字,更表明钦察汗国在阿里不哥失败前一直认为只有阿里不哥才真正代表了蒙古大汗的统系。

激烈内战

于是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

1260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统率,自和林逾漠南进。西路军由阿兰答儿统领,直指六盘山,意在接应从四川前线退屯该地的蒙哥攻宋主力,这支军队在蒙哥死后曾归阿速台节制,阿速台投奔漠北后,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手里。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而且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因此忽必烈亲自领军逆之,而以移相哥、纳邻合丹(当为合赤温孙)为其前部。移相哥军击溃药木忽儿和合剌察儿,阿里不哥难以继续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继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忽必烈大概是循帖里干道,顺利进至和林。其时约在当年初冬。当时和林城的残破或许相当严重,所以到达不久,忽必烈便南至汪吉河(今翁金河)冬营地,以为短期休整。阿里不哥生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宥,并称待马力稍复,再赴阙谢罪。忽必烈深以汉地政局为念,遂留移相哥镇漠北,自己冒严寒逾漠南返。

南指六盘山的西路军虽为偏师,但它牵动川蜀关陕,使那里本已化险为夷的形势又紧张起来。原来早在廉希宪受命宣抚京兆、四川时,屯兵观望于六盘山的浑都海就企图联络阿里不哥遣往关中的刘太平、霍鲁怀及川蜀军中亲阿里不哥的将领发难。廉希宪当机立断,捕杀刘太平、霍鲁怀,以处于弱势的秦巩世侯汪家的军队拒阻浑都海,“但张声势,使不得东”。浑都海果然中计,“闻京兆有备,遂西渡河,趋甘州”,采取了“重装北归,以应和林”的下策。关陕之危竟得安然解脱。可是当阿兰答儿提兵与北归途中的浑都海会师之后,这支军队重又折返东向,并派人约结陇蜀诸将,一时“人心危疑”,朝士至有捐弃两川、退守兴元之议。两军兵锋初接,朝廷方面又先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这时候,忽必烈增派的诸王合丹(窝阔台子)、哈必赤(合撒儿子)等率师与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阿兰答儿、浑都海被擒杀。关陇遂安。

中统二年二月,诏命燕京行省及各路宣抚使北上开平,会议军国大政。三月末,燕京省官毕集开平。中统二年夏季,除检核钱谷、充实省部、擢用辅弼外,朝廷还为中央和地方官府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行政条款,行政中枢既经调整扩充,更明确地分为两个班子,以史天泽、张文谦等人留中,王文统、廉希宪等行省事于燕。秋,又置大司农官,并置十道劝农使司,“为之使者,皆取于故国老人、君子长者,亲行田里,谕以安辑,教之树艺”。

溃败远遁的阿里不哥,歇息于吉利吉思;至1261年秋天,元气稍有规复,又举兵东来。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伪称率众来归,使移相哥疏于防备,因而突袭成功。移相哥大军溃散,和林城再次失守。十月,忽必烈率诸路汉军与蒙古诸王所部再度北征。两军相遇于昔木土脑儿之西,阿里不哥先因所部外剌军队溃败撤兵。待阿速台率领的后继部队赶到,阿里不哥回军再战。其右翼被击败,左、中两翼与忽必烈军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自是双方引军后退,相峙于大碛南缘。是年冬末,忽必烈师还,“诏撤所在戍兵,放民间新签军”(《元史·世祖纪一》)。形势似乎缓和下来。1262年,据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因粮饷不继,而由他派往察合台兀鲁思的阿鲁忽又拒绝听命,截留他征集的货物,因此愤而移兵西讨阿鲁忽。阿里不哥自知一旦挥兵西指,和林终将不守,所以临行指令和林城诸长老,许其举城归降忽必烈军。阿里不哥西徙之后,忽必烈所部果然不战而收复和林。、

1262年冬,阿里不哥在击败阿鲁忽后驻营于阿力麻里。他肆行杀掠,伊犁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1264年春,阿力麻里大饥,军心愈亦涣散。阿里不哥计出无奈,被迫向忽必烈输诚。长达五年的汗位纠纷由此结束。

这次内战导致了蒙古内部的巨大分裂。当时的蒙古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败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蒙古虽打下了巨大的土地面积,却没有了统一的政权。这次纷争,客观上为蒙古军事贵族中主张“祖述变通”以“补偏救弊”的一派把统治中心从碛北移至漠南,从而更加便利于他们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提供了一个适逢其时的契机。

兵败去世

阿里不哥兵败后,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种说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杀。)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为什么与忽必烈不合?

人物档案

姓名:孛儿只斤·阿里不哥

外文名:Ariq Böke

国家:大蒙古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时间:公元约1219年

去世时间:公元1266年

职业:蒙古贵族、将领

父亲:拖雷

兄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

母亲:克烈·唆鲁禾帖尼

阿里不哥为蒙古贵族,是元睿宗拖雷第七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别看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是兄弟,但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不合。在元世祖忽必烈一生中,除了对外征战之外,对内镇压叛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后世之人往往记住的只有忽必烈晚期,因为某些政治举动,使得国家处于混乱之中,蒙古各部曾经相继起兵反叛。但实际上忽必烈继位并不名正言顺,因为上一代大汗是忽必烈的哥哥。照理来说,应该是蒙哥的后代继承汗位,忽必烈相当于从自己侄儿手中夺取了汗位。

在他继位之初,自然也遭来了反对。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对峙力量,就是来自于阿里不哥。当然阿里不哥不是为自己的侄子讨公道,实际上是因为他也觊觎汗位。

蒙哥汗去世的时候,不仅是忽必烈想尽办法从前线归来,阿里不哥当时留守蒙古,也想尽办法的想要争夺汗位。

阿里不哥也知道忽必烈和他一样有争夺汗位之心,所以当忽必烈屯兵燕京之后,就想法设法的想要诱使忽必烈回归草原。毕竟到了草原就是他的地盘,忽必烈还不是任他揉搓。到时候威逼忽必烈就范,然后再名正言顺的继位。

忽必烈也不是吃素的,很明显知道阿里不哥不安好心,所以一直不理阿里不哥派来的使者。忽必烈知道自己经营多年的中原及手中掌握的蒙汉兵将才是根本,所以一直留守燕京。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抢先宣布继位。等到阿里不哥在蒙古继汗位之时,他已经迈出第一步了。

阿里不哥后来携蒙古大军来犯,次次都被忽必烈摧毁。就算他后来重整旗鼓,以诈降之计突袭,占领了和林城。但是没过多久,仍然是在忽必烈率军亲征之时失败。后来因为饥荒人祸,最终不得不向忽必烈俯首称臣。

除了汗位之争外,阿里不哥始终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这也是他与忽必烈不合的另一个原因。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阿里不哥在蒙古分封的汗国中,得到了三个大汗国的支持。等他和蒙古诸部联军被忽必烈打败之后,汉化政策得到了迅速推广。

阿里不哥作为能与忽必烈共同争夺汗位,并且得到蒙古本地贵族共同推举,足以证明其才能。但是与忽必烈相比,他却始终落后一步。继承大汗之位也比忽必烈慢一步,后来掌握蒙古诸部落大军,仍然没能战胜忽必烈。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是谁?揭秘阿里不哥是怎么死

说到阿里不哥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虽然不出名,但是真正的研究起他来,这个人也还真的是厉害的很的,话说他和忽必烈是有得一拼的人物了,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无限接近忽必烈的人,那么有的人也说了,这个阿里不哥到底是谁呢?

阿里不哥是谁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文Аригбөх,拉丁文Ariq Böke,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及元世祖忽必烈之弟。

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

1261年,忽必烈占领哈拉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布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

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另一种说法是遭到忽必烈毒杀)。

揭秘阿里不哥是怎么死

阿里不哥,全名孛儿只斤·阿里不哥,蒙古贵族,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元睿宗拖雷的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是他的哥哥。虽然与忽必烈是兄弟,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好,曾经还因为汗位发生过争斗。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之间的争斗并不仅仅是在蒙古汗位空虚之时才有的,早在蒙哥在位的时候,阿里不哥就与忽必烈走不到一处去。等到蒙哥汗去世之后,两人之间的争斗直接进入高潮。

1259年,蒙哥死在亲征的路上,当时忽必烈正在与宋军对战的前线。听到消息之后,立马放弃了对宋朝继续进攻,回师蒙古。

阿里不哥当时则是留镇漠北,蒙哥汗去世之后,与忽必烈一样眼热蒙古汗位。他也知道忽必烈是他登上汗位的劲敌,于是想尽办法诱使驻扎燕京附近的忽必烈回到草原,好威逼他就范,自己再顺利的登上汗位。

忽必烈也不是傻子,自然看的出阿里不哥的想法,所以不肯离开自己经营多年,完全在他掌控之下的中原。两方之间的使臣不断来往,却始终不能寻求平衡,双方矛盾日益激烈。

一直到公元1260年,忽必烈抢先下手,先是拘禁阿里不哥的亲信使者脱离赤。随后抢占先机,在开平城宣布继大汗位。不久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汗,双方形成对峙之势。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间,从支持者上看,阿里不哥更为有利。在分封的各大韩国中,钦察汗国、察汗台汗国以及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却只有伊儿汗国一个支持者。

阿里不哥继承汗位不久,当即率领大军南下,分东西兵两路,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以及阿兰答儿统领,兵锋直指忽必烈手下攻击四川前线退回的攻宋主力。后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而且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

不仅仅是自己的主力部队,连自己的老巢都受到威胁,忽必烈当然坐不住,亲自领兵对抗阿里不哥南下部队,并且以移相哥、纳邻合丹两位大将为前线。

历史已经证明,最后是忽必烈取得了胜利。尽管阿里不哥有众多蒙古汗国的支持,兵力也算十分强大,最终还是被忽必烈打败。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一部的主力部队之后,以汗地为基准,一边收拢领地,一边安抚臣民,以确保帝国实力没有得到损失。

而另一边溃败远遁阿里不哥,最终在吉利吉思稍作休息。元气刚刚恢复,不甘心失败的阿里不哥再次率军来犯。他先是假装称降,向移相哥说自己是率众来归的。等到移相哥接受了他们,毫不设防之时,阿里不哥发动突袭,最终切了成功,占领和林城。

不过没多久,忽必烈就率领汉蒙两军北征,阿里不哥再次面临威胁。已经占据中原一带,并且得到极大发展的忽必烈,不是在草原实力得到一定恢复的阿里不哥能比的。

两军遭遇之后,阿里不哥一部果然大败,忽必烈毫无争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清楚认识到自己无法与忽必烈对抗之后,最终选择了西徙。阿里不哥西徙后,忽必烈所部不战而收复和林。

当阿里不哥大败之后,蒙古诸部彻底分散,难以一统。262年冬,阿里不哥在击败阿鲁忽后驻营于阿力麻里。他肆行杀掠,伊犁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1264年春,阿力麻里大饥,军心愈亦涣散。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阿里不哥最后选择而来向忽必烈投诚。从蒙哥汗去世之后,就开始的汗位之争,终于在公元1264年结束。

公元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有人说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说是被忽必烈毒杀,纷争不断。

忽必烈与其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之战

蒙古帝国大汗 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叙利亚之机,谋夺汗位。令左丞相阿兰答儿征兵漠北,燕京行省脱里赤征兵于河朔。忽必烈闻讯后,立即率军北归,于次年三月,到达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召开诸王大会,即帝位。

四月,阿里不哥也于和林称汗,并命刘太平、霍鲁海行省于关右,约六盘山守将浑都海等,自关中进兵反忽必烈。五月,忽必烈以阿里不哥反,诏告天下,遂调兵7000于延安等处扼守要隘,命总帅汪良臣统陕西汉军沿河守隘,防浑都海等东进;征诸路兵3万驻守燕京近地,以作后备。六月,遣京兆等路宣抚使廉希宪赴任陕西,平定刘太平、霍鲁海及浑都海在四川的党羽密里火者、乞台不花。七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引军迎击,前锋军被击败,后军惊溃,阿里不哥率军北遁。

九月,叛将浑都海知京兆(今西安)有备,率军西渡黄河,趋甘州(今甘肃张掖),时阿兰答儿自和林率军至,乃合军东进。廉希宪遣宗王合丹、汪良臣、巴春等合兵,分三路阻击,于西凉(今甘肃武威)地区与之接战。时值大风吹沙,汪良臣令骑兵下马步战,首先突破其左翼,绕至

阵后,再击溃其右翼,巴春攻其正面,合丹率精骑截其归路,大败叛军,浑都海、阿兰答儿被俘杀。关陇叛乱遂平。十月,阿里不哥见关陇援绝,兵食皆匮,乃假意请和。忽必烈留也孙恪守和林,自率军返开平。二年秋,阿里不哥袭击也孙格,乘势南进。

十一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约在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西南),大败阿里不哥军,斩3000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军勿追,待其自悔。阿里不哥以为忽必烈军怯战,越十日,复南进,至失烈延塔兀之地,与忽必烈军激战竟日,不分胜负,战至黄昏,各自收兵。次日,阿里不哥因其党阿鲁忽有异志,遂率军西走。忽必烈率军还燕京(今北京)。后于五年,阿里不哥归顺忽必烈。

此战,忽必烈计划周密,将领战法灵活,每战皆胜,因忽必烈不想致阿里不哥于死地,故多为击溃战。来说说你们对此战的看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