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中文名:巴勃罗·聂鲁达

外文名:Pablo Neruda

国 籍:智利

出生地:帕拉尔城

出生日期:1904年7月12日

逝世日期:1973年9月23日

职 业:诗人、外交家

信 仰:智利共产党

主要成就: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诗歌总集》

智利当代著名诗人 巴勃罗·聂鲁达简介 他一生所做过的事情有哪些

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人物经历

早年时期

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Ricardo Eliécer Neftalí Reyes Basoalto)。生于智利中部的帕拉尔城,卒于黑岛(一说圣地亚哥)。早年丧母,1906年迁居智利南部的特木科镇。父亲是一名铺路司机。在特木科读中学时开始写作。1917年7月在特木科《晨报》发表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署名内夫塔利·雷耶斯,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此后,他不断使用不同的笔名在首都和家乡的学生刊物上发表习作。1920年起,正式使用巴勃罗·聂鲁达的笔名。1921年3月,到圣地亚哥教育学院学习法语。不久,诗《节日之歌》在智利学生联合会举办的文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中年时期

从1927年起,在外交界供职,先后任智利驻科伦坡(1928)、雅加达(1930)、新加坡(1931)、布宜诺斯艾利斯(1933)、巴塞罗那(1934)、马德里(1935~1936)的领事或总领事。在马德里期间,主办了《绿马诗刊》。这时期的主要诗作是《大地上的居所》。第一卷发表于1933年,反映“一个移植到狂烈而又陌生的土地上的外来人的寂寞”。第二卷发表于1935年,色彩已经较以前鲜明。1936年6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他坚定地站在西班牙人民一边,参加了保卫共和国的战斗。1937年发表诗篇《西班牙在心中》。然后奔走于巴黎和拉美之间,呼吁各国人民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39年3月被任命为驻巴黎专门处理西班牙移民事务的领事,全力拯救集中营里的共和国战士,使数以千计的西班牙人来到拉丁美洲。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改变了聂鲁达的诗风。他于1940年8月到墨西哥城就任总领事,并访问了美国、危地马拉、巴拿马、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家,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在此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事正酣,苏联人民正在与希特勒法西斯浴血奋战。聂鲁达到处演说,呼吁人们援助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和《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1943年11月,聂鲁达回到圣地亚哥。不久,在黑岛买下了一处别墅,着手创作他最重要的诗作《漫歌》。

1945年是聂鲁达的一生中难忘的一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1946年智利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大批共产党人被投入监狱。聂鲁达不得不中止《漫歌》的创作。他的住宅被放火焚烧;他本人也遭到反动政府的通缉,从此被迫转入地下,辗转在人民中间,继续从事创作。在此期间,他完成了《1948年纪事》和《漫歌》两部长诗的创作。

1949年2月他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1952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回国后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元素的颂歌》(1954)、《元素的新颂歌》(1956)和《颂歌第三集》(1957)。1957年当选为智利作家协会主席。

晚年时期

当反对魏德拉势力的战斗在智利国内取得胜利,对左翼分子拘捕的命令撤销后,聂鲁达回到久别的智利。1953年,聂鲁达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1957年,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访问期间被捕。聂鲁达在他1958年的选集《放纵》(Estravagario)中反思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此后,聂鲁达开始旅行,他去了古巴和美国。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聂鲁达写了诗集《英雄事业的赞歌》,热情歌颂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和社会变革。1969年,智利共产党提名他为智利总统候选人,后为了智利左翼的团结而退出竞选,并支持智利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1970年阿连德当选总统后,聂鲁达被任命为智利驻法国的大使。1973年9月23日,因为白血病,聂鲁达逝世。在他逝世前不久的9月11日,智利发生了美国尼克松政府支持的皮诺切特军事政变,阿连德死于政变,聂鲁达在智利的两处住所被洗劫一空。

死亡疑云

聂鲁达在政变后曾计划出逃并在流亡后公开反对皮诺切特政权,但他在打算出逃前一天被送往圣地亚哥的一家诊所,在那里死去,终年69岁。官方宣布他的死因是前列腺癌,但在皮诺切特的独裁时代里一直流行着质疑官方版本的各种说法。

1990年,皮诺切特的独裁统治走向终结,诗人的遗骸被移至黑岛,重新安葬。对聂鲁达死因的质疑之声也开始浮出水面。诗人的死亡太蹊跷了,入院后的几个小时里的医疗记录离奇失踪,军政府是否介入其中,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在多位证人,包括聂鲁达的长期司机对聂鲁达自然死亡的说法提出挑战后,官方于2011年展开了对聂鲁达死因的调查。

2011年,聂鲁达生前的司机马努埃尔·阿拉亚(ManuelAraya)接受一家墨西哥杂志采访时透露,聂鲁达并非自然死亡,有人被当局主使,向聂鲁达的胃中注射了致命的毒药,诗人因此毒发身亡。

支持马努埃尔·阿拉亚观点的人指出,1973年9月22日,也就是聂鲁达去世的前一天,他其实有途径能从智利安全逃到墨西哥去。而一旦聂鲁达到了墨西哥,就意味着他会在那里发表不利于皮诺切特的言论,使得皮诺切特政府受到严重的政治威胁。可是诗人没有如期离开,随后被一辆救护车拉到了圣地亚哥。

怀疑者还指出,1982年,军政府另一个政敌、前总统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在他声明反对军事独裁之后,与聂鲁达死于同一所医院,死因是常规手术之后的脓毒性休克。但是2006年人们重新检查他的尸骨发现,他是被杀害的,死因是芥子气和铊中毒。智利前总统爱德华多·弗雷据信在同一家医院被六人下毒,其中数名皮诺切特的特工,因与弗雷1982年1月22日的死亡有关,而于2009年12月被捕。 2010年12月,法医还掘出了前内政部长何塞·托阿的遗骸,进行死因调查。近40年前的官方结论是,托阿于1974年在医院病房的衣橱内自缢,但是2012年10月,法官宣布,他是被人勒死的。

2015年,西班牙媒体报道,聂鲁达可能因注射某种药物致死。当年6月,西班牙法医团队表示,在新一轮鉴定中,在诗人遗骸发现一种异样细菌。这以后,智利政府发表一份关于聂鲁达的内政部文件:“诗人被注射了一种令心跳停止的止痛药,可能导致他的死亡。”这份文件还指出,这种药物由腹部注射,而非通常的静脉注射。药物成分和注射医生均为“不明”。更令人怀疑的是,聂鲁达在圣玛丽医院的医疗记录完全消失,甚至连他几年前担任法国大使时的医疗记录也找不到了。西班牙法医团队的卢纳博士表示:“我们面对的是个谜。”

2017年,智利政府表示,非自然死亡的怀疑“高度可能”是正确的。10月20日,由16人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小组终于得出结论——他们一致否认聂鲁达死于“前列腺癌”:“百分百肯定不是。”

当年,在获知聂鲁达死讯后,马尔克斯曾写道:“他离去时,一定包含深深的失望。智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他一生的理想。”智利当地则有种说法,聂鲁达既非死于癌症,也非死于阴谋,他“死于悲伤”。

巴勃罗·聂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荣誉成就有哪些

成就荣誉

1945年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并于同年加入了智利共产党,1950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邮差》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国,同名电影荣获1996年奥斯卡金像奖。中文版《邮差》是被翻译的第31种语言。

社会评价

聂鲁达在拉美文学史上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伟大诗人。

聂鲁达一生有三个主题:爱情、诗歌和革命。聂鲁达把这三个主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推向堪与马丘·比丘高峰试比高的高度。他的爱情是与他的爱情诗互为一体的。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第一首就是《女人的肉体》,还有他的《我的船长》、《爱情十四行诗一百首》,都是爱之绝唱,在全世界引起长久的回声。

人们对聂鲁达爱情诗和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更感兴趣的同时,他的《西班牙在我心中》、《逃亡者》,以及众多反抗不公不义的诗篇,很值得怀念,即使他在涉及意识形态方面并非无可挑剔。

聂鲁达的作品之所以能长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因为他是写人民的。尤其在进入成熟期之后,他所描写的都是时代的重大题材,如西班牙内战、智利人民的斗争、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各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等。在将政治生活转化为诗歌的过程中,他注意保持语言和形象的艺术魅力,将现实的政治内容与他所熟悉的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巴勃罗·聂鲁达是谁 有关电影邮差就是在将他的故事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我要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情”————“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当黄昏靠岸,码头格外悲伤”————“你不像任何人,因为我爱你”————“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掉。”……

这些诗句,都出自一个人之手:巴勃罗·聂鲁达。

你大概听过他的名字,有一部电影《邮差》讲的就是他的故事。他是浪漫的情人,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智利学者常称他“双面聂鲁达”。不过,诗人其实还藏着第三幅面孔——那是一幅天真童趣的萌版模样。

“我找软体动物学家聂鲁达” ——诗人和他的迷之爱好

▽ 一万五千只海螺收藏 ▽

聂鲁达一生爱海,自从一位古巴朋友送了他一个海螺之后,属于海螺的“新世界大门”就向诗人敞开了。

聂鲁达故居中的海螺收藏

不论外交游历和政治流亡,每到一个国家,聂鲁达都会在当地搜寻稀有海螺。他的收藏据说共有一万五千个,分别来自中国海、菲律宾海、日本海、波罗的海的甚至南极……这规模连身为博物学家的赫胥黎也有些眼热,于是有了报纸上的那番打趣。

聂鲁达故居中的海螺收藏

▽ 世界上最幸福的马 ▽

聂鲁达黑岛故居里,有一匹漂亮的木马雕塑,据说原主人是一家五金店老板。眼馋这木马的聂鲁达每次向老板提出要买都被拒绝。

聂鲁达故居中的马型雕塑

有次,这家五金店失火,把木马的尾巴烧掉了,诗人为了保证木马今后的“幸福”一定要买,于是老板哭笑不得地卖给了他——诗人后来给这匹马取名叫做“全世界最幸福的马”。

聂鲁达故居中的马型装饰

▽ 比诺奖还重要的长毛绒狮子 ▽

马尔克斯和聂鲁达

好友马尔克斯在回忆录提起聂鲁达在获得诺奖那晚的举动,“那天晚上真正让巴勃罗感兴趣和让他高兴的不是诺贝尔奖,而是他买的一只与真实狮子一样大小的长毛绒狮子,兴高采烈地拿给在座的每一个人看。”

▽ 大海送来的船板书桌 ▽

聂鲁达热爱大海,几处故居都设计了船型。室内也充满了船帆、船头、锚、浮标、桅杆、舵盘、星象仪和地图。

聂鲁达故居中的船头雕塑

其中最有趣故事还属那张“大海送来的书桌”。据说聂鲁达有张书桌是被海浪冲上岸边一块船板,而那天早起看海的聂鲁达碰巧发现了,于是喜滋滋地把它捞起来,做成了书桌。

聂鲁达故居中的雕塑

“我用第三只耳朵倾听未来”——诗人和他的萌友们

聂鲁达一生中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不过,任凭战争和政治怎样血腥残酷,也没能动摇诗人和朋友们之间那种暖色调的“革命”友谊。

▽ 洛尔卡:不称职的僚机 ▽

聂鲁达任阿根廷领事时,和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一见如故。某次聚餐中,生性风流的聂鲁达想要和一位女士去瞭望台上“独处”,于是拜托洛尔卡帮忙望风。

诗人爱伦堡

从没干过这种差使的洛尔卡心如鹿撞,不小心从瞭望台的楼梯上滚了下去,幽会中的诗人只好连忙下去救他……

▽ 爱伦堡:天降“竹马” ▽

1937年,客居巴黎的聂鲁达遭到法国政府驱逐,理由是他和同样身在巴黎的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过从甚密、疑似进行间谍活动。

作家爱伦堡

聂鲁达异常气愤,索性跑到爱伦堡就餐的餐厅蹲守,表示“既然他们因为您要把我赶出法国,我至少要认识您、我还要跟您握手。”正在用餐的苏联老作家大吃一惊,不过坦然接受了这份天降的友谊。后来,聂鲁达诗集《西班牙在我心中》的俄文版就由爱伦堡亲自翻译。

▽ 博雷沙:一厢情愿的休息方式 ▽

40年代,聂鲁达流亡时曾途径波兰,文论家耶日·博雷沙热情接待了他。考虑到诗人风尘仆仆,文论家一见面就大喊,“巴勃罗,你应该休息”。然而,博雷沙经常把聂鲁达从床上拉起来畅谈人生、穿越松林、泛舟湖区。

流亡时期的聂鲁达

“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休息地了”,高大的波兰汉子在船上嚷道。矮小的智利诗人什么也没说,只是奋力划着桨。后来诗人在自传中吐槽到,“他一点也没让我休息啊……”

▽ 艾青:“你第三只耳朵在哪里?”▽

1950年,聂鲁达来到北京。诗人艾青用樱桃肉、笋丝、松花蛋和浇汁虾招待了他,热爱美食的诗人立刻拜倒在中国厨师的围裙之下。

诗人艾青

艾青还打趣聂鲁达说:“你该姓‘聂’,这汉字由三个耳朵组成。你还有一只耳朵在哪里?”

聂鲁达用手拍拍前额:“在这里,我可以用它倾听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