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禽鲁国第一任国君

本名:伯禽

别称:禽父

所处时代:西周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成就:代父赴鲁,鲁国第一任国君

职业:鲁国国君

伯禽:周朝诸侯国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称禽父,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

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伯禽在位四十六年去世,死后其子鲁考公继位。

伯禽在位时期,平定徐戎叛乱,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政治经济出现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伯禽是周公旦的长子,周武王的侄子。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由于周成王年幼继位,于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辅佐周成王,而派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鲁国。 周成王则下令将奄国和"殷民六族"赐给伯禽,并送他许多典册文物、宝器仪仗。

伯禽临行前,周公旦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贱。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也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伯禽在鲁国苦心经营三年,才到镐京向父亲周公旦汇报政绩。周公旦说:"为什么报政如此缓慢?"伯禽回答说:"我在改变当地的风俗,变革当地的礼仪。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三年,所以到这时候才来报政。"

当初齐太公吕尚受封齐国,齐太公受封五个月后,就向周公旦汇报政绩。周公旦说:"为何如此迅速?"齐太公说:"我简化其君臣之礼,顺应原来的风俗去做。"

当周公旦听到伯禽说出报政迟缓的原因,于是叹息说:"唉,鲁国后世要北面为臣事奉齐国!政治不简约不平易,百姓就不会亲近;政治平易近民,百姓必然归附。"

后来,伯禽的伯父管叔鲜、叔父蔡叔度等人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 ,史称"三监之乱"。当时的淮夷、徐戎等也闻风兴兵作乱,前来攻打鲁国。伯禽率军到达费邑(《史记》误作肸邑)抵御叛军,并亲自写作《费誓》(《史记》误作《肸誓》),以严明军纪。《费誓》中说:"准备好你们的盔甲,不准马虎。不准损坏牛栏马厩。马牛走失,奴隶逃亡,不准越次追逐,得到的应敬还原主。不许逾越墙垣而抢劫盗窃。三方远近郊区,置办草料、粮食、筑垒工具,不得缺少。我们甲戌日修筑营垒而征讨徐戎,不得迟到,否则处死!",在全体将士努力奋战以及齐军的支援下 ,不久战事就形成相持局面。三监之乱平定后,齐、鲁、周三支军队经过两年苦战,最终击败叛军,安定鲁国。

周康王十六年,伯禽去世。 伯禽死后,其子酋(一作就或遒 )继位,是为鲁考公。

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在位46年,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并享有"礼义之邦"的美称。

颜之推:"姬旦禽父 ,姜尚吕伋, 内公外侯 ,左辅右弼。"

司马贞《史记索隐》:"元子封鲁,少昊之墟。夹辅王室,系职不渝。"

揭秘:伯禽是怎么改变“封土不过百里”的奄国旧地的?

终于要说到鲁国这个国家了,鲁国本来在春秋战国不是什么很牛的国家,但是因为孕育了孔子这样的人物,因此对鲁国必须要好好讲一讲。鲁国这个国家所在的区域是当年的奄国势力所在区域,在武庚发动叛乱的时候奄国是武庚的重要盟国,对刚刚建立的西周王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周公率领大军攻破奄国而后,为很好的控制这个区域,便向周成王推荐至亲之人即自己的长子到这个地区赴任,建立了鲁国。伯禽作为周天子的亲族力量,对于平定奄国地区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应该说鲁国建国之初,呈现出来的是先天不足,经历战争而后举国满目疮痍。伯禽就是要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建立新的国家,随时还要面临着奄国旧族力量的反叛和偷袭,伯禽因此才要用相当激烈的方式来稳固鲁国的政局。伯禽在鲁国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才基本实现了区域政治的平稳过渡,才能回到周王城中述职。相反与伯禽同时受封到临近奄国区域的齐国的姜子牙,却仅仅只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同样的时代,同样的背景,无不透露出某种可能,即伯禽所面临的困境,要比姜子牙要残酷的多。

奄国的公族力量在为周公所攻灭而后,王室家族大多被迁徙到姜子牙的齐国地区,被严密的监禁起来。这是周天子对奄国王族依然存在着强有力的影响力,如果不把奄国王族迁徙到远离故土的地方,这些王族力量很有可能会伺机发动如武庚般的大动乱,这不是伯禽想看到的,更不是周天子想看到的。当年武庚正是在殷商故土发动叛乱,甚至挑动了周天子家族的至亲力量,即曾经的所谓三监共同作乱,周天子、周公、伯禽对待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重演的。

伯禽在鲁国建立国家,最开始就严格依照的是周人的制度和习俗,这本身就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很简单,改变一群人的生活习惯很难,而要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伯禽强力推行周人礼乐,显然就是要彻底改变奄国旧人的风俗,要破除一切旧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体系,伯禽要的不是姜子牙那般的循序渐进,而是大破大立,是要在一片荒瘠之地重新建立新的国家。历来形容开国君主都说是披荆斩棘,对伯禽而言说是披荆斩棘也是过于简单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种种争辩与动荡,因此可想在空旷的周人王庭之中,伯禽在向周成王和周公述职的时候,心中必有着无数历经磨难而至成功的喜悦之感。

周公敢于册封自己的这个儿子到奄国这样的殷商与东夷夹杂共生的地区去,就说明伯禽绝对是个不同一般的人才,这也侧面反映出周公对伯禽的信任。事实上鲁国刚刚建国的时候“封土不过百里”,跟后来的诸侯列国们相比可说是绝对的小国。当然,在周天子刚刚开始行分封之制时,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小国,晋、齐等国皆为如此。

周天子不仅需要这些亲族国家们成为自己的屏藩,更要他们在分封所在的地区开枝散叶和发展壮大,因此第一代封君的人选就是非常重要的,伯禽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合格的开国君主,此后鲁国陆续吞并极、项、须句、根牟等国,百年而后即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与齐国并称齐鲁,成为称中华文化就不能忽略的一个国家。

伯禽治国颇有才能,为什么还是有人预测要被齐国超越?

由于自己还要在朝廷里面辅佐君主,周公就让他的儿子去鲁国接受封地。临走之前嘱咐儿子说,我的身份已经跟高贵了,在这个天底下能比我强的人也许只有君主了,但是我从来也不骄傲,如果有人来拜访我,我可以先暂停洗头,甚至可以先不吃饭。这样子来对待别人,我都很担心会有贤人对我不满意,你出去之后千万不能因为这块封地是自己的,就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别人啊。

这段话后来还被曹操借用,写在了诗里面。小编反复思考了这一段话,觉得说的十分中肯,周公确实有值得自豪的身份,但是他依旧勤勤恳恳,他的儿子也没有因为有了土地,就只顾着自己享受。

到了鲁国之后,伯禽开始了他的工作,谦虚的听取有用的建议,并且适中告诉自己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治理国家。把鲁国向着一个好的方向推动,并且在有危难的时候,他还担任了一回军事指挥,指挥着联军打败了敌人,维护了鲁国的安定。他已经十分勤奋的想把这个国家整治好,这在后代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有太多的人坐上这个位置之后,就只想着自己的享乐,不想管理事务。

但是却还是有人说,鲁国在往后的日子里一定会被齐国压制,后来的事情也确实这样发生了,齐国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面,确实比鲁国强大,并且最后楚王灭掉了鲁国,齐国还是作为七个大国存在着。他是哪里没有做好,会对后世产生这样的影响呢?

因为说这句话的人看到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伯禽在三年之后,才回到天子那里回报自己治理国家的情况。本来这个事情应该在一年以内就完成的,但是他却拖到了第三年,天子问他为什么这么缓慢才过来,他说治理国家不应该急躁,而是要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一点一点的变革。

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十分可靠的理由,他认为守丧都需要三年,他想要做彻底的改变,当然也就需要这么多的时间。这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他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同时期发生的另一件事情,突出的表现了伯禽在治国上面的失误。

跟他相差的时间不久,吕尚被封到了齐国,仅仅五个月之后,他就回来汇报成绩了,天子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啊。他说举措一定要快速,简洁明快达到最好的效果,才是治理国家的必要应当简要一些,那些没有比较的礼节完全可以省略掉,抓住最关键的东西。

听完这两个人的不同说法之后,周公旦的心里就有了考量,觉得鲁国将来一定不如齐国。小编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具有智慧,一眼找到了最要命的地方,并且真的被他预料中了。因为缓慢一定会伴随着复杂,一旦事情变得多了,环节变得多了就一定会降低效率。然而政治却十分讲究效率,你的政策一定要跟当时的发展贴合,如果有战事的时候,就必须要快速的作出决定。

在后来的鲁国就受到了第一代国君的影响,体制不是很鲜明,也没有很高效。因为权力不明晰,导致了很多问题,太过缓慢的政策实施也让地方出现了很多弊病。就算是在鲁国最强盛的时代,都是有几家共同控制着决定权,如果有哪一方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不满意决定的话,都会影响整体,因为犯了这个错误,鲁国最后被齐国超过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