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万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本名:毕万

所处时代:晋

民族族群:汉人

被封姓氏:魏

毕万:春秋时期晋国大臣

毕万,生卒年不详,姬姓,毕氏,名万,毕公高之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公元前661年,毕万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毕万死后,毕万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先祖。

毕万的先祖名叫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建立周朝政权,将毕公高封于毕国(在今陕西咸阳,一说在今陕西西安),其后裔以毕为氏。毕国灭亡后,毕国公族子弟沦为平民,有的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夷狄。而毕万则流落到晋国,并在晋国任职,侍奉晋献公。

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国势日益强盛。晋献公十六年(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冬天,晋献公扩大军队编制,将原来的一军设置为上、下两军,自己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随即发动一次开疆拓土的战争。晋献公以赵夙驾御战车,毕万作为车右。此次出兵战果丰硕,晋军一举消灭耿国(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霍国(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和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三个小诸侯国。晋军凯旋而回后,晋献公为了奖励英勇作战的赵夙和毕万,将耿地赐给赵夙,将魏地赐给毕万,并让他们二人担任大夫。

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献公诸子争夺君位,使晋国发生内乱。而毕万的子孙更加众多,他们以毕万的封地为氏,称魏氏。

公元前661年,毕万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晋献公奖励毕万作战英勇,便将魏地赐给他,并任命他为大夫。毕万死后,毕万的子孙便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先祖。

当初,毕万考虑归附晋国,于是占卜在晋国做官的吉凶,得到《屯》卦变成《比》卦。辛廖预测说:"吉利。《屯》坚固,《比》进入,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所以他必定蕃衍昌盛。《震》卦变成土,车跟随着马,两脚踏在这里,哥哥抚育他,母亲保护他,群众归附他,这六条不变,集合而能坚固,安定而有威武,这是公侯的封象。公侯的子孙,必定能回复到他开始的地位。"

毕万受封魏地时,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预言说:"毕万的后代必会昌盛。万,是满数;魏,是巍巍高大的名称。开始赏赐就是这样,上天已经启示预兆。天子统治兆民,所以称为'兆民',诸侯统治万民,所以称为'万民'。现在名称的高大跟着满数,他就必然会得到民众。"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昌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始祖。

毕万献上了魏王的首级,从此他以魏为姓氏

周文王第十五个儿子叫毕公高,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春秋时期是晋献公的大夫,即上将军。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深得晋献公器重。晋献公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决定吞并周围的荻、霍、魏三国。于是,兵分两路。他派他的太子申生和大夫赵夙攻荻国,自己和毕万攻魏国,然后合兵一处再攻霍国。

谁知魏国城墙十分坚固,守备格外森严,整整攻打了三个月都没攻破。退,不甘心;攻,又攻不破。可谓进退维谷。为此,晋献公十分焦急忧虑。正在这时,毕万献计道:“我想咱们可从军营向城里挖个地道。只要挖通,就能进城;只要进城,就能灭魏。

献公一听大喜,立即吩咐他率领兵卒挖地道。仅仅半个月时间,地道就挖到了城里。毕万率领兵卒从地道进城。他身先士卒,直扑魏王府,所向披靡,很快取下了魏王的首级。树倒猢狲散,魏国兵卒纷纷投降求饶。

毕万打开城门,迎献公进城。晋献公进城后,他献上了魏王的首级。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晋献公随即把魏地赐他为采邑,他也因此以魏为姓氏。明洪武二年(1369),毕万的后裔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武陟县落户,为保持原封号,将他所落户的村庄取名魏庄,一直沿袭至今。

明朝时候,太仆寺卿莫怀古家有祖传宝杯,把酒倒进杯里,满屋雪花飞舞,酒喝完,雪花消失,称“一捧雪”。丞相严嵩听说后,问莫怀古索要。因是祖传宝物,莫怀古不想献给奸相,就做了个假的献上。严嵩一倒酒,雪花不飞。

莫怀古解释说:“阁老,哪真有‘一捧雪’!都是人编造的。”严嵩不信,就到莫府搜查。没有搜出,仍不死心。他说:“回头我查访查访,查访出来,是你以假充真,定斩不饶!”说罢扬长而去。

严嵩走后,家人莫成急忙说:“老爷还不快走。走了,走了。不走,难了。”莫怀古惧怕严嵩的权势,弃官而逃。严嵩听许多臣僚说莫怀古家真有“一捧雪”,还亲眼见过雪花飞舞,不由火冒三丈,连忙派兵围住莫府。发现莫怀古已逃走,就把莫成杀了。并贴出通告,四处捉拿。

莫怀古连夜逃到黄河之滨的南贾。因被黄河阻隔,就在南贾落户了。怕被人察觉,将莫姓下边加了个水(意思为姓莫的被黄河水挡住过不去了)为慕姓。南贾的慕姓就是这样来的,京剧《一捧雪》说的就是此事。

揭秘:毕万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祖先吗?

毕万,姬姓,毕氏,名万。毕万是毕公高之后,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

公元前661年,晋国是晋献公统治时期,晋献公将晋国的一军扩充为上下二军,改变了军队的编制,分散了权力,但是增加了军队的人数和实力。重新分配了军队之后,晋献公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攻打耿国、翟国以及魏国。

其中的魏国并不是战国时期的魏国,这只是在今天的山西省芮城县东北方向的区域,是一个小的诸侯国。这次连续攻打三国,对强大的晋国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称得上一次大型的作战计划。所以,晋献公决定自己统率上军,让太子申生率领下军。

一个是晋国的国君,一个是晋国的储君,可见晋献公对此次发兵的看重程度。除了安排了自己和太子这两个大头压阵以外,晋献公还挑出了晋朝中的优秀的将领。赵夙为晋朝卿大夫,晋献公派他驾御战车,而毕万则负责车右。有了如此充足的准备和庞大的阵容,这次晋国所收获的成果颇丰,耿、翟、魏三国都被消灭。

晋献公很高兴,凯旋而归后,当即就在上朝的时候夸奖作战中表现优异的人,尤其嘉奖了赵夙和毕万二人。晋献公将刚刚获得的耿地赐给了赵夙为封地,又将魏地赐给了毕万为封地。

毕万最出名的就是这一次大战,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场大战,毕万才有机会成为战国魏国的祖先。晋献公赐给毕万的是魏地,于是,毕万的后人们就以魏为氏,称魏氏。

毕万的家庭背景还是很厉害的,当初商纣王残暴无道,于是周文王姬昌联合诸侯国发动了征讨商纣王的战争,姬昌在姜子牙等人的帮助下,和商纣王的争斗一直处于上风,后来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成功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成为了周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他追封父亲姬昌为周文王。

毕万的先祖是毕公高,他是周文王的一个庶子,和周武王姬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周武王称王后,建立了新的政权,沿用了商代的分封制,将兄弟毕公高分封在了毕国。由于封地在毕,于是毕公高的后人从此便以毕为氏。

毕国在后来的诸侯国之争中灭亡了,毕国的那些曾经的贵族子弟们纷纷流落到不同的地方,有的到了中原,有的到了蛮夷之地。毕氏子孙们以各种各样的身份生活着,毕万这一支就流落到了诸侯国中的晋国,毕万还在晋献公时期成为了晋国的官员。

相传,毕万和赵衰一样,都曾为了选择侍奉的君主而占卜,毕万占卜在晋国入仕的吉凶,他得到了《屯》卦,后来这个卦象又变成了《比》卦。辛廖解释这个卦象说:“总体来说还是很吉利的,《屯》代表着坚固,《比》代表着进入,上天也让你在晋国当官呢!若是当官,则必定后代昌盛。你看这个卦象啊,它由《震》卦变成土,车后有马,两脚踏着实地,哥哥养大他,母亲保护他,人民归顺,公侯卦象也不过如此啊,是你的身份就终归会回到你的手里的。”

当毕万受封魏地的时候,晋国占卜大夫郭偃就对毕万说:“以后您的子孙一定会昌盛的。万是一个满数,而魏代表着巍巍高大的含义。上天就是这样,其实很多人的一生就已经给出了预兆。诸侯统治万民,您一定能得到民众的。”

毕万的后代魏犨曾跟随晋文公逃亡十九年,立下大功,回国后即受到重用。魏氏一族迎来了辉煌,晋悼公时期,魏氏还成为了晋国六卿之一。晋国六卿就是晋国势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几大势力。魏氏后代终于在魏文侯时期,和韩、赵三家分晋,建立了魏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