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
外文名:Петр III Федорович
别 名:彼得三世、卡尔·彼得·乌尔里希
国 籍:俄罗斯帝国
民 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荷尔斯泰因公国
出生日期:1728年2月21日
逝世日期:1762年7月17日
职 业:俄罗斯帝国皇帝
信 仰:基督教路德宗
主要成就:加快结束七年战争
宣告解除贵族的服役义务
停止对非国教徒的迫害
王 朝:罗曼诺夫王朝
在位时间:1762年1月5日—1762年7月9日
前 任:伊丽莎白一世
继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
沙皇彼得三世是哪国人?彼得三世是怎么死的
提到彼得三世,大多数人会想到他是普鲁士忠实的拥护者之外,还会对他的死亡唏嘘不已。但是彼得三世怎么死的,史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在叶卡捷琳娜期间的正史上,彼得三世的死因被记录为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当然,这个说法被许多人质疑。了解俄罗斯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彼得三世与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的感情并不好,叶卡捷琳娜文化水平很高,是标准的大家闺秀,行为举止十分优雅。但是,彼得三世文化水平并不高,对于叶卡捷琳娜十分反感,在她生完孩子之后,彼得三世就公开和情人在一起,这就使得叶卡捷琳娜对彼得三世的怨气更加强烈,夫妻关系降到零点。
随后,叶卡捷琳娜也找情人,这对夫妻一点都不掩饰对对方的厌恶之情。这个时候彼得三世的许多行为已经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他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也让民众对他不满。特别是在他放弃七月战争胜利果实后,国内形势就变得十分紧张了,可是彼得三世并没有注意到这点,他还和以往一样,对于身边亲信的劝告毫不理睬,这就导致他的结局一定不好。从这里应该可以初步推断出彼得三世怎么死的,应该与国内形势有关。
事实上,彼得三世的亲信曾多次告诉他,皇后有发动政变的打算,可是彼得不以为意,他始终没有放在心上。等到叶卡捷琳娜真的发动政变后,又十分自大,不愿意向普鲁士求救,下令固守一座只是用来训练的木制城堡,根本不考虑这样的命令是否合理,所以很快被攻占了。后来,彼得三世逃往喀琅施塔,被拒绝后,彼得三世直接丧失斗志,也没有了向普鲁士求救的想法,被叶卡捷琳娜抓住后,直接下令退位。一个星期后,彼得三世在罗普舒死亡。到这里,彼得三世怎么死的就显而易见了。
据史书记载,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外孙。本应该是瑞典王位继承人,但由于伊丽莎白一世没有孩子,因此她需要挑选一个继承人,而彼得就是被挑中的那个人。由于彼得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在成为俄罗斯国王后,做出了许多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在彼得十一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的生活由他叔父阿道夫·腓特烈全权接手。虽然他的叔父为他找了好几位家庭教师,但是这些老师并没有教授他知识,反而经常体罚他;因为这些情况,彼得十分多疑,有些神经质。史书上关于彼得三世评价,大都用到生性多疑,经常撒谎,神经敏感等字眼。彼得三世在位时,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比如下令停止迫害那些不是本国的教徒,整治修道院,没收一些修道院的领土等,这些都有利于加强人民对本国的认同感。但是彼得三世赋予了贵族太多的特权,贵族不必服役,而且还放宽了贵族权限,这些激化了阶级矛盾。
所以,史书上彼得三世评价用了毁誉参半这个词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提到彼得三世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他对普鲁士国王的崇拜,他十分支持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曾多次将本国军事情况提供给腓特烈二世。这是由于彼得是德意志人,从小就喜欢军人,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彼得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彼得三世在位期间,推行军队普鲁士化,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在当时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是他过于强调个人感情,并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经常为了自己所在的家族的利益去危害国家利益,这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彼得三世曾因为他自己崇拜普鲁士国王而放弃七月战争的胜利果实,答应普鲁士国家使者的一切要求,极大的损害了俄罗斯国家利益;从这点看来,史书上彼得三世评价是没有做好一个君王该做的事情,不适合做君王就不足为奇了。
揭秘:俄国沙皇彼得三世之死
1762年6月24日,俄国发生宫廷政变,被推翻者是沙皇彼得三世,政变发动者正是他的妻子叶卡特琳娜。7月18日,被囚禁的彼得三世突然暴亡。彼得三世死于何因?他的死与叶卡特琳娜究竟有没有关系呢?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于1725年驾崩,自此俄国陷入长期混乱之中。从1725年到1762年短短的37年间,走马灯似的更换了3个沙皇,3个女皇。1741年伊丽莎白即位,这位平庸的女皇治国无道,然而却善通淫乐。1742 年她确立胞妹安娜的儿子彼得.费多罗维奇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从小就在德国生活,他是普鲁士军事制度和德国文化狂热的崇拜者,而对自己祖国却毫无感情。回到俄国后,他公开宣称俄国是一个最令人讨厌的国家,对治理国家没有兴趣。
叶卡特琳娜原名索菲亚.奧古斯特,出生于德国什切青,是个家境破落的小公主。当她得知被选定为俄国未来皇位继承人的未婚妻后激动万分,立即在母亲陪同下,随身仅带“两三套衣服,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的微薄嫁妆,经过长途旅行,来到俄国首都彼得堡。为了做个称职的皇后,她拚命学习俄语,还改信了东正教,当她用标准的俄语虔诚地朗诵东正教的誓言时,使在场的大主教和众教徒感动得流泪。1745 年8月,俄国皇储彼得大公与叶卡特琳娜结婚。但是婚后,叶卡特琳娜发现,她的丈夫彼得很不忠诚,经常外出寻花问柳,甚至有时还将情妇带回家向她示威,伊丽莎白对异邦来的叶卡特琳娜也很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她的行动,使年青的大公夫人在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她更加勤奋地读书和学习治国之道。她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无时没有书本,无处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欢乐。”另外她在政界和军队中扶植和拉拢亲信,将自己的情夫们安插到显要部门,积极为夺权做准备。她在日记中下定决心:“迟早我要达到目的,我要做俄国的女皇。”
1761年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彼得继位,是为彼得三世。由于国内政局长期动荡,社会各界均人心思定。然而刚刚上台伊始的彼得三世却经常以自己的个人好恶,随意改动俄国现行制度和法令,推行一系列损害贵族和教会利益的政策,遭到上层人士的反对。尤其是在对外政策上,彼得三世的所作所为引起政界和军界的强烈反对。彼得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使俄国许多到手的利益付之东流,彼得三世在德皇腓特烈二世的鼓动下,与往日的盟友西班牙和法国断绝关系,并出兵协助普鲁士进攻奥地利。在女皇的国葬日,彼得三世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公开表示蔑视这些毫无意义的繁文缛节;而皇后叶卡特琳娜则一直身着丧服,心情沉重,严格遵守教会的祈祷仪式。因此叶卡特琳娜的温和宽大得到了众人的爱戴,而彼得三世的粗暴猥琐则受到众人的非议和鄙视。与此同时,以叶卡特琳娜的情夫、禁卫军军官奧尔洛夫兄弟为首的密谋集团正在策划推翻彼得三世的行动。当时法国驻俄国的使节麦尔西伯爵在发回巴黎的信中就说道:“宫廷革命将是俄国的幸福,特别是它的盟国的幸福。”
1762年6月24日彼得三世离开彼得堡去奥拉宁堡,他将在那里发动对丹麦的军事进攻,他将叶卡特琳娜留在彼得堡府。7月9日凌晨5时,奥尔洛夫兄弟来到皇后的卧室,叫醒了叶卡特琳娜,简单地对她说:“请起来!宣布您登上皇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皇后迅速穿好衣服,匆忙间未顾得,上梳妆,乘一-辆简陋的马车,匆忙,赶到伊兹梅洛夫禁卫军团的驻地。在士兵们“女皇万岁”的一-片欢呼声中,叶卡特琳娜宣布她将成为新的沙皇。其他几个禁卫军团也几乎未作反抗就归附叶卡特琳娜。新女皇身着戎装,率领四千禁卫军开向彼得堡。等到彼得三世闻讯从外地赶回来时,叶卡特琳娜已经控制了首都局势。新女皇拒绝了彼得三世平分政权的建议,懦弱无能的彼得三世只好宣布退位,只要求归还他的情人、猴子和小提琴,让他以此了却残生。7月18日,叶卡特琳娜在枢密院正式宣布就任皇位,史称叶卡特琳娜二世。就在叶卡特琳娜宣布登基的同一天,传来被囚禁的彼得三世暴死的消息。
彼得三世死于何因?有一种说法称彼得三世是被人毒死的,当时法国外交部档案记载:凡按俄国风俗与彼得三世遗体吻别的人的嘴唇都奇怪地肿了起来。还有种说法称彼得三世是在酒后殴斗中被人失手打死的。另一种说法是女皇为除后患,密令心腹将彼得三世勒死的。在俄国古老的封建宫廷中,始终充满着权力的倾轧和斗争,欺诈.与不择手段的阴谋,宫廷政变同专制独裁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彼得三世即是独裁政治的牺牲品。尽管他的死因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其一彼得三世死于谋杀,其二叶卡特琳娜与彼得三世之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对比:乾隆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区别有哪些?
如同同一历史时期中国的乾隆帝,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位60年。这位主张“脱欧”的英国国王通过其文治武功和放眼全球的魄力,拓展贸易,成就了大英帝国的崛起。
综合媒体1月26日报道,目前英国政府主张的脱欧,在200多年前的英国就曾经出现。
当时的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乔治三世(George III),虽然没有同时代君临中国的乾隆帝的一言九鼎、不受挑战的权力地位,但他与英国议会和英国政府的频繁互动塑造了今天英国政治的模式。
历史学者指出,乔治三世并非只是个高高在上的“橡皮图章”国王,相反,他更像一位事必躬亲的首席执政官,从早到晚关注着国家发展的每个进程,成为英国鼎立世界的“总设计师”。
与乾隆帝到处游历相比,乔治三世可以说几乎足不出户,从来没有到过其它国家。作为祖上来自于欧洲德意志汉诺威公国王位的继承者,他连当时属于其辖下的莱因河畔的国土都没有访问过。
使团访华 不过乔治三世的学识并不闭锁。他被认为不仅博学,还是放眼全球的君主。他从小学习过许多科目,其中包括化学、物理、天文、数学、法语、拉丁语、历史、音乐、地理、商业、农业、法律、舞蹈、击剑、体育等。
乔治三世即位后,对内鼓励科技发展,对外大力资助英国人对世界各地的探索,促成跨越传统疆界的贸易。在他的治下,英国首次派遣使团访华,受到乾隆帝接见。 乔治三世和欧洲王室“血浓于水”的同胞亲缘,也许注定了和造反起家的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后来的势不两立,以及英法在主导各自国际化中的反复争夺。
和乾隆帝一样,他们都是出生在18世纪早期,都是20出头即位,都是80多岁去世。但乔治三世没有乾隆帝在史书上的显赫头衔。即使是他在位的时候,在英国议会中,一些他表明厌恶的“敌对势力”早就暗中阴谋,试图以太子取代国王,特别是他中老年后被认为患上精神病,被指为“疯子国王”。
因为北美殖民地在法国支持下经过北美独立战争击败英国,历史改写,后来很多人记住乔治三世的是“疯子”的糟糕名声,而非他对英国的重大贡献。也许只有在他的治下,英国经过争战,在欧洲乃至世界崛起的历史才能说明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国王。
十全老人 用乾隆自诩的“十全老人”来形容乔治三世也许并不为过。乔治三世创造了英国王室大量的“第一”。其中包括: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注:不是女王),也是最后一位美国国王,第一位澳大利亚国王。在他的统治时期,英国有了今天的国旗。在欧洲,英国在7年战争中击败法国,后来又联合欧洲其它力量彻底战胜拿破仑。
他知识渊博,爱好收藏,倡导并赞助科学、技术、金融、农业、音乐、艺术等等事业发展。在他的支持下,英国工农业大为发展,科技腾飞,影响世界进程的英国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
正是乔治三世委派马戛尔尼访华看清了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本质并最终促成了多年后的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 .
英国真正走上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英帝国”道路。 乔治三世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和贡献良多。特别是在他统治的前半期,他关注议员选举,反对腐败的党争,希望团结不同派别共同服务于国家利益。
不过,乔治三世没有乾隆“风流天子”的绰号。他个人的生活勤勉节俭,注重家庭生活和宗教品德,一生都没有任何婚外情。他很亲民,常身着便服、带着孩子在乡间散步,并与偶然碰上的乡村百姓聊天。
还是他买下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并把那里变成了英国王室的家。 国王可能比自己的秘书还勤奋,从年青时开始就总是在笔耕不已。留给世界的包括多达35万页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很多都是御笔亲书。 脱欧和入欧 乔治三世具有德意志血统,他的前辈和一些晚辈都出生在德意志(当时尚未有德国),欧洲大陆是他们的老家,他娶的王后也是来自德意志地区,和乔治三世订婚抵达英国后,该王后还不会说英语。
但乔治三世是近代第一位出生在英国的英国国王,英语不仅是母语,他对英国的“爱国观念”也比祖辈更强。 在祖父乔治二世(George II)驾崩之际,乔治三世年仅22岁,父亲当时已经去世,所以他继承祖父的王位,登基英国国王的同时,也继任汉诺威国王,统治德意志莱因河畔的汉诺威地区,成为汉诺威选帝侯(有望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在乔治三世的统治下,爱尔兰和不列颠合并,英国真正成为联合王国,今天使用的英国国旗正式诞生。 在其统治时期,随着法国大革命,出现了试图将欧洲大一统的拿破仑。
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乔治的“祖国”汉诺威。在乔治三世的号召下,大批原汉诺威军队将士移民英国,加入英军,之后又“入欧参战”,成为后来在滑铁卢战役等西欧各地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英国国王的德国军团。
英法争夺战 从注重亲民的乔治三世本人的角度看,身为人君需要勤政爱民。他反对独裁,注重听取不同意见。在君主立宪的英国,乔治三世从小就知道议会是政策法律制定者,国王只是个执行者。 议会和政府的错误决定也会让国王背负骂名。乔治三世在位期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经济法案,让其北美东部殖民地不堪重负,最终走向起义,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英军派出包括德国军团在内的军队予以镇压。 当时的英国和法国的争斗不仅是在欧洲进行,而是早已在国际化主导权的方方面面展开。在北美殖民地上,英法在各处早就开始争夺,最终法国被击败。
而之后的北美英国殖民地掀起的起义,很快得到了英国的老对手法国的全面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 作为一名爱国者,乔治三世亲自参与策划一小部分在北美的军事行动。
他也被美国起义者当作一个鼓动民众攻击的对象,被形容为北美人民被迫反抗的“自私刻薄和残酷压榨人民”的国王。英国在英美战争中败北,国王又被英国人视为“丢失北美殖民地国土”的国王。 美国独立3年后,乔治三世又体现出其现实主义态度,不失体面和有风度地欢迎美国派遣其首任驻英大使抵达伦敦。但传统的西方历史学者多数基本上没有给乔治三世积极评价,在有关传记和史书中,美国学者把他叫做“暴君”,英国学者又将他称为“帝国主义失败政策的替罪羊”。
永垂不朽 乔治三世不仅在史书上没有乾隆帝的待遇,在位时也没有乾隆的福气。他的晚年受到“精神病”的严重折磨。 乔治三世的精神病主要是在其在位统治50年之际发生。一些医生认为他患上了罕见的遗传性精神病”卟啉病“,但现代的医生认为他实际上患上了躁郁症。
也有些医生认为无法确诊。他滔滔不绝地说话,情绪时好时坏。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乔治三世的发病和他的家庭问题直接关联:他对其长子不仅没有像他一样做个品学兼优的人、相反成了花花公子感到失望。对他最小的女儿因病早逝悲痛欲绝。
2005年,对乔治三世国王留下的头发进行化验,发现严重的砷毒成分,至今原因难解。 当年医学界对精神病的治疗和认识也非常浮浅,所谓“医生”,使用的是训斥、捆绑等野蛮手段,乔治三世被捆在椅子上,因为他滔滔不绝,嘴又常被堵上。这样的治疗结果可想而知:老国王健康状况日下,最后失明失聪,在凄惨中走向死亡。
乔治三世最终名留英国青史,随着一些史料近年公开,受到现代历史学者重新的研究和积极评价。与乾隆帝留给后人不同的是,“乾隆中兴”后,大清帝国闭关自守早已开始走向衰败。
而乔治三世身后的英国却继续沿着他致力开创的“国际化”方向前进,英国实际上反而处于乾隆帝所谓“天道昌隆”的状态,走上了“日不落帝国”的道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