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多特前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

中文名: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

外文名:Jean-Baptiste Bernadotte

别 名:卡尔十四世·约翰

国 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波城

出生日期:1763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1844年3月8日

职 业:前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后成为瑞典与挪威国王,叛国者

信 仰:路德宗

主要成就:率领部队十小时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指挥反法联军参加莱比锡战役

名将贝尔纳多特:从拿破仑的元帅到法国的叛徒

王子大婚,让世界舆论的目光聚焦到瑞典王室身上。这个拥有近200年历史的瑞典贝尔纳多特王朝,其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曾为拿破仑四处征战,并受到后者赏识成为帝国元帅;后与拿破仑为敌,依靠反法战争的丰功伟绩成就名望;他是一位法国律师的儿子,他的妻子即是拿破仑的前恋人也是日后的瑞典王后……这一切的矛盾与惊人的命运铸造了这位国王的一生,他就是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

“接手”拿破仑初恋情人

贝尔纳多特1763年出生于法国波城。作为加斯科涅地区波城的一名律师之子,贝尔纳多特原本被期许能继承家业,却在1780年参军入伍,凭借出众的能力迅速在军中获得赏识。年轻时代的贝尔纳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据传其手臂上文有刺青:Mortaux rois(打倒封建王侯)。作为法军的师长,他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遇到了拿破仑,从此开始了传奇的命运之旅。

在这期间,拿破仑为了进入法国上层社会,抛弃了初恋情人黛丝蕾,同上流社会的风流寡妇约瑟芬·阿内尔夫人结婚。之后黛丝蕾同贝尔纳多特结识,两人逐步坠入爱河并于1798年结婚。拿破仑因为撕裂婚约而对黛丝蕾心中有愧,更将贝尔纳多特视为家族成员般照顾,帮助他日后在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飞黄腾达。毫无疑问的是,贝尔纳多特因娶了拿破仑的“未婚妻”而与拿破仑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

此后他度过了在法军生涯的最好时光:1804年被列为帝国册封的第一批元帅之一;随后的一年,贝尔纳多特统帅第一军,在奥斯特里茨大捷中功不可没,并因此被获封亲王。伴随着军政生涯的辉煌,失败也随之而来:在耶拿战役、多瑙河会战与瓦格拉姆战役中,他都遭遇了失败,因糟糕的指挥饱受指责。

贝尔纳多特的军政生涯本将就此结束,不过由于曾经善待瑞典战俘,瑞典人为无后的国王卡尔十三世寻找继承人时,也将他考虑在列。1810年,瑞典王储查尔斯因中风去世后,贝尔纳多特被选举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继承人。当得知自己被提名为王储,贝尔纳多特征求了拿破仑的意见。拿破仑此时需要在北欧有一个类似华沙大公国的傀儡国家。因此如果贝尔纳多特当瑞典国王,可以增加法国的筹码。拿破仑万万没想到,从此刻起,手下的爱将将变为他此后的敌人。

效力瑞典,甘与法国为敌

为了使瑞典保持中立,贝尔纳多特并未插手拿破仑和英国间的战争,并反对大陆封锁政策。但老部下的此举惹怒了拿破仑。拿破仑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这也导致了贝尔纳多特加入了对抗拿破仑的第六次反法同盟。与俄国结盟后,他写信给拿破仑,“政治上不存在友谊和仇恨。除命运之神的命令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

在宣布与拿破仑为敌后,贝尔纳多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英国、普鲁士结盟,共同对抗法国和丹麦。在结盟后两个月,贝尔纳多特就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意志北部参战,史称“莱比锡战役”。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贝尔纳多特特意把因为与拿破仑意见不和而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根据法军的特点,他和莫罗制定了“斯特拉斯堡计划”,建议联军主要攻击由几位法国元帅指挥的部队。但如果拿破仑亲自率军赶来救援或交战时,则尽量避战撤退。

按照“斯特拉斯堡计划”,贝纳尔多特指挥反法联军北路军团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随后他又在邓尼维茨大败法军内伊元帅。

俄国沙皇曾建议贝尔纳多特在拿破仑倒台后继任法国国王,然而这个提议并不现实,因为多数法国人都把他视作叛徒。马尔博曾评价说,贝尔纳多特因为领导法军取得的荣誉才登上王座,却对祖国恩将仇报;拿破仑也谴责他,说贝尔纳多特若是协助法国对抗俄国,也许能将世界的命运掌握手中,可是“自私心和愚蠢的虚荣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变得刻薄”。


无论拿破仑怎样不满,贝尔纳多特在1818年2月正式加冕为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建立了延续至今的贝尔纳多特王朝。由于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19世纪初的瑞典已穷困不堪,再也无法承受战争的代价与损失。在卡尔十四世统治期间,一向好战的瑞典远离战争,恪守中立。也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再也没有卷入过任何战争。

拿破仑手下最特殊的元帅:贝尔纳多特是怎么成为瑞典王储的?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是拿破仑手下最特殊的元帅,他从来没将自己的忠诚献给拿破仑,却能成为法兰西帝国元帅主要是靠两点:一是贝尔纳多特军事能力确实突出,战功卓著;二是贝尔纳多特娶了被拿破仑抛弃的欧仁妮为妻,拿破仑为了补偿欧仁妮而重用贝尔纳多特。

贝尔纳多特的军事生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年轻的时候贝尔纳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为保卫法兰西共和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1794年6月26日弗勒吕斯之战,贝尔纳多特协助儒尔当将军大败奥地利-荷兰联军;1797年意大利战役,贝尔纳多特的部队创造了10小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阿尔卑斯山的奇迹,帮助拿破仑赢得胜利。贝尔纳多特指挥手段变化多端,手下部队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格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但是当拿破仑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于推翻共和国建立帝国后,贝尔纳多特虽然贵为帝国元帅但一直不愿为拿破仑效力。其实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之前,贝尔纳多特都想提前逮捕拿破仑的,但是拿破仑大势已成不可阻挡,贝尔纳多特只能保持中立。拿破仑战争时期,曾经英明的战将贝尔纳多特完全消失了,故意破坏法国和普鲁士的关系;1805年奥斯特里茨会战,贝尔纳多特率军作为总预备队不愿参战;1806年10月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贝尔纳多特第一军行动迟缓,使得达武的第三军陷于苦战等等,可以说给拿破仑捣乱的事贝尔纳多特做了很多。

1810年贝尔纳多特意外成为瑞典王储,站在反拿破仑同盟一边后,强大的贝尔纳多特元帅又回来了。1810年5月28日瑞典王储查尔斯因中风突然去世,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绝嗣,需要一个新的继承人。当时大部分瑞典军人担心未来和沙俄的军事冲突,想要一个军事统帅;另外贝尔纳多特在丹麦作战时赢得了瑞典的尊重,所以在瑞典大臣莫尔奈的运作下,完全没有皇室血统的法国人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新王储。

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王储后掌握整个瑞典的外交和军事大权,出于瑞典利益考虑坚持中立,反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最终于1812年贝尔纳多特和拿破仑公开决裂。1813年10月莱比锡战役中,贝尔纳多特率军参战,成为反法同盟高层之一,贝尔纳多特提出了专门打击拿破仑手下元帅,避免和拿破仑直接作战的主张,先后击败法国元帅乌迪诺和内伊的十多万部队,最终使得拿破仑独木难支战败退兵,为反法同盟首次覆灭拿破仑帝国创造了条件。1814年3月31日,反法联军攻入巴黎,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

贝尔纳多特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军事上带兵战绩卓著,内政上推动了瑞典的现代化,但他就是不愿意为很多法国人崇拜的拿破仑效力。而拿破仑能够一次次忍受贝尔纳多特的拆台完全是看在德茜蕾·欧仁妮·克拉里的面子。

欧仁妮被称为“拿破仑永远的恋人”,是拿破仑年轻时的未婚妻,后来拿破仑撕毁婚约娶了约瑟芬因此一直心怀愧疚想要补偿。1798年贝尔纳多特迎娶欧仁妮后,拿破仑就对其给与了特殊的照顾,即使贝尔纳多特贻误军机也没被处置。

贝尔纳多特:娶了拿破仑未婚妻的法国元帅

因为娶了拿破仑的未婚妻,他逐渐发迹,作为一个共和制的信奉者,他为拿破仑的帝国张目,最后甚至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瑞典的国王,他靠着拿破仑的赏识成为了帝国元帅,却依靠着反法战争的功绩,成为一个胜利者,这一切一切的矛盾,铸造了这位国王的一身,他就是现任瑞典国王的祖先——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  

打倒封建王侯:暴君亡

  在年轻时代,贝尔纳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传闻在其手臂上有刺青:「暴君亡」(Mort aux rois 打倒封建王侯之意)。作为法军统帅之一,其指挥手段变化多端。

  但因为对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不甚积极,所以表现平平。

  贝尔纳多特1780年参加陆军,历任中校(1791年11月)、上校(1792年)和准将(1793年后期)。

  1794年6月26日,在弗勒吕斯之战中,为儒尔当将军战胜奥地利-荷兰联军立下汗马功劳。1794-1796年在儒尔当手下作为师长转战德意志地区,后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遇到了拿破仑,并于1797年在其手下服役,他的部队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格,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翻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仅用了10个小时。

  1798年1-4月作为大使被派往维也纳。他的外交手段十分强硬,当意大利发生反法暴动时,曾经统治过意大利的奥地利人十分兴奋,扯下了大使馆的法国国旗, 贝尔纳多特当即离开奥地利,害怕两国关系破裂的奥地利政府只得屈服,放弃一切在暗地里支持意大利人的行为。

  贝尔纳多特于1797年11月-1799年6月出任莱茵军团司令,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3月16日率部强渡塔利亚曼托河。19日冲击葛莱蒂丝卡要塞失利,援军来到时迫降要塞守军。

  娶拿破仑的未婚妻

  1798年与拿破仑兄长约瑟夫·波拿巴的姨妹德茜蕾·克拉里(Désirée Clary 原本是拿破仑的未婚妻,有「拿破仑永远的恋人」之称)结婚。拿破仑因为撕裂婚约娶了风流寡妇约瑟芬而对德茜蕾·克拉里心里有愧,将贝尔纳多特视为家族成员般的「照顾」,这让他日后在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飞黄腾达。

  1799年7-9月升任贝尔纳多特为国防大臣,工作富有成效,很快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新军。但由于他的平民出身以及与雅各宾派有接触,且反对独裁,期间他与波拿巴党保持距离,并拒绝为拿破仑在1799年11月发动的雾月政变提供帮助,又被迫辞职。

  当拿破仑从埃及潜回时,他敏锐地感觉到其政治野心,准备以临阵脱逃的罪名逮捕他。在发现拿破仑的势力太强大后放弃,在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期间保持中立。

  1800年1月,贝尔纳多特被任命为参议员。 4月,就任西方军团司令。 1803年1月任驻美大使,但由于同英国的战争爆发,处于安全考虑,未能成行。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称帝,随后贝尔纳多特被任命为汉诺威总督。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战后, 贝尔纳多特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41岁。1806年封为蓬特-科沃亲王(蓬特和科沃是那不勒斯王国境内原属教皇的两处封地)。

  拿破仑战争时期

  第二次法奥战争爆发时, 贝尔纳多特作为第一军军长,正率部驻扎德意志的汉诺威。为了对部队的调动保密,他谎称要回法国,当部队到了符兹堡后,他又宣称是来接管防务,在严格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下,盟国情报人员根本无法得知法军的真正动向。

  在乌尔姆会战中,和第三军、巴伐利亚军一起抢占伊萨河,防止俄军增援乌尔姆。

  但在追击奥地利-俄罗斯联军时,他犯了一个愚蠢的政治错误(也有人认为他是故意的),为了争取时间,他满脸抱歉地率军强行从敢怒不敢言的中立国-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候国的领土上越过,这让柏林很不愉快,一旦普鲁士参战对法军将是灾难性的,还好普鲁士人决定看看会战结果再说。

  1805年12月2日, 贝尔纳多特率第一军(1.5万人)作为总预备队参加了奥斯特里茨会战,他们参与了最后的进攻。虽然会战很激烈,但第一军损失微不足道,这归结于贝尔纳多特谨慎(过于谨慎)的指挥。

  1806年夏, 贝尔纳多特奉皇帝的命令,"言语恳切,带着和平诚意"地占领了普鲁士科堡附近的所有要地,战争爆发后,迅速地占领了安斯巴赫。

  但在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1806年10月)中,却十分迟缓,而且虽然距两个战场都只有7英里远,却无所作为,两次战斗都没有参加,并致使达武的第三军陷于苦战,但因为他是原拿破仑的未婚妻的老公,拿破仑下不了手,他才免于被军事法庭处罚。

  吕贝克战役抓获一些瑞典俘虏, 贝尔纳多特第一次被瑞典当局注意。

  11月7日贝尔纳多特在追击普鲁士残军时在特拉弗明德迫降后来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的普军布吕歇尔军团。

  解除军务

  1807年1月25日,他率第一军(2.5万人)在梅林根之战中战胜俄军本尼格森部(6.3万人),阻止了俄军的进攻,从而得以将攻补过。 6月4日参加古茨泰特-阿伦施泰因之战负伤而去职。伤愈后担任驻汉堡的军区司令。

  1809年3月担任德意志军团第九军(萨克森军,1.8万人)军长,参加瓦格拉姆会战(1809年7月5-6日)。

  在战斗的第一天,位于法军阵线中部的贝尔纳多特所部不但没有攻下任何敌人阵地,反倒被奥军逐出了自己的出发阵地,狼狈逃回。

  第二天,担任右翼的贝尔纳多特再次被击溃,这让拿破仑非常恼火,贝尔纳多特在会战后被撤职,于8月返回巴黎并受命指挥部队防御英军在瓦尔赫伦岛的登陆。

  愤怒的贝尔纳多特返回巴黎,内阁会议仍然信任他,并任命他担负起在荷兰防御英国的责任。

  瑞典王储

  1810年5月28日瑞典王储查尔斯因中风死亡。

  在贝尔纳多特正准备前往罗马担任总督时,他意外地获知他被选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继承人。

  这是因为大部分瑞典军人考虑到未来可能与俄国发生军事冲突,因此倾向于由一位军人出任未来的国王,另外也部分因为贝尔纳多特在丹麦的作战中对瑞典战俘相当友善并得到了瑞典战俘的信任,这为他在瑞典赢得了名誉。

  这件事是由一位瑞典大臣—— 卡尔奥托莫尔奈(Karl Otto Mörner)完全出于个人动机独自决策的,并将瑞典王位继承权的提议告诉贝尔纳多特。

  贝尔纳多特将莫尔奈的提议转告了拿破仑,拿破仑觉得整件事情实在荒谬。

  但拿破仑其实盘算的确也需要一个类似华沙大公国的傀儡国家在北欧。如果贝尔纳多特当瑞典国王,可以增加法国的筹码,所以拿破仑并不支持,但也没有反对。

  贝尔纳多特于是告知莫尔奈,如果他正式当选,他不会拒绝这一荣誉。

  瑞典政府惊讶于莫尔奈的无耻行动,当他返回瑞典时立刻将他逮捕,不过贝尔纳多特在瑞典最终还是得到了支持。

  11月2日, 贝尔纳多特抵达斯德哥尔摩,11月5日,他接受了议会的拜谒,并被卡尔十三世国王收为养子,改名“卡尔约翰”。并放弃法国蓬特-科沃亲王的头衔。

  这位新王储很快就成为全瑞典最受欢迎并且最有权势的人。老弱的国王和议会的终结使得政府大权,特别是外交事务,完全落入他的手中。

  他奉行亲俄外交政策,目的是取得挪威。他的整个政策以占领挪威为核心。很快,「卡尔约翰」就证明他完全不是拿破仑的北欧傀儡。

  1810年8月21日, 贝尔纳多特被瑞典人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20日,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统帅瑞典军队。

  反对拿破仑

  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与反对大陆封锁政策,不爽贝尔纳多特的拿破仑派布律纳元帅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导致贝尔纳多特加入反法联盟。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他写信给拿破仑:「政治上不存在的友谊和仇恨。除命运之神的命令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象征两人的决裂。

  1813年3-4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莱比锡战争"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意志北部参战。

  他把因为和拿破仑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后来的特拉成堡计划) 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莱比锡战役的胜局。

  8月23日, 贝尔纳多特指挥反法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

  10月16-18日,贝尔纳多特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

  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迫使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曾建议贝尔纳多特在拿破仑倒台后继任法国国王,由于贝尔纳多特坚信法国的共和思想已深入民心,君主制在法国已到穷途末路,拒绝继任法国国王,加之英、奥等国的反对,贝尔纳多特最终未能成为法国国王。

  百日王朝期间,拒绝加入第七次反法同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