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希蒙德一世安条克公国的首脑

本 名:博希蒙德一世

出生地:意大利南部

职 业:冒险家

性 别:男

博希蒙德一世是谁?博希蒙德一世生平简介

诺曼冒险家、十字军领袖、安条克公爵。生於意大利南部,父亲罗伯特·圭斯卡德出身雇佣兵,后成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博希蒙德於1079年开始领兵,1081年攻占阿夫洛纳。同年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登基,与诺曼人为敌,成为博希蒙德的对手达30馀年。1083年,阿历克塞将他们逐出色萨利的拉里萨。1085年,博希蒙德丧父,家业由叔叔罗杰一世继承,他只得到巴里的一个封邑,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博希蒙德立即响应,率领一支小小的诺曼军队参加东征,1096年冬,经希腊半岛到达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土耳其人作战。在尼西亚、多里莱乌姆和安条克的战斗中,博希蒙德战绩辉煌。1098年攻克安条克后,他留守该城,没有参加进攻耶路撒冷的战役。十字军返回家园后,他成为新建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的首脑。他屡次进犯邻邦阿勒颇,扩展领土,但在进攻北方的锡瓦斯时被俘,直到1103年获释。1105年9月前往罗马觐见教皇,然后游历法国。1106年与法王腓力一世之女结婚。1107年再次进攻希腊,率大军在阿夫洛纳登陆。阿历克塞急於结束战争,让他统治安条克和几个希腊城邦。他也无力再战,只得接受臣服拜占庭的屈辱条件。

豪情远征

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Bohemond I(约1050~1111年),也翻译为波西蒙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人精。

出生于欧特维尔家族,原名马克,奥特朗托亲王(1089~1111)和安条克亲王(1098~1101、1103~1104)。父亲是支配意大利东南部的诺曼统治者卡拉布里亚公爵,他以一个传奇巨人的名字罗伯特·圭斯卡德为外号。后来加入父亲的军队,被父亲封为塔兰托伯爵。1085年其父战死后,他的叔叔罗杰一世领有西西里岛,他的封地只有区区塔兰托一地。教皇乌尔班二世在1095年号召十字军东征后,年届不惑的博希蒙德意识到建功立业的时机已到,立即招兵一万参加行动,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 对他颇为忌惮,决定对他采取怀柔政策,赏以重金,封以高官,他也宣布愿做皇帝 仆人。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尼西亚后,在多伊勒姆平原爆发了的主力决战中博希蒙德充当先锋,历经血战。1097年10月包围安条克,自秋到第二年夏天,双方都精疲力尽,这时摩苏尔埃米尔率25位领主前来解围,在穆斯林部队到达的前夕,他收买叛徒,率先攻入安条克,接着借着圣矛传说,激励士气,大破援军,在扫荡外围的战斗中,又瓦解了马拉·安·诺曼城的防御。在该城建立了完全照搬欧洲封建制度的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这就又和拜占庭阿历克塞皇帝闹翻了。

百战归乡

他留守该城,没有参加进攻耶路撒冷的战役,他努力获取法国和意大利的支援以对付亚历克赛和拜占庭帝国,但最后未能成功。由于地处四站之地,他在与突厥人不断的战斗,1101年失败被俘,直到1103年才被耶路撒冷的鲍德温二世出钱把他赎回了,他获得释放后怪侄子坦克雷德不积极援救,又因为欠下鲍德温二世大笔赎金,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新的战争,结果在1104年围攻豪兰城的浴血战场中大败。战后他分析形势,认为此战失败的原因是没有稳定的兵员,于是决定返回欧洲招兵。由于和拜占庭帝国关系恶劣,他是藏在棺材中偷渡拜占庭领土的。1105年9月他前往罗马觐见教皇,然后游历法国,由于在东征中的功绩,一路备受礼遇,1106年在法国与,比他大五岁的国王腓力一世还招他为女婿。1107年他带着一支新招募的军队返回东方,这次他直接攻打拜占庭领地,因为师出无名,手下普遍不满,久战无功的他不得不于阿历克塞一世言和,再次向皇帝称臣。威信扫地的他也没有去安条克,而是直接回了故乡塔兰托。他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行囊空空,十年远战百战间关,终于又回到了起点,如梦一场。1111年在家乡郁郁而终。他的儿子博希蒙德二世1112年在堂兄坦克雷德死后就获得公国继承权,但直到1126年才到达安条克,三年后就战死沙场。

博希蒙德一世:史上最疯狂的十字军领袖

塔兰托的博希蒙德于1104年秋扬帆驶向欧洲。后来希腊人传言说,他在横渡地中海期间采用了一种奇诡的计策以免遭拜占庭密探俘获。捏造其死讯后,据说博希蒙德将自己装入留有透气孔的棺材里前往西方。为了让此计天衣无缝,在他身旁还放入了一具年轻人(被勒死)的腐尸,以便令其“尸体”相称地散发出尸臭。的确,阿莱克修斯皇帝之女安娜·科穆宁娜写道:“我惊叹他究竟是怎样忍受对嗅觉如此的折磨并存活下来。”--她甚至流露出对博希蒙德不屈不挠的“蛮族”精神的钦佩之意。

姑且不论他的出行方式,博希蒙德于1105年初抵达意大利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这位自封的第一次十字军英雄回归了。他很快获得了教皇乌尔班的继任者帕斯夏二世对新十字军远征的支持,为此博希蒙德在意大利与法国耗费了随后的两年光阴。在实践诺言造访诺布拉的圣伦纳德圣所[10]过程中,他进献了一具银质镣铐作为感谢1103年摆脱牢狱之灾的礼物。他似乎也资助了对一部关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激动人心的记事文献的抄写和传播,与《法兰克人传奇》类似,该书对他本人的成就颇有溢美之词,而对希腊人则多加诋毁。随着他声望日隆,其征兵集会吸引了大量狂热的人群,博希蒙德则通过政治联姻让自己跻身于法兰克贵族的顶层。1106年春,他迎娶了法国公主康斯坦丝[11](Constance);大约与此同时,国王的私生女之一塞西莉亚(Cecilia)被许配给了坦克雷德。博希蒙德利利用在沙特尔举行婚礼的机会宣扬他的新十字军,以对其所说的敌人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发动狠狠一击--他被假定为1098年十字军的叛徒和1101年安条克的入侵者。

1106年末,博希蒙德回到了南意大利监督十字军舰队的打造,为此征集了数千人。然而,尽管一年后聚集在普利亚的军队达到了30000人、200艘战舰的规模,历史学家仍长时间对远征的实质争论不休。现今主流观点认为这场剑指拜占庭希腊基督徒帝国的战役,不能被当做纯粹的十字军,或者至少应被视为对十字军理念的一种歪曲。远征显然与第一次十字军具备某些醒目的相似之处--参与者许下誓言,配搭十字标记并期望洗清罪孽。然而争议的焦点在于教皇的参与。当然,引发争论的是,教皇从未特意授予十字军远征基督教兄弟的特权地位;相反,是被野心和仇恨蒙蔽双眼的博希蒙德佯装其军队将在黎凡特作战,欺骗了帕斯夏二世。

这种对事件的看法令人疑窦丛生。多数同时代证据暗示教皇对博希蒙德的意图了然于胸并依旧支持他,甚至派遣了一位教皇特使伴随左右为法国、意大利的宣传运动背书。即便在不太可能的情况下教皇受到了误导,大批俗人新兵无疑接受了加入十字军对抗希腊人的理念。实际上,这种将博希蒙德的远征排斥为十字军运动的异类的倾向,源自于一种根本的误解:相信十字军的理念和实践已达到了统一完美的境地。对12世纪早期大部分生活在西欧的人而言,这一新式的信仰之战并无明晰的界定,尚在持续、系统地发展。在他们看来,对抗穆斯林并非十字军所必需,许多人欣然接受了发动圣战反对阿莱克修斯·科穆宁的构想,只要他被认为是拉丁基督教世界的敌人。

虽然1107-8年针对拜占庭的十字军的背景跃然纸上,远征本身却被证明是一场混乱的灾难。1107年10月横渡亚得里亚海后,拉丁人对被同代人誉为“希腊帝国西部门户”的都拉斯(Durazzo,位于现代的阿尔巴尼亚)展开围攻。然而,尽管博希蒙德为将门之后,他却被阿莱克修斯以智取胜,后者部署其军队切断了入侵者的补给线,同时小心谨慎地避免正面交锋。拉丁人备受饥馑之苦,又无法突破都拉斯的防线,于1108年9月承认战败。博希蒙德被迫接受了一项耻辱的和平条约--代沃尔条约(Treaty of Devol)。根据协定,在其余生中他将以皇帝臣属的身份领有安条克,而希腊宗主教将重返城市掌权,公国本身将保持完整但需将奇里乞亚和拉塔基亚让与拜占庭。

事实上,由于博希蒙德从未返回黎凡特,协议并没有落实,对未来事件也少有影响。1108年秋乘船回到南意大利后,他似乎成了史籍中的匆匆过客,声名狼藉,万念俱灰。大约在1109年,康丝坦丝为他生育一子,亦名为博希蒙德;然而,1111年,这位曾经的第一次十字军名帅身染疾病,于3月7日在普利亚去世。在安条克,坦克雷德可能依旧以摄政的名义掌握大权,但在法兰克人中他的权威已毋庸置疑。从“海外之地”的前景来看,博希蒙德后期生涯也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他的巴尔干战役转移了希腊在黎凡特的资源,这将令坦克雷德得以长期维持对奇里乞亚和拉塔基亚的控制。

揭秘领导十字军东征的将领究竟是那位

1095年在宗教盛行的西方展开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在基督教徒眼中是一座神圣的城市,所以成了宗教争抢之地,拜占庭为了抢回失去的耶路撒冷发动东征,并且也达到了目的,在抢回的圣地上建立国度,只可惜后来又被回教国家夺去。  

  路易九世画像

面对耶路撒冷再次失去,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发动,意在攻克大马士革,但是还没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军队不断受到敌人的骚扰,失去大部分士兵,最终并没有完成计划。1187年,西方国家再次发动第三次东征,想要入侵回教国家埃及,这次东征罗马皇帝死亡,法国则在有所收获之后撤兵,英国只好停战,故这次东征的结果也没有收复失地。

第四次东征则是对抗同宗教的拜占庭帝国,想要重获经济权,结果是拜占庭帝国崩溃,彻底毁灭。之后第五次东征目标又与前三次一致是为了耶路撒冷的主导权,东征不再由国王领导,改为教皇指挥,军队没有战略,士兵也没有经验,所以还是失败了。

为了争夺圣城第六次东征再度发动,这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而东征领导者却引起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强烈不满,十六年后圣城再度被夺,因此法王组织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结果路易九世被抓,经过多番周折才被释放,回国后再次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果被打败,自己也因病去世,东征结束,同时也是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十字军东征将领是谁

十字军东征是一次打着正义的旗号发起的侵略战争,战争一直打了二百年才结束,十字军东征并没有一次完成,总共分了八次,由不同的将领带领,但都是西方的基督教国家,他们为了基督徒眼中的圣地耶路撒冷,为了让其他宗教教徒臣服。那么十字军东征将领是谁?有的领导人是教皇,有的是王子,甚至有多次东征由皇帝亲自带领。 

  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图片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庭抵抗不过土耳其,教皇组织东征去支援国王,利用赎罪券这一诱饵让各阶层的人疯狂的加入东征,这次东征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十字军东征将领是谁?法王路易七世带领十字军企图占领大马士革,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首次发动进攻,只可惜没有占到一点便宜,罗马皇帝也是东征的将领。接下来的远征则是由罗马、法国和英国的国王亲自领导,东征占领耶路撒冷东部的部分领土,但是罗马皇帝丢了性命。

第四次东征与以往不同,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攻打埃及,为了经济利益,最后毁灭了拜占庭,这次东征甚至加入了童军部队,结果可想而知。第五次东征是由第四次的将领再次领导,有一些落魄的贵族和骑士参与战争,第六次远征又是由罗马皇帝率领的,暂时实现耶路撒冷的回归,不过之后再次失去。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都是由法国路易九世作为将领而发动的,首次战争被俘,被赎回后再次东征丢了性命。

十字军东征的将领最终都没有一个好结局,东征本身并没有获得成功。

  十字军东征目的

进行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目的基本都是争夺基督教神圣的城市耶路撒冷,只是在不同的局势下采取的战略不一样,每次的领导者也不太一样,十字军东征一共发动了八次。 

  十字军东征图片

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每个阶级的人又有不同的目的,对于基督教国家的统治者来说领土是他们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因为圣城被夺,加上他们自己的野心而组织东征。加入战争的骑士被鼓动加入战争,因为教皇告诉他们:想要在死后升入天堂,但是又不能买到赎罪券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到东方去,毁灭抢了圣地的敌人,毁灭非基督教教徒。还有一些贵族们,他们对宗教的狂热和痴迷让他们热血沸腾,以消灭其他教徒为荣。

前几次东征有强烈的宗教性质,第一次东征是因为拜占庭需要教会的帮助,开始之后,教徒们对屠城表现出疯狂的热情,所以偏离了皇帝计划的收复失去领土的初衷,东征变成了毁灭领土的武器,所以导致了拜占庭在第四次东征反被十字军灭亡的悲惨结局。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目标不再是耶路撒冷,可以算是基督教国家的内战,发动者为了从拜占庭帝国手中抢夺威尼斯人经济的特殊权利和复仇,所以对拜占庭帝国发动东征,由其开始的东征最后也将自己送上灭亡之路。

其他的几次十字军东征目的都是为了夺取耶路撒冷的主导权,而第四次则不一样。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一场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次战争从1096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直到最后耶路撒冷帝国正式灭亡这场战争才正式的结束。一些历史资料上记载着这一系列的战争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八次,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存在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的,但是这次的东征却完全没有了十字军身上的骑士精神,因此往往会被人们忽略掉,那么第九次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回事呢?  

  要塞:十字军东征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是发生在1271年到1272年的时候,这也是人们公认的最后一次将耶路撒冷作为目标的十字军战争,人们也常常将它和第八次的战争相提并论。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路易九世曾经想要占领突尼斯,但是最终这场战争还是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爱德华王子也十分焦急,于是他立即下令带领将士前往阿卡城,这也代表着第九次十字东征军正式开始了。

但是这一次的东征军依旧没能够获得成功,除了十字军队已经没有了骑士精神之外,埃及产生的新势力对战争也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当时拜巴尔已经带领着马穆鲁克正式兴起!爱德华王子的战争最终还是无法成功,而第九次十字军东征也代表着原本他们在地中海沿岸所占领的最后的基地也全部地消失。然而这次战争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至少它间接地促进了西欧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之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