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外文名:Ludwig van Beethoven
别名:贝多芬
国籍:德国
民族:日耳曼民族
出生地:波恩
参考文献:《阿斯特·奥尔加.贝多芬的一生》、《西方音乐史》、《贝多芬传》、《贝多芬:在音乐的海洋里寻找爱情与自我[J]》
盘点世界上最著名的十个作曲家,莫扎特第四,贝多芬第二
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岁),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3、弗朗茨·舒伯特弗朗茨·舒伯特(Franz%20Schubert,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逝于维也纳,享年31岁),又译弗朗茨·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4、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5、克劳德·德彪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20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6、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20Fedorovitch%20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他是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7、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勃拉姆斯对标题音乐与华格纳乐剧形式不认同,走纯粹音乐路线。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
8、朱塞佩·威尔第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1813年,朱塞佩·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13岁开始学音乐,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
9、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为什么听莫札特增进智商和记忆力,听贝多芬却反效果?
听莫札特增进智商和记忆力%20听贝多芬却反效果
讲到古典音乐,就想到小时候我妈千方百计想要拐我去学小提琴,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喜欢小提琴的声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诱拐失败,我跑去弹钢琴和吹长笛%20XD。莫札特和贝多芬应该是一般最多人知道的音乐家之二吧?而现在科学家们经过实验,证实了听莫札特的音乐,可以增进智商和记忆力,而贝多芬的却不妙啊。
实验所使用的莫札特双钢琴奏鸣曲
此实验是由义大利的%20Sapienza%20University%20of%20Rome(罗马大学)所举办的,研究结果被刊登在%20Consciousness%20and%20Cognition%20这份科学刊物中。本次实验中有%2010%20位是健康的成年人(称为成年组),平均年纪在%2033%20岁左右,还有%2010%20位是健康的老年人(称为老年组),平均年纪在%2085%20岁左右,最后的%2010%20位是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称为轻度障碍组),平均年纪在%2077%20岁左右。
罗马大学
这次使用的歌曲有两首,一首是莫札特的%20Sonata%20for%20Two%20Pianos%20in%20D%20major,%20K.%20448(双钢琴奏鸣曲),另一首是贝多芬的%20Fur%20Elise(给爱丽丝)。让实验者们听这两首曲子,然后用脑波机记录听之前和听之后的变化,而实验结果显示成年组和老年组在听完莫札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大脑中跟智商、记忆、认知和解决问题有关的这几个部位,出现了活跃的反应,但是对轻度障碍组就没有改变。
听莫札特的脑波数据
白色是听之前,黑色是听完后,听完指数上升。
那听贝多芬的曲子呢?实验结果显示,轻度障碍组依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成人组和老年组在听完「给爱丽丝」之后,大脑中跟智商、记忆、认知和解决问题有关的这几个部位,反而出现了减弱的反应(囧),这...%20如果换别首会不会好一点?
听贝多芬的脑波数据
白色是听之前,黑色是听完后,听完指数反而降低。
其实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针对哪一首歌,只是要证明并不是全部的音乐都可以增进脑部的良好活动。
我回家要赶快把双钢琴奏鸣曲翻出来狂听%20XD。
两大音乐天才莫扎特和贝多芬有什么关系
莫扎特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可如果问起莫扎特全名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得出来吧。外国人的名字,尤其是欧美人的名字,有的时候确实要长一些,比如说莫扎特就是其中之一。莫扎特的全名为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记忆起来相对比较有难度,可是,因为莫扎特是姓,而前面的部分才是名,所以说只有记住全名,才比较容易去区分一个人。
莫扎特雕像
大家通常所说的莫扎特,都是指的全名为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莫扎特,可是殊不知,叫莫扎特的人数不胜数,就连莫扎特本人的妻子后来也是这个姓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关注一个人的全名的原因所在,如果不记住这个的话,下次出现许许多多的莫扎特的时候,当然是不容易区分的。
现在大家通常所说的莫扎特,出生在维也纳萨尔茨堡的市中心,他是音乐神童,可以说给维也纳音乐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全名一直被是各个博物馆或者是音乐爱好者心目中记忆尤深的,当然,他因为少年时期对音乐执着的热爱,也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全名,同样如此。
现在来看,恐怕音乐界无人不知全名为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这号人物,他的墓碑上,也雕刻下了他的全名,成为后人人们经常会去拜访的地方,对后来可以说影响非常大。
莫扎特和贝多芬有什么关系
莫扎特和贝多芬,两个在艺术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字,而且都是十分难得的音乐天才,虽然说他们两人的音乐创作各具特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之间也或多或少有着在音乐上的影响,并且两人还都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生活在共同的年代,也成就了不一样的传奇。
莫扎特雕像
说起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各自在音乐上的成就是值得人们去探讨比较一番的,莫扎特的音乐温婉、细腻而且华贵,贝多芬更是一位音乐史上的巨人,他的音乐作品的影响一直是深远的。而两人的创作中交响乐更是值得讨论的话题,莫扎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交响乐作品,可以说受到巴赫的影响非常深,更加注重感染力,同时也不失戏剧性,而贝多芬一生虽然仅仅只有九部交响乐作品,可以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雄伟而浑厚,一直到现在也是人们喜欢的作品。
其实,除了在艺术上的丝丝联系之外,莫扎特和贝多芬两人在生活中也是很有交集的,早些年,贝多芬还曾经专门去了维也纳去拜访莫扎特,虽然当时两人关系并不是非常好,但是贝多芬还是让莫扎特对他另眼相看了。后来,他跟随莫扎特学习,虽然这段时间并不是被很长,可在后来的作品中明显还是可以感觉出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的。而正因为这些联系,使得两位音乐巨人也一度被传为佳话。
莫扎特出生在怎样的家庭
在1756年1月27日,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出生了,这个人就是莫扎特。
莫扎特画像
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而且不是简单的小提琴手,而是在宫廷演出的小提琴手。另外莫扎特的母亲也热爱音乐,她还会很多的乐器。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莫扎特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而且他又颇具音乐天赋,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音乐人才。
在家里莫扎特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但是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莫扎特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而且在父母的培养下,莫扎特成了一个著名的作曲家。而且受家庭的影响,加之父亲的有心栽培,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钢琴了,同时开始进行作曲。在他6岁时就跟随着父亲,在最多的地方进行了巡回演出。
莫扎特进行创作的特色,就是把美好的东西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而从作品中透露出的力量,让人们心生感慨。而且在长久的创作过程中,莫扎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看着莫扎特创作出的作品,他当之无愧是一个音乐天才。
若说莫扎特的出生与成长是一个奇迹,那么对于他的死,在人们的心里,更多的是惋惜与不舍。莫扎特出生,使音乐创作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是因为他的出生,点亮了众人心中的热血。他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影响力,更让人心感振奋。
知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死亡原因至今仍未查明
在1827年的时候,德国出现了一件令人感到伤心的事情:贝多芬离开了这个世界。贝多芬虽然是一个知名的音乐家,但是他在生前的时候并没有好的生活条件,他一直生活在贫困和疾病当中,他还曾经抑郁到要自杀。但是贝多芬最后还是坚持下来,只是他在1827年突然离世。很多人都很关心贝多芬的离世,有很多人都很关心贝多芬死亡真相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传言称:贝多芬的死亡是因为他经常喝酒造成的。贝多芬在55岁的时候就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肝病,这种肝病严重地影响了贝多芬的健康。但是英国的医学家则表示,贝多芬所患上的并不是肝病,而是一种风湿病,这样的一种风湿病到严重的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夺去人的生命的,贝多芬的死亡或许就和这个风湿病有关。这难道就是贝多芬死亡真相吗?
其实,在现在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美国方面曾经对贝多芬的尸体进行过检测,他们在贝多芬的头发当中找到铅,他们得出结论称:贝多芬就是铅中毒而死的。这样的一种结论之前推翻了很多人的猜想,但是他们并不能拿出具体的证明来,因此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结论存在质疑。
那么,贝多芬的死亡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现在已经举例贝多芬离世很多年了,现在的人想要知道这其中的真相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因此,大家有种种猜测,却不能说出哪一种猜测是真相。
贝多芬是怎么死的
贝多芬是怎么死的,这一问题可以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位一生成就卓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音乐家,在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音乐巨作《第九交响曲》之后便永远的与世长辞,令人悲叹。神奇的是,在他的作品中,人们读出了他的理想世界,对于他的死,好像可以有所宽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引发了肺水肿。1827,贝多芬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当时检查出的原因是肝脏病。这天,风雪交加,一代音乐天才贝多芬就此死去。可是后来,关于贝多芬的死因仍然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虽然大多数人认为他死于肝脏病,可仍有一些异议。有的人认为贝多芬其实是死于一种比较少见的风湿病,使得每个器官都发炎,最终不堪折磨而死去。因为他临死前的疼痛是很多人亲眼目睹到的。
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其他的关于贝多芬是怎么死的的看法,比如说我国著名的学者赵鑫珊,她认为贝多芬其实是死于自己侄子卡尔的长期的烦扰,当时,侄子的问题给贝多芬的精神带去了极大的痛苦,以至于他积郁成疾,最终过早地死去。尤其是当贝多芬身患严重的风寒时,侄子却一点也不关心,还在外面自己寻欢作乐,不管不顾,贝多芬便是对侄子这样的态度所刺伤。
不管怎么说,贝多芬的死因仍然是值得大家去探讨的问题,也期待关于他的死的真相能早日的浮出水面。
贝多芬去世年龄
在1970年出生于德国的贝多芬,最终还是在1827年的时候离开了大家,离开了音乐,贝多芬去世年龄为57岁。贝多芬是德国的最好的音乐家之一,他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对贝多芬很是崇拜。即便不是学习音乐的专科学生,也都曾经聆听过贝多芬的经典音乐。贝多芬在57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德国的一大损失,也是音乐界的一大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827年的时候,贝多芬在维也纳离开了大家,这个伟大的音乐家最终还是用死亡告别了大家。这个时候贝多芬的年龄是57岁,在18世纪的那个时代,57岁这个年龄离世的人很多,因此大家并不会对贝多芬的死因起怀疑之心。但是在1863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对贝多芬的骨灰进行过研究,最后才发现贝多芬是因为铅中毒才离世的,贝多芬离世的时候还只有57岁。
虽然贝多芬去世年龄比较早,但是在其较为短暂的一生当中,贝多芬还是留下了较多的传世经典曲目,还是给现代人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音乐家,对于贝多芬而言,生命也许还没有音乐那样重要。这样想的话,贝多芬的音乐会永远伴随大家,就好比是贝多芬会永远伴随大家,这样想来贝多芬的影响还在,就好比是贝多芬还活着。
贝多芬的去世年龄是57岁,其57年的寿命已经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影响力在千年之后还会存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