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勋人物生平介绍

本 名:鲍勋

字 号:叔业

所处时代:曹魏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

出生时间:?

去世时间:226年

官职:御史中丞

曹魏重臣陈群简介 曹魏四友之一陈群怎么死的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陈群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后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公元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次年,曹丕驾崩,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增邑五百户。公元237年病逝,谥靖侯。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三国文》。

  名门出身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当陈群尚是幼儿时,祖父陈寔常认为此子奇异,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兴旺吾宗。”鲁国人孔融向来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纪约在陈纪、陈群两父子之间,因此先与陈纪为友,后又与陈群结交,由是显名。

  陈群曾经与孔融谈论汝、颍之间人物的优劣,陈群就说道:“荀文若、荀公达、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当今无双。”可见二人常论骘人物,甚相交心。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其时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跟刘备说:“下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取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刘备不听,还是东去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

  陈群后被举为茂才,除任柘令,不到任,于是随父亲陈纪往徐州避难。

  知人之明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后来东吴为叛,戴干因忠义死于变难;陈矫则成为一位名臣,是以举世均认同陈群知人之明。而自从刘备叛后,东南多变,曹操便以陈群为酇令,以何夔为城父令,用名士以镇抚诸县,使官吏百姓安定。又任萧(今安徽萧县)、赞(今河南永城)、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令。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陈纪去世,陈群因此辞官。后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

  制定法度

  魏国建立后,又迁为御史中丞。其时曹操正商议该否复使肉刑,于是下令说:“怎样才有达于古今而通于变理的君子,可以助我决议此事呢!昔日陈鸿胪(指陈群父陈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的用途,正是在说这方面的事。御史中丞(指陈群)可以申述卿父之论吗?”

  陈群说道:“臣下的父亲认为汉朝废除肉刑而增加鞭打、杖击,本意是出于仁恻之心,想减轻对犯人刑罚,但没有想到死去的人却越来越多。正所谓名义上减轻而实际上加重了。因为名义上减轻了刑罚,老百姓容易忽略而犯罪,这样实质上却加重了刑罚,老百姓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尚书》说:‘只有敬畏、慎用五刑,才能养成三种德。’《周易》上也记载着割鼻、断足、砍脚趾的刑法,这些都是用来辅助政教、惩治邪恶的。况且杀人偿命,也合乎古代的制度;对于把人打伤或毁坏别人的身体的罪犯,只是剃去头发圈住脖颈干活服役,就不合道理了。如果沿用古刑,使奸淫者受宫刑,然后再把犯人关入蚕室,使偷盗者受刖刑,那么就永远不会发生淫乱盗窃一类的坏事了。据说古代适用五刑的犯罪行为有三千多种,虽然不能全部恢复,但是像奸淫者下蚕室、偷盗者刖其足这样的刑罚,由于奸淫、偷盗正是时下常有的祸患,因此应该首先施行。按照汉朝法律,对于罪大恶极的犯人应当斩首,这是不能顾及所谓仁义的。但是对于其他刚够死刑、可杀可不杀的犯人,就可以施以肉刑。这样,所受之刑与所犯之罪就可以相抵了。如今以鞭打、杖击处死的刑法代替肉刑,实在是只重视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性命啊!”钟繇亦对陈群所议表示同意,而王朗及其它人则多以为未可复肉刑。曹操对钟、陈二人的看法深为赞同,只是因为战事连绵,又顾及众人的议论,故暂且将此事搁置一旁。

  后陈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陈群的为人,在朝中对人无适无莫(语出《论语 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指对于人事没有厚薄之分),贵雅而执名杖义,不会为媚人而违背道德。

 

  最初时,陈群常非议郭嘉为人不治行检,故曾数次于廷上投诉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认为陈群能秉持公正,为之欢悦。陈群的性格正直通雅,多结友人,与同郡辛毗、杜袭、赵俨并皆知名,号为“辛、陈、杜、赵。”又与“直道推诚于人”的李义为友。陈群亦与华歆交深,常叹华歆为“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曹丕在东宫,对陈群深表敬器,待以交友之礼,常叹道:“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和我的关系便更加亲密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讽谋反时,黄门侍郎刘廙之弟刘伟被魏讽诱同,如今按罪连坐,刘廙亦当诛。陈群便向曹操进言,曹操亦道:“刘廙是名臣,我的本意也想要赦免他。”于是只是调任他的官职而已。刘廙因而深感陈群之德,陈群却认为:“议论如何量刑乃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人,况且赦免你的决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我又怎么能知道呢?”陈群心胸博大,从不骄矜自傲,始终都是如此。

  同年十月,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曹操以孙权之书示外道:“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吗!”陈群便与尚书桓阶上奏:“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建制九品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其间,陈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

  同年,曹丕称帝,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黄初中,曹丕意欲追封卞太后的父母,陈群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

  在曹丕受禅时,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独华歆因为以神色不合触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并无进爵。曹丕久不能释怀,便问陈群道:“我应天受禅,诸侯群后,无不人人喜悦,其形尽现于声色,惟独相国(指华歆)和你脸有不豫,这是为了甚么呢?”陈群便离席长跪道:“臣与相国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曹丕听后大悦,方知其意。

  当年,蜀司徒许靖曾执兄礼以事陈群之父陈纪,又与陈郡人袁涣、平原人华歆、东海人王朗等亲善;所以陈群在魏初为公辅大臣时,常与许靖有书信往来,重结旧好,情义款至。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刘巴去世后,陈群赍信与丞相诸葛亮,问刘巴的消息,并称“刘君子初”,甚为敬重。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陈群与仆射司马懿并举泰山人鲍勋为宫正。

  同年,陈群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分别致书与蜀相诸葛亮,向其陈说天命人事,希望蜀汉能举国称藩,但徒劳无功。

 

  清流雅望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亲征孙权,军至广陵,使陈群领中领军。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师还寿春,以陈群假节都督水军。曹丕回到许昌后,拜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鲍勋时为治书执法,因屡次面谏曹丕而触怒曹丕,后又于陈留郡界包庇太守孙邕,被收付廷尉并议死罪。陈群便与太尉钟繇、司徒华歆、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联书并表“鲍勋父鲍信曾有功于太祖曹操”,求请赦免鲍勋死罪。曹丕不许,仍诛鲍勋。

  夏五月丙辰,曹丕得疾甚危,陈群与曹真、司马懿等并受遗诏辅政。

  太子曹叡即位后,陈群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同开府。十二月,陈群又升为司空,故录尚书事。是时,曹叡正初临政,陈群便上疏道:“《诗经》上说‘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又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都要讲效法先贤,以身作则的重要。道德的施实和教化的普及,一定要从身边开始由近及远,才能最终广布于天下。 从灵帝去世、董卓进京开始,天下大乱,攻战不止,老百姓不懂得先王之教的本意,我怕王教已衰败得很厉害了。陛下如今应该承继魏国的兴盛,肩负起太、高二祖开创的基业。现在天下人都向往着美好的政治局面,只要能够崇尚德治,布施仁化,体恤黎民,那百姓可就幸福了。此外,当臣子的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是非混淆,互相包庇,乃是国家的大患。如果大臣们彼此不和睦,就会产生对立的派别;如果有对立的派别,对文武官员的好坏评价就会失去标准和根据;如果评价好坏没有根本标准和客观根据,就会良莠不分,真假难辨。对这种现象,陛下不能不深加防备,及时采取措施,以断绝后患。”陈群为司空期间,能任贤用能。

  陈群重视妻弟荀顗,以之为奇异;又辟北地人傅嘏为掾。亦曾上言举荐当世隐贤管宁:“臣听闻王者弘扬善行用来消除邪恶,所以商汤举荐伊尹,而使不仁者远离,这是实行德政的缘故。伏见征士北海管宁,德行为世人的表率,学识足以成为人师,清廉俭朴足以荡去污浊,坚贞端方足以.匡正时弊。之前虽然征辟过他,礼节尚未未优备。从前的司空荀爽,在家被拜为光禄大夫,先儒郑玄,立即授予司农,如果礼仪周备,一定可以请他出山。至延西序,坐而论道,定能昭明古今,有益于道德教化。”

  陈群亦不忘论骘人物,曾与崔林共论冀州人士,林称冀州当以崔琰为首。陈群以“智不存身”贬之,但却被崔林反驳道:“大丈夫为人但有邂逅而已,即使如卿等几人,又足以为贵吗!”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大将军曹真上表欲起兵数道伐蜀,从斜谷而入。陈群认为当年曹操到阳平攻张鲁,已经多收豆麦以增添军粮,然而张鲁未下而军粮犹乏。如今既无别因,而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粮草必会受到钞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则劳损战士,这些都是不可不熟虑的事。曹叡便依从陈群所议。不久,曹真复上表要从子午道出军。陈群又述说其中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于是曹叡以陈群之议下诏曹真。其时正霖雨积日,陈群又以为应宜诏曹真还师,曹叡从之。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攻打祁山,不克引退。大将张郃深追其军,为流矢所中,死于木门。曹叡非常痛惜张郃的死,临朝而叹道:“蜀地还没有平定张郃却死了,该怎么办呢!”陈群说:“张郃的确是良将,是国家的依靠。”卫尉辛毗则以为张郃虽然可惜,但毕竟已死,不应示弱。于是向陈群说:“陈公,这是甚么话呢!当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没有武皇帝(曹操),及后委以国祚,而文皇帝(曹丕)受命,黄初之世,亦说天下不可无文皇帝,至其委弃天下,而陛下亦自龙兴。如今国内所缺乏的,又岂会是张郃呢?”陈群便道:“确实如同辛毗说的那样。”曹叡笑说:“陈公可称得上善变啊。”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叡爱女曹淑逝世,追封谥平原懿公主。陈群上疏奏说:“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命运决定的,生死存亡自有定分。因此圣人们制定礼仪时,或有所限度或充分显现,以求得公允,合乎天道。孔子父母的合葬坟墓不整治,不装饰,很俭朴;延陵季子的长子死在从齐国返回的途中,就安葬于嬴县、博城之间,有不归之魂。所以说,圣人的一举一动都合乎天地之道,因此能够流传千古;大德之人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超越法则,因此成为万世师表。公主死时年仅八岁,因此按照礼的规定,还不具备大办丧事的资格,况且又不是周年满月,如果用成年人的礼仪给她送葬,再多做些丧服,让满朝文武都穿上,一天到晚守灵痛哭,自古以来,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呀。而且听说陛下还要亲自视察陵寝,亲自路祭于庭、升柩于车。希望陛下能抑止割舍这些有损无益的事情,一切送葬事宜但凭大臣们的安排,不必御驾亲临,这是国家最大的希望了。听说陛下的车驾要到摩陂,实际上要到许昌,您和太后宫中的上下人等,全都跟着一起东行,朝里的大小官员,没有不感到惊讶的。有的说你是想要东行避灾,有的说您打算找个合适的地方迁建宫殿,还有的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臣下认为,吉凶有命,祸福有人,即使迁徙求安,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倘若一定要迁移躲避,那么好好修缮一下京城西北的金墉城,或孟津的别宫,都可以暂时留住,这样也可以免除西宫上下露宿原野,耽误春耕农忙的弊病。再说,如果东吴、蜀两国的敌人听到你要东行的消息,就会认为您是自取败势,因而加强对魏国的袭击干扰,那时咱们的麻烦可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了。况且,善士贤人应该能够承担盛衰,直面安危,秉执道义,笃信天命,并非搬迁其家以求安宁,周围的人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感化,消除恐惧心理,何况陛下乃是万国之主,您平静天下就安定,您躁动天下就会纷乱,您的一举一动,怎么能够稍有不慎呢?”曹叡不听。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朝廷营治宫室,百姓因而尽失农务时利。陈群上疏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却仍然不看重修建宫室,厌恶豪华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所剩不多,比起汉文帝、汉景帝时,现在户口超不过那时的一个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失,国家还很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准备,严阵以待。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先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渐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当初刘备从成都来到白水,驿站内建造了许多接待来往过客的房舍,征用耗费了不少劳役,太祖就认为他在劳民。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和蜀国所希望的,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希望陛下能好好考虑这件事。”曹叡答道:“灭吴、与建宫室,也可以一起进行,一起完成。灭吴、蜀后,罢兵守城,怎么可以再征用劳役呢?你是司空,和当年建未央宫的萧何一样,自然有建造宫室的职责呀。”

 

  陈群又说:“从前汉高祖刘邦只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灭亡后,宫室都被大火烧毁了,因此萧何才修建了武库和谷仓,这些都是急切需要的设施,可汉高祖看到这些建筑造得很壮丽,仍然气冲冲地责备萧何不该把它们造得过分豪华。如今吴、蜀尚未平定,实在不应该大兴土木。人想要做件事或者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没有找不到借口和辩解之词的。何况您是天子,没有谁敢违抗您的旨意。如果以前您打算拆毁武库,就可以说不能不拆毁它;如果以后您打算再修复它,又可以说不能不修复它。如果您一定要做的事,固然陛下打算不会屈从于臣下的言辞,但是如果您能断然回心转意,也并非是臣下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当初汉明帝想修筑德阳殿,钟离意极力劝阻,汉明帝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可后来还是动工修建了,宫殿建成后,汉明帝对大臣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是钟离尚书还在,这座德阳殿也盖不成了。’所以说,当帝王的怎么会惧怕一个臣子,其实都是为了老百姓啊。现在臣下不能让陛下留意倾听我的意见,比起钟离意来,我可差得太远了!””曹叡于是有所减省。

  安然离世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巳,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嗣任。曹叡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

  陈群前后数次,密陈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毁草拟文件,时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讥议陈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诏撰群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陈群谏事,皆甚叹息。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陈群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载述《论语》源变时,称:“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又《经籍志·别传》载司空陈群有五卷个人文集,经已佚失。(《旧唐书·经籍志·楚词类》辑有“陈群集三卷”。)

  《清史稿·艺文志·经部·四书类》尚辑有“魏陈群《论语义说》一卷”。

  另《全三国文》整合收录了陈群的许多言论,有《明帝莅政上疏》、《谏谥皇女淑平原公主疏》、《谏营治宫室疏》、《又疏谏治宫室》、《谏追封太后父母》、《荐管宁》、《奏请魏王受禅》、《奏定历》、《复肉刑议》、《追尊始祖太王为高皇议》、《诸王国相不应为国王服斩缞议》、《与诸葛亮书问刘巴消息》、《汝颖人物论》。

郭女王简介 魏文帝曹丕郭女王生平介绍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祖籍安平广宗。有智数,性俭约,魏文帝曹丕的夫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称其“之足以制魏文可知”。

  郭氏少年时父母双亡,丧乱流离,29岁时被比她小3岁的曹丕纳为妾,深得宠遇,然而始终没有生下子女。后来曹丕即位魏王,册封郭氏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为贵嫔,位次皇后。

  黄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许昌立她为后。郭女王做了四年的皇后,后曹丕病笃驾崩,由太子曹叡继位,郭女王成为皇太后。八年后逝世,谥曰“文德皇后”,葬于魏文帝首阳陵西侧。

  早年经历

  郭后祖上世代为长吏,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母亲即堂阳君董氏,兄长郭浮为高唐令。郭后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生而有异象。郭后自幼聪慧异常,父亲郭永为之惊奇道:“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她早早就失去了父母双亲,在战乱中飘泊无靠,后来没落在铜鞮侯家中。曹操为魏公的时候,她应召入文帝东宫。郭后才智过人,曹丕时时采纳她的建议,曹丕得以被定为世子,就有郭女王参与其中谋划。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郭后之弟是曲周县吏,被判定偷盗官府布匹,按法应于闹市砍头曝尸。当时曹操在谯县,曹丕留在邺城,掌管此事的人是魏郡西部都尉鲍勋。曹丕多次亲写书信,竭力恳请鲍勋私下释免郭后之弟。然而鲍勋不敢擅自释放,全部写明上报,致使曹丕对鲍勋态度大变。到黄初七年,文帝借故下令处死鲍勋,群臣并上表言鲍勋的父亲鲍信对曹操有功,为之请命,但文帝不许,最终将鲍勋诛杀。此事发生在文帝逝世前的二十天,人皆为鲍勋感到惋惜。

  椒房之首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承王位,封郭女王为魏王夫人。同年,曹丕登基为文帝,又封她为贵嫔,位次皇后。早先曹丕纳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生有长子曹睿。后来郭女王深得文帝宠幸,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不得面见文帝,为此流露出怨恨的言辞。文帝听到后大怒,便将甄氏赐死,这是因郭贵嫔的盛宠导致。

  黄初三年(222年),朝廷议立皇后之位,文帝想立郭贵嫔为后。中郎栈潜上疏言不可以妾为妻,劝文帝从豪门世族中选取皇后。文帝不理,还是册立了郭皇后。郭皇后的哥哥和弟弟都早已去世,于是让堂兄郭表过继给她的父亲为子嗣。黄初中,文帝赐拜郭皇后外家亲属,郭表因此被拜为奉车都尉。文帝数次率师东征,都带郭皇后从征。

  黄初七年(226年),骠骑将军曹洪的门客犯法,曹洪本人因此被连累入狱。曹洪生性节省而使累积了许多财富很,文帝少年时曾向他借过钱,但被拒绝,文帝因而怀恨在心,正打算借此事要将曹洪处死。群臣前去说情,没能奏效。卞太后对郭皇后说:“假如曹洪今天死,明天我就让皇上废了你。”郭皇后痛哭着屡次请求文帝赦免曹洪,才使曹洪以剥官削爵免于一死。

 

  尊为太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文帝驾崩于洛阳宫。太子曹睿即位,尊封郭皇后为皇太后。

  先时,文帝因为郭皇后无子,下诏命她抚养后来的魏明帝曹睿。但曹睿因为自己母亲是被赐死而非善终,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不得已,才对郭皇后恭恭敬敬的,早晚依常法问候起居,郭皇后也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对曹睿疼爱有加。而文帝始终认为曹睿的心里是不高兴的,便想立其他姬妾的孩子,京兆王曹礼为后嗣,因此一直没有封曹睿为太子。直到病终前一天,才诏立曹睿为嗣。曹睿继位后,尊郭女王为皇太后。因她居住的宫殿名永安宫,遂称她为永安宫太后。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下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继而又晋爵为乡侯,增加食邑连同以前所有的共五百户,还封他为中垒将军,封他的儿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明帝追谥郭后的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又提升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的次子郭训也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孟武的母亲(郭后的姐姐)去世,明帝想予以厚葬,为她修建祠堂。郭后知道了制止道:“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许多王侯公卿的陵墓被人盗掘了,其主要原因大都在于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

  青龙三年(235年)春,郭后驾崩于许昌,朝廷按皇太后丧葬的规格为她营造陵墓。三月庚寅将她安葬在曹丕首阳陵西侧。

  青龙四年(236年),明帝发布诏令,改封郭后的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的哥哥郭浮为梁里亭戴侯,弟弟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分别派出使节捧着朝廷的追封文书,以牛、猪、羊三牲之礼进行祭祀。郭表死后,长子郭详继承了他的爵位,又分郭表的爵号给他的三子郭述,郭述因而也成为列侯。郭详死后,其爵位又传给了他的儿子郭钊。

  《汉晋春秋》《魏略》载郭后向文帝进谗,文帝遂将甄氏赐死辱尸,曹睿继位后遂逼杀郭后为生母甄氏报仇,且令殡葬如当初甄氏死状的事。而在西晋时期,且因曹睿对待郭女王言行甚谨,而视他为孝养母后的典范。

曹丕杀死糟糠妻染指亡父妾:丧尽天良终得报

我们之前介绍过曹操独爱人妻的癖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儿子曹丕,他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网络配图

不过曹操得到邹氏和杜氏所付出的代价却很大。为了一亲邹氏的芳泽,不但差点将自己的命丢掉了,而且还害的曹安民、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在乱军中丧命,可以说是代价巨大。至于秦宜禄之妻杜氏,据说最开始是关羽先看上的,而且曹操还承诺俘虏杜氏后将其赐予关羽。但是他很快食言了,为什么呢?因为杜氏太美丽了,曹操自己将她收入房中了。据说因为此事,关羽才与曹操反目,才有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当然这只是传说了。但是,曹操儿子曹丕的所作所为却像是老天在惩罚曹操一般。

网络配图

曹丕还未掌权时,就体现了对美色的极度向往,甚至敢于和父亲枪女人。曹操攻破袁绍的邺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抢邺城的头号美人——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世说新语》里记载:令疾召甄。不料,“疾召”的曹操居然还是晚了一步。左右汇报:“五官中郎已将去”——甄氏已被曹操的儿子曹丕先下手抢走了!遭到儿子的意外“截胡”,曹操也不好意思直接和儿子抢,只好认栽地发牢骚说:“今年用兵破贼,就是为她!”

而曹丕掌权当上皇帝后,更是变本加厉。曹操一死,他就立刻全部继承了曹操的姬妾,要知道那些人都是他的小妈啊!难怪气的其生母卞氏对他破口大骂,说他猪狗不如。《世说新语》记载,曹操尸骨未寒,曹丕就立刻将父亲生前的爱妾全纳为己有,以至于生母卞氏气的大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网络配图

而且,曹丕掌权后还极其的薄情寡义,他囚杀自己的亲兄弟,《七步诗》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若不是卞太后苦苦哀求,曹植估计也不能幸免于难。而且曹丕还杀死贤惠的糟糠妻甄氏,甚至以发附面,口中塞糠,可谓是极尽侮辱之能事。

或许,这就是上天对曹操侮辱前朝皇帝,霸占他人妻子的惩罚吧。

曹操晚年做了件事:曹丕心领神会造福东亚邻国千年

曹操是三国里的一号人物,家喻户晓。本文来讲述关于曹操和皇帝之间的事情。

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回到古都洛阳。经过一番争夺,曹操终于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数月后,曹操又将汉献帝迁至许昌。从此,汉献帝便成了曹操的笼中鸟。

网络配图

为了进一步加强控制,除了对朝中大臣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后,曹操的目光转移到了汉献帝的后宫。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以谋反叛乱治罪将董贵人及其父亲车骑将军董承杀死;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又让汉献帝聘迎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和曹华进宫为贵人。随着曹家三女的入宫,汉献帝后宫注定充满了变数。

果然,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又借口皇后伏寿的父亲伏完生前企图谋反,逼着汉献帝废掉伏皇后,随即将皇后幽禁而死,其所生的两个皇子被毒杀。原本应该是三宫六院、热热闹闹的后宫也因此变得冷冷清清。无论是汉献帝还是大臣们都心里明白,曹家女儿做皇后已是在所难免了。

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正月,汉献帝立曹操的第二个女儿曹节为皇后,如此一来,曹操就成了汉献帝的老丈人。按照当时的称谓,曹操成了国舅。

网络配图

等到曹操去世,曹丕建立曹魏帝国时,如何处理汉献帝就成了曹丕称帝前需要首先处理的最大问题。作为汉献帝的小舅子,曹丕对父亲曹操的心思心领神会。他只是将汉献帝委任为山阳公,并没有加害。即便妹妹曹节在众大臣面前大骂曹丕,曹丕也始终没有对汉献帝下毒手。

不过,令曹操父子没想到的是,汉献帝一家在几十年之后出了一位后人,并影响了与华夏隔海相望的日本一千多年。

这个人,叫做刘阿知,是汉献帝的后裔。

据日本历史资料《日本书纪》、《日本后纪》及《三代实录》等记载。大概在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带领族人东渡日本,定居在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从此开始了汉献帝家族在日本的千年发展史。他们的姓氏经过一年多年的岁月,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族人分成了大藏氏、高桥氏、坂上氏、原田氏、多纪氏、秋月氏、原氏、田村氏、小岛氏、丹波氏、施薬院氏、金保氏、波多江氏、江上氏、田尻氏、三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徳山氏、大藏氏、高桥氏等数十个姓氏,分布在日本各地。

网络配图

汉献帝的后裔对日本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刘氏后裔大藏春实就曾经平定了天庆之乱,保证了日本政局的稳定。同时,他们将中华大地灿烂文化、科技、农业等知识传播到了东瀛,促进了当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日本的历史。时至今日,在日本很多地区仍能看到纪念这段历史的遗址、遗迹。这也充分说明他们为日本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