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崔莺莺
所处时代:唐代贞元年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北博陵
主要作品:《明月三五夜》
主要成就:在包办婚姻盛行的时代与张生自由恋爱
张生为什么要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原因是什么?
读过西厢记的都知道,张生最后考科举去了,与崔莺莺缠绵悱恻了一段时间,最后“忍情”舍弃了崔莺莺。可谓张生顿时千夫所指,无一人不谩骂张生是薄情寡幸的渣男。然而,你知道张生始乱终弃的真正原因吗?
张生自称:“崔莺莺是为尤物,所谓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张生认为崔莺莺虽然是天下极美的女子,但是始终娶不得,因为自古以来,红颜多祸水,这么美的女子,就算自己没有什么过失,也会因为其他人觊觎其美色而招来祸患。所以,张生“忍情”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事情真的这样子吗?小编在多方考证后,发现其实张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者元稹自身的投影。元稹有个极度称心的老婆,但是年纪轻轻就离他而去了。元稹也写了不少诗词来寄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就是经典的一首。但是这种痛苦并非这样子就能够化解的。
小编猜想,元稹当时一定想为自己找某种借口,不然自己就要沉浸在对妻子的思念之中难以自拔了。正好听闻友人讲述了普陀寺的故事,结合自身情感,于是上演了一出西厢记。
在元稹看来,崔莺莺必须被抛弃,否则就失去了写西厢记的意义。当然,是对作者的意义。他写西厢记就是想摆脱对妻子的思念情感,所谓张生“忍情”,还不如说是作者自己安慰自己要“忍情”。
这在今天当然是渣男行为了,不过当时来说,男人都以事业为重,元稹如此想也不可说大错。
所以,西厢记结局之所以是悲剧,因为本就是想借张生舍弃崔莺莺来告诫自己,不能太重儿女之情。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张生如果真的娶了崔莺莺,元稹又会是何种感受
张生抛弃崔莺莺后,有没有后悔过?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刘义庆在《幽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迷路不得出,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半年后返乡,子孙已七世。后重入天台山寻访二女,踪迹杳然。长期以来,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为了后来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就曾专门以此为题写过一首诗。
芙蓉脂肉绿云鬓, 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 不知何事忆人间?
这首诗大意是:刘晨、阮肇二人娶了肌肤红润、美如荷花、头发黑绿蓬松如云霞的仙女为妻,居住在青碧山林丛中的彩画楼台上。漫山遍野盛开着桃花,生长着长生不老的仙药。生活在这样美好的仙境中,是什么事还使他们怀念人间呢?
这首诗前三句极力描摹了仙女之美丽、仙境之美好。诗人将虚无缥缈的仙境写得如此的真实、迷人,好象一幅工笔画,历历可见。首句写仙女之美丽,肌肤红润如荷花,头发深绿如云彩。次句写居处之美好,山中的楼台是彩画的,楼外的山林是碧青的。第三句写漫山遍野的桃花、长生不老的灵药。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在这样美好的地方,有美丽的妻子,过着美好的生活,并且还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刘晨、阮肇还是回来了,为什么呢?这是诗人的疑问,更是读者的疑问。有了上面的三句,反跌下文,使人觉得“忆人间”简直不可理喻。既然诗人没有明说,我们只能结合诗人的经历来探讨、猜测。
元稹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几段荒唐的情史。他曾根据自己的经历,写过一篇著名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后世根据它的内容,编写成很多小说和戏曲,王实甫的《西厢记》就以《会真记》为母本。而其中的男主人公张君瑞就是元稹的化身(参看本百家号作品《此时人在他的无耻行为中,留下了千古名篇,竟为后人反复引用》)。元稹千方百计将崔莺莺追求到手,却在考取功名之后,另攀高枝,无情地抛弃了崔莺莺。
也许,是因为美好的初恋都是难以忘怀的,也许,元稹后来的几段婚姻都没能持久。所以,后来元稹总是时时想起他与崔莺莺的恋情,崔莺莺美好的形象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甚至在崔莺莺嫁为他人妻之后,他还妄图以崔表兄的身份求见。奈何崔已对他彻底失望,坚决不见,并写诗劝告他“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若干年之后,元稹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对崔莺莺仍怀念不已,开始后悔当初自己抛弃了现在想来神仙一般的情人。于是,他借刘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写下这首《刘阮妻》。诗中“不知何事忆人间”一句,就表达了他对当年轻易放弃了这段感情的后悔之情。但是,一切都没用了,失去的不会重来,人总要为自己的荒唐行为付出代价的,元稹后来的婚姻生活是不是印证了这一点呢
《西厢记》中张生的原型是谁?他是怎么对待崔莺莺的
《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两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痴男怨女,连《红楼梦》中的男女主角也为之倾心。千百年来被多次搬上戏曲舞台久演不衰,大家都憧憬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
其实张生和崔莺莺并非虚构出来的,而是有原型的,其中张生的原型就是作者元稹本人,而崔莺莺则是他的初恋情人。只是现实中的人没有作品中那么完美,元稹和初恋情人并没有走到一起,而他的情人也不止“崔莺莺”一人。
元稹与自己的崔莺莺的恋情也发生在普救寺,而这个崔莺莺还是他的远房表妹。公元800年,22岁的帅哥元稹在普救寺温习功课,准备进京赶考。而他的远方姨妈因为躲避兵乱携着家人来到了寺中。元稹认识当地的守军将领,从而保护其一家人的安全。姨妈为了表达感谢,设宴款待元稹。
元稹当时小有名气,15岁就登科,21岁在河中府任小吏,只要能顺利通过吏部考试,就可以当官了。对于这样一个年轻英俊,聪慧英勇的远房外甥,姨妈郑氏是越看越喜欢,于是让自己的女儿崔莺莺来拜见他。崔莺莺穿着平常的衣服就出来了,因为是被迫的,所以脸上的表情很是哀怨。可是这样还是光彩照人,一下就迷倒了元稹,“魂牵梦萦”,没有一刻不想她。
崔莺莺也对元稹一见钟情,只是内热外冷,没有表现出来。元稹向表妹展开了猛烈攻势,而表妹身边的婢女也当了神助攻,最后表妹再也把持不住,与元稹在月色朦胧的西厢内偷吃了禁果。
元稹毕竟是个风流才子,得到手的红宝石在他眼里也变得不再高傲了。“距离产生美”果然没错,经过长时间的卿卿我我,红宝石逐渐成了手背上的朱砂痣,明月光也成了嘴边的白米饭了。元稹对表妹的心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炙热,后来进京赶考,离开了自己的莺莺。
天真的表妹就这样被始乱终弃,所以说一纸婚书对于女人而言有多重要啊!后来元稹纠缠过已经当了人妻的崔莺莺两次,可是已经受伤的莺莺拒绝了他。
元稹会抛弃初恋,原因之一是爱情过了保鲜期,更重要的是长安城里还有高枝等着他攀,那就是京兆尹韦夏卿的女儿韦蕙从。韦夏卿也许是看上了元稹身上的才气,所以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了他。元稹也真是运气好,韦蕙丛虽然出身名门,但是身上一点娇气也没有,不仅聪明美丽,还很勤劳贤惠,跟着元稹过着清贫的生活。这对贫贱夫妻虽然生活不宽裕,日子却相当甜蜜,“只羡鸳鸯不羡仙”大概就是如此吧!
因为妻子的贤惠和岳父的高位,让元稹那颗风流浪荡的心逐渐变得沉稳,女儿的出生更是增加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可惜命运无常,元稹刚升官,妻子却因病去世了。元稹悲痛万分,写下了几十首诗悼念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对亡妻的思念是真的,但他骨子却仍旧是个多情种。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成都视察时,跟一位著名的女性发生了一段历史罕见的“姐弟恋”。
在诗人多如牛毛的唐朝,女诗人薛涛从中夺取了一番地位。她小时候家里遭遇不幸,沦为了乐伎。才华出众,歌舞俱佳,连白居易等著名人士都对她高度赞赏。元稹对于这样一位奇女子,自然也想要见识一下。只是当时妻子刚刚去世,所以他迟迟没有迈出那一步。
负责接待元稹的地方官为了套近乎,偷偷安排薛涛侍奉他。元稹与这个大他11岁的姐姐相处得非常融洽。第二年元稹就离开成都了,两人之间的感情也不了了之。不过这段感情应该属于两个高级知识分子之间的柏拉图之恋,精神方面的依恋要比肉体上的欲望要强,毕竟女方比男方大了11岁啊!
不管元稹曾经如何悼念亡妻韦氏,给人以好男人的形象,然而第二年他还是娶了另外一个女人,姓裴名淑字柔之,很大家闺秀的名字。但是元稹之后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在起伏不定的宦海沉浮时,是这个女人一直陪着他,荣辱与共,相濡以沫。
当时有人评价两人之间的感情:琴瑟相和,亦房帷之美。可是尽管裴氏贤良淑德,元稹与她也有共同兴趣爱好,夫妻举案齐眉,可是元稹还是有其他小老婆的。没办法,这在当时是很正常的。
所以元稹一生还有其他女子陪伴,让人忍不住想问他一句: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谁才是他的一生最爱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