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变蛟明朝将军

本 名:曹变蛟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

出生时间:1609年

去世时间:1642年

主要成就:松锦大战力创清军

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 明朝将军曹变蛟简介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时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暴乱,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

曹变蛟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于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壮烈殉国。

人物生平

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年轻时候随从文诏出兵作战,积累军功做到游击军将。

崇祯四年(1631),从军恢复河曲。第二年在张麻村、陇安、水落城、唐毛山连续打败贼兵,又在铜川桥打败刘道江等贼将的队伍,勇冠三军。因为御史吴生生的推荐,被提升为参将。曹文诏移军驻守山西,变蛟随从他每战必胜。等文诏被改派镇守山西大同时,山西巡抚许鼎臣上书说:“山西的贼将紫金梁虽死,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等首领还没有消灭。变蛟勇武过人,部下健将千百人,才能仅次于文诏,请把他留在山西吧!”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崇祯七年(1634),流贼进入湖广,朝廷命令变蛟南下征剿。文诏被围困在大同,又命令他北上援救。七月在广武与清军相遇,立了战功。那年冬天,文诏出了事,被发配充军,变蛟也因病回家去了。

第二年,文诏被起用,外出征讨山西的贼兵,变蛟以原职随从作战。在金岭川大捷和真宁湫头镇激战中,变蛟都是军中的前锋。曹文诏牺牲以后,变蛟招回失散的士兵,又编成一军。总督洪承畴推荐他做了副总兵官,隶属他的部下。变蛟和高杰在关山镇打败贼兵,追赶败兵三十多里。又与副将龙翟文、游击孙守法追击闯王高迎祥,同他在凤阳的官亭作战,斩获七百多首级。又与总兵左光先在乾州打败了高迎祥,高迎祥中箭逃跑,部下被斩首的有三百五十多人。不久高迎祥从华阴南部的平原出发翻越崇山峻岭,乘夜间出袭朱阳关,左光先作战失利,靠着变蛟冲锋陷阵,才得以不死。

崇祯九年(1636),变蛟在澄城打败闯王的将领,同左光先等追到靖虏卫,转战在安定、会宁等地,抵达静宁、固宁,贼兵屡遭挫败。当年秋天,变蛟追击混天星等贼首,在蒲城打败了他们,贼兵向西逃往平凉、巩昌,变蛟又击败了他们。

崇祯十年(1637)二月,巡抚孙传庭部下的士兵许忠叛变,勾结贼将混十万马进忠打算进犯西安。变蛟正在外边追击过天星,听说这边发生叛乱急忙返回,叛兵于是逃走了。孙传庭这时已经杀了高迎祥,他的同党过天星、混天星盘踞在洮州、岷州、阶州、文县的深山巨谷中。洪承畴派遣变蛟、左光先以及祖大弼、孙显祖联合出击。

四月十五日,明军进入山中,在郭家坝与贼兵相遇,天正下着大雨,各位将领竭力作战,贼兵死伤不计其数。后来因为粮食吃光他们只好率兵返回。

九月,阶州陷落,变蛟与左光先同时被扣发了俸禄。不多久被提升为都督佥事,担任临洮总兵官。这个时候,洪承畴孙和传庭一起誓师要消灭贼兵,传庭在东面作战,承畴在西面,东面的贼兵几乎全部被剿灭完了,在西面的贼兵又从阶州、成县出击西和与礼县。光先、显祖都没有立什么战功,只有变蛟降服了小红狼。剩余的贼兵逃窜到徽州、西当、成县、凤县一带,不敢大肆逞凶了。

十月,贼兵窥测到四川兵力空虚,就占领了宁羌州,分兵三路,连续占领了三十多个州县。承畴率领变蛟从沔县经过宁羌,翻过七盘、朝天两座山关,由于山高路窄,军马饥饿疲劳,年底才抵达广元,贼寇已经返回去陕西。变蛟等返回拦截,斩获五百多首级。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剿尽贼兵。

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因为逾期未能消灭贼兵,对各级官兵遍行降罚,朝廷把变蛟、光先贬官三级,让他们戴罪办理剿贼事务。

贼兵再次进入陕西以后,他们的首领有一个号称六队的,同大天王、混天王、军管王四部联合向东进犯。混天星、过天星两支队伍仍然潜伏在阶州、文县两地,只有李自成在三月里从洮州出兵西番。洪承畴命令变蛟同贺人龙追击他们,连续作战,共斩敌六千七百多首级。西番地面上缺少粮食,贼兵死亡很多。变蛟转战千里,身穿的铠甲有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过。剩下的贼兵败逃到边塞上去了。祖大弼驻守洮州,扼防贼兵不够得力,给他们逃到岷州以及西和、礼县一带的山中。变蛟返回围剿,贼兵躲藏起来,不敢出战,只有六队的势力还很嚣张。六月,左光先从固原出兵,贼兵已逃到陇州、清水。左光先追到秦州,六队同争管王又逃到成县、阶州,被变蛟遏制住。他们的分支部队号称三队的及仁义王、混天王的贼群向光先投降了,而李自成、六队及其同党祁总管避开陕西的明军,又谋划进犯四川,副将马科、贺人龙挡住了他们。他们打算回到阶州、文县以及西乡一带,又害怕变蛟,于是逃到汉中去,路上又被光先遏制了,不能往前进。六队、祁总管都投降了,只有李自成往东边跑掉。洪承畴命令变蛟穷追不舍,又在潼关南部的平原地带设下三支伏兵。变蛟追上贼兵,大声喊叫着挥刀就砍,三支伏兵又全部出动,贼兵尸体横七竖八地堆了一地。村民们也用大棒追击逃贼。李自成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带着七个骑兵逃离,其余的贼都投降了。当时变蛟的兵力最强,各军靠着他才坚不可摧。朝廷评定他在关中剿贼的功绩,提升他做了左都督。

十一月,京师戒严。朝廷召洪承畴去保卫京师,曹变蛟和左光先跟随着他。

第二年二月,他们抵达京师周围,崇祯帝派使者前来迎接、慰问,将士们都得到了赏赐。不久,变蛟在浑河作无功,又在太平砦的北面作战,获取了一点战果。等到戒严解除后,变蛟被留下来驻守遵化。他的部下都是陕西兵,因想念家乡,有许多逃亡的人,变蛟对他们加以追捕、斩杀后军心才安定下来。这时张献忠、罗汝才投降以后又再次反叛,陕西又开战了。总督郑崇俭请求让变蛟率兵西去,皇上不答应,不久任用变蛟当了东协总兵官。

松锦决战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锦州告急,变蛟跟随洪承畴出山海关,驻守宁远。

七月,变蛟和援剿总兵官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在黄土台以及松山、杏山遭遇清军前锋,双方互有伤亡,清军退后驻扎到义州。洪承畴打算让变蛟、左光先、马科的部队进关来养精蓄锐,留吴三桂、刘肇基的部队在松山、杏山之间活动,假装着进攻的样子。后来又请求解除刘肇基的官职,让王廷臣取代了他;罢免了左光先,以白广恩接替了他。兵部讨论后都同意了他的意见。然后洪承畴又请求调遣附近的边防部队联合关内外将士十五万人以备防守。洪承畴的意见认为,军队出征军粮也应随行,一定要凑足一年的粮草然后才能讨论增加兵力。皇上认为是这样,就下令有关部门迅速凑齐供给他。

明廷召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要他们各自挑选部下的精兵前往增援。他们在十四年(1641)三月同变蛟、马科、白广恩先后出关,加上吴三桂、王廷臣等共八员大将,十三万士兵,马匹四万,一起驻扎在宁远。

洪承畴主张用兵要谨慎稳重,而朝廷的意见认为这么多部队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职方郎张若麒前来催促承畴出兵。洪承畴考虑到祖大寿被围困已很长时间了,于是决定立即援救锦州。七月二十八日,各军停驻在松山,在西北的山岗上扎了营。多次出战,始终不能解围。

八月,杨国柱战死,山西总兵李辅明取代了他的职务。洪承畴命变蛟在松山的北面、乳峰山的西面共扎下七个军营,周围环绕着长长的战壕。不久清军援军大规模的赶到,而明军运送粮草的道路又被切断。

于是明军打算突围撤退,但是王朴先趁夜逃走,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辅明也相继逃跑了。他们从杏山往南沿着海边,东到塔山,受到清军阻击,淹死在海中的人不计其数。变蛟、王廷臣听说失败的消息后骑马赶来松山,同洪承畴一起牢牢防守。吴三桂、王朴逃出后占据了杏山。过了几天,想回到宁远来,走到高桥遇上了埋伏,大败而归。这次战役,明军先后丧失士兵共五万三千七百多人。从这以后锦州的包围圈更加收紧了,松山又被包围,什么增援部队都没有了。

最后的机会

九月,此时变蛟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当晚他尽选军中精壮,入夜后开城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变蛟率部在清军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最后选定最显眼的一片营帐冲杀过去,而当夜皇太极正在此处策划攻松山事宜。额驸多尔济率亲军前来阻击,随即被明军杀散;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战,又被击溃;皇太极的护卫们作为捍卫皇太极的最后一道防线拼死冲上,刺伤了变蛟,但明军依旧奋勇向前,势不可挡地将侍卫们砍杀殆尽。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变蛟射伤。此时清军已从混乱中反应过来,开始从四面八方向御营聚集,因失血过多几近昏厥的变蛟见突入内营无望,只得率军退回松山。此战后皇太极震怒,各将领皆被处分罚银,加强了御营的防御。

壮烈殉国

翌年(1643)二月,副将夏成德做内应,松山城就此失陷。洪承畴、变蛟、王廷臣以及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三祯,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以及参将以下共一百多文武官员以及明兵八千余人都被俘虏,清军惨无人道将他们全部就地处死。

只有洪承畴与祖大乐没有被杀。

三月,因为援军告绝,锦州城内粮尽,人相食,战守计穷的祖大寿不得已投降了。杏山、塔山也接连失守城内军民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京师受到很大震动。

后来,朝廷颁布诏书,赐予殉难的各位大臣以祭奠、安葬,让有关部门为他们建立祠庙。变蛟的妻子请求给予追赠、封荫,朝廷追赠他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荫封后世子孙为世袭锦衣指挥佥事。

历史评价

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天命有归,莫之为而为者矣。

曹变蛟到底有多厉害 全歼李自成军队,独闯皇太极军营

作为一个活活穷死的朝代,明朝的灭亡多少有些让人遗憾。

在天灾、农民军、后金入寇的死循环中,明朝财政被彻底拖垮,垮到崇祯整日以泪洗面,就为了凑钱给前线士兵发工资,实在是惨。但崇祯惨是惨了点,却并非一无所有,其帐下还是有些猛人的。大名鼎鼎的几位就不提了,早已如雷贯耳,而其中一员小将,却鲜有人知。

此人纵横南北,勇不可挡,除了“天灾”应付不了外,剩下的农民军、后金都吃过他的亏,且吃的都是差点改变历史的大亏,此人既号称“明末第一勇将”——曹变蛟。

但凡英雄人物,大多离不开身边人的熏陶,曹变蛟也不例外,他有一个很出名的叔叔——“第一良将”曹文诏,又称“万人敌”,能同时得此两个名号,可见一斑。

曹变蛟自幼追随叔父曹文诏,成为军中“小曹”,耳濡目染下,勇力见长。而曹文诏从军辽东,是孙承宗和袁崇焕等人的得力干将,这样看来,名将也是有传统的。辽东军的主要对手是后金,在长期与八旗劲旅的对砍中,曹变蛟从一个“黄口小儿”逐渐蜕变为勇冠三军的猛将,此时,他欠缺的只是一个大放异彩的机会。

不久,西北灾变加剧,黄土高原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大,崇祯急得大灌下火药不止,没办法,只得把“万人敌”曹文诏调来平叛。作为帐下先锋,曹变蛟紧随叔父脚步,自进入山海关的那刻起,一代勇将正式踏上征程。

当时的西北非常乱,像什么扫地王、李老柴一类的,扯张虎皮就敢“替天行道”,动辄数万人呼啸而过,很难对付。而曹文诏只带了三千人,这个数字看起来实在寒酸,但兵贵精,而不在多,更何况还有一个曹变蛟,足矣。一到任上,曹变蛟就压抑不住心中的先锋本色,显得格外激动,率领手下千把个人,对农民军一顿穷追猛打,战必胜,攻必取,几个月时间基本肃清了陕西流贼。

农民军首领叫天不应,这厮哪里来的,莫非关张在世?惹不起你,总躲得起吧,于是纷纷窜往山西一带。但曹变蛟是个执着的人,从陕西一路追到山西,打得农民军望风披靡,惶惶不可终日。众首领一合计,打是打不过了,还是跑吧,随即一溜烟逃向湖广。就这样,曹文诏领着三千人,在曹变蛟的鼎力协助下,两年时间便扫平西北,为崇祯立一大功。

但架不住大明喷子多奇志,不久,御史刘令誉狠狠告了曹文诏一状,迫使老曹去了大同。半年后,皇太极也赶来凑热闹,两军在大同激战,缺少左膀右臂的曹文诏被打得大败,此后便缩在大同城内坚守拒战。此时,曹变蛟正南下追剿农民军,得知消息后,即刻回师赶往大同,在广武与清军遭遇,双方干了一仗。

关于此战曹变蛟的表现,《明史》中只有三个字——“有战功”,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很谦虚。据一些史料记载,曹变蛟在广武与清军大战七天七夜,将数倍于己的清军击退至关外,堪称赫赫战功。这是曹变蛟与清军的第一场大战,自此声名鹊起,“军中小曹”的外号不胫而走,威名直逼“老曹”曹文诏,这一年,小曹芳龄二十有五。

但老曹终究在大同打了个大败仗,此后只得戴罪立功,专心围剿农民军。而不知是立功心切,还是实在窝火,在湫头镇一役中,曹文诏轻敌冒进,一头扎进农民军的包围圈,壮烈战死。曹变蛟非常悲痛,伤心之余,接过曹文诏大旗,收拾残部,发誓要血债血偿。

不久,兵部尚书杨嗣昌在潼关南塬布下“四正六隅”天罗地网,由曹变蛟负责主攻,准备将农民军一网打尽。带着亢奋的家恨之仇,曹变蛟转战千里,紧追不舍,碰到农民军就一顿暴捶,更曾二十七昼夜不解甲胄,可见杀敌之心。最终,农民军被悉数赶入包围圈中,一场屠杀随即展开。

眼见突围无望,农民军全线崩溃,曹变蛟趁势来了个砍瓜切菜,左冲右突,大砍大杀,甚至附近村民也手持扁担痛打落水狗。此战,李自成被打得连老婆都顾不上,只带着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中,农民军元气大伤。

崇祯朝局势“外虏内寇”两大隐患,农民军消停了,关外的清军又蠢蠢欲动,大举围攻锦州。没办法,锦州丢不起,于是曹变蛟随洪承畴出关抵御清军,松锦大战爆发。

带着十三万精锐明军的全部家当,洪承畴压力山大,遂制定“以守待战”的策略。凭良心说,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打下去,那清军是决占不到便宜的,但有个客观因素却让洪承畴不得不主动出击,一个字——“穷”。崇祯很穷,不是一般的穷,穷到可以去申请五保户,十三万明军出关,崇祯穷得连军粮都付不起,只能一再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既然老板发话,那就开打吧。

最初的几战,洪承畴确实打出了“洪督师”的威名,屡次大败清军,逼得皇太极流鼻血不止。但皇太极毕竟身经百战,见得多了,搞清楚明军意图后,迅速令清军就地挖战壕,断绝一切交通要道,把十三万明军团团围在松山一带,顺手还夺取了明军粮草。本来就没吃的,粮草还被抢了,这下彻底玩完。

于是洪承畴商议分兵突围,得知突围消息后,明军瞬间炸锅,多位总兵连夜丢盔弃甲跑路,其中就包括吴三桂,明军阵脚大乱,突围随即变成溃逃。但明军中也有异类,比如曹变蛟,他非但没有跑,反而调转马头驰援松山,与洪承畴一起固守。这样看来,小曹不知道比小吴高到哪里去了。

锦州被围,松山又被围,洪承畴与曹变蛟率一万多残兵困守松山,眼看只能等死了。但绝境逢生,孤立无援之下,曹变蛟却上演了人生中最出彩的一次个人英雄主义表演。

当年九月,曹变蛟亲自遴选精锐,入夜后打开城门,率军直扑清军大营。八旗劲旅战斗力虽强,但此时却毫无招架之功,曹变蛟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随后率部向最显眼的一处营帐冲杀过去。此时,皇太极正在此营中商议战事,八旗精锐见状,慌不迭路上前抵挡曹变蛟。但小曹实在勇猛,来一个砍一个,素以勇武著称的八旗将领被砍得大惊失色,纷纷溃败,最后没办法,只能躲在营门口放暗箭,这才射伤曹变蛟。

曹变蛟失血过多几近昏厥,而清军也迅速聚拢过来,眼见冲杀无望,方才率部退出清营,同样的,还是如入无人之境。

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曹变蛟几乎成功,但终究功亏一篑。1642年2月18日,副将夏承德密降清军,松山城陷,督师洪承畴投降,总兵曹变蛟、王廷臣、丘民仰壮烈殉国,一代勇将就此陨落。

明朝虎将曹变蛟 他曾经将李自成打得剩下不到十个人

很多人认为明朝之所以消灭,主若是由于崇祯皇帝手下没有什么勇猛作战的猛将,只好赶鸭子上架,将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念书人充当武将,在前方阵地作战。实际上,崇祯皇帝即位以来,虽然称不上精兵强将满营,但还是有不少英勇善战的虎将。今天我们将要提到的曹变蛟就是其中之一。曹变蛟,山西大同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曹变蛟少年时代就跟随曹文诏进入军营效力,参与作战,屡立战功。22岁时,就因为参与平叛立功,在御史吴生生推荐下,提升为参将。

后来,曹文诏战死,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将曹变蛟收为麾下大将,并提拔为副总兵官。那段时间,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势头很猛,连营五十里,烽火照西京。明朝官兵很难抵挡他们的攻势。曹变蛟是少数与高迎祥、李自成两人都交过手、都取得了胜利的明朝大将之一。1635年,曹变蛟率部在关山镇、官亭、乾州三次与高迎祥交手,都将高迎祥击败。特别是乾州一役,干净利落地打败了高迎祥。混战之中,高迎祥中箭受伤,被迫逃跑。1638年,曹变蛟率部在渭南与李自成交手。

此战,曹变蛟转战千里,连续作战,身穿的铠甲有27个昼夜没有解下过,可见战况之惨烈。最终,李自成一败涂地,他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只带着7个骑兵逃出战场。由于在与农民军作战中的良好表现,曹变蛟被朝廷提升为左都督。就在农民起义军被明朝军队压住势头之际,清军趁虚而入,再次叩击国门。1638年9月,清军兵分两路,大军南下,朝廷震惊,京师戒严。崇祯皇帝紧急从陕西前线调来洪承畴勤王,曹变蛟也跟随进京。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驻守宁远。曹变蛟依然追随左右。

当时的明朝武将普遍有“恐清症”,强悍如曹文诏、卢象升等将领,在与农民军作战时游刃有余,胜算很大,但遇到了清军也是吃尽苦头。曹变蛟打破了这个规律。1640年春天,著名的“松锦之战”爆发。洪承畴率领13万精锐部队,与清军进行了一场决定双方命运前途的生死决战。战役持续了两年,由于明朝方面出现“盲目催战”“督监不和”“指挥失误”“将官畏死”等情况,导致胜利的天平逐渐倒向清军。在战役后期,明朝军队曾经获得过一次力挽狂澜的机会。

1642年9月的一天深夜,曹变蛟率领一支精锐力量,悄然打开松山城门,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正黄旗是清军最精锐的力量,人数最多,达到15万人,由皇太极亲自率领,战斗力极强。但他们被曹变蛟的突袭杀得措手不及,伤亡惨重。曹变蛟率部在清军营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最后,他们直奔一处最显眼的营帐冲去。营帐里不是别人,正是皇太极。此刻,皇太极正在营帐中策划攻打松山事宜。为了保护皇太极,清军精锐尽出,拼命前来阻挡曹变蛟。在一片乱战之中,曹变蛟身上负了伤,但他早已顾不上了,怀着必死之心冲向皇太极大营。

在曹变蛟的率领下,明朝军队英勇作战,将负责保护皇太极安全的护卫们杀得不剩几个了。皇太极大营就在数步之遥。就在这时,清军见阻拦不了发疯般的曹变蛟,便变换策略,占据有利地形进行射箭。一时箭如雨下,曹变蛟再次身受箭伤。曹变蛟见清军正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合围过来,杀进皇太极大营已经不可能了,只好长叹一声,率部撤出。此役让皇太极大为恼怒。他没想到戒备森严的大营被明朝军队袭击得手,差点连老巢都被人端了。他下令,对各将领进行严惩。同时,加强大营的防御,再也不允许出现类似的情况。皇太极对曹变蛟恨之入骨,1643年2月,清军在明朝副将夏成德的配合下,攻克了松山。皇太极下令,将洪承畴与祖大乐之外的100多名明朝文武官员和8000余名士兵全部处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