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师北宋时期东京名妓

中文名:陈师师

国 籍:中国北宋

出生地:东京

职 业:名妓

同 行:赵香香,徐冬冬,谢玉英

蓝颜知己:柳永

陈师师和刘永是什么关系?陈师师北宋名妓生平简介

陈师师,北宋时期东京名妓。当时妓家传出几句口号: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后谢玉英在陈师师家中找到了柳永。

  书文记载

《三言二拍》中,明朝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第五卷,《众名妓春风吊柳七》一文写到:

那柳七官人,真个是朝朝楚馆,夜夜秦楼。内中有三个出名上等的行道,往来尤密。一个唤做陈师师,一个唤做赵香香,一个唤做徐冬冬。这三个行道,陪着自己的钱财,争养柳七官人。怎见得?有戏题一词,名《西江月》为证:

调笑师师最惯,香香暗地情多,冬冬与我煞脾和,独自窝盘三个。 “管”字下边无分,“闭”字加点如何?

权将“好”字自停那,“奸”字中间着我。

  相关人物

柳永简介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结局

《众名妓春风吊柳七》一文写到:

一日,在赵香香家偶然昼寝,梦见一黄衣吏从天而下,道说:“奉玉帝意旨,《霓裳羽衣曲》已旧,欲易新声,特借重仙笔即刻便往。”柳七官人醒来,便讨香汤沐浴,对赵香香道“适蒙上帝召见,我将去矣。各家姐妹可寄一信,不能候之相见也。”言毕,瞑目而坐。香香视之,已死矣。慌忙报知谢玉英,玉英一步一跌的哭将来。陈师师、徐冬冬两个行首,一时都到。又有几家曾往来的,闻知此信,也来到赵家。

为什么柳永出殡的那天,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以“白衣卿相”自诩。之所以写柳永,倒不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是想说说他的身上一些奇特的地方,柳永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读书人,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因为他是北宋娱乐圈的一位骨灰级的作词家。

柳永虽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但是在人情世故方面却是一张白纸,他无意间竟惹怒了当朝皇上宋仁宗,因此不得重用,中科举后只是得了个余杭县宰。在他上任途经江州时,结识了名妓谢玉英,这位谢玉英色佳才秀,平生最爱唱柳永的词。两人相遇后顿感才子配佳人,惺惺相惜之意。临别之时,柳永写了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平添了不少风流韵事,又结识了许多浙江名妓,但他心中依然想念谢玉英。任满回开封之时,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谢玉英背弃前约,外出接客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诗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到家后看见了柳永所题之词,感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约,于是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转,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中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家中住下,与柳永度过了一段如夫妻般的生活。

柳永其人才高八斗却不善为官,在官场之上屡遭挫折。在他任屯田员外郎期间,一次不经意间再次惹怒朝中重臣,后被贬官。说到这里必须要澄清一下,宋仁宗好歹算是宋朝难得的明君,柳永几次三番被整,这里面他个人的因素恐怕是主要的。

宋人宗不但贬了柳永的官,还下了一道圣谕曰:“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想不到,宋仁宗的这道圣旨让柳永豁然开朗,至此后他出人东京烟花柳巷,生活也由名妓们供应,柳永的的名气一下子便飙升,全国各地的名妓纷纷前来求柳永赐词以抬高身价。

而柳永也乐意效劳,有求必应,于是他往返于名妓之家,以填词为生,而且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点赞宋仁宗的英明,因为他的这道及时的圣旨,砍掉了大宋官场一个面目模糊的官员,而为大宋的歌坛和中国的文学史增添了一个永垂不朽的大师。

多年的放浪生活,让柳永身心疲惫,最后死在了名妓赵香香的家中。柳永死后即没有妻妾,也没有财产,朝廷更不会过问。

最终,昔日的知音谢玉英和陈师师凑了一些钱为他安葬,因为柳永与谢玉英曾有过一段夫妻生活,所以谢玉英为他戴上了重孝,东京名妓也纷纷为他戴孝守丧。柳永出殡的那天,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镐素,一片哀声。这就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柳永死后,每逢清明这一天,襄阳城的歌妓都会相约到柳永的墓地祭拜,后来这个风俗蔓延到了全国,成为了青楼的“行规”,这个日子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宋朝文人被三大名妓争着包养:“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柳七官人没有工作,又不愿吃父母的,京城三大名妓争着养他,这三大名妓是: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名妓散尽千金,只求柳七官人与之一寝,求得一词一诗。

所以,当柳七终于被人举荐到杭州去任一个县官时,消息传来,东京妓界一片呜咽。临行那天,没有别人送别柳七,全是妓女!

近读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读到第十二卷,不禁感叹嘘唏。感叹千年之后,当代某些女性只有卖肉的本事,而古时妓女皆能琴棋书画,除了卖身,其综合素养远胜于当代的人。

翻阅中国古代文学史,没有几个文学家没与妓有过密切交往的,也就是说,我们如今读到的许多流传下来的千古佳作,字里行间犹散发着妓女的脂粉气。

这《喻世明言》第十二卷就是说的柳永,就是那个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家伙,这句词后来成为许多文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一手提酒壶,一手揽香肩,于醉意朦胧温柔乡里写就多少妙词绝句!

柳永年轻时随父到都城东京,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称柳七官人。柳七官人生得俊朗,才华独步词坛,又不愿结交达官贵人,于是朝朝楚馆,夜夜秦楼,京城名妓没有不认识他的。

而且,哪个妓女若说不认识柳七官人,就会被耻笑,都以结交这个当朝第一才俊为荣。可见,当时的妓女并不一定看重钱财,而是看重男人的才华。所以,东京城里的妓界流传这样的口号: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当时妓女的这种气节,这种重视人才的程度,恐怕当代的人都很难做到了。

柳七官人没有工作,又不愿吃父母的,京城三大名妓争着养他,这三大名妓是: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名妓散尽千金,只求柳七官人与之一寝,求得一词一诗。所以,当柳七终于被人举荐到杭州去任一个县官时,消息传来,东京妓界一片呜咽。临行那天,没有别人送别柳七,全是妓女!柳七有诗为证:

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偷泪,偷泪,那得分身与你!

红裙一词代指妓女,竟然排成十队之多,而且分别的话儿说不完,真个是长亭更短亭。

柳七依依不舍告别京城,途经江洲时,闻听当地有一名妓,于是停歇下来。当他来到这个叫谢玉英的妓女住处时,谢玉英正在书房抄写柳七的词,当柳七自报身份时,谢玉英当即跪倒在地说:“贱妾凡胎,不识神仙,望乞恕罪。”

看看,都将才子柳七当神仙了。柳七便与谢玉英缠绵了五天。分手时,谢玉英发誓一辈子要当柳七的仆人,从此不再接客,等待着柳七的归来。

柳七在杭州任官三年后回京,东京妓界欢呼雀跃,柳七又日日与她们相混。谁知有小人告状,认为柳七有“作风问题”,有损干部形象。于是,柳七罢官了。

柳七罢官后更狂荡不羁,众妓女纷纷安慰他,要那鸟官作甚,俺们养着你!那江洲名妓谢玉英也赶到京城,专门侍候柳七,其他名妓也不眼红,相处甚欢。

柳七死后,由陈师师成立治丧委员会,各妓家凑份子,将丧事办得热热闹闹。柳七好歹也工作过,但没有一人答理。出葬那天,东京城里无一个妓家不到,哭声震天。有一个羡慕柳七才华的小官悄悄前往想送一程,但见全是妓女,深感惭愧,悄然而返。

谢玉英竟因忧伤过度,两个月后随柳七西归,也葬在柳七墓边上。自第二年清明起,妓女们都自发地前来祭扫,风气渐渐演变到民间,其他的人也参与祭扫,称为“祭风流冢”。葬柳七的地方叫乐游原,后人写诗描绘道: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缙绅指达官贵人,此诗讽刺当时的官员在重视人才方面还不如妓女们,我想,这也可以理解,柳七作风随便,那些追求进步的人怎么敢与他结为友呢?不过,柳七官场失意,但终得惜才的妓女们让他灵感不曾凋谢,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柳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