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曹宇
别 名:曹彭祖
国 籍:魏朝
民 族:汉族
封 爵:燕王
官 职:大将军
籍 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曹宇是什么人?三国时期曹魏燕王曹宇人物生平简介
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女。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8年),改封鲁阳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进爵为公。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为下邳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单父县。
明帝宠信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燕王。魏明帝曹叡年少时与曹宇亲近,到了即位后又宠幸曹宇赐与王位。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征曹宇入朝仕官。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宇回邺城。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夏,又被征诏而回京都。
固辞辅臣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叡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嘱咐后事。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刘放、孙资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
曹宇性情恭顺温和,诚恳地坚决推辞,曹叡让刘放、孙资进入卧室问道:“燕王正是如此吗?”刘放、孙资答道:“燕王实际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所以这样。”曹叡问:“谁可以承担?”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并且说:“应当召回司马懿参与。”曹叡问:“曹爽能承担这件大事吗?”曹爽汗流满面,紧张得不能回答。刘放暗中踩他的脚,耳语说:“快说以死奉社稷。”
曹叡听从刘放、孙资建议,打算任用曹爽、司马懿,不久中途又改变,下令停止先前的任命。刘放、孙资再次入见游说曹叡,曹叡再度听从他们的意见。刘放说:“最好亲自写下诏书。”曹叡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刘放随即上床,把着明帝的手勉强写下诏书,遂拿着出宫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的官职,不得在宫中滞留。”曹宇等流泪而出。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夏,曹宇回到邺城。
晚年生活
景初、正元、景元中,一直累积增加食邑,一共达五千五百户。其子常道乡公曹奂,在高贵乡公曹髦被弑后入继大宗,是为魏元帝。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曹宇被降封为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
曹操最长寿的儿子曹宇,曹叡对他非常优宠
曹操一生虽然子女众多,但大都是“短命鬼”,25个儿子中能活过四十岁的寥寥无几,而能够过古稀之年的,唯有燕王曹宇一人而已。曹宇的人生经历很奇特,不仅寿数冠绝兄弟辈,差点活到三国一统,而且备受明帝曹叡信任,差点当上辅政的大将军,儿子更是登上皇位。曹宇虽然没有天子之命,但集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父三大角色于一身,享尽荣华富贵,高寿而终,实在是成功得很。
按照史书排列的次序,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生母为环夫人,是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的亲弟弟。曹操这个人性格比较随意,这一点在为儿子们取字方面体现的很明显,除长子曹昂和三位嫡子(曹丕、曹彰、曹植)的字中都带有“子”外,为其他诸子取的字则是五花八门,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明帝曹叡临终前,曾想任用曹宇为大将军
大概是之前有三个儿子早殇的缘故(曹熊、曹铄、曹冲),曹操很希望曹宇能够活得长寿一些,便给他取字叫“彭祖”。彭祖是上古时期的人名,据说从尧帝时期一直活到周朝,寿命长达八百岁,所以后世便经常用“彭祖寿”寄语某人,是希望他能够长命百岁。曹操为曹宇取字“彭祖”,很希望他能超级长寿,没想到这个寄望最终成真。
史书中没有关于曹宇性格、能力的记载,跟几位能力出众的兄长相比,能力似乎很不及,文不能治国安邦、行文作赋,武不能冲锋陷阵、保家卫国,最大的优点似乎就是恭顺温和、安分守己,足以让父母、兄长们放心。到了婚配的年龄后,曹操为他聘取张鲁之女为妻,并封他为都乡侯,让他安安稳稳地过侯爷的生活。
曹宇安分守己,很让曹操父子放心
正是因为曹宇性格安分,所以在曹操、曹丕、曹叡执政期间,他的爵位不断晋升,没有留下过任何被处罚的记录。自建安十六年(211年)获封都乡侯之后,曹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相继进封为鲁阳侯、鲁阳公、下邳王、单父王,在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封燕王,而这也是他最终的封王号。
曹宇虽然是明帝曹叡的叔父,但两人的年纪相仿,自幼经常一起玩耍,所以关系相当的要好。明帝即位后,不仅将曹宇封为显号王(燕王、齐王、秦王等都算是显号王),而且对他的宠遇、赏赐要胜过其他诸王(“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与诸王殊。”见《三国志》)。魏朝有禁防诸王的传统,不许他们做官干政,然而明帝非但没有禁防曹宇干政,而且还两次征召他进京辅政。
明帝曹叡在位时,对曹宇非常优宠
曹宇第二次被征召入京时,已是明帝大限将至之际。景初二年(238年)冬十二月,病入膏肓的曹叡为曹氏江山稳固考虑,便任命曹宇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族人)、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意图借助于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
正当这项命令要昭告天下之际,却遭到掌管枢机重任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的阻拦。二人之所以横加干涉,缘于他们跟夏侯献、曹肇两人不合,很担心曹宇这个“染苍染黄”的老好人一旦上台,难免会受夏侯献、曹肇的挑唆,对孙刘二人不利。所以,二人在入宫觐见明帝后,力陈曹宇难堪辅政大任,可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并得到明帝的首肯。
在孙资、刘放的干涉下,曹爽取代曹宇
稍后,孙刘二人又代明帝拟旨,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失去即将到手的大将军职位已足以让曹宇心痛,而更让他悲伤的,则是此后与明帝将阴阳两隔,今后再不能见面。所以诏书公布后,曹宇痛哭流涕,悲悲戚戚地离开洛阳返国。
在此后的日子里,曹宇依然安分地做自己的王爷,朝堂中的风云变幻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甚至是司马懿父子篡夺魏朝大权后,依然对曹宇礼遇有加。魏帝曹芳、曹髦在位期间,一再增加曹宇的食邑,以示尊崇。曹髦遇弑后,郭太后又择立曹宇之子曹璜(即位后改名为曹奂)为帝,是为元帝。作为皇帝的生父,在司马昭执政的情况下,曹宇虽然没有受到政治上的优待,但食邑继续得以增加,最终达到五千五百户。
魏元帝曹奂
司马炎代魏建晋后,按照惯例,曹宇虽然由王爵被降为公爵,但依然受到优待,足以让他平平安安地度过余生。咸宁四年(278年),曹宇薨逝,两年后西晋灭吴,三国实现一统。虽然曹宇的生年不详,但依据他在曹操诸子中的排位,以及跟明帝曹叡年龄相仿来推测,他的寿命至少要超过74岁,虽然远不及彭祖的寿数,但在曹操诸子中却最为高寿。
倘若他跻身关键位置,就没高平陵事变的发生
曹宇,字彭祖,他是曹操与环夫人的儿子,与大名鼎鼎的曹冲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可惜他并没有曹冲那么聪明的智商,让自己跻身关键位置,要不然或许可以阻止高平陵事变的发生。
曹操在的时候,先后封他做了都乡侯、鲁阳侯。曹丕即位后,封他做了下邳王。等到魏明帝曹睿继位,因为曹睿年少时与曹宇住在一起,特别喜欢他,即位后对他赏赐往往比别的诸侯王多。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叡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嘱咐后事。这本来曹叡意图恢复曹氏和夏侯氏这一系统控制军权的传统的体现,要真这样的话,司马懿被排除在辅政大臣此外,估计后续就不会有他的什么事情了。
也许,“孙刘”天生就是曹家的死敌,这时候另一对“孙刘”的出现坏了曹家的好事,他们名叫孙资、刘放。话说对于孙资、刘放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孙资、刘放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
曹宇性情恭顺温和,诚恳地坚决推辞,曹叡让孙资、刘放进入卧室问道:“燕王正是如此吗?”孙资、刘放答道:“燕王实际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所以这样。”曹叡问:“谁可以承担?”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孙资、刘放顺势推荐曹爽,并且说:“应当召回司马懿参与。”曹叡问:“曹爽能承担这件大事吗?”曹爽汗流满面,紧张得不能回答。刘放暗中踩他的脚,耳语说:“快说以死奉社稷。”
曹叡听从孙资、刘放建议,打算任用曹爽、司马懿,不久中途又改变,下令停止先前的任命。孙资、刘放再次入见游说曹叡,曹叡再度听从他们的意见。刘放说:“最好亲自写下诏书。”曹叡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刘放随即上床,把着明帝的手勉强写下诏书,遂拿着出宫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的官职,不得在宫中滞留。”曹宇等流泪而出。
试想,如果曹宇能当上辅政大臣,再加上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共同辅政,可真没司马懿什么事情了。首先,曹宇正值壮年,执政经验丰富,最重要的是他也是曹操的亲儿子,威望高,必定能做到让大臣臣服。其次,夏侯献、秦朗等都是能征善战的武将,能保军权不落他人。尤其是秦朗,青龙元年(233年),原本臣服于曹魏的鲜卑大人步度根与一直与曹魏作对的鲜卑大人轲比能勾结,并州刺史毕轨发现后上表讨伐,但最终战败,反而令步度根与轲比能更为齐心,合力侵袭曹魏边郡。曹叡于是派秦朗率领中央的部队讨伐他们。最终秦朗击败鲜卑军,轲比能和步度根败走漠北,同年冬十月,原本在并州军队战败后叛离曹魏的步度根部将戴胡阿狼泥亦到并州投降。
尤其令人讽刺的是,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后改名曹奂)是魏国的最后一代皇帝,即魏元帝。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