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常茂
别 称:茂太爷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安徽
主要成就:随冯胜出征收降纳哈出
官 职:郑国公
兄 弟:常升、常森
父 亲:常遇春
师 傅:左梦雄
祖 籍:安徽凤阳
茂太爷常茂人物生平简介,常茂是怎么死的?
常茂,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有三个儿子,常茂、常升、常森个,他是长子。常遇春 是明朝著名将领,屠城将军的名号,世所周知。相较于他父亲的名声和功绩,常茂就拍马难及,不过史书对他的评价倒是不低。
常遇春在明朝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去世之后追风开平王。常茂因为父亲对明朝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功绩的关系,封镇国公,俸禄两千石,同时赠予世袭铁券。
洪武二十年,大将冯胜出征金山,常茂奉命跟随前往。冯胜是常茂的岳父,因此跟随其前往,冯胜根本没有敬畏之心,经常不听约束。虽然冯胜多次因此而谴责他,但是常茂依旧故我,到了后来这两人互看不顺眼。常茂有时候应声比较慢,冯胜也会发怒了。
当时哈纳出来投降,便此让右副将军蓝玉接待。喝了一会儿之后,大家都很高兴,哈纳出取酒浇地,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哈纳出部下里面有交头接耳的人,常茂也在这场宴会上。当时他麾下有会蒙古语的将领,秘密告知常茂,说纳哈出可能要逃遁了。
常茂想着出其不意,也没有事先知会一声,就直接拿刀上去与纳哈出搏杀。纳哈出大惊失色,当即就想要骑马逃跑。常茂看见之后,一刀砍去,伤了他的手笔。纳哈出一部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即溃散而逃,归降之事自然在这儿黄了。
冯胜对此十分愤恨,上奏常茂突然发生变故,将常茂押解到京城中。常茂因此也说封神不依法办事,最后冯胜被收了总兵印。常茂也被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去世。
常茂去世之后,还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情。当时黄与宗寿争州印,互相攻讦,最后竟然构陷流言,说常茂根本没有死,现在就在走宗寿这儿呢。
皇帝听说这个事情,十分生气,当即下令让宗寿自觉的将常茂给献出来,否则定然严惩。与此同时,还派出了杨文和韩观出师讨伐。等到常茂确实已经死了,而宗寿也暗中给有些人送去了钱财,这才罢兵。
常茂膝下无子,但常遇春的爵位还是要传下去的。最后朝廷想了一下,将常茂的弟弟封为开国公。常升相比于哥哥,要多一些功绩。曾经多次外出练功,后来又加太子太保。不过常升是怎么死的,到记载不详,有这么几个说法。
有说在建文末年,常升随同魏国公徐辉祖,一同在浦子口力战,永乐初年去世。也有人说,在洪武中年的时候,常升就因为牵扯到蓝玉案而丢了性命。还有人说是有人密告常升在三山聚兵,意图不轨,最后被诛杀。具体是哪个,这个就不可考了。
常遇春大儿子常茂诈死 竟然骗过了朱元璋?
洪武二十年茂从冯胜征纳哈出。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副将蓝玉率常荗等受降时,常荗以纳哈出不敬欲出走故,砍伤纳哈出,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
大意是,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常茂感觉纳哈出对他不尊敬,砍了纳的部下。于是,常茂和老丈人就开始告状,结果两人都没得好。冯胜的兵权被没收,而常茂也被贬到龙州,四年后死亡。
网络配图
正常情况下,这事也就过去了。不过后来,有人告发常茂假死。
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同祖父但不同父的堂弟的儿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茂既死,黄与宗寿争州印,相告讦。或构蜚语,谓茂实不死,宗寿知状。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
史说常茂贬到龙州后,并不太平安份。一是纳妾,他谪居龙州,带罪之身,居然纳当地土司赵贴坚妻黄氏之女为妾。二是擅权。土司赵贴坚死后,其侄子赵宗寿继任,但是常茂和贴坚的老婆黄氏等人仍把持当地政务,引发赵宗寿诸多不满。于是,后面的事情,一锅粥。宗寿上奏告常茂,后又说常茂死了,贴坚妻黄氏则告宗寿仍侄子非亲子,不应该承袭土司位。不久,又有人告,说常茂并没有死。朱元璋大怒,下诏严查。结果赵宗寿竟然拒命不出,讫不从命。朱元璋即诏发湖广江西所属马步官军六万,会讨龙州等地。皇上的意思是明确的,你赵宗寿亲自来见,说明常茂已死,则“宥其罪”,宽大处理,若诈遣人来,则进兵讨之。最后,赵宗寿到京,说明常茂确实已死,朱元璋才作罢。
广西常氏族谱证实常茂不仅没死,而且子嗣众多,跑到偏远之地,隐居起来了。这个说法,有点道理。常茂“死”前一年,朱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胡惟庸一案的牵连,李善长并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被杀。
李善长是什么人?淮西首领,建国功臣,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而且也有免死铁券,这样的人都能全家被杀,贬置龙州的常茂自然胆战心惊,因为朱元璋对他的结论是“诱合诸蛮,肆为不道”,这还了得?于是,常茂感到大势不妙,做出诈死的决定,并故意通过政敌赵宗寿之口传到京都,以让皇上确信。
网络配图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常茂诈死的说法终于传到皇上耳中。此时,赵宗寿可能也发现上当了,常茂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无法交待啊,所以只能“屡诏不至”。直至朱元璋下诏讨伐,赵宗寿才不得不“伏罪来朝,乞罢兵勿征”。这时候,即使他知道了常茂诈死的事实,也必须硬着头皮制造常茂已死的假象。但上奏常茂已死、后又屡诏不至的事实说明,赵宗寿心中是有鬼的。正是在这种境地之下,常茂只能做出离开龙州的人生重大决定。
明史说,洪武二十五年,即常茂“诈死”第二年,朱元璋封常遇春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圣旨中说“惟惜殁后无嗣,承袭仍须有人。兹遵兄终及弟之例制,封尔升为开国公”。按此说法,本来是应该封常茂的儿子的,可惜他没后人,只好封了他的弟弟。
据信,常茂与冯氏夫人(冯胜女)曾有三个儿子,怎么就“无嗣”了呢?
有一种说法,比较有合理性。常茂“诈死”跑路之后,常茂和冯氏夫人经过周密安排,根据当时的政治大环境,常茂自己跑了,也妥善安排了冯氏夫人和儿子们,朱元璋杀人如麻的做派,肯定让他们极有顾虑,因此,策划躲起来,隐姓埋名、人间消失是最好的办法。再说,他们也有这样的条件。比如,洪武二十四年,开平王常遇春之妻蓝氏夫人还在世,她绝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施以援手。其时,舅老爷凉国公蓝玉还在位(蓝玉案发生在一年之后),有职有权,他完全可帮助其外甥和其儿子解围。依此观点的人,推测是大舅公蓝玉安排了常茂的儿子们去了山西从军为伍,等待机会东山再起。但是,一年后,蓝玉自己也出事了,而且株连了一万五千人之多,史称“蓝狱”。在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常茂的儿子们,谁还有胆出头露面?彻底人间消失,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网络配图
至于常茂本人,有一个说法是,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带着小妾李氏夫人逃了,逃至广西恭城县五排瑶(今恭城县观音乡白竹铺村)深山中隐居,数年后迁至常家村(今恭城县栗木镇常家村)定居,李氏生四子,长子常智、次子常慧、三子常贤、四子常良。常茂卒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终年5 8岁,葬于栗木镇大合村,为防日后不测,采取深葬不修坟形,谨置白石一块为记。弘治年间,国家太平,年景颇佳,明孝宗朱佑樘,对开国元勋子孙被贬谪者,沦为庶民,“寸禄不享,实感不忍”,于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八日下诏,复用功臣后裔。常茂子孙尚有余悸,不愿受禄封号而辞谢。
1989年夏,经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普查考证确认,常茂墓为文物点,并发文通知,明文规定加以保护。此墓可不可信,也只有随意了。因为,各地为争名人之后,发生过五花八门的举止。不足为凭。
明朝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常遇春怎么死的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
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使得后世对他的死多了份猜疑。那么他究竟因为而死?他的死和朱元璋有无何关?
据文献记载,常遇春,1330年出生,濠州怀远人,相貌齐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天下大乱,落草为寇的常遇春于1355年投奔当时势力极为弱小的朱元璋。每次作战常遇春都冲锋在前,勇猛敢战,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
常遇春虽然不识字,但平时善抚士卒,作战时沉着果敢,一生历经大小数百战,从未败北。朱元璋就曾赞叹到:“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常遇春当时的官职)。”常也曾自言率兵十万,就能横行天下,因此军中呼为“常十万”,其他开国将领对他也无不钦佩。然而就在天下即将平定之时,常遇春突然暴死回师军中。
据文献记载,事情过程是这样的,洪武二年(1369年)5月元将也速率兵侵扰通州,于是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领9万大军出塞讨伐。一路上明军战无不胜,最终直捣开平,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大军班师准备回北平,7月7日途径柳河川时,常遇春“暴疾卒,年仅四十”。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十分痛心,亲自到龙江迎接灵柩,并下令追封常遇春为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第一给徐达留着呢)。朱元璋还曾对人言道:“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可见对于常遇春的死,朱元璋还是十分悲痛的。再看当时的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王保保拥兵塞外,云南、四川等边疆地区均未平定,还需要多次用兵。朱元璋没必要在此时自毁臂膀,那么常遇春又是怎么暴逝的呢?
作为一军的统帅,常遇春却总喜欢冲锋陷阵。在北伐之前,朱元璋就曾提醒过他:“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当时常遇春“拜谢”,可是到了战场,依然我行我素,“单骑突其阵”。在二十几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加上不停的征战,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身体可能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
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正值夏秋之际,天气炎热,一路上常遇春既要制定作战计划,又要披甲冲锋陷阵,体力消耗极大,虽然表面上没事,但身体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况。而柳河川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内,7月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极大。
而常遇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了“卸甲风”而暴死的。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区白天天气炎热,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气温凉爽,他不顾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引发 “中风”之疾;连带着多年伤病,身体达到了极限;加上大军远征,没有良医,遂不治身亡。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常遇春的地位非同一般,就如同是自己的“尉迟恭”、“岳飞”一般。生前常遇春曾被封为鄂国公,而死后被谥为忠武,而这正是尉迟恭、岳飞所享有的荣誉。洪武三年,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为郑国公,长女则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太子妃。朱元璋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元勋,每次出兵前,激励将官,必提徐、常二人。
生前身后,常遇春从25岁起追随朱元璋,征战15载,至40岁暴逝塞北。纵观他的一生,常遇春从来不是一个完人,曾经杀过降兵;但他从来都是一员名将,一位从未败名将!
题外话: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