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川端康成
外文名: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国 籍:日本
民 族:大和族
出生地:日本 大阪
出生日期:1899年6月14日
逝世日期:1972年4月16日
职 业:小说家
毕业院校:东京大学(本科,时称东京帝国大学)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
日本政府授予第21届文化勋章、日本文化功臣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授予艺术文化勋章
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
罗马拼音:Kawabata Yasunari
血 型:O
性 别:男
初恋情人:伊藤初代
夫 人:松林秀子
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诞生
在118年前的今天,1899年6月24日 (农历五月十七),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川端康成诞生。
1968年秋,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川端康成是日本人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一生中写了一百多部中、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质,贯串着日本古典文学的幽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1926年,川端发表了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小说描写一个二十岁的大学预科生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与一个卖唱的贫苦舞女邂逅。在数天的共同旅行中,他爱上了这个舞女,陷入悲剧性的恋爱中。舞女美丽文雅,身世悲惨,深深打动了青年的心。最后,在公共浴场上,当他知道舞女只是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少女时,便豁然开朗,在纯洁无邪的心境中感到了纯真的爱和甘甜的美。小说情节平淡无奇,但细腻地描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伊豆的美好风光。文中自然美、风俗美和人物美交相辉映,情因景现,情景交融。这构成了川端作品的基调。
其实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作者本人,川端在一高读书时,曾独自去伊豆旅行,结识了一个巡回演出的舞女。二十三岁时,他爱上了一位十六岁的少女,在他们行将结婚的前一个月,少女突然来信,解除了婚约。这使川端受到了终生难忘的打击。川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提炼之后写成此篇。
1933年,川端与林房雄等人创办了《文学界》,推荐和输送了一批文艺新人登上文坛。他在该杂志上陆续发表了《禽兽》、《花的圆舞曲》、《雪国》等小说。其中《雪国》最负盛名,这是他自一九三七年始,用了十二年时间写成的。小说围绕男主角岛村的三次北方雪国之行展开。岛村是个有家产的中年男子,他坐食祖业,无所事事,偶尔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有关西方舞蹈的评论。他初到雪国,结识了三弦师傅的女弟子--十九岁的驹子。驹子单纯而天真,对生活倾注了满腔诚挚,岛村为驹子的纯洁美丽所打动。不久,岛村重游雪国,在火车上遇见了美丽的姑娘叶子。叶子一心扑在生命垂危的三弦师傅之子行男身上,沉浸在梦幻般的爱情世界里。
叶子“近乎悲哀的美”使岛村为之倾倒。行男死后,岛村三到雪国,他既爱驹子,又迷恋叶子,同时认为驹子对爱情与生活的认真态度是徒劳的。因此当驹子完全倾心于他时,他又茫然了。在岛村准备离开驹子,与叶子同道回东京时,叶子突然投身于一场大火中而安详地死去。《雪国》展示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徒劳观”。无论是岛村、驹子、还是叶子,他们对人生所作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是一种美的徒劳。爱得深而不可得,不可得而又不怨,在这种自我安慰中追求永恒的美。感伤中带着抒情,这是川端作品的独特之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2年,川端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古都》问世了。故事以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穿插着青年织工秀男与她们之间的曲折爱情,着重描写了姐妹二人的骨肉之情。姐妹俩出生后为贫富不同的两户人家收养长大。秀男织了一条美丽的腰带,准备送给意中人千重子。因为姐妹俩相貌相似,秀男误将腰带送给了苗子。待到真相大白,秀男自觉与千重子身份悬殊。便转念于苗子。姐妹俩久别重逢,但因彼此生活方式不同,终于不得团圆。《古都》通过对孪生姐妹遭遇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宿命观。企图说明人生是不可思议的,人的命运本来就是孤独、寂寞的。《古都》借助京都的自然景物,烘托、渲染了姐妹骨肉之情,使京都的山川草木、四时节日和风土人情都染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风貌。
1961年,川端完成了其后期虚无、颓废文学的代表作《睡美人》。作品描写了一个下等妓院用安眠药使一些美貌的少女昏睡,然后让老朽的老人玩弄。老人在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和少女的青春时,在一种梦幻般的境界中想到生命的所在,感到精神上的安慰。晚年的川端思想上表现出虚无意识,创作上追求静止、瞬间的美,描写感伤、颓废情绪和受压抑的官能享受。
纵观川端五十年的创作实践,他的小说都是以爱情为主题,描写爱情的失意和对未能实现的爱情的迷恋与哀伤。日本评论家中村光夫说:川端在三个不同时期描写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前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表现了少年纯洁爱情的觉醒;中期的《雪国》刻划了男女情欲,并映衬着对纯真女性的憧憬;后期的《山音》、《睡美人》等,则描写了老人的变态恋爱心理。对作者来说,恋爱是一个永远得不到圆满结局的痛苦经历,只有死亡才能解脱。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的授奖仪式上,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在谈到川端康成的艺术成就时指出:川端康成以其典型的叙事文学,非凡地、敏锐地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实质。”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芬兰等各国文字,我国也有他的译本。
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著名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的妻子是谁
川端康成,日本大阪人,生于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死于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临终前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在文学上有颇多造诣的近代文学家。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简介中指出,他幼年时十分不幸,命运坎坷波折。它不仅自幼父母双亡,姐姐和祖父祖母也相继去世。亲人的接连离去不仅对幼小的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使他养成了悲凉孤独的性格,这后来也成为了他的最重要最明显的文学风格。
通过川端康成简介还可以看出,川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刻苦用功的人。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决心进入了全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读书深造,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他在校期间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为自己日后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一生的前期中期大多数时间都在创作中渡过。
川端康成简介中说,晚年的川端康成致力于围棋的研究。据说他还和包括日籍华人吴清源在内的诸多日本围棋名人对弈过,并对围棋的“棋道”深有体会。不幸的是,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因出现了安眠药药物成瘾症状被迫在东大医院住院治疗,连着十天不省人事。隔年之后,身体患病的川端康成为日本文学的发展还担任了日本的近代文学博物馆委员长一职。
他一直拖着病体在日本文坛上忙碌着,直到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夜晚,他在极度忧郁和矛盾中打开了煤气罐,自杀身亡。一代文学巨星就此谢幕。
川端康成的妻子
川端康成的妻子是松林秀子。川端康成和妻子松林秀子是彼此相爱的,他们的婚礼十分低调,甚至周围很多人并不知道,不过松林秀子甘愿守着川端康成,即使他不能给她一个盛大的婚礼。
川端康成图片
历史上有关川端康成的妻子记载非常少,她是怎么样的人,从事怎样的职业都不可知,唯一有记载的就是她和川端康成之间的婚姻。川端康成和松林秀子确定了关系之后便准备结婚,但是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二人并没有办相应的婚礼,也没有领结婚证,就这样,松林秀子可以说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跟了川端康成,并且一跟就是六年,这在当时的日本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在六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川端康成和妻子在当地婚姻机构办理了手续,这个时候川端康成的妻子才正式成为了川端康成家族中的一员,之前因为没有机构认证,还不能说是已经成为了川端康成家族的成员。登记之后,松林秀子便正式加入了川端康成家族,最后户籍也落在了川端康成家族中,因为日本在婚姻方面有相应的传统,女子在结婚后姓氏要跟随丈夫,于是松林秀子便在户籍上改为川端秀子。
所以说,川端康成的妻子松林秀子是以丈夫为天的女子,即使丈夫在一开始什么也没有给予她,但是她依旧无怨无悔地跟着丈夫,幸运的是,她和川端康成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和睦。
川端康成的政治态度是怎样的 川端康成的成就
川端康成,日本大阪人,生于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死于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临终前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在文学上有颇多造诣的近代文学家。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简介中指出,他幼年时十分不幸,命运坎坷波折。它不仅自幼父母双亡,姐姐和祖父祖母也相继去世。亲人的接连离去不仅对幼小的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使他养成了悲凉孤独的性格,这后来也成为了他的最重要最明显的文学风格。
通过川端康成简介还可以看出,川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刻苦用功的人。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决心进入了全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读书深造,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他在校期间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为自己日后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一生的前期中期大多数时间都在创作中渡过。
川端康成简介中说,晚年的川端康成致力于围棋的研究。据说他还和包括日籍华人吴清源在内的诸多日本围棋名人对弈过,并对围棋的“棋道”深有体会。不幸的是,在一九六二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因出现了安眠药药物成瘾症状被迫在东大医院住院治疗,连着十天不省人事。隔年之后,身体患病的川端康成为日本文学的发展还担任了日本的近代文学博物馆委员长一职。
他一直拖着病体在日本文坛上忙碌着,直到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夜晚,他在极度忧郁和矛盾中打开了煤气罐,自杀身亡。一代文学巨星就此谢幕。
川端康成政治态度
川端康成是日本的一个小说家,他曾经被人们称作“踏着葬礼的名人”。川端康成在政治上的参与度其实并不是很高,那么川端康成政治态度是怎样的呢?
川端康成图片
根据资料记载,川端康成在对待《文学界》内部是否由暗转明这件事上的态度是回避的,他向人们表现出一副不向日本军国主义靠近的态度,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坚定立场,而是选择用旁观者的态度来掩藏自己害怕彷徨的心情。在《文学界》内部斗争的第二年,情势已经逐渐明朗,但是川端康成却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进入了“文艺恳谈会”,这其实是政府企图通过集合一批在日本有影响的作家来控制文坛。川端康成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竭尽全力进行自我安慰,不断的告诉自己对“文艺恳谈会”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并不是自己甘愿的参加。不过,川端康成并没有积极抵制政府的这一做法,而是被动的接受。
那么川端康成政治态度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其实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从小经历祖父、父母和姐姐的逝世,所以他对死亡是非常恐惧的,再加上当时中国的道家思想传入日本,他便借助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停地麻痹自己,以此来安慰自己随波逐流的政治态度,从而保全自己的人身安危。
所以说,川端康成政治态度是非常不坚定的,即使他的内心并不认同日本政府的一些做法,但是由于他一直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麻痹自己,所以他从来没有积极反抗过,只是被动的接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