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岑文本
别称:岑景仁
字号:景仁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陵
参考资料:《旧唐书---岑文本、戴胄列传》
唐初宰相岑文本是怎么死的?又是怎么坐上宰相这个位子的?
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自然离不开唐太宗这个掌舵人,但是,也少不了他背后那些贤臣良将的辅佐。我们多数人对于魏征、房玄龄更为熟悉,可能对于唐朝初年的宰相岑文本并不十分了解。其人并没有跟随皇帝南征北战出谋划策,他确实是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学和高尚的品行一步步走到宰相的位子上,终成一代名相。
岑文本出生于隋朝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个小县令,因为遭受仇人的陷害而被下狱。年仅十四岁的岑文本只身到衙门为其父伸冤,说起案情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之后,在场的官吏们无不称赞佩服这个小神童的口才。于是,衙门里的管事人有意考验他的文采,命其写一篇《莲花赋》,没想到,他竟然落笔即成且文辞优美,人们都愿意施以援手为他父亲洗清冤屈。
史书上也记载他自幼“善文辞”,当地人都认为他是天上的文曲星投胎下凡,对他的文采十分敬佩。
隋朝末年,岑文本在萧铣的帐下担任中书侍郎,负责起草各类征讨的文告。后来,他看到天下尽归李姓之手,劝慰萧铣投降唐军,使得当地百姓和士兵们都免遭涂炭。在归顺唐朝之后,岑文本担任中书舍人等职位,之后,他凭借自己的笔杆子给当权者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也给朝廷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唐太宗每次看完他写的文章之后都忍不住连连称赞,并且,其逐渐成为了唐太宗身边的心腹大臣。他精通各类典章制度,在许多地方上懂得变通,所以,很受时人推崇。
虽然,他官位很高,也时常得到皇上的赏识,但是,他一直提醒自己仍然是一介书生,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的生活也十分简朴,家中只有一个妻子和一个老母亲,甚至,连服侍的下人都没有。人们劝他将皇上赏赐的金银财宝都换成田产地产留给后世子孙岂不是恩泽后代,但是,他仍然坚持将多余的财物分散给自己身边落难的朋友和当地的贫民们。他时常对人们感叹道:“我原本不过是南方的一个黎民,现在到北方来谋生也只不过是为了能够做个县令之类的小官罢了,如今身在如此高位之上,惶恐万分,又怎敢纵声酒色之中?”
太宗想让他兼任太子的属官,让他辅佐太子成材,这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但是,他却坚决推辞不受。他诚恳的回复皇上:自己才德疏浅,实在不敢贻误太子,也不敢再奢求得到太子的恩泽,只愿意一心一意侍奉太宗皇帝。唐太宗见他如此表现也无可奈何,只能嘱咐太子要对岑文本以礼相待,切勿轻待于他。公元六四四年,岑文本担任中书令,成为宰相之一。这本是让人大喜之事,但是他回到家之后却面带忧色,他的老母亲见他如此模样觉得十分奇怪,问其原因,他答道:“我并非开国元勋,又非太宗皇帝的旧属,现在这样过度受宠并非好事,官位高也并非好事,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分,所以才忧惧。”
之后,许多亲朋好友们上门道喜,都被他回绝了。不得不说他当时还是十分明智的,自己并没有跟着皇帝打天下,也并非皇帝的旧臣,没有“汗马功劳”如何坐得稳这个宰相的位子?官位越高意味着身上承担的责任就越重,关乎国家的大事,但凡有一个不小心都是掉脑袋的死罪,怎能不让人忧惧呢?面对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他总是渴望加倍报答皇恩,对朝廷的事情呕心沥血、勤勤恳恳。
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领兵亲自征讨辽东,将所有的后勤事宜都交给了岑文本负责。史书上记载他因为日夜操劳而“容止不常”,唐太宗见到他憔悴的模样之后都掉下了眼泪。没过多久,岑文本果然病逝于军中,年仅五十一岁。皇帝悲伤不已,追赠他为侍中,让他陪葬在昭陵。根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岑文本当初在担任中书舍人的时候,袁天罡曾经给他相过面,袁天罡说:你面部宽大,眉毛长于眼睛,文采定会名扬四海。将来恐怕会身居宰相高位,不过这并非吉兆,骨肉不相称,恐怕是会折寿。果然,岑文本就是在成为宰相后的第二年就病逝了。
岑文本有文集六十卷,多为诏书诰命之类。诗歌方面成就不大。《全唐诗》卷三三存其诗四首,著有《奉述飞白书势》、《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安德山池宴集》。刘昫在《旧唐书》对其评价道:“文本文倾江海,忠贯雪霜,申慈父之冤,匡明主之业,及委繁剧,俄致暴终。《书》曰:‘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所谓忧能伤人,不复永年矣。洎羲而下,登清要者数十人。积善之道,焉可忽诸?”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中说:“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
为何唐朝大臣岑文本官高了反而平添很多忧愁?
岑文本和长孙无忌都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大臣,都曾经担任过宰相,在贞观之治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堪称是一时人杰,那么两人到底谁更出色,谁更受李世民的宠信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从名声上来看毫无疑问长孙无忌是要远远超过岑文本的,而且在唐太宗心中两人的地位也是相差不少,一来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感情深厚,单从这点上来看长孙无忌就占了一个巨大的优势,再来长孙无忌是从龙之臣,早年就和唐太宗交情深厚,后来在李唐起兵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是付出了很多,甚至还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中将李世民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而岑文本则是在后来才一步一步得以升官成为宰相的,所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第一,而岑文本甚至都不在其列。
从能力上来看两人都是当世一流的人才,但是侧重点又有不同,岑文本的文学素养更高,所以很多时候各种诏书都是由他代写的,而他的后人岑参似乎继承了他的文学才华,成为了唐朝著名的诗人。同时长孙无忌的能力更加全面,各种方面都能适应,眼光长远。两人也有着共同点,那就是有着出众的政治智慧,岑文本在自己屡次升官的时候就感到惶恐,甚至还推辞过,而长孙无忌也是如此,几次推拒官位,甚至在唐太宗要分封地给他的时候他都拒绝了,可见两人都知道明哲保身之道。但是后来两人的结局都不算好,岑文本跟随出征病逝在了路上,而长孙无忌则因为反对武则天成为皇后被武则天找借口杀害了。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人非常正直,处理事务都是兢兢业业的,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还有着一个岑文本官高而忧的故事流传后世,一般来说升官都是好事情,为什么岑文本官高了反而会忧愁呢,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岑文本原来是萧铣手下的人,后来唐军平定江陵的时候他才转投了唐军,因为受到了李靖的提拔才逐渐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皇帝身边缺少一个中书侍郎,这个官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负责写诏书,跟在皇上身边,所以是一个美差,当时有名的大儒后人颜师古对于这个位置就非常看重,希望能够被启用,但是唐太宗亲自提拔了岑文本来负责这个职位。
岑文本干得一点都不比颜师古差,甚至在机变上面还要超过颜师古,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很快就被升到了中书令,当时很多人都竞相恭喜他,但是他一点都不开心反而有忧愁之色,他的母亲和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反而忧虑了,岑文本说:“我没有什么功劳,也不是从龙之臣,现在只是靠着笔墨上的一些小功就位高权重,这是非常忌惮的。”当时还有朝臣来向他道贺,但是岑文本说:“如果是来吊唁的我接受了,如果是来道贺那就算了。”这么一番话似乎是看出了自己命不久矣。
果然后来在唐太宗征讨辽东的时候,带着岑文本出征,在路上各种事情都要他来处理,再加上舟车劳顿,年过半百的岑文本最后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了。
历史上的岑文本
《贞观长歌》里面的岑文本令人为之动容,他的智慧,他的隐忍都让人感到震撼,尤其是后来十多年的苦心付诸东流的时候,不禁让人位置落泪,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岑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否像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的震撼人心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在贞观年间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正是这群人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才使得中国迎来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时期。相比起房玄龄、魏征、李靖这样耀眼的名字来说,岑文本的确显得不那么出名,在史书中的记载,他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他的文采是非常出众的,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重视,被安排在身边起草各种诏书,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因为直接在皇上身边所以很容易升职,是一个不错的好差事,岑文本自己也做的非常出色,因此之后连连升官。
除了出色的文采之外,岑文本爱民的心思和高贵的品德更是成为了他的一大亮点,虽然当了大官,但是岑文本依旧生活朴素,对于自己的母亲也非常的孝顺,即使是那些混的不怎么样的老朋友岑文本也从来不曾亏待他们,一应礼数都非常周全。而且早在他还跟随萧铣的时候就为了避免伤亡劝告萧铣投降唐军,并且在唐军准备劫掠百姓的时候劝告唐军的主帅不要再让士兵们抢掠百姓,使得当地的老百姓免于一难。同时对于权贵,岑文本也从不阿谀奉承,即使是当时深受宠爱的魏王也敢于直言不讳,指责他挥霍无度。
从岑文本的一生可以看出历史上的他虽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么的多智聪慧,但是那份勤勉的工作态度和仁政爱民的心依旧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长孙无忌封号是什么 长孙无忌和岑文本的关系
长孙无忌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自李渊开国起,历仕三朝帝王,与唐太宗李世民为少年结拜之交,更是其心腹,玄武门事变的主要参与者,足见长孙无忌是唐代初期的开国功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倒不如进劝秦王行周公之举,顺应民心,安定邦国。”长孙无忌深思道:“所言与在下不谋而合。”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顺势待发。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功勋卓著,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并封为赵国公。
长孙无忌和岑文本
岑文本和长孙无忌都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大臣,都曾经担任过宰相,在贞观之治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堪称是一时人杰,那么两人到底谁更出色,谁更受李世民的宠信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从名声上来看毫无疑问长孙无忌是要远远超过岑文本的,而且在唐太宗心中两人的地位也是相差不少,一来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感情深厚,单从这点上来看长孙无忌就占了一个巨大的优势,再来长孙无忌是从龙之臣,早年就和唐太宗交情深厚,后来在李唐起兵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是付出了很多,甚至还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中将李世民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而岑文本则是在后来才一步一步得以升官成为宰相的,所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第一,而岑文本甚至都不在其列。
从能力上来看两人都是当世一流的人才,但是侧重点又有不同,岑文本的文学素养更高,所以很多时候各种诏书都是由他代写的,而他的后人岑参似乎继承了他的文学才华,成为了唐朝著名的诗人。同时长孙无忌的能力更加全面,各种方面都能适应,眼光长远。两人也有着共同点,那就是有着出众的政治智慧,岑文本在自己屡次升官的时候就感到惶恐,甚至还推辞过,而长孙无忌也是如此,几次推拒官位,甚至在唐太宗要分封地给他的时候他都拒绝了,可见两人都知道明哲保身之道。但是后来两人的结局都不算好,岑文本跟随出征病逝在了路上,而长孙无忌则因为反对武则天成为皇后被武则天找借口杀害了。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
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期曾为隋朝官员,后归顺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而更令他被世人所知的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与功绩之外,应该就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了。那么,他们几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士廉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长孙晟。婚后,两人便生下了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高士廉和这个妹妹的感情非常好,在长孙晟去世后,他因为担心妹妹的生活问题,就毫不犹豫地将妹妹以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居住。因此,长孙无忌兄妹俩可以说是这个舅舅抚养长大的。
高士廉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既是舅舅,也是父亲,两人感情深厚。在高士廉被贬官后,他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任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将妹妹一家的生活妥善地安置好。高士廉担心自己走之后,妹妹的生活没有着落,于是将大房子卖掉,买下一间小房子来让他们居住,还将剩下的钱财分给了母亲和妹妹。
隋朝灭亡后,高士廉和长孙无忌都成为了唐朝的官员。在唐太宗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之后,高士廉也变成了唐太宗的姻亲,自此更加为了唐朝的江山社稷,竭力付出自己的精力与心血。
高士廉因病去世之后,唐太宗和长孙无忌都伤心不已。唐太宗曾想去往高府哭灵,但被房玄龄极力劝阻。唐太宗不听,执意前往,最后是正在高府灵堂的长孙无忌得知消息,才赶来流泪劝谏唐太宗,说舅舅临终遗言是不愿因自己的死让唐太宗屈尊前来,唐太宗这才作罢。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两人做比较。要我说,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两人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亲属远近与才能高低,孰轻孰重真的很难说。长孙皇后在死时曾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要保护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后者却没有做到前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说明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一把好手。房玄龄和李世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自家人,因为长孙无垢嫁李世民为妻。
按官位看,房玄龄在贞观时期从从二品进位到正一品的司空。长孙无忌在太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司空、司徒,在高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太尉。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房玄龄官高,长孙能力稍差。之后长孙逐渐进位。到后期盖过房玄龄,甚至在李世民死后,长孙能对李治指手画脚,后被李治打压。两人政见不同,房玄龄是宰相,多为国家考虑。长孙是国舅,会站在家族的立场上。
在学识为人方面,两人不分伯仲。房玄龄博览群书,善于写文,曾受诏重撰《晋书》。虽然位高权重,却十分谦逊。跟随李世民时,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后病逝。长孙无忌非常好学,具有才略,为人谨慎。刚开始时,他几乎不掌实权,因此也不争权夺势,最后却利益熏心,自缢而亡。
历史上的岑文本为什么力挺李恪他们之间的关系
《贞观长歌》里面的岑文本令人为之动容,他的智慧,他的隐忍都让人感到震撼,尤其是后来十多年的苦心付诸东流的时候,不禁让人位置落泪,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岑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否像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的震撼人心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在贞观年间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正是这群人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才使得中国迎来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时期。相比起房玄龄、魏征、李靖这样耀眼的名字来说,岑文本的确显得不那么出名,在史书中的记载,他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他的文采是非常出众的,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重视,被安排在身边起草各种诏书,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因为直接在皇上身边所以很容易升职,是一个不错的好差事,岑文本自己也做的非常出色,因此之后连连升官。
除了出色的文采之外,岑文本爱民的心思和高贵的品德更是成为了他的一大亮点,虽然当了大官,但是岑文本依旧生活朴素,对于自己的母亲也非常的孝顺,即使是那些混的不怎么样的老朋友岑文本也从来不曾亏待他们,一应礼数都非常周全。而且早在他还跟随萧铣的时候就为了避免伤亡劝告萧铣投降唐军,并且在唐军准备劫掠百姓的时候劝告唐军的主帅不要再让士兵们抢掠百姓,使得当地的老百姓免于一难。同时对于权贵,岑文本也从不阿谀奉承,即使是当时深受宠爱的魏王也敢于直言不讳,指责他挥霍无度。
从岑文本的一生可以看出历史上的他虽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么的多智聪慧,但是那份勤勉的工作态度和仁政爱民的心依旧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人非常正直,处理事务都是兢兢业业的,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还有着一个岑文本官高而忧的故事流传后世,一般来说升官都是好事情,为什么岑文本官高了反而会忧愁呢,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岑文本原来是萧铣手下的人,后来唐军平定江陵的时候他才转投了唐军,因为受到了李靖的提拔才逐渐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皇帝身边缺少一个中书侍郎,这个官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负责写诏书,跟在皇上身边,所以是一个美差,当时有名的大儒后人颜师古对于这个位置就非常看重,希望能够被启用,但是唐太宗亲自提拔了岑文本来负责这个职位。
岑文本干得一点都不比颜师古差,甚至在机变上面还要超过颜师古,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很快就被升到了中书令,当时很多人都竞相恭喜他,但是他一点都不开心反而有忧愁之色,他的母亲和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反而忧虑了,岑文本说:“我没有什么功劳,也不是从龙之臣,现在只是靠着笔墨上的一些小功就位高权重,这是非常忌惮的。”当时还有朝臣来向他道贺,但是岑文本说:“如果是来吊唁的我接受了,如果是来道贺那就算了。”这么一番话似乎是看出了自己命不久矣。
果然后来在唐太宗征讨辽东的时候,带着岑文本出征,在路上各种事情都要他来处理,再加上舟车劳顿,年过半百的岑文本最后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了。[$HR getPages$]
岑文本为什么力挺李恪
在电视剧中岑文本一直都是李恪的忠实支持者,为了帮助李恪登上皇位,甚至放下了自己读书人的尊严“趋炎附势”的效忠魏王获取信任,在最后时刻给予他致命的打击,那么岑文本他为什么要力挺李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首先从文韬武略上来看,李恪比起其他的皇子是要胜出一筹的,根据史书的记载,比如在旧唐书中就有提到“太宗诸子,李恪和李泰是最为出色的,才略过人,但是因为被长孙无忌使计破坏,最后李治才得以上位。”就连毛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李恪英物,李治朽物”而且之后的事情也证明了李治并不是一个皇帝的好材料,他的性格太过软弱,导致了武则天夺权成功。
再来在电视剧中岑文本是李恪的老师,是从小看着李恪长大的,对于李恪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再加上李恪的母亲杨妃还有他的恩师也这么托付他希望他能够照顾李恪,再来两人都是隋朝后裔,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的利益是共通的,不同于当时长孙无忌他们那样的秦王旧臣,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聚成一团。因此岑文本对于李恪非常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投靠到李泰手下来排除掉李泰对于李恪的影响。
虽然如此,结果最后还是让长孙无忌等人胜过一筹,毕竟面对着李世民这样圣明的皇帝,多做手脚反而不如李治那样无为来得好,最后李泰李恪一个都没有占到便宜,反倒是李治登上了皇位,岑文本13年的苦心也付之一炬。
岑文本与李恪
岑文本和李恪是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的两个亮点,虽然这部电视剧很多地方和史实都有着一定的出入,但是毫无疑问这两个人物还是有着他独特的魅力的,接下来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恪虽然和真实的他相差甚远,但是电视剧中李恪无疑是很吸引人的,他太真实了,以至于让观众都被他所感染,甚至不觉得他只是一个虚幻的荧幕形象。电视剧中的李恪性格非常复杂,他有着冷酷无情的一面,自然这是正常的,自古以来皇室斗争就没有感情这种东西,身为一个身怀大志的皇子,不择手段什么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李恪的心思还是不够深沉,他太过冒进了,相比起里面的李泰、李治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不过也正是如此,他的罪恶不道德也显得更加的“光明正大”,才引来了这么多观众的喜爱。
李恪是勇敢的,也是不屈的,他不想要为人作陪衬,他不想要做星星做月亮,只想做最耀眼的太阳,这让他在灭亡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虽然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但是他的心中应该是无悔的。岑文本则是对李恪最忠心的人,他一心想帮助李恪登上皇位,甚至不惜在李泰手下潜伏13年之久,甚至为此招来了李恪的仇视,但是即使如此他依旧初心不改,他知道李泰是李恪登上皇位的最大敌人,所以隐忍到了最后才给了李泰致命一击,所以才在最后当着群臣的面揭露了李泰的诡计,这时候李恪是什么心情?在太宗皇帝宣布李治为太子的时候,岑文本和李恪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十多年的忍辱负重没有换来一丝回报,那是怎样的悲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