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

本 名:邓析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郑国

出生日期:前545年

逝世日期:前501年

主要作品:《无厚篇》、《转辞篇》等

历史上的邓析是什么人?因善于抬杠而最终被杀

大家好,说起杠精始祖邓析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杠精,从字面理解就是抬杠已经成精的人,主要是指经常的通过抬杠获取快感的人、总是唱反调的人、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那么古代有没有“杠精”呢?事实上不仅有,甚至还有专职的杠精,这便是战国时期的“名家”,而这一派的创始人邓析,却最终因抬杠太过出名而被处死了。

杠精始祖邓析,因善于抬杠而最终被杀

邓析是春秋末期郑国人,在子产执政时曾担任郑国大夫,在那个尊崇周礼的时代,他却提出“法先王,不是礼义”,从而成为了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甚至为此自编了一套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成文法,将其刻在竹简上,人称“竹刑”。

为了确保改革的推行,他不仅积极传授传授法律知识,聚众讲学向人们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而且还承揽诉讼事务,帮助别人诉讼,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律师了。《吕氏春秋》有载“(邓析)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而学讼者不可胜数”,意思是说大家见他替人诉讼的收益不错,因此都积极参加他的培训班。

不过,邓析虽然擅长辩论,但他的辩论却是“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杠精,善于用诡辩之术将别人驳的哑口无言,虽然这种方式令别人十分恼火,但却是无往而不利,因此广大民众对于他还是十分的敬佩。

而且,在诉讼的过程中,他不仅善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甚至不惜“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也就是说大家都否定的常理他偏说那是对的,而大家都认定的真理他又非要说那个不对。

然而,虽然邓析凭借出众的口才,再加上一堆歪理能够取得成功,但他所引发的这种思潮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随着他培训的善辩之才越来越多,导致“郑国大乱,民口欢哗”,对当时郑国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于是郑国的执政者姬驷歂便处死了邓析。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简直就是杠精的聚集地

虽然邓析最终因为善于抬杠而被杀,但他的理论却被后人所传承,他们奉行“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诡辩论,并以此建立了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的“名家”,我们所熟知的公孙龙、惠子便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公孙龙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同样也是“诡变学”的祖师,而他最著名的诡辩便是“白马非马”了。白马显然就是马的一种,然而公孙龙却通过一番诡辩愣是让人接受了“白马非马”的理论,而他的这种诡辩更是让当时乃至后世的很多大儒都无言以对。

2、惠子的“子非鱼”。这是惠子和庄子之间的一次辩论,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梁之上散步,庄子说“鱼儿在水里悠然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啊。”惠子便抬杠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则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继续抬杠,“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名家的这种抬杠,《庄子·秋水》如此评价“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意思是名家就是要将对的说成不对的,将不对的说成对的。司马谈则在《论六国要旨》中说“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意思是说名家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诡辩毁掉别人的三观,而且让你哑口无言无法反驳。

古代流行以“礼”治国,为何邓析却公然反对呢?

邓析(?~公元前501),春秋末年郑国思想家和革新家。子产执政时,任郑国大夫。从现有史料看,他是坚决反对;礼治”的先行者,;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竟自己编了一部《竹刑》。晋人杜预在注《左传》时说,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言竹刑”。邓析提出;事断于法”的主张,意即必须以法作为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标准,这正是后来法家反对;礼治”、主张;法治”的要求。目前流传的《邓析子》据传是后人伪托。但其中有些观点当源于邓析。

邓析还曾私家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当时向他;学讼者不可胜数”。这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创举。邓析又以擅长辩论著称:;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他的倡导和鼓动下,当时郑国曾兴起一股革新浪潮,给新、老贵族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以至;郑国大乱,民口欢哗”,最后终于出现了;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的结局。驷歂是继子产、子大叔之后的郑国执政,他杀了邓析,却不得不用《竹刑》;《荀子·非十二子》谓其:;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绮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

邓析生平都做出有什么成就 郑国大夫邓析简介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简介

邓析的法律思想主要有:①反对“刑书”,私造“竹刑”。他不但反对旧的奴隶主贵族,也反对以子产为代表的继承周礼的新贵族。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私自编了一部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成文法,把它写在竹简上,叫做“竹刑”。②私家传授法律。传说,他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与诉讼方法,还以类似讼师身份帮助民众打官司(被戏称为春秋末期的律师)。

生平

子产执政时曾任郑国大夫,是一位具有法家思想萌芽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荀子·非十二子》谈到: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反对将先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

欲改旧制,私造“竹刑”。他比子产还要激进,对子产所推行的一些政策不满,曾经“数难子产之政”。甚至对于子产的铸刑书他也多有批评,于是自编了一套更能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的成文法,将其刻在竹简上,人称“竹刑”。晋人杜预说: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言‘竹刑’。”对于竹刑的具体内容,我们虽然不得而知,但从古人的评价即可看出,它是要改变郑国的旧制,既不效法先王,不肯定礼义,也不接受当时国君的命令,只能是体现新兴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东西。

传授法律知识,承揽诉讼。邓析还聚众讲学,向人们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并帮助别人诉讼。《吕氏春秋》说:邓析“与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而学讼者不可胜数。”相当于收取律师诉讼费,大家发现干这项工作收益不错,于是又纷纷参加他的法律培训班。他擅长辩论,有人称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但广大民众对于他的成功却十分敬佩。

在诉讼的过程中,他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在他的倡导下,郑国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郑国大乱,民口欢哗。”对当时的统治者造成严重威胁。继子产、子大叔而任郑国执政的姬驷歂对付不了这种局面,于是“杀邓析,而用其竹刑。”他们杀其人而用其法,可见其竹刑的合理性。

另外,晋国的赵盾、赵鞅、叔向、士会等,也具有法家思想的萌芽。赵鞅曾在晋国铸了铁鼎,即将赵盾所作的法典铸在铁鼎上。它与子产铸刑鼎、邓析作竹刑一样,都是法家先驱者制定法律和将法令条文公诸于世的一种重大举措,这是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奴隶制的礼治的否定。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过“治国制刑,不隐于亲”,“同罪异罚,非刑也”等主张法律平等、公正的执法原则。所有这些都成为后世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邓析与竹刑的渊源是什么 邓析为什么被杀

在春秋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子产最先打破了一直以来“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传统,颁布了最早的法律制度,使得广大群众可以知道这些法律,但是其实也有很多的人都对这样简陋的法律感到不满,邓析就是其中一员,而与众不同的是,邓析还亲自设计了一套法律,并且把它刻在了竹子上,叫做竹刑。  

邓析是新型地主阶级的一员,他对于当时子产等人代表的继承了周礼的贵族阶级非常不满,因此才私自编造了一部法律,但是毕竟这是私人修著的法律不能得到国家的承认,也就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而当时虽然说法律已经公开了,但是百姓们都不识字啊,文化水平太低,真正懂法的人还是少,因此邓析就在当时为百姓们开讲法律知识,让他们能够了解这些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同时也接一些活来帮助百姓打官司。

随着邓析名头的变大,邓析的竹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人发现邓析的这套刑法要比现在在实行的法律制度更加的完善,而且一般来说当时的刑法都是刻在鼎上的,非常笨重,不适合流传,但是邓析所著的竹刑,却是比较方便,所以随着竹刑的传播,当时的郑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动荡。结果后来郑国的统治者下定决心,杀了邓析,尽管如此,邓析的竹刑还是被留了下来,并且还被当成了国家通行的法律,可见邓析的竹刑在完善程度和合理性上是要超过当时原先的法律的。

  邓析被杀

名家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流派,在战国中期的一段时间非常流行,涌现了不少的杰出人才,而早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名家就已经初露端倪,邓析就是名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并不长久,只活了40多岁就去世了,那么邓析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说起邓析的死就得先说说邓析的思想观念,当时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旧的奴隶主阶级的衰弱,新的地主阶级的崛起,而邓析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的一个革新派。他和当时的另一部分地主阶级不同,那些地主阶级的人是由原先的贵族阶层转化过来的,依旧提倡“以礼治国”,现在已经基本证明了以礼治国是很难实现的,真正靠谱的是依法治国。虽然因为当时社会需要的缘故,当时郑国的子产等人颁布了新的法律,但是几乎都是围绕着周礼为核心来制定的,所以邓析非常不满,就私自制定了“竹刑”。

“竹刑”的诞生也意味着他和郑国当局者几乎是不可能和解的局面,而这个时候因为百姓们对于法律还不是很了解,邓析就经常宣传法律知识,并且有偿的帮助百姓们打官司,一时之间他成为了郑国的风云人物,有了很多的学生,对于当时的统治阶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而且邓析他非常善于辩论(毕竟是名家的开创者),他经常能够把黑的说成是白的,把当时的老百姓们忽悠的不要不要的,这也让当局者对他更加不放心,因此当局者找了机会把邓析给杀了,然而讽刺的是,邓析的竹刑却是被确定成为了国家的正式法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