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

本 名:戴复古

字 号: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主要作品:《江阴浮远堂》《频酌淮河水》《淮村兵后》

主要成就:江湖诗派领袖

职 业:诗人

师 承:陆游

戴复古简介 南宋时期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生平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戴复古,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陈志岁《戴复古故里念其倦游归来》诗云:“揖别金陵侣,屏山做主人。荫凭庭木秀,种看圃花新。双浦流诗韵,一池湔酒尘。徒鸣放翁剑,太息寂寥身。”(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据他的前辈、挚友楼钥回忆:“一日携一大编(诗稿)访余,且言:‘吾以此传父业,然亦以此而穷。’……余答之曰:“夫诗能穷人,或谓惟穷然后工,……子惟能固穷,则诗昌矣!”’这在当时热衷于科举以求功名进身的台州知识分子中,可谓独树一帜。

  第二,登门拜师。据《黄岩新志》载:“其诗远宗少陵,近学剑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楼钥《序》)可见他确是登门拜陆游为师的。与杜甫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诗人陆游,此时诗名震朝野,《剑南诗稿》是戴复古效仿的范本,程门立雪,终于登门拜师,在一代大师的亲身教诲之下,“刻意精研”:“诗益进”,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境界(见《黄岩新志》)。

  元人贡师泰追寻他的行踪,概括为:“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黄岩羽山)之下。”(《石屏集.序》)他的游踪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涉足于当时与金人处于拉锯状态的北方边界淮河流域。

  他曾三次漫游,时间长达四十年,一生的一半时间就是在全国各地度过的。

南宋诗人戴复古悼亡词《木兰花慢》,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这阙《木兰花慢》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其实是一首悼亡词。

(一)他是落魄的布衣才子,她是闺居的富家千金

这一年,戴复古一路游荡,来到江西武宁。

他是个天生的浪子,一生有多半时间都在路上。“南适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

他的步履在江西停了下来。原因是他一些官员好友调任江西,他希望能为自己谋划个前程,所以就寄住下来,每天上传一些自己的诗稿,期望有人点赞。

她是当地的富家女儿,容貌不错,有些才情,不想辜负这一世风华,恰恰他就出现。她的父亲也欣赏他的豪情逸气,于是把她嫁了他。

像所有的小夫妻,他和她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她以为,举案齐眉,便可白头偕老。

(二)她是围墙内的素馨花,他是没笼头的野马

安静地在她家生活了两三年,忽然有一天,他说要回家。

回就回吧,父亲再疼爱她,她也是别人家的媳妇,也终须随丈夫认祖归宗。

可是,丈夫说,是自己一个人回。家里,原娶过妻,还有两个孩子。

她和父亲五雷轰顶,焦愣在当地。

镇静下来,安慰过父亲,知道丈夫身无长物,把嫁妆折变了给他充囊资,然后,饯别,她写下这样一首词给他: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然后,他离去,她赴水。

(三)他是陆游的弟子,她却不是唐琬的投影

书上记载的故事大略就是上面的样子。

后世有迂夫子这样评论:“戴之无行,不待言矣,此妇性气,亦复可畏。”并且举了邓敞的例子批评这个赴水而死的女子气量不够,自视过高。

夫子们有这样的见解,是他们的男权意识在作祟:女子应该宽容、温顺、坚贞,做男人既体面又实用的衣服,既使遇到的是渣男,也应耐心的等到浪子回头的那一天。自杀这个梗儿,让男人们心里不舒服。

故事的背后,总会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虽然戴复古前半生的踪迹难考,但从他的诗句“十年浪迹游淮甸”“京华作梦十年余”“明知弄巧翻月拙,除却谋归总是虚”等句可以推断,他第一次离家后的十年是在临安及淮河流域游荡,到回家时家中妻子已然病逝。那么,戴复古流寓武宁,梅开二度只能是在妻子死后第二次出游的过程中。我们还知道,戴的这次出游时间是二十年,就是说,离开武宁后他并不是回台州老家,而是继续放浪天下。

换句话说,他娶武宁的这个女子,合法。促使这个女子赴水而死的原因,不是他曾经婚配,而是他根本就没拿她当妻子。对他来说,武宁只是一个免费的旅馆,想走时拔脚就走。就像他自己的那首《清平乐》所写:

今朝欲去,忽有留人处。说与江头杨柳树,系我扁舟且住。

十分酒兴诗肠,难禁冷落秋光。借取春风一笑,狂夫到老犹狂。

她只是他的春风一笑春梦一度春心一寸,连她写下“把杯酒、浇奴坟土”这样的绝命词都不能换得他的回顾。

还有比这更深的羞辱吗?

她死,只是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这个男人重不重来,都不重要。

贤孝节烈,不过是男人的自W。

(四)他再来时,她已离世十年

她的遭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并不罕见,在她之前有被元稹炫耀的崔莺莺,在她之后,还有被胡兰成消费的张爱玲。

爱才的女子,会被才华的外表蛊惑,爱人其实是她们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所以爱得输肝剖胆呕心沥血,当有一天她们撩开才华的面纱,看清面纱后的卑劣,她们会无比恶心曾经的选择。

只因她们的爱是夜空里高悬的一轮皓月,无私,坦白,高贵。风云变起时,她们会抱着自己的明月,沉入碧海。

就像邓小军先生所言:“……她对于爱情生死不渝的态度,显然不仅是由于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基于自己真挚的爱情本身。在她的心灵中,爱情之可一不可再,不仅是于理不可,更主要的是于情不愿。”

【作者简介】葛巾,70后,码字原为稻粱谋。

《月夜舟中》戴复古七律抒情诗,翻译赏析

月夜舟中 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沈樯影里,梦魂摇拽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译文:

月夜,装载着明月清光的船在水上飘浮,好像沉浸在虚空中一样。平静澄澈的江水,散发着秋夜逼人的寒气。我的诗兴在浮沉的帆影中起伏,梦魂恍惚在不定的橹声中动荡。

碧潭水中静静地映照出天上星辰,蓼草风声伴随着鸿雁悲鸣。古来停船靠岸的地方闪耀着几点渔家灯火,梧桐叶上坠落下来的露珠滴在断桥上。

戴复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抒情诗,全诗叙写诗作者在深秋夜晚,乘舟途中的凄凉感触,将月夜客舟在寂静的碧波中孤独行驶,泛舟的诗作者所见所闻,写得极其深刻,以清新朴素的笔触,展现出丰富深厚的内容。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见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包容于物,物升华为诗。

起句:“满船明月浸虚空”,以一句“满船明月”,两个形容词相连,切入视角破题,仿佛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夜阑人静的江面上,与诗作者共同泛舟的境地,由明月绿水连缀成意象,展现出一幅静谧迷人的夜色江面美景。

而“明月”一词,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频频借以抒情的意象,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就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牧的《泊秦淮》首联也同样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都是借月写景抒情的诗句。

本诗首联写的是一轮明月,伴随着点点繁星,在深秋夜晚的天空中,洒满着柔和的光辉,照耀着在江面缓缓行驶的客舟,此时诗作者正坐在船中,触景生情、来了灵感与诗兴,大有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之感,顿然间,借景抒怀。

诗词是抒情言志的艺术,选用什么景物抒怀,则看诗人的敏锐目光与洞察能力,用“满船明月浸虚空”作为起句,展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剪裁能力与富于想象力。承句:“绿水无痕夜气冲”。诗人不直接说明夜深人静。

而是托辞说“绿水无痕”,形容江面水清浪静,难道绿水真的没有一点点的痕迹吗?非也、绿水也许静谧,但诗作者此时的内心是躁动的,有以静衬动的意图。写境的诗,着重造境、以境寄情,“无痕”一词为本诗渲染夜间江面苍凉的气氛。

作者有意借助深夜江面风平浪静的意境,流露出诗作者极度落寞的内心世界,然而作者并没有正面点破,甚是撩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吟而思之,这正是诗的内涵之处。

颔联:“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诗思,诗兴,诗的思路,“浮沉”隐现起伏。“樯影”,泛指帆影,“橹声”,摇桨的响声。此时诗作者的灵感与诗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诗人的思路随着“樯影”浮沉起伏,借诗兴叹,所有的诗魂,都浮沉起伏在橹声中。

诗思既严慎周密,亦隐晦曲折,但“浮沉”一词则表达作者的思路,却也缥缈不定,暗示诗人多愁善感的一面,无心欣赏江面恬静的夜景,把思绪都寄托于樯影里与橹声中,诗句显得自然,手法娴熟。

颈联:“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碧潭”江中深而清之潭,“红蓼风”,生长在水边开红花的蓼草,我想诗人不会是单纯的写景,他的“写景”,是蕴藏有寓意的,不懂欣赏诗的人,以为诗人在纯粹地写景。

其实不然,诗是发抒作者感情的高雅艺术,故情藏于诗,景蕴藏情,便是诗魂的体现。用“冷落”与“悲鸣”两个形容词对仗,无疑是加深了夜阑人静江面苍凉的气氛,这也正是造境的手法,同时更加流露出诗作者孤独的寓意。

也是诗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流露,是本诗创意上的升华,仿佛“星辰”与“鸿雁”冷落的不是“碧潭水”,也非是“红蓼风”,而是冷落自己本身的存在。颔联与颈联,在章法上有承转诗意的作用,诗作者往往都把情景突出地表现于上述两联之中,本诗也不例外。

如果说情感的驰纵是抒情言志的需要,那么借景物抒情,则是诗词艺术审美的要素。诗不宜平铺直叙,然而诗作者并没有直叙自己被冷落,却巧妙地隐匿了自己被冷落真正的内心世界,写景抒情的诗,更宜于表达奔放纵逸的思想感情。

情是诗的灵魂,但作者非这样作,而是把所有真实感情隐藏于意境中,让读者猜测。尾联:“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数点渔灯”,江面上夜间无数渔船上的灯,已经夜泊靠岸,作者又以诗化的语言,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早已依岸的点点渔火,意象地表现。

夜已深,所泛客舟尚未到达埠头。其文采横溢、诗意飞扬,诗语空灵多变,物我相触,展现手法多样,突出了诗作者的情感有如奔流不息的江水,浮沉起伏,情韵之酣畅,充溢着抒情的流动美,这也许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吧。

结句“断桥垂露滴梧桐”,“断桥与垂露”这是繁杂事物中的一种抽象表现手法。“断桥”泛指残破的旧桥,“垂露”一词意在表达夜已很深,露珠已垂落,深秋夜晚的露珠,总是在后半夜,方能洒落;意象鲜活生动。结句在律诗中称之为“合句”,也就是说,是全首诗的“综述”。

但诗作者在结句中并没有“综述”的措辞,而是继续描摹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凄凉景象,吟罢,似乎不守诗律,而诗人还无法全部抒发心中的落寞与孤独心情,诗词是诗人寄情的产物。

诗作者到底要赋予多少“意念”才能将心中的感触展现得淋漓透彻呢?这首耐人寻味的抒情诗,给读者留下了几许的悬念,收笔显得意犹未逮,兴犹未尽的奇境,其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