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李氏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长安
去世时间:701
封 号:大长公主
父 亲:唐太宗李世民
驸 马:高履行
东阳公主是谁?极尽荣耀的公主和她的悲惨人生
94年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对唐昭陵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挖掘,里面的一幕在引起不小的轰动,墓室壁画上侍女体态丰腴美仪,穿着也颇为考究,但几乎所有的脸部全被削凿。
随后便有人根据史书记载对此事进行研究,一时间,人们对墓主人的生平和那些诡异的壁画做出了各种版本的推测。
说起墓主人,很多读者应该比较熟悉,唐新城长公主,这点,确定无疑,正史中,这位公主是极尽荣华的宠儿,但一生情感羁绊,极尽坎坷。
很多人认为,她的骤然猝死,令她的哥哥李治极为悲愤,从而迁怒于她身边的侍女,下人没照顾好主子,任其溘然长逝,有何颜面再去见到公主?所以,这才有了所有侍女的脸部全被销毁的场景。
可新城长公主为什么会猝死,真的是侍女照顾不周吗?还是像所传的那样,死于残忍的家暴之下?
初封衡山公主,长孙皇后之女,唐太宗李世民最疼爱的小女儿。贞观八年生,近3岁丧母,幸得父亲李世民垂怜,虽然在丧母之初因为年幼并没有被李世民带在身边亲自照料,但8岁时便被封为衡山郡公主。
衡山为名山之列五岳之一,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宗教圣地,对李唐皇室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唐六典》中也曾明文规定道:“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那有怎么样,唐太宗太过于宠爱这个小女儿,哪怕是李唐皇室的宗教圣地衡山郡也要封给她,这是何等的怜爱之心。
不仅如此,据墓志载:“封衡山郡公主,(阙八字)唯有辉,平原陋其加渥;汤沐増赋,庐陵愧其逾”,因此可知公主在8岁册封之后,就有了实封,这在唐朝,也是极为少有的在出嫁前就享有实封的公主。
果真是上天的宠儿,从小自带无限光环,但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宠儿,却有着十分坎坷的婚姻。
衡山公主(新城公主)到了谈论婚嫁的年龄(仅9岁,谈论婚嫁并非要当即成亲),李世民起初为她精挑细选了一位如意郎君——魏征长子魏叔玉,魏征对于李世民甚至李唐的重要作用想必大家都知道,就不做赘述了。
但不料的是贞观十七年初,谏臣魏征病逝,随后便被好事者安上了荐人失当并邀名卖职的罪名,唐太宗一怒之下悔婚,可怜魏征尸骨未寒家族即遭此厄运,而衡山与魏叔玉的缘分,也就此断了。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唐太宗赐婚,将她许配给长孙操之子长孙诠,这一日,也恰是长孙皇后的生辰。因唐太宗于同年五月去世,第二次婚礼中断。
唐太宗用心良苦,他希望自己疼爱的小女儿能在自己死之前出嫁,这样就不用因守父丧再误三年韶光。无奈公主婚礼准备繁琐,没等将女儿亲手交给长孙诠,便去了。
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新城公主三年守丧期满,终于与长孙诠喜结连理。第三次婚礼,唐高宗李治在丧期未满的三天前,就迫不及待地进封她为新城长公主,食邑加到五千户,为她庆祝新婚。
年方十八的新城公主,和是一表人才的长孙诠,据墓志记载夫妻二人亦是琴瑟和鸣。
但是,朝政上长孙无忌与武则天的明争暗斗却打破了夫妻二人平静的生活,随着长孙无忌倒台,唇亡齿寒,长孙诠也很快被流放。
这也许是李治在政治之外唯一能帮新城公主做的,就是给长孙诠留条活路。不料,长孙诠刚到流放地,就被武则天一道密旨斩草除根了。
十里相送,等来的却是丈夫惨死的噩耗,出身皇家的她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渊源,她心如死灰,衣带渐宽,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同是太宗皇帝女儿的东阳公主,怜其新寡的妹妹,便给其牵线世家子弟韦正矩。新近丧偶的新城公主在并未走出丧夫之痛的时候,又匆匆开始了她的第二段婚姻,即第四次婚礼。
公主的病逝:
婚后,新城公主和这位新驸马并没有像先前的长孙诠一样和谐,甚至一度传出驸马待这位公主十分失礼的话。四年后,他们的婚姻随着新城公主病逝,结束了。
公主死于何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城公主其实是被驸马韦正矩虐待而死,是死于家庭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之下。
因为作为公主尤其是两位帝王都怜爱的新城公主的傲娇,也因为新城公主与武则天之间的恩怨,一说因为这些,新驸马韦正矩常常在家中受公主轻视,在朝廷又遭武则天和大臣的排挤。
这位新城公主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荣耀,还招来晦气,甚至连儿子都没能生一个,当时李治病重,对这个妹妹也疏于关心,由此,夫家便以为新城公主大势已去,不再对新城公主有什么忌惮和尊重,并不时言语讥讽。
后来,新城公主生病卧床,夫妻间的言语不和,导致气愤中的韦正矩丧失理智,最终,新城公主死于家暴。
而后,李治闻得此事,一面羞于自身疏忽,一面憎恶陪在公主身边的侍女照顾不周,也有了墓壁上那些没有脸面的侍女图,同时,更没绕过韦正矩一家,甚至,东阳公主一家也被迁怒,落得凄惨下场。
也有另一种说法,反对上述观点
一说韦正矩因娶亲新城公主,连升几个官阶,好日子不享,却转而去害皇帝嫡亲的妹妹这理由说不通。
而对于夫妻不和,也有着新的解释。新城公主跟第一任丈夫长孙诠的感情颇深,在还没走出长孙诠死于非命的现实时就嫁给韦正矩,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新驸马也属正常,再加上新城公主生病之际,家族亦有遗传疾病,突然病逝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这个妹妹的溘然长逝,李治一时间定然难以接受,恰好韦氏一家轻薄新城公主的传言入耳,这韦氏众向所指,也在意料之中。
据史书记载,正矩不能辩,伏诛。韦正矩为什么不能辩呢?是自愧无言还是不让辩,即便事情真的与他无关,但此刻的李治已在盛怒之下,君要臣死,臣再辩也只是徒劳,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束手待毙。
于是韦正矩一家皆因此而诛,全族流放。东阳公主因为做媒也被迁怒流放集州。
可当李治冷静下来后,细思之下,觉得或许真的是冤枉了韦正矩,所以韦正矩死后,李治又允许他跟新城公主合葬于昭陵。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韦正矩的清白,一个杀了公主的人,李治怎么可能允许他和疼爱的妹妹新城公主合葬?
所以,最终新城公主是因为无法排遣内心的苦闷,郁郁而终,就这样,走完了这短暂、荣耀而又心酸的一生。
两个观点各执一词,也许真相各半,也许真正的答案,还并没有出现。
而历史表达给我们的也在于此,欲说还羞,只有不断求索,一步步接近事情最初的样子,这个过程,也充满了新奇和奥秘,让人欲罢不能,谁说不是呢?
同是公主,为什么东阳公主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同是公主,待遇天壤之别,唐太宗的这个女儿命运多舛
人比人气死人。比起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几个嫡亲女儿来,东阳公主生来就不那么受重视。史书上对她的记载,寥寥数语,甚至连她的生母都不知道是谁。
所以,晋阳公主、新城公主等宝贝女儿还没有出嫁就有实封的待遇,她没有。长乐公主、豫章公主陪葬昭陵,她也没有。
有记载,东阳公主性格温柔,与世无争,倒也过得开心,说她不幸的人生,要从她的老公说起。
唐太宗给东阳公主许配的对象也算是上等人选。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父亲的唐太宗对东阳公主还是上心的,为女儿找了个人才,那就是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之长子高履行。
这个高公子不仅是世家子弟出身好,而且还颇有美名,非常的孝顺。他母亲去世后,因为太过忧伤,不吃不喝,不成人形,人人都称叹他的孝顺。唐太宗还特地给他下旨说,你忧伤也不要过分,不要逾越了规矩。还是要勉强吃点东西。
后来,高的父亲去世了,高又绝食。唐太宗又听说了,写信给高,说,古人守孝,也不会伤害身体,听说你粒米未进,这样太毁身体了,你还是要节哀。
这样一个道德上颇有美名的夫婿,东阳公主和他的婚姻也算是美满。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高公子的官职也越来越高,人们除了称颂他的孝道,还赞美他的工作能力,说他是能吏。
可是,唐太宗一死,高履行的境遇就逆转了。因为他整个家族受到了长孙一族的牵连。谁让他是长孙无忌的舅族呢。咱上一篇文章说过,李治的老婆武皇后非常讨厌长孙无忌,两人只能有一个人开心。于是,败下阵来的长孙无忌连累了整个家族。高履行被降旨,流放到湖南永州,并且病死在那里。
东阳公主保不住老公也就算了,自己也没有新城公主那样受到皇帝的保护,她先是被剥夺了封邑。而后,由于她好心办了错事,被李治贬斥到湖南,连同两个儿子。
究竟是什么错事,让皇帝狠心把手足流放到边远之地呢?
山中说史上一篇文章说过,最受李治疼爱的小妹妹新城公主二婚的对象是东阳公主介绍的。但是新城公主不幸早逝,传言中,她二婚的丈夫很有谋杀公主的嫌疑。为了给新城公主出气,东阳公主就被连坐了。而且,公主被驸马谋杀这件事,后来证明是子虚乌有。要不,李治绝对不可能同意驸马和公主合葬在一起。
但不论如何,没有人为东阳公主伸冤了。一个生母不详的公主,父亲去世的公主,夫家走背运的公主,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了。
除了当时的皇帝,她的兄弟。但是,她显然不得这个皇帝兄弟的疼爱。一道圣旨,她被举家赶走。
所以,同样是皇帝的手足,东阳公主受到的待遇可以用心酸来形容。没有钱也没有老公,带着儿子奔赴流放之地,东阳公主的余生,只剩凄风冷雨。
东阳公主被唐高宗贬黜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新城公主吗?
东阳公主,《新唐书·公主传》载为唐太宗第九女,生母不详。
贞观十二年东阳嫁给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为妻。根据史书记载,高履行的父亲高士廉于隋大业九年被贬为硃鸢主簿,于是留下妻子鲜卑氏奉养年迈的母亲后赴任岭南,直到唐高祖武德五年这才回来。
又根据高履行之子高琁的墓志所载:“父慜,字履行,秦府军直千牛滑州刺史将作大匠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洪州都督上柱国申国公”。李世民曾为秦王时,高履行在秦王府任职过,可见高士廉大业九年远赴岭南的时候高履行就已经出生了——能尚主的只有嫡子,而且千牛一职必须要执弓箭以宿卫,若是等到武德五年高士廉归京后才出生,一个最多年仅四岁的幼儿又如何能胜任千牛这样的职责呢?
所以贞观十二年时高履行至少已经25岁了,古代普遍早婚早育,尤其高履行作为高氏的嫡长子,更不可能25岁都没婚配,所以在尚东阳公主为妻之前,高履行应当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只是原配早逝,所以又以东阳为续弦。
而高氏一门作为长孙皇后的舅族与凌烟阁功臣,一直备受唐太宗的看重与优待,荣宠不断,甚至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不过四岁,就被唐太宗封为了乐安县公,享食邑一千户。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贞观一朝风光无比的高氏与长孙氏,在唐高宗登基后因为外戚的缘故一度受到打压。
根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韦正矩之诛,主坐婚家,斥徙集州。”所谓婚家,即亲家。史官声称东阳公主因为是新城公主的驸马韦正矩亲家的缘故,在新城公主猝死后被唐高宗迁怒,然而事实则是东阳的大儿媳韦氏与韦正矩既非同支,又隔了至少八代,这么遥远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亲家一说。退一万步说,就算唐高宗盛怒之下非要将高家当成韦家的亲家,倒霉的也该是高家而不应该只是身为高家妇的东阳一个人,所以东阳被唐高宗疏远应当另有隐情。
调露二年章怀太子李贤因为谋逆被废,驸马高履行的堂侄高岐也牵涉其中,高氏一族因此多有连坐。垂拱年间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史书称“以长孙无忌舅族也,故武后恶之”的缘故,东阳被削去了封邑,并与两个儿子高琁、高瑾一起贬到巫州,但是根据高琁和高瑾的墓志可知,高琁早在唐高宗时就病逝了,垂拱年间只有高瑾跟随母亲东阳一起去了巫州。
不过所谓的武后在唐高宗活着时就掌握了生杀大权的谎言也就此不攻自破,彼时号称已经垂帘听政了多年的武后为什么没能将东阳贬斥,而是直到唐高宗驾崩了自己仗着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了这才将东阳贬黜?
事实上不仅仅是针对东阳公主一事可以看出来武后在唐高宗活着时并无多少实权,即便武后在唐高宗病重时代为处理朝政也只能“处事皆称旨”,必须根据唐高宗的旨意来行事。所以翻遍史书都看不到唐高宗活着时武后究竟任命了哪位宰相大将,能看到的都是当年力挺武后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许敬宗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备受唐高宗的青睐。
例如,武后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是武后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经过。然而,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生杀予夺”的武后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还能做什么?
又如,长孙无忌对武后立后一事多有阻挠,武后对此也暗恨在心。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后位有功的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时候,“大权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想起来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这才大肆追封一番?
武后若是真的对唐高宗对朝政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话,真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话,那么想必处理掉王方翼、长孙延这些人绝对不在话下,而将李义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举手之劳。然而纵观史书,唐高宗发话的时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武后这才敢出面收拾这些曾经恨之入骨之人,追封当初于自己有恩之人。
对于东阳公主本人而言,遗憾的是她并没能看到李唐复辟的那一天,于武周长安元年病逝在巫州。
为什么一个唐朝公主东阳公主被驸马当妓女,原因何在?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共生育有35个子女,其中:14子,21女。今天,乐奀要给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就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新城公主(634-663年),唐太宗第21女,生母长孙皇后(601-636年)。初封衡山公主,后来改封为新城公主。
龙朔三年(663年)正月乙亥日,高宗李治下旨,将杀害新城公主的凶手、驸马韦正矩斩首示众。举族流放。
新城公主以这种不明不白的方式,终于得到了最后的解脱。她与政治没有任何牵连,但是政治斗争却间接地夺去了她的幸福和生命。新城公主去世的时候,还不满30岁。
新城公主死了,李治似乎这才如梦初醒,发觉自己久已未能尽到为人兄长的义务。作为迟到的弥补,也为了让自己心里找回一点安慰,他传下诏令,以皇后的礼仪,为新城公主举殡。
在出殡的这一天,所有在京的文武官员和命妇,都穿着丧服,跟随在新城公主的棺椁之后送葬,还要服丧百日。地方官员不能亲临举丧,也必须服丧。民间禁屠宰、停音乐祭祀、停嫁娶。皇帝亲自主持祭仪,皇后、皇太子、诸亲王及王妃,都必须服丧哭临。
如此大张旗鼓的典礼、如此浩浩荡荡的人群、如此滂沱的泪雨之后,那硕大的棺椁里,静静躺着的,只是新城公主孤单弱小的躯体。她有过两个丈夫,有情有意的一个以罪囚身份死去,成了与她远隔万里的孤魂野鬼。而另一个负心的男人却夺走了她的生命。
李治左思右想,想到妹妹身后仍是孤苦伶仃,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他将新城公主附葬在父亲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东南方,在所有的陪葬墓中,她的墓地离昭陵玄宫最近。——这位后知后觉的兄长,希望妹妹死后能够回到父母的身边,能够时时拥有她活着时显得那么稀少的温情。
想到妹妹居然会死在驸马的手里,李治百思不得其解:那些人数众多的宫女内侍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是怎么保护公主的?
愤怒之中,他将所有陪侍新城公主的侍女宫监也划进了流放的范围里,接着又传下了一道旨令:将公主墓内壁画中所有的侍女面部都统统毁去,因为她们保护公主不力,没有脸面见自己的主人于地下。——这可真是天下奇闻,皇帝自己不照顾妹子,却迁怒于下人,是哪儿的道理?
这还不算完,李治在悲悲切切中,又想到了当年举荐韦正矩为驸马的东阳公主。于是怒火再次燃烧,他下令将九姐一家斥徙集州——今四川南江县。(李治又该怎么处治自己呢?)
东阳公主人在家中坐,横祸从天降。不得不咽下满腹酸楚,凄凄惶惶地离开繁华的长安城,举家被逐。与此同时,远在洪州的高履行再次被贬往湖南永州为刺史,不久死在任上。
东阳公主只因一点好心,误信了韦正矩这头中山狼,不但害死了自己最小的妹妹,还被连累得身败名裂。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恶运这才刚刚开始。
20年后,章怀太子李贤被生母武则天以阴谋叛乱的罪名诛杀。李贤被杀的地方,就在他流放的巴州(今四川巴中)。很不幸地,与李贤流放地相近的东阳公主,曾经与遭贬的侄儿李贤有过来往,就又再次牵扯了进去,连封号都被剥夺了,也不再享有国家俸禄,成了一个连生活来源都找不到的贫妇。
就这样,武则天还不肯放过她,武后一直惦记着她是长孙无忌表弟高履行的妻子。垂拱(685至688)年间,已经形同平民农妇的东阳公主再次遭到贬谪,已是垂垂老矣的她连同自己两个儿子一起,被赶到了巫州(今湖南黔城镇)。——武则天将她赶到湖南,却偏偏不让她在丈夫去世的地方落脚,连个上坟的机会都不给她,报复得可真是到了家。
705年的11月初二,82岁的武则天死于上阳宫,临终时,她赦免了自己生前所有的冤家,将他们和他们的后人都召回京师。
但是东阳公主没有等到这一天。
而新城公主,已经离开人世42年了。
公元2000年后,考古人员发掘了新城公主墓。
墓道打开后,人们终于看见了那幕盛唐奇景:墓室壁画中,所有被铁器挖得残缺不全的侍女脸面。
这一年,新城公主已经在空旷的墓室里静静地卧了1300余年。
按道理说生于帝王之家的公主,哥哥又是当朝皇帝。这样的公主应该是大小姐脾气爆表才对。可是我们这位可怜的公主却遭遇了我们现代人才有机会见到的家暴事件。新城公主进宫之时,韦正矩心里倒还有几分畏惧之心,唯恐当皇帝的大舅哥降罪。当他看见新城公主容色憔悴、神情黯然返回时,心中不禁大喜若狂,自觉逃过一难。庆幸之后,韦正矩越发觉得, 这位公主可当真是在皇帝皇后面前彻底地失宠了。狂喜之后紧接着的就是狂怒和狂燥,他更加认定这位公主看来连自身都难保,日后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于是,韦正矩对新城公主的折辱刻薄,更加地变本加厉。 新城公主自知投告无门,皇女的骄傲也使得她不愿意再去看武后幸灾乐祸的神情,自此不再跨进皇宫一步。这一切看在韦正矩的眼里,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他本就是个在骄纵自许中长大的士族子弟,一向目中无人。 此后,凡是他觉得自己在朝廷上受了什么气、被谁压制了,他都要归咎于新城公主,回来便向她发作一通。虽然不敢出手打骂,但是言辞刻薄尖酸,更让人不堪忍受。
新城公主屈辱不幸的遭遇,渐渐地被很多皇亲国戚们所知道。但是除了同情和安慰,谁也没有办法帮助她,她只能以泪洗面过日子。虽然身边也还有一些为她打抱不平的侍从,但更多的则都是些跟红顶白的势利小人, 新城公主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地。韦正矩对新城公主的不敬传到许敬宗等人的耳里,却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对他的态度也与从前有所不同。这使得韦正矩心情大畅,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然而他毕竟是新城公主的丈夫,再怎么钻营,武后集团中也不会真正有他的位置。韦正矩由此将新城公主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当成了累赘。
高宗李治,自显庆三年(658年)以来,身体日渐虚弱,患上了一种严重的“风疾”头痛病,不得已将朝政交给皇后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后先是垂帘听政, 与高宗并称“二圣”;后来由于高宗李治病重而隐居深宫休养,武后完全行使皇权,实际掌控大唐皇朝的命脉。可想而知,长期泡病号的高宗李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自己性命上头, 连朝政大权都丢到了一边无心管理,哪还有精力去管小妹的家事呢?更何况从情理上来讲,宫廷女眷的事情,都应归皇后主持。而武则天呢,她对新城公主心存忌惮芥蒂,更是乐见此事,来了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新城公主只得含着眼泪离开皇宫。
高宗李治很快就得到小妹新城公主因疾暴薨的消息,悲伤之余顿感蹊跷,立刻传下旨意,命令三司会审,彻查公主的死因。驸马都尉韦正矩很快就被列为弑杀公主的凶嫌。驸马居然敢凌辱谋杀公主,这一大唐皇朝从所未有的事情震惊了所有的人。就连一向对新城公主反感戒备的武则天,都出于女性的本能, 对韦正矩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次年正月乙亥日,高宗李治下旨:将杀害新城公主的凶手、“遇主不以礼”的驸马韦正矩斩首示众,举族流放。并迁怒于当年做媒的九姐东阳公主,将她举家斥徙集州(今四川南江县)。 如梦初醒的高宗李治又传诏令,以皇后的礼仪,为新城公主举殡,将她附葬在父亲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东南方。在所有的陪葬墓中,她的墓地离昭陵玄宫最近。高宗认为侍女宫监们对公主保护不力,将所有陪侍新城公主的侍女宫监也划进了流放的范围里, 并命人将公主墓内已做好的壁画中所有的侍女面部都统统毁去,以示她们没有脸面见自己的主人于地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