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戴维·贝蒂
外文名称:David Beatty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871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1936年3月11日
职业:海军军人
主要成就:参加日德兰海战,封锁德国海军
英国海军元帅:戴维·贝蒂,戴维·贝蒂的生平事迹及评价
英国海军元帅,充满干劲和勇气,加上过人的能力,使他29岁就担任上校。1914年晋升少将,指挥战列巡游舰分队,他被认为是新时代的纳尔逊,但他积极的冒险政策导致这些有缺陷的漂亮战舰在日德兰海战中灾难性的损失了一部分,战后他继承约翰·杰里科担任大舰队的司令,虽然他声名远扬,但也不得不继续推行和杰里科一样的政策。
飞速晋升
戴维·贝蒂(DavidBeatty)。1871年1月17日-1936年3月11日。英国海军元帅。参加过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190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等诸多战争。
1871年1月17日生于豪贝克,这是爱尔兰柴郡的一个小村落,是戴维·朗费尔德·贝蒂船长的第二个儿子。1884年1月,13岁的贝蒂作为海军军官候补生登上"大不列颠"号训练舰,进入了英国皇家海军。贝蒂在军中一直表现出色,不断获得提升。1896-1898年期间,他担任尼罗河舰队的副指挥,在埃及和苏丹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并逐步被提升为战舰舰长的级别(1898年)。在1900年6月开始的对中国义和团起义的镇压中,贝蒂在天津的作战中表现突出,手臂两次受伤,并叙功晋升为海军上校。从中国返回后,贝蒂于1901年和埃塞尔·菲尔德结婚,她是美国一个百万富翁的女儿。
贝蒂逐步建立了他精力充沛和咄咄逼人的形象,在1910年他39岁时成为一百年以来最年轻的获得旗舰资格的军官(即海军少将),打破了纳尔逊子爵所保持的(非皇族)最快晋升为将官的记录。他随后担任海军大臣麦肯纳的顾问,但是由于意见不合,工作并不顺心。1911年,贝蒂成为海军大臣邱吉尔的海务次官。1913年被任命为大舰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指挥官后,贝蒂晋升为中将,任此职直至1914年8月战争爆发。由于时任大舰队总司令的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担心贝蒂的莽撞个性将战列巡洋舰部队带入德军的陷阱,他分配给贝蒂分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巡逻和侦察,发现敌人部队并在海湾拖住他们直至主力部队的到达。
参战经历
战争开始的第一个月,贝蒂于8月28日参加了对赫尔戈兰湾进行了突袭,他率领增援部队从德军的伏击中援救了理查德·蒂里特准将的舰队,击沉了德军三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贝蒂在1915年1月获得了进一步的战果,这一次是1915年1月24在多格尔沙洲。贝蒂在德军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战斗巡洋舰队出航袭击英国海军时,成功的截击了他。贝蒂顺利的击沉了"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并使希佩尔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但是也因为旗舰"雄狮"号受创退出战斗,接手指挥的阿奇博尔德·穆尔少将指挥失误,最后德舰得以逃脱。此战贝蒂受到广泛的好评,被誉为象霍雷肖·纳尔逊一样的人物。贝蒂的名字常常和1916年5月31日-6月10日间的日德兰海战联系在一起。贝蒂好战的个性与过分沉着的杰利科是两个极端,"一旦抓住决不放手"是德国人对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当第一海务大臣要求第五战列舰分队归贝蒂指挥时,杰利科极力反对:"给的船越多,他的胆子越大。"
在这次一战最大规模的海战中,贝蒂负责指挥战列巡洋舰分队和第五战列舰分队。贝蒂在主力舰队到达之前性急的进攻希佩尔的诱敌舰队,拉开了这次大海战的序幕。尽管在最初与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舰队的交战中损失了"不倦"号和"玛丽女王"号两艘战列巡洋舰,旗舰"雄狮"号受创,贝蒂对狮号舰长Ernle Chatfield上校说,"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这种冷静泰然被日后的英国史学家所称颂,接着他下达了一道典型的纳尔逊式的命令:再近一点接敌(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贝蒂指挥的舰队被希佩尔的舰队所引诱,当他发现德国舰队主力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刻转舵逃离,仍成功地引诱了德国海军中将莱茵哈特·舍尔的主力舰队驶向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统率的主力战列舰队。不过由于杰利科作战中过于保守和谨慎,在皇家海军和德国公海舰队的这次遭遇战中德国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却不能动摇英国此战中在战略上的成功,此后气馁的德国舰队再也不敢贸然出击。
遭受质疑
由于在日德兰海战中没有为英国取得显著的胜利,他和杰利科一起作为主要负责人受到抨击。在杰利
科升任海军部第一大臣之后,活跃的贝蒂被视为其当然的继任者。他于1916年11月被任命为大舰队总司令,但是他如此快速的提升也在皇家海军内部引起了争议。贝蒂基本保持了杰利科的谨慎的战略。但策略和杰利科稍有不同,他在强调保持即有制海权的同时更倾向于在对德国进行的重大海军行动中大胆主动地使用无畏舰。此外,他倡导运用护航体系和进行了几项技术改造。尤其是其中对受首相青睐的护航体系的支持,使贝蒂得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信任和支持。相反,杰利科由于不赞成护航而造成主力舰队的削弱,最终在1917年被解职。
荣誉
在1918年11月21日接到停战宣言之后,贝蒂离开苏格兰海岸接受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其中包括90艘水面舰只和87艘U艇。1919年1月25日,贝蒂晋升海军元帅,并被封为北海和布鲁克斯比的贝蒂第一伯爵。贝蒂还获得国会颁给的10万英镑,以作为对他长期服役和贡献的奖励。是年10月,贝蒂成为海军部第一大臣。他在任上,积极倡导保持海军力量。同时,还不顾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爵士德反对,坚持舰队航空力量的独立性,并在新加坡创建了强大的驻垒基地。1921年代表英国出席华盛顿海军会议。直到1927年他退役为止,贝蒂一直保持着他的地位。戴维·贝蒂第一伯爵1936年3月11日卒于伦敦。
评价
贝蒂英俊而广受欢迎,勇敢、机智而胸怀大志,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并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有着深刻认识。他是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在任海军大臣期间还奠定二战英国海军的基础。
一战中英国耀眼的海军将领戴维·贝蒂,曾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谈笑风生
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上将戴维·贝蒂在即将服役的新锐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上,与来访的意大利海军代表谈笑风生。如今,一百年已经过去,昔日威严的战列舰已经消逝在风中,取而代之的是新型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隶下的一型战列舰。 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海军强国围绕建造无畏舰展开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军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主炮和加强装甲防护的超级无畏级战列舰。
1912年英、德海军之间建造无畏舰的军备竞赛进入狂热状态,英国人声称德国额外每增加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将造两艘作为回应。传闻德国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主炮和增加装甲防护的无畏舰,为巩固在火力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极力主张下,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在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安装15英寸口径主炮取代原先的13.5英寸口径主炮。出于保密原因实验用大炮被称为“14英寸炮”,为了赶进度15英寸口径主炮的试制与制造同时进行,幸好火炮性能良好得以及时装舰。由于主炮重量较大以及威力提升,所以伊丽莎白女王级比英国海军之前建造的战列舰减少了一座主炮炮塔,4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在舰体前后对称采用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减少主炮以及主炮塔数量所节省舰体的空间和装甲重量,用来加强动力系统,提高防御装甲的厚度。
伊丽莎白女王级是英国首批全部以燃油锅炉为动力的战列舰,不仅有助于航速提高,燃料补给十分简便,其最高航速已经接近英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战列巡洋舰,由此被称为“高速战列舰”。防护方面重点增强要害部位的装甲。伊丽莎白女王级采用长艏楼船型,16门6英寸口径副炮安装在舰体艏楼和舰体后部,伊丽莎白女王号试航时发现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位置较低(炮位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层甲板),高速航行时因受到海浪的影响无法使用,随即撤装。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无论是火力、航速还是防御装甲都比之前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有显著的提高。
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1912年10月21日开工。同级舰5艘:伊丽莎白女王号(HMS Queen Elizabeth)、厌战号(HMS Warspite)、巴勒姆号(HMS Barham)、勇士号(HMS Valiant)、马来亚号(HMS Malaya)。马来亚号的建造经费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
日德兰海战简介:战列舰时代最后一次大型海战
爆发于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之一。在海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利用自身优势对德国进行全面海上封锁,试图以此扼杀德国的战争能力。为此,德国新任大洋舰队司令官冯·舍尔海军上将决心通过打一场大舰队会战,摆脱英国主力舰队的海上封锁给德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而英国方面也对封锁战可能演变成长期消耗战的前景忧心忡忡,希望寻机歼灭德国海军主力,彻底掌握制海权。
正是在相似的战略企图的主导下,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似的作战方案:都是企图通过派出一支诱饵舰队,佯败以诱敌深入,然后把整个舰队主力埋伏在伏击圈中,再像重锤一样砸烂敌人。
英国舰队先折一阵
5月30日夜,英国诱敌舰队在贝蒂将军指挥下拔锚驶离苏格兰港口罗赛斯。同时,皇家海军主力在约翰·杰利科勋爵海军上将率领下开往伏击地域。
而在德国方面,希佩尔将军也率领德国的诱敌舰队从杰德河口基地出发,开向日德兰半岛西海岸。舍尔海军上将统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也同时开往设伏海域。
5月31日下午15时48分,英德两国的先遣舰队(诱敌舰队)整理好队形,排开阵势,开始远距离的炮轰。此时,英国海军主力还未到达战场,英国先遣舰队的实力略逊于德方。但德方因为要执行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采取了且战且走的战术。即便如此,在开战一小时后,英舰“雄狮”号被击毁,“坚决”号和“玛丽女皇”号被击沉,而德舰无一被击沉。英国海军不重视舰艇装甲防护的弊端暴露无遗。而此时,英国先遣舰队不仅实力受损,而且士气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选择后撤。德军则乘胜追击。
主力会战形势逆转
德国新任大洋舰队司令官冯·舍尔海军上将决心通过打一场大舰队会战,摆脱英国主力舰队的海上封锁给德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而英国方面也对封锁战可能演变成长期消耗战的前景忧心忡忡,希望寻机歼灭德国海军主力,彻底掌握制海权。
不过,随着此前为躲避德国潜艇而一度放慢航速的皇家海军第五战列舰队加入战团,战场形势立即发生逆转。德舰“冯·德·塔恩”号水线下被凿开一个数米直径的大洞,被迫撤出战斗。“塞德利茨”号也负了伤,炮塔被击穿起火。希佩尔的舰队在冰雹般的英军炮弹轰击下狼狈后撤,形势岌岌可危。
18时15分,各自得到己方先遣诱敌舰队战情通报的德英两国海军主力舰队先后抵达战场。最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皇家海军杰利科上将看到德国舰队成线性纵列布阵,决心采用大胆的横穿”T”字头战术。该战术的实施,要求舰队从敌舰队中央穿过,切断敌人纵队。而主突破点选择在敌人旗舰上,这样可以一举摧毁敌舰队指挥中枢。
随着杰利科上将一声令下,六艘英军主力战列舰并成一条长长的横列逼近德舰队。而德国舰队识破了英军的战术企图,采取边打边向南方撤退,意图诱使皇家海军进入此前设定的伏击海域,再行决战。但是,由于天色逐渐黑下来,双方的战术企图均未能实现。面对这种情况,英军决定利用航速上的优势,从东南方向切入到德国舰队和德军母港所在地赫尔戈兰湾之间海域,截断了德国舰队返回港口的航道,对德国舰队形成包围阵式。
战果有限难分胜负
为了最大限度地消灭德军有生力量,5月31日晚间,皇家海军派出大量鱼雷艇和驱逐舰对陷入包围的德国舰队进行鱼雷破袭战。冯o舍尔上将意识到,如果他不能率舰队趁夜突围,一旦天亮,就将遭到英军的毁灭性打击。6月1日凌晨3时,德国舰队抛下了失去行动能力的德舰“黑王子”号等数艘舰只,突破了英舰队封锁线,向赫尔戈兰湾方向迂回突围。英军杰利科则随即率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衔尾穷追。但是,由于德军在赫尔戈兰湾布置了大片水雷雷场,只有德军的高级海军将领才知道其中隐秘的通航航道。所以,当德国舰队仓皇撤进港内时,英国舰队只能在雷区外无奈地发空炮泄愤。
尽管英德两国在日德兰海战中精锐尽出,但战果却相当有限。在整个海战中德军共击沉英军3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自己损失了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从被击沉的军舰总吨位及伤亡人数上,英军也明显高于德军。但德军主力舰队试图打破英军海上封锁的战略企图并未实现,反而是被皇家海军彻底封闭在母港内。直到一战结束,都未再有作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