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伦唐朝宰相

本 名:杜正伦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相州洹水

主要作品:《杜正伦集》

官 职:同三品→中书令

爵 位:南阳县侯→襄阳县公

杜正伦是什么人?杜正伦人物生平简介

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

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并对他道:“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益处。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我现在任用你,是因你忠诚正直,希望你能称职。”

贞观二年(628年),杜正伦又改任给事中,负责记载《起居注》。唐太宗曾道:“我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先思考这句话是否有益于百姓,所以我不敢多说话。”杜正伦答道:“君主言行都要记录在史书中,我的职责便是撰写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不仅会对当今百姓造成损害,即使千年之后都会有损圣德。希望陛下慎重。”太宗大悦,赐其绢帛二百段。

贞观四年(630年),杜正伦进拜中书侍郎。贞观六年(632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一同上疏奏事。唐太宗设宴款待,并道:“我发现历代人臣如遇开明之主,就能竭尽忠诚规劝谏诤,至于像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为君不易,为臣更难。龙有逆鳞,君主也有逆鳞,你们却敢于去碰触。如果能经常这样,我哪还有什么危亡的忧虑!”又对他们大加赏赐。

不久,杜正伦改任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并加散骑常侍。唐太宗嘱咐道:“太子自古便是国家根本,一定要选有道德的人来辅佐。现在太子年纪幼小,志向思想还没确定,我如能早晚都见到他,还能随时随事对他告诫约束。我如今让他监国,又不能把他留在身边。你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能坚持正道,所以我只能让你离开我去辅助太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委任的分量。”

贞观十年(636年),杜正伦再次出任中书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并赐爵南阳县侯。唐太宗曾嘱咐杜正伦:“我儿患有足疾,只是小事,但却好狎昵小人,以致没有好的名声,你要时时规劝。如果他不听教导,你就来告诉我。”后来,杜正伦数次劝谏太子李承乾,都未被接受,便将太宗的话告知于他。李承乾上表抗辩。唐太宗质问道:“你为何把我的话告诉太子?”杜正伦答道:“我劝导他,他不接受,所以就用陛下的话来吓唬他,希望他有所畏惧,或许可以改恶从善。”唐太宗大怒,将杜正伦外放为谷州刺史,又贬交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意图谋反,被废为庶人。经查证,李承乾曾命侯君集赠送金带给杜正伦。唐太宗于是将杜正伦流放驩州(在今越南境内)。 后来,杜正伦又历任郢州刺史、石州刺史。

显庆元年(656年),杜正伦被授为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

显庆二年(657年),杜正伦兼任度支尚书,又升任中书令,兼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进封襄阳县公。 他与刘祥道曾上疏唐高宗,认为入流品官过多,乃是为政弊端。高宗便让杜正伦与刘祥道一同负责精简品官,但因阻力过大,最终无果而终。

显庆三年(658年),中书令李义府因与杜正伦不睦,诬告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结党营私。唐高宗遂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并削去他的封邑。不久,杜正伦病死于贬所。

帝师杜正伦做了什么错事,惹得李世民大怒

杜正伦,秀才出身,出类拔萃,隋朝时每年全国选拔秀才不过十余人,杜正伦就是其中一个,更奇妙的是,在隋朝不多的秀才指标中,杜正伦一家占去了仨,其兄弟杜正玄、杜正藏都是隋朝秀才,一门三秀才,还让不让别人活了。开句玩笑话,如果杜家人上街遭到莫名其妙的殴打,不用问,一定是落第秀才干的!

杜正伦在贞观元年经魏征推荐出任兵部员外郎,后来一路青云直上,到贞观六年已经受李世民赏识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加授朝散大夫,出任太子右庶子。

对于这次任命,李世民很重视,特地把杜正伦召来语重心长地嘱咐了一番,大体意思说,太子对于国家而言很重要,必须找出色的人辅佐,所以我就找到了你,我身边也需要你这样的人,这次是忍痛割舍让给了太子,这一下你知道这次任命的轻重了吧!

接受任命的杜正伦从此活跃在太子的身边,最初的几年,波澜不惊,太子表现不错,杜正伦表现不错,李世民也很满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发生了变化。当时李承乾患有足疾,行动不便,经李世民批准,李承乾在痊愈之前不必朝谒,安心在太子宫静养。

在李承乾静养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极为痛心地发现,以前那个乖孩子李承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远离君子、亲近小人的问题青年。为此李世民专门把杜正伦召来深谈了一次,李世民说道:“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李世民说这话是发自肺腑的,杜正伦听这话也是肝脑涂地、头脑发热。结果头脑一发热,就干了一件错事,他居然把这些话一股脑地都告诉了李承乾。

其实杜正伦也是有苦衷的,作为太子右庶子的他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垮。然而多次劝谏下来,他的话就成了一阵风,说完了,刮过了,在李承乾那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被逼急了的杜正伦这次想出了最后的撒手锏:“

不老实,我告诉你爸去!”

地上祸你不惹,你偏去惹天上的祸,这下大嘴杜正伦算是捅了马蜂窝。自觉委屈的李承乾给父亲李世民上了一道奏折,为自己极力辩解了一番,话里话外告诉李世民,你告诉杜正伦的话我都知道了,但是我不服,我很委屈!

接到儿子这样的上奏,李世民郁闷不已,本来想好好教育儿子,没想到杜正伦这个大嘴一张嘴就把自己给卖了,这不等于告诉太子了,自己不信任他吗?为人父者怎么能告诉儿子,我不信任你呢?

郁闷中的李世民召来了杜正伦,责问他为什么泄露了自己的话,杜正伦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完了,杜正伦居然把自己当成大灰狼吓唬太子,有这么当老师的吗?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一挥手,杜正伦,你给我一边待着去!

自此杜正伦长时间混迹于老少边穷地区,先后出任过谷州刺史、交州都督(今都督府设在今越南河内),贞观十七年还因为与侯君集有关联流配州(今越南境内的荣市),直到唐高宗显庆年间才得以重新启用。

揭秘杜正伦政治上和文学上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杜正伦简介上记载他具体的出生时间不详,出生于沅水杜氏一族,死于公元658年。隋朝科举考试时,杜正伦与其两个兄弟同中秀才,此事颇受人称赞,曾被任命为羽骑尉。善修辞,熟知佛典,入唐后被任命为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李世民纳入秦王府文学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627年,因其才能卓越,被魏征引荐给唐太宗,随即杜正伦被升为兵部员外郎。次年,又升任给事中,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公元630年,杜正伦担任中书侍郎,不久便改任太子左庶子,兼任崇贤馆学士,并且加任散骑常侍。公元636年,杜正伦又开始担任中书侍郎,仍兼职太子左庶子,被赐予南阳县侯的爵位。但因教导太子不力,被流放为谷州刺史,不久又贬为交州都督。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杜正伦受其牵连,被流放到驩州(今越南一带),之后,又被任命郢州刺史、石州刺史。公元656年,升任宰相。两年后,与中书令李义府不和,被李义府诬告陷害,贬为横州刺史,收回了他的封邑,不久便病死于横州。

杜正伦文学造诣很高,文集十卷,《春访要录》四卷及《百行章》一卷流传后世。另外杜正伦的诗作也很出名,《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他的两首诗——《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玄武门侍宴》,而在《全唐文》中收录了其三篇表疏,《唐文拾遗》中补录其一篇铭文——《释法护藏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正伦,古相州沅水人,出生年无确切记录,死于公元658年,历经隋唐两朝。隋朝时,杜正伦与自家兄弟同中秀才,曾经被授予羽骑尉。唐朝时开始升迁,直至宰相。那么对于杜正伦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杜正伦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二是在文学上。

在政治上,早年在隋朝时期,与其兄杜正玄、杜正藏同中秀才,广为人称颂。杜正伦善修辞,精熟佛法,被授羽骑尉。唐武德年间,杜正伦因才能出众,被秦王李世民纳入秦王府文学馆,成为李世民的谋臣。因其忠诚正直,升迁为兵部员外郎。后转任给事中,负责记录《起居注》,将皇帝的一言一行记载于史书之上,尽忠职守,严谨谨慎,太宗为表扬其德行,钦赐绢帛两百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632年,杜正伦与大臣韦挺、虞世南、姚思廉上奏议事,唐太宗为其敢于谏言的大无畏精神褒以嘉奖,表现了杜正伦敢于规劝皇帝,直言进谏的正直与忠贞,时时为唐朝江山社稷着想。后来被唐太宗任命为太子辅臣,参与朝中大事,以干练、敬业著称。出任宰相以来,励精图治,为避免入流品官过多,造成政治混乱,杜正伦上书建议太宗精简入流品官。

在文学上,杜正伦文学成就很高,善于写文。任给事中时,负责撰写《起居注》。另外,著文集十卷、《春访要录》四卷、《百行章》一卷流传后世;诗作《玄武门侍宴》、《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收于《全唐诗》中;表疏《弹将军张瑾等文》、《弹将军李子和文》、《请慎言疏》收于《全唐文》中;铭文《释法护藏铭》收于《唐文拾遗》,这些作品为后世的文学研究及朝政议事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