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孟式明朝才女

中文名:方孟式

别 名:如曜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安徽桐城

职 业:诗人,书画

主要成就:《纫兰阁集》

方孟式有哪些文学成就?方孟式明代才女生平简介

方孟式(1582~1639)字如曜,方大镇长女,方以智大姑妈,安徽桐城人。山东布政张秉文妻。志笃诗书,擅绘观音像。崇祯十三年张秉文守济南死于城上,孟式投水殉节。方孟式与妹方维仪、堂妹方维则均为国为家守节,后人称为“方氏三节”,著有《纫兰阁集》十二卷。

生平简介

方孟式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书画,她画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同张秉文结婚后,不育,秉文纳妾陈氏育有3子,孟式爱如自己所生。

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攻陷北京附近48座县城,又围攻济南,张秉文时任山东布政使。孟式对秉文说:“您是国家官吏,应与职守共存亡;我是您妻子,应与您共存亡。”不久,家人报告形势危急,请她走。而孟式斥责道:“我走,城内军民,必将认为我丈夫没有决心守城,人心一动摇,必然坏大事!”孟式预知事情严重,告诉随身侍女说:“万一情况危急,我将跳到湖中殉国。”

次年正月,城被敌人攻破,秉文披甲领兵巷战。有人向孟式报说秉文逃走的消息,而遭到斥责。她说:“我丈夫难道是弃城苟且偷生的人吗?”又有人来报秉文战死的消息,孟式含泪说:“这就对了!”于是告诉妾陈氏说:“我不能独生,你应该保护孩子逃回家乡,为张氏留下后代。”陈氏要求同她一道尽节,她答应了。二人便一同投身到大明湖中。侍女为她俩的壮烈行动所感动,跟着投湖的有好几人。后来,朝廷赠孟式为一品夫人,赐国祭。

文学成就

方孟式著有《纫兰阁集》八卷,《纫兰阁诗集》十四卷,是其妹方维仪所选辑,弟方孔炤校阅,前有方维仪的序:“读《纫兰阁》之诗者,不胜悲伤之至。余伯姐夫人,苦其心志,生平摧折,故发奋于诗歌者也。嗟乎!姐氏之性,素秉忠孝,恭顺幽贞,敏而好学。九岁能文,有咏雪才。先君延尉抚爱笃甚,常目之而叹曰,有此子为快,惜是女。”另《龙眠风雅》录其诗四十二首,《桐旧集》录诗二十一首,《明诗综》录诗三首,《御选明诗》录十六首。

明代桐城最早的名媛诗社,都有诗集传世

明代文人结社的风气也对女性诗人产生影响,更引人注目的是明末安徽桐城望族方家竟然还形成了一个“名媛诗社”,其成员主要是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姊妹与方维仪弟媳吴令仪及其胞姐吴令则姊妹共五人,她们常常于方维仪的“清芬阁”吟诗作画,互相唱和,形成桐城最早的名媛诗社。方维仪十六岁而寡,归家孀居,常与堂姐方维仪一起作诗绘画,著有《抚松阁集》。其中,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的诗词为家国伤感抒怀,又都为国为家守节,故名为“方氏三节”。

方维仪

诗文画艺皆高超

方维仪应该是“方氏三节”姐妹中成就最高的一个,她十七岁寡居归家,在弟媳吴令仪因病去世后抚养其侄方以智。后方以智于明崇祯十三年举进士,是明季“四公子”之一,以诗文名动天下,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书画家。她一生著作颇多,有《清芬阁集》、《宫闺诗史》、《闺阁诗评》、《静志居诗话》、《微生录》、《尼说》、《七惑》等。明代女性除文学创作外,她们中的许多人还擅长书法和绘画,乃至音乐。这方面的艺术修养又给她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故方维仪的画作也十分丰富,有史志记载,由于她的画艺高超,私人收藏其画的极多,但历经沧桑,如今存世量很少。方维仪的家乡即今天的桐城市的博物馆藏品中,竟没有一幅她的遗作;安徽省博物馆仅收藏有三幅,且均属其晚年作品。由此可见,这位清代著名女画家画作藏品之珍稀。

方孟式

忠烈报国守城亡

方孟式,字如曜,方大镇长女,今浮山乡人。孟式学识渊博,擅长诗词书画,她画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同张秉文结婚后,不育,秉文纳妾陈氏育有3子,孟式爱如自己所生。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攻陷北京附近48座县城,又围攻济南,张秉文时任山东布政使。孟式对秉文说:“您是国家官吏,应与职守共存亡;我是您妻子,应与您共存亡。”不久,家人报告形势危急,请她走。而孟式斥责道:“我走,城内军民,必将认为我丈夫没有决心守城,人心一动摇,必然坏大事!”孟式预知事情严重,告诉随身侍女说:“万一情况危急,我将跳到湖中殉国。”次年正月,城被敌人攻破,秉文披甲领兵巷战。有人向孟式报说秉文逃走的消息,而遭到斥责。她说:“我丈夫难道是弃城苟且偷生的人吗?”又有人来报秉文战死的消息,孟式含泪说:“这就对了!”于是告诉妾陈氏说:“我不能独生,你应该保护孩子逃回家乡,为张氏留下后代。”陈氏要求同她一道尽节,她答应了。二人便一同投身到大明湖中。侍女为她俩的壮烈行动所感动,跟着投湖的有好几人。后来,朝廷赠孟式为一品夫人,赐国祭。孟式著有《纫兰阁集》12卷,载《明史·艺文志》。

方维则嫁生员吴绍忠,著有《松茂阁集》。吴绍忠故去时,方维则年仅十六岁,守志不嫁。

方、吴姻亲中的诸娣姒常聚首一堂,吟哦推敲,并尊维仪为师。维仪诗风一洗铅华,归于质直,清代学者朱彝尊说她的作品很似孟郊。她的七卷诗作《清芬阁集》,《明史·艺文志》有载。除诗坛五姊妹外,其他较为著名的还有方御、陈舜英、张莹、吴坤元、张令仪、方筠仪、张淑媛、方静仪、方若徽等人,她们都有诗集传世。

名媛诗社之“诗坛五姊妹”,方维仪为社长

《红楼梦》中的“海棠社”是虚构的,安庆史上的“清芬阁”则是真实的———才女方维仪,《清芬阁集》七卷载入《明史·艺文志》,时人誉其为“今之大家”,亦为明季名媛之绝唱。

方维仪(1585—1668),字仲贤,桐城人。

桐城方氏,诗礼簪缨,学界更有“天下第二名门”之誉。方维仪祖父方学渐为著名学者,父亲方大镇官至大理寺少卿。方维仪幼承家学,明慧颖悟,工诗善绘,家族的熏染而经史在胸、醉心翰墨。

“十七丧其夫,十八孤女殇”,方维仪的青春,却是从孤灯清影的寡居生活开始的。表兄姚孙棨久病六年,方维仪十七岁与之成亲。丈夫病中,她亲自“扶起居,倍汤药,挥蚊蝇,据痰唾,左右周旋”,头不安枕。不足一年,丈夫故去。方维仪诞下一个遗腹女,九个月后又遭殇殂。灾难频仍,一个旧时代的女性,人生的希望就这样破灭罄尽。

夫女皆亡,翁姑远在福建,方维仪孤立无援,从此她再归娘家,终身守志。

方维仪的孤苦命运,并不是唯一的。十六岁的堂妹方维则,与之同出一辙:丧夫失子,孀居娘家。同病相怜,姐妹二人开始了人生口去吟。

“昔闻生离别,不闻死别离。无论生与死,我独身当之。北风吹枯叶,日夜为我悲。上视沧浪天,下无黄口儿。人生不如死,父母泣相持。黄鸟各东西,秋草亦参差。余生何所为?死亦何所辞!日日复如此,我心徒自知。”

抚慰心灵伤口、抵御悲剧人生,诗歌成为精神良药,《别离》是方维仪发出的命运慨叹。

方维仪的居所即“清芬阁”,吟咏于此的除了方维仪、方维则,还有方维仪的弟媳吴令仪及其姐吴令则,以及常回娘家探望的方维仪之姊方孟式。五个知识女性,除却亲情,更为诗朋画友。“清芬阁”成为明季知名的名媛诗社,方维仪则被公推为“社长”。

名媛诗社中的“诗坛五姊妹”各有建树,方孟式《纫兰阁集》八卷同样载入《明史·艺文志》,方维仪、方孟式同为艺文闺秀。方维仪显然木秀于林,目光与笔触涉猎更远,免人生于形同檀香,一寸寸烧成灰烬,燃成青烟。

明清易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时代的巨变中,方维仪走出了自怨自叹,“一洗铅华,归于质直”,从而有了更多的民生关注与时事感怀。她在《旅夜闻寇》中写道:“蟋蟀吟秋户,凉风起暮山。衰年逢世乱,故国几时还。盗贼侵南甸,军书下北关。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环。”

全诗语言精纯,措意深厚,绝无纤姿弱态,不乏男儿的豪气与阳刚,诗作浑成大气,一气呵成中凸显出激昂壮阔、豪迈悲壮,为历代女作家中所罕见,是为朱彝尊称道的女中孟郊。闺秀之诗亦存杜甫的伤时念乱之风,沈德潜更为之叹曰:“如读杜老伤时之作,闺阁中乃有此人!”

“玉门关外风雪寒,万里辞家马上看。哪得沙场还醉卧,前军已报破楼兰。”

方维仪的《从军行》笔力横绝,透出着雄峻洒脱的豪迈之气,也写出了报国杀敌男儿的壮志豪情。

名媛诗社中的“诗坛五姊妹”同样命运多舛:崇祯十三年(1640年),清军攻打济南,方孟式丈夫张秉文战死城中,孟式投大明湖殉节。年方三十的吴令仪,则不幸早逝。弟弟为宦他乡,弟媳病故,方以智年方十二,最小的弟弟不过两岁。方维仪担负起侄儿的教养,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寄托。从此,她为慈母,亦“俨如人师”,亲授方以智《离骚》《礼记》。方以智南京应试前,方维仪赋诗勉励:“鲸飞万里乘破浪,豹隐三秋泽羽毛。我老零丁唯望尔,秦淮马上莫辞劳。”

《送侄密之应试》殷切之意,密密匝匝。方以智果不负姑母的期望,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荣登进士,并成为明清之际的一代大家,于哲学、科学、文学等卓有建树。

方维仪还是一位画家,“酷精禅藻,文史宏赡,兼工诗、画。白描大士,不亚李公麟。”

八十四岁时,方维仪寿终正寝。“千年古井水,万世女贞花”,历史上的贞女节妇不胜枚举,但正如方以智《清芬阁集》跋中所言:“女子能著书若吾姑母(方维仪)者,岂非大丈夫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