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君主

中文名:夫差

国    籍:吴国

民    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约前528年

逝世日期:前473年

职    业:国君

主要成就:破越败齐,称霸一时 筑邗城、开凿邗沟、发展长江下游

在位时间:前495年—前473年

主要成就:阖闾

所处时代: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一生有何成就 历史如何评价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一生战绩:破越败齐,称霸一时。筑邗城、开凿邗沟、发展长江下游

如何评价吴王夫差?

子贡:“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陆贾:“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

曹操:“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贤之于兵也,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傅嘏:“昔夫差胜齐陵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足以救颠覆之败;有始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

左思:“春秋之际,要盟之主。阖闾信其威,夫差穷其武。内果伍员之谋,外骋孙子之奇。胜强楚於柏举,栖劲越於会稽。”

司马贞:“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惭伍胥。”

牛僧孺:“昔夫差信伍员,初善也,任宰猓终恶也,初善霸天下,终恶灭全吴,前庆后殃者,皆身也。”

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胡曾:“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周昙:“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 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

张咏:“由来邪正是安危,不信忠良任伯嚭。自古家家有容冶,何须亡国殢西施。”

范成大:“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别名叫什么

勾践 夫差就是名字。

吴王夫差简介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

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刎,时年55岁。

越王勾践简介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3年夫差被迫自尽,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勾践 (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后二十余世,至於允常。勾践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继位越王。名菼执,勾践、鸠浅同声相通。

夫差有几个儿子 夫差的儿子都是谁?

夫差有2个儿子,分别是太子友、王子地。

太子友,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夫差的太子。前482年六月十一,越王勾践伐吴。当时,吴王夫差在北方参见黄池之会,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出战,太子友想再作等待,王子地、王孙弥庸不听,出战。六月二十,弥庸俘获畴无余,王子地俘获讴阳。勾践军至,王子地防守。六月廿一,再战,吴国大败。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被俘。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之子。周敬王二十六年,夫差于黄池会见各国诸侯,精锐尽出,只余老弱和太子友在城内。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太子友被俘,烧死在姑苏台。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王子地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于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

  夫差简介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

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刎,时年55岁。

吴王夫差是阖闾的儿子还是孙子?阖闾夫差什么关系

  阖闾、夫差两代吴王关系再考:阖闾与夫差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两代吴王,关于他们的关系,一般的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之父,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提出了历史上阐述他们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代表意见:

  一是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一般观点即阖闾是夫差之父,第二种是以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为代表的夫差是阖闾之孙的观点。通过对《史记》中“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一句资料的比较分析,和史料关于齐女的记载。得出结论:夫差为阖闾之孙,而非阖闾之子。

  春秋周敬王五年,即公元前515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自立,是为阖闾,吴王阖闾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在公元前496年,即阖闾十九年,吴伐越,战败于檇李,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以戈击伤,后伤发身亡,夫差在阖闾死后三年伐越,困越人于会稽,报檇李之仇,曾会盟诸侯于黄池,至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吴王夫差自刭而亡。而一般所认为的阖闾为夫差之父的观点是否正确,本文进行了一些考证。

  从史料的初步分析来看,关于阖闾与夫差的关系,历史上存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是以司马迁为代表的“阖闾为夫差之父”的观点,《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这里的“使”作命令、派遣或任用讲,“阖闾使立太子夫差”即是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即阖闾对夫差说:“你会忘了是勾践杀你父亲的吗?”“对曰不敢”意思是:夫差说:“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意思为:三年后打败越国,报了杀父之仇。《史记》中的这段话明确地表明了阖闾是夫差之父。汉代郑玄注《礼记注疏》中记述“夫差,吴子光之子”,“吴子光”即为阖闾,韦昭注本《国语? 吴语》也记载“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夫差,泰伯之后,阖庐之子,姬姓也。”

  另一种意见是以东汉赵晔为代表的,这种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的祖父,《吴越春秋》记载“阖闾谋择诸公子可立者,未有定计,波秦子夫差,日夜告于伍胥曰:‘王欲立太子,非我而谁当立?此计在君耳’伍子胥曰:‘太子未有定,我入则决矣。’阖闾有顷召子胥,谋立太子,子胥曰;‘臣闻纪废于絶后,兴于有嗣,今太子不禄,早失侍御,今王欲立太子者,莫大乎波秦之子夫差。’阖闾曰:‘夫差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统于吴国。’子胥曰:‘夫差信以爱人,端于守节,敦于礼义,父死子代,经之明文。’阖闾曰:‘寡人从子’,立夫差为太子。”这段资料记述的是:夫差之亲生父亲为波秦,波秦原为太子,阖闾择夫差为太子之时,夫差之父波秦已死,经过伍子胥之谏,阖闾于是同意立夫差为太子。

  首先对第一种观点进行分析,汉代郑玄注《礼记注疏》中记述“夫差,吴子光之子”,“吴子光”即为阖闾;韦昭注本《国语? 吴语》载“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夫差,泰伯之后,阖庐之子,姬姓也。”皆记载夫差即为阖闾子。而在第一种意见的内部却有不同分岐,分岐就在“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这句话上,《史记》表达的意思是: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对夫差说:“你会忘了是勾践杀你父亲的吗?”夫差说:“不敢忘”,三年后打败越国。而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隠》中记“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司马贞认为《史记》的记载与《左氏传》不符。《春秋左氏传》记载 “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已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春秋左氏传》明确记载的是:夫差使人立于庭中,在夫差出入走过庭中之时,立于庭中之人就会对夫差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就会答到:“唯,不敢忘。” 三年后打败越国。按《史记》的描述:阖闾在受戈伤将死的时候才立夫差为太子,并与夫差有一番对话,而《春秋左氏传》明确记载的是:夫差使人立于庭中,在夫差出或入之时,立于庭中之人就会对夫差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就会答到:“唯,不敢忘。” 三年后打败越国。从史料与事件发生相距的年代和常理来分析,《春秋左氏传》的记载更具说服力,而司马迁的记载可能是由于对史实资料理解的失误。《史记》关于这一事件记载的失误,最起码说明了《史记》所认为的阖闾与夫差之关系也是值得怀疑的。

  史料上对《吴越春秋》中所述的夫差之父波秦这个人的记载很少,只有在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以及陈厚耀的《春秋战国异辞》等两本书中提及,且这本书中相关内容都与《吴越春秋》相同,显然是由《吴越春秋》而来。按《吴越春秋》的描述,阖闾有子名为波秦。在清朝李锴撰《尚史》书中记载“十九年,吴伐越句践御之,阖庐伤将指,薨,子夫差即位,吴越春秋,吴王为大子波聘齐女,齐女死,大子亦病死。阖庐谋可立者,夫差告伍胥曰:‘欲立大子,非我而谁?计在君耳。’”李锴认为“吴王为大子波聘齐女”,即齐女所嫁者为波秦。

  唐代陆广微撰《吴地记》载“齐门北通毗陵,昔齐景公女聘吴太子终累注‘阖闾长子,夫差兄也’,齐女丧夫,每思家国,因号齐门”,明代王世贞撰《弇州四部稿》载“孟子所称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按‘所嫁乃阖闾长子,名终累,俱早亡’”,他们都有认为齐女所嫁者为终累。

  《孟子》载有“景公涕出而女于吴”,那么齐景公之女倒底嫁给谁?肯定不是夫差,因为如果嫁的是夫差,这一事实,历史资料上肯定会有一些记载,而所有史料均没有提到齐女嫁夫差之事。那么只能是嫁给了波秦、终累或子山中的一个。这里就涉及到阖闾有几子的问题,杜预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有过疑虑,《史记索隠》记“夫差取畨,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闾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这里杜预的观点认为,终累即是夫差,只是名异而实为一人。所以在《春秋释例》中杜预记述“…夫既王,阖闾弟;太子诸樊,王僚子;太子终累,阖闾子;子山,阖闾子;王子姑曹,王子地,太子友,夫差子…”,这里只写明了两个人即太子终累和子山,是阖闾子,而夫差和波秦则不在其列。上文已经论证了终累肯定不是夫差,那确定为阖闾之子的是终累与子山。

  既然夫差不是阖闾子,那么夫差肯定是终累或子山之子。关于子山,也没有相关历史资料的更多记载,据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终累就是波秦,那么事实就是这样的:阖闾生了两个儿子,终累(波秦)和子山,终累(波秦)娶齐女生了夫差,而终累(波秦)与齐女俱早死,所以“父死子代”,夫差即位,夫差即为阖闾之孙,这与《吴越春秋》的记载相吻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阖闾生子终累与子山,终累为太子,终累即《吴越春秋》所说的“波秦”,而齐女嫁终累。生子夫差,太子终累早亡,于是夫差继太子位。夫差非为阖闾子,而是阖闾之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