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管夷吾
别名:管子、管敬仲
字:仲
所处时代:春秋前期(齐国)
出生地:颍上(今属安徽)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723年(戊午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645年
主要成就:强齐图霸,辅佐桓公九合诸侯,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
相关典故:管鲍之交
所任职务:齐国相国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三国时诸葛亮常自比为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乐毅是燕国的大将军,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的国力和外交地位都凌驾于中原列国之上,乐毅则率领燕国大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又将其他诸国的军马阻挡于燕国国门之外,使得天下诸侯没有一国敢小视燕国。这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古时候的大智大贤,诸葛亮自诩为此二人,有人则认为是小看了自己,其实是相当不易的,这已经是相当不谦虚了。
乐毅后来被新任燕王猜忌,弃兵权出走,还留下了“君子绝交不恶于声”的美谈,管仲相齐,齐国几度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被当时的周天子一次又一次地认可为尊王攘夷的表率,连孔子都发出赞叹,非管子吾辈皆披发左衽也!也就是说要不是管仲,我们都得做蛮族野人了,哪有什么礼义之邦,华夏文明了!可见管仲地位之崇高。
今天我们就专门来闲谈一下管仲其人。管仲,名夷吾,字仲,是齐国公子姜纠的得意门客,齐国国君驾崩,几个公子为争大位,不惜手足相残。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即位,便被派去刺杀另一个公子姜小白。姜小白也有一个忠诚的谋士叫做鲍叔牙,这个鲍叔牙和管仲居然是发小知己,可以同穿一条裤腿的好哥们。
这两人的私人关系好到一个什么程度,管仲老问鲍叔牙借钱,可老没把钱还上,鲍叔牙的其他朋友得知,就对叔牙说,管仲这人不靠谱啊,别借钱给他了,叔牙却总是说,他家穷,老母一直身体抱恙,需要钱,还不上没事儿。后来两人又一起当兵服役上了战场,这管仲每次打仗,不是躲在鲍叔牙背后,就是躺在地上装死,身边就有人对叔牙说了,管仲这人没一点人品,以后别管他了。叔牙却说,他母亲一人在家病着,他怕自己牺牲了老母身后事就没人料理了,往后在战场上,叔牙还是一如既往罩着管仲,别人说的这些话,和叔牙的所作所为都印在管仲眼里,刻在他心里。
后来哥儿俩退役回家了,准备就业了,鲍叔牙投了许多简历之后,被公子姜小白聘为了门客,叔牙这回又想帮衬管仲一把,把他也拉去一起为小白谋事。结果管仲拒绝了,他说一入侯门深似海,齐侯有很多儿子,现在还看不出哪个儿子会继承王位,要是咱俩都吊死在一棵树上,将来如果不是小白即位,我们就全完了,不如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风险小还能保证收益,只要咱俩不要忘了今天的话,谁最终发达了都要记得提携提携兄弟。
鲍叔牙同意他的想法,就让他另谋高就,不久管仲就成了公子纠的门客,开始各为其主。鲍叔牙凭借自己的才能深得公子小白的器重,这时候叔牙还不忘对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的才能比自己高超十倍都不止,虽然现在在公子纠那工作,但如果哪一天小白公子登上王位,要处置公子纠的时候,一定要把管仲留为己用,这种人才不可多得啊,姜小白就把这话记在了心上。
后来为了争储夺位,管仲奉命来杀小白,小白仓皇出逃,管仲平日里箭法不赖,就觑准小白的肚子一箭射去,小白应声倒地,众门客见主公中箭,纷纷大哭上前。管仲见得手,便赶紧趁乱脱身,回去覆命。岂料姜小白命大,那箭只射在他的腰间玉带之上。公子纠得讯,以为政敌已死,可以放松警惕了,没想到姜小白反而利用这一点,对公子纠进行了绝地反杀,从而夺取了齐国国君的大位。
小白即位,就开始清算公子纠一党,正要发落管仲的时候,鲍叔牙急忙上前对小白说,主公难道忘了昔日之言么?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齐桓公姜小白一愣,旋即笑道,先生勿忧,寡人自有主张。便命人将管仲带至跟前,亲自为他松绑,还把那条“救命”的玉带赐予管仲,以报当日“不杀”之恩,管仲也被齐桓公的气度所震慑,也被鲍叔牙的情义感动得五体投地,便甘心情愿为齐桓公做事。
齐桓公此时认为在他的众谋士当中,鲍叔牙最可靠,出力也最多,便想任命叔牙为国相。叔牙又站出来推荐管仲,说起他的才能远胜自己的话。桓公赞叹良久,没想到管鲍之谊(后来也成了成语)如此深厚,今天能得此两个大贤,真是自己三生有幸,齐国不强都不行了,便依鲍叔牙之请,任命管仲为国相。管仲为了知恩图报,不负所托,拿出了自己浑身的解数,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号召公子纠的其他党徒统统放下武器,向新政府投诚,要一致团结在新国君的周围强大齐国。一时间齐国出现空前团结的气氛,哪怕那些曾经政见不合的政敌都倾心投效在齐桓公的门下,为振兴齐国所用。
齐桓公这就开心得合不拢嘴了,高兴地对鲍叔牙说,我现在明白你的话了,鲍叔牙笑而不语。稳定内部之后,管仲又充分发挥齐国的区位优势,使渔盐业大力发展起来,使国家从繁荣商业当中获取巨额的税收,富民强国同步进行中。为了打造齐国的软实力,又注重文艺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对国家的命脉资源产业,管仲又有节制地对其进行了政府管控和干预,对其他行业的弊端也不断进行了调整和纠正,一时间齐国国政大治,影响力威慑周边诸国。管仲又对齐国的军队和兵制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拥有了一支“技击”能力极其强大的军队,同时他还在用人方面,大胆放开吸引多国人才,又小心甄别任贤为用,使得聚集在齐国的国内外人才,都因材施宜,各尽其用,齐国的声威逐渐远播到中原各国。
这时候北地邻国燕国出大事了,漠北的狄族入侵,导致燕国岌岌可危。燕国向齐国发出了求救的请求。管仲这时强力建议齐桓公打出可将齐国“推向巅峰的神之操作”——光复礼义,尊王攘夷,同时向燕国派出精锐援军。齐国打着尊奉周天子的名义,要帮助兄弟之国驱除蛮夷的入侵,进入燕国国境后,经过一番激战,将北狄尽数歼灭,从而消除了燕国外患,为燕国立下了复国之恩,燕国君臣被感动得笑泪交加,而后许多国家各种难题只要向齐国一伸手,齐国无不慷慨相助,迎刃而解。
周天子为了表彰齐桓公的功绩,应齐桓公之邀,亲自为齐国会盟天下诸侯,同时认可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一天,不但稳稳当当做了齐国的王,除周天子外自己俨然已是天下的二当家的,还是实实在在有实力的二当家,这一下可高兴坏了他,国家大小事一概都不管了,全都丢给了管仲,见了管仲都不称其臣下,也不呼其名了,而是亲切地喊着“仲爸爸”(仲父)。
管仲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任劳任怨,也没有多少骄傲之色,对君王还是一相当恭敬,有什么大事小事,还是非常讲礼节讲程序地去请示去询问,这让齐桓公相当相当放心,每次都是同一声回复“仲父办事,寡人放心!”君臣之间已达到相当高的默契,有些心存忧虑的臣子,或是心怀叵测的小人前来提醒齐桓公,齐桓公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说相国发展了很多不正当行业,大家都是明白人,这些行业以前就存在了,现在反而是相国置他们于国家的管控之下,规范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你们说相国弄权,用人用事用钱用兵连同寡人的私事都交由他管,说降低了寡人的威望,那相国是哪国的相,不是我们齐国的相吗?齐国相的威望提高了,不正是寡人的威望提高了吗?寡人不用做什么,齐国垂拱而大治,这是寡人为君之道,也是为君之乐也!相国什么事都操劳,勤于政务,为寡人分担了一切,这是相国的为臣之道,是为臣之乐也!为相本就应该如此为国君理顺社稷,这是上乘的君臣之道,你们不会懂的,也不要再说了!”管仲听了这话,也是笑而不语。
后来齐国国力和国威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率领中原九国之师向南方强大的楚国问罪,迫使楚国向周天子低头认罪,这是齐国乃至中原诸国几百年都不曾赢得的辉煌战果!齐桓公因此就更纵情声色,安享太平了。
没过多久,管仲病倒了,齐桓公急得赶紧来探望。管仲年老病重,又因操劳过度,眼看是不行了,齐桓公眼泪直流,问了管仲许多事情,并说要是仲父不在了,就任命鲍叔牙继任宰相之位,不料管仲却留下遗言说鲍叔牙为人太刚直,不能为相,又交代了什么什么人不可用云云。齐桓公虽知管仲思维行事一向异于常人,但还是被他在这种情形下极似冷血的冷静和理智所惊诧,所以也就没有说什么。后来齐桓公并没有完全遵照管仲的遗嘱,却果不出管仲所言,任用鲍叔牙为相,叔牙太过刚直,致使朝臣派别林立,纷争不息。后来又任用了管仲所言不可用的五个人,最终导致齐桓公本人晚年因儿子们争位,而被活活饿死在高墙之内,这就是一代霸主齐桓公姜小白的悲剧收场,也是一代贤相管仲传奇预言的最后见证。
揭秘:名相管仲成功的一生
揭秘:名相管仲成功的一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近40年,齐桓公在其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更是被后世称为“华夏第一相”,就连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也是每每把管仲当作自己的偶像。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背后离不开管仲的智慧,那么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从前人星星点点的记载中借鉴一二。
识人篇
01当初齐僖公让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鲍叔牙对这件事不是很满意,所以常常称病不出,他觉得“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肯定是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啥希望继承君位,小白又没有什么才能才让他辅佐的。管仲觉得不以为然,详细了解内情以后反而劝导鲍叔牙:“将来的国君非纠即白(公子纠、公子白),虽然公子小白没有另外一个聪明,有时候甚至还有点急脾气,但是公子小白有远虑以后肯定能成大事。即便是公子纠能夺得王位估计也不会长久,所以到那个时候你再辅佐公子小白就晚了。果不其然一切如管仲所言,公子小白就是以后的齐桓公。
02有一次管仲带兵出征宋国路过峱(nao)山,在路上碰到一个放牛的,这个牛夫对着牛唱歌。管仲就觉得很奇怪,于是走上前跟他去聊。结果俩人相谈甚欢最后聊到国家大事治国方略上,这个放牛的牛夫竟然能够对答如流,有的地方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管仲说: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大体意思是说一个有大才的人是可以容忍他身上的小缺点的,然后劝谏齐桓公让这个放牛的牛夫即宁戚做官然后委以重任。同时还劝谏齐桓公也不要去这个人的家乡打听宁戚,因为如果万一宁戚真的做过啥错事,到时候碍于舆论压力会影响他做事,到时候国君您就没办法再用他了。按照咱们今天的话就是英雄不问出处,看人要看大方向不要在意细枝末节,同时也不要在意庸人的评价。
03管仲为了齐国的发展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临终前齐桓公拉着管仲的手说:我的霸业还需要你来帮我完成你可不能走啊,万一你走了我可咋整,另外还有没有可用的人才给我推荐。管仲说我的好朋友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但是善恶太过于分明了,有的人做过一件坏事他能记一辈子,所以这样的人不能管理一个团队的。果不其然,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为相,齐国的人才越来越少。
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吃饭有胃口把自己的孩子杀了用来烹饪,竖刁为了能够进宫照顾齐桓公主动自宫,开方是诸侯国的继承人主动放弃做国君的机会来照顾齐桓公,这三个人都不可以重用。齐桓公认为这三个人是天底下最爱自己的人了,管仲认为一个对自己不好而对你好的人,一定是在隐忍得到更大的利益。齐桓公晚年重用这三个人,最后竟然被这三个人控制,最后饥饿而死。可惜不听管仲之言,一代霸主竟这样死去。
处事篇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人情世故,观众就是这方面的高手。管仲在齐国推行政治改革时,为了解决军备不足的问题,实行“轻过而移诸甲兵”的办法,让有罪之人用兵器或者铜铁来赎罪。犯重罪的可以用犀甲一戟赎罪,轻罪的可以用鞼(gui)盾(dùn)一戟来赎罪,小罪讁(zhe)以金分.此举一出,齐国很快就实现“甲兵大足”。伯氏因犯有重罪,本当诛杀,管仲依据新法令,将其骈邑三百户收归公室,以抵死罪。伯氏感念管仲法外开恩,得以保全性命,每天吃粗茶淡饭艰难度日,临到死去都对管仲没有怨言。充分体现了管仲在推行法治进程中的灵活性,既坚持依法治国的刚性约束,又体现亲疏有别的人文关怀,把这种人情世故,灵活处事的哲学表现的淋漓尽致。
谋略篇
齐桓公想攻打出国但是担心人家楚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其人民擅长格斗。管仲说:“大王这事好办,您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高价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人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而且大肆炒作,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结果齐楚开战,楚国的米价疯涨,因为国内没有存粮,老百姓天天忙着捉鹿而荒废了农时。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把谋略用的出神入化,以最小的成本收拾了敌人。
纵观管仲的一生,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识人谋虑都极为出色。我想也正是他的这些闪光点所以被历代人尊崇,希望小编所写的也能被正在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管仲有哪些作为?他为什么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很多人都不了解管仲,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这个管仲,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对于齐国可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齐桓公能称霸天下那可都是管仲的功劳。虽然管仲对于齐国贡献很大,但是为什么他会被称之为春秋第一相呢?历史上的管仲到底有多厉害呢?
1、管仲为什么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认为齐国很小,只能困居海边,所以,必须想办法让货物流通、财富累积,让国家富强、军队骁勇。而且他还要求“与俗同好恶”,也就是要多听百姓的声音,“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老百姓想要的,政府必须满足他们;老百姓讨厌的,政府必须极力避免或迅速改正。
管仲认为,“上梁度而六亲固”,在上位的人能够以身作则,底下的人才会心服口服,跟着效法,否则只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管仲还强调礼义廉耻的重要性,“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他率先提出的。人民如果只是吃饱喝足,而没有任何礼义廉耻的观念和行为,社会秩序也很难维持下去。
管仲的人生观是“因祸而为富,转败而为功”。一般人遇到困境,受到挫折,反应都是垂头丧气、意志消沉。但管仲不是,他倒霉的时候,没空难过、悲伤,反而逆向思考,逆向操作,想办法将输掉的赢回来,他是个永不放弃的人。
“贵轻重,慎权衡”,是管仲的另一个特色。他会分析利弊得失,该忍时就忍,绝不意气用事;该做时就做,绝不犹豫不决。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最高利益为重,这种境界是很难做到的。
不管齐国国祚长短,单单谈治国,管仲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宰相。不只后人这样赞美他,甚至在当时,就已博得不少好评。
诸葛亮年轻时曾以管仲为偶像,力求模仿之,这就足以证明管仲在治国方面的成就了。
2、历史上管仲到底有多厉害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代表人物 ,史称管子。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在齐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临死前齐桓公问谁可以替代相位,管仲推荐了公孙隰朋,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管仲死后,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管仲的后代被任命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荫。
管仲是什么人?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如何做到的?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一般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先是辅佐公子纠的,后来由于鲁国兵败,迫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的压力,鲁国处死公子纠,交出管仲。但齐桓公是惜才爱才之人,而且也非常大度,也没有把管仲射自己的那一箭放在心上。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欲求管仲辅佐自己,并拜管仲为“仲父”,而且斋戒三日,以示对管仲的敬仰和爱戴,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管仲非普通相国,而是国之重臣,才能贤达。
殚精竭虑,辅佐齐桓公春秋称霸
齐桓公非但不计前嫌,而且得到他的礼遇,还如此器重,管仲心中对齐桓公不免心生敬佩,同时他决定尽心尽力为齐桓公出谋划策,辅佐齐桓公,以报知遇之恩。经过齐楚结盟、葵丘之盟等一系列军事事件以后,最终助力齐桓公稳坐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通过政治、经济、人事、军事等制度改革,让齐国逐步强大起来。政治上,注重发展,摒弃空谈,去除那些虚无主义和空想,一贯积极主张改革,废旧立新;经济上,他主张“叁其国而伍其鄙”,即国家从上到下,分别建立不同层级的管理体系,让各行各业人员各司其职,发展生产;用人上,唯贤是举,用事实成绩来确定其官职,而且从上至下,奖惩罚懒;军事上,对外主张尊王攘夷,联合诸侯,在国家内部则实行社会与军事力量相结合,以基本模块(单元)为单位,逐级组建国家军事装备,可以说是全民总动员。
前文有述,管仲辅佐的是公子纠,而鲍叔牙辅佐的是公子小白。站在政治立场上,可以说二者为敌,因为各为其主。然而令人惊叹并为之佩服的是,二者私下里是“难兄难弟”、“死党”的典范。管仲曾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关于他俩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很多场合鲍叔牙都替管仲说话,包括向齐桓公举贤的时候,第一个也想到的是管仲。
我们知道高山流水难觅知音,但历史上就曾演绎了俞伯牙摔琴觅知音,也留下了管鲍之交的千年佳话。我们的周围,也许朋友虽多,但知己又有几人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